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曾经让人泪目的银幕教师形象

小张老师398 张宁 ning zhang 2023-02-21


每年五月第一个星期是美国“感谢教师周Teacher Appreciation Week”。在此,小张老师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相信在教学一线摸打滚爬的老师有着和小张老师一样的感受,痛并快乐着

回想刚刚入行的时候,就像一个还未学会游泳的人被扔进大海,挣扎着浮浮沉沉。为了帮助更好地了解美国的教育和课堂,先生从图书馆借回了很多有关校园和教育的影片,激励小张老师的是银幕上那些经典的教师形象,看着他们的一言一行,非常受鼓舞。

对于一个从未在西方国家接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个生动的课堂的再现。

在此,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电影,有些电影小张老师看了不止一遍,每次观摩都有新的体会。建议还没有观看的老师择时观看,相信您也一定会有共鸣的。不过,不要说我没有提醒您,在看每一部影片之前,请准备一盒纸巾以便擦拭泪水。

影片排名不分先后。

有关公立学校的电影

#1 Mr. Holland’s Opus (1995)
《霍兰德先生的乐章》
公立高中音乐老师

霍兰德先生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作曲家,发家致富,于是申请了一个高中的音乐老师的教职。原以为有一份糊口工作,趁着寒暑假的时间谱写曲子,搞搞创作(不知谁给他挖了这么大的坑)。

入坑后,发现学生音乐知识之贫乏、教学任务之繁琐无法让他安心创作他的交响乐,梦想不可及以及生活的打击(发现儿子是天生的聋哑人)使他一度陷入消沉。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份原来只当作糊口的工作,通过他的讲课,学生们学会了演奏乐器的技巧,爱上了贝多芬和披头士。

吹单簧管的红头发女孩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吹出正确的调子,这位女生后来成为政界要人。

可是,过度沉浸工作又让他忽视了家庭。当他努力为残障儿童举办了一次音乐会,并在音乐会上比着手语为儿子献唱一曲列侬的《美丽的男孩Beautiful Boy》后,与妻儿的关系冰释前嫌。

一位才华横溢的美貌女学生仰慕霍兰德先生,他也能感受到那种青春的诱人,还开始为她谱写乐章。师生恋?真的有点落入俗套了,不过,霍兰德先生处理得非常好,他给女学生一个奔赴前程的机会,自己继续留下教书,波澜不惊。

后来,辛辛苦苦营造的音乐项目因为没有经费遭砍,他据理力争,这是多么熟悉的一幕!对,霍兰德先生的音乐课开不成了,他要退休了。

可是,当他黯然伤神地告别校园时,他听到了音乐声,循着声音,惊讶地发现异常盛大的欢送会正等着他。昔日学生得知他要离开学校的消息,全部回到母校,最后,乐队在州长(以前的学生)的带领下演奏起霍兰德先生的乐章,向他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至此,霍兰德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学生们才是他梦想中最美丽的乐章,他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不是?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的同时,霍兰德先生的人生得以升华。


电影情节从60年代到80年代,跨越30年,看到30年间美国校园管理的变化也是蛮有意思的。60年代,音乐课上不允许听摇滚乐,校长拿着皮尺量女生的裙子长度,然后开出纪律处分的单子,换到今天,学生们一定会说:你有病吧?

当年反传统的学生们,现在都转变成维护传统价值观的老人了。时不我欺也。

#2 Stand and Deliver (1988)
《为人师表》
公立高中数学老师
真实故事


这位教师的成就,搁在今日,也是令人膜拜的。有人把他描述成“拿着菜刀进课堂,最后把一群小混混都逼进哈佛耶鲁MIT”的老师,因此有人感叹,“在寒门和贵子之间,只差一名好教师”。他就是加州微积分老师海梅·埃斯卡兰特(Jaime Escalante)。

这位教师好到什么程度呢,2010年去世后,美国邮政总局(USPS)特地出了一张邮票来纪念他。


1974年至1991年,出生于玻利维亚的埃斯卡兰特(Escalante)在东洛杉矶的加菲尔德高中(Garfield High School)教数学。他的教学理念是:每个学生无论境遇如何,都有可能成就卓越。这一理念贯穿了他的整个教学生涯。

他教数学的方式独具一格,驯服学生的方式堪称经典。贫民区长大的学生们深陷黑帮、毒品和贫困之中,看不到希望;埃斯卡兰特老师就成立一个模拟“黑帮”,自己做老大,告诉学生“跟着大爷混,会有甜头”。果不其然,1982年,他的18名学生参加了AP微积分考试并全部通过。

印象最深刻的是,听说一个学生因为要照顾家中年幼的弟妹,没有时间做功课,人家老师居然上门给带孩子。 

有一次,小张老师的学生一星期都没有交作业,问其原因:妈妈上夜班,每晚要照顾两岁的小弟弟。我回家向先生抱怨,先生问:你可以像埃斯卡兰特(Escalante)老师那样去给她带弟弟吗?

面对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我翻翻白眼:臣妾自己还有三娃,真的做不到哇~

#3 October Sky (1999) 《十月的天空 》
公立高中化学老师
真实故事


美国小镇高中生,一群矿工的孩子,受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启发,萌生了造火箭的梦想:有朝一日自己制造的火箭能够参加科学奖并获得奖杯。

Miss Freida Riley 莱利老师对学生们的想法充满热情。当学生提出需要一本有关火箭设计的书时,她找到了一种方法让他获得有关火箭制造的信息;她以自己的微薄收入来采购材料进行实验,多亏了她的实验,学生们才有了如何开发自己的火箭燃料的想法。当学生被错误地指控引发破坏性大火时,她坚定地站在学生的一边,维护学生的利益。


她还为学生创建微积分课程与校方作斗争。校长对莱利老师给与这些学生的帮助,显然很不以为然,警告她:

We give these kids education, not false hope. (我们给这些孩子教育,不是虚假的希望)

震惊之余,莱利老师睬都不睬,依旧我行我素,她说:“我教书这么些年,真希望能教出一两个有出息的”,道出了千千万万任劳任怨的教师的朴素心声。

不幸的是,莱利老师在31岁时患病与世长辞。


好在四位火箭男孩都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摆脱了成为矿工的命运安排,全部拿到奖学金进入大学。大学毕业后,个个事业有成,其中一位还成了NASA(美国宇航局)工程师。

#4 Freedom Writers (2007) 《自由作家》
公立高中英文老师
真实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小张老师有一种冲动,好想每天像Erin艾润老师一样戴着珍珠项链去上课,呵呵。

在那种群殴甚至枪战频发地带的公立学校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刚刚踏入教职的年轻的Erin艾润老师在一阵迷茫后,迅速地找到了突破口,二战时期的种族灭绝的历史成了课程内容。

请犹太人集中营的幸存者与学生们交谈,深深触动了他们,同时,《安妮日记》帮助他们了解那段历史。学生们甚至开始沉浸于每天写自己的故事。
 
这又是一个“因人施教”的典范。教科书永远是刻板的,学生永远是灵动的,高明的老师需要做的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毫无疑问,Erin艾润老师的自信和永不放弃拯救了她的学生。但是,艾润老师高尚的存在会让其他碌碌无为的老师感觉不舒服,因为他们普遍悲观地认为这些学生是无药可救的。

影片中还有看到了美国式的休妻,Erin艾润老师对学生付出太多,甚至打两份工来挣钱给学生们买书,周末还拉着父亲一起当车夫带学生去博物馆、去高级餐厅用餐,以至于冷落了丈夫。最后,丈夫打包好行李,与她饮一杯散伙红酒离去,留下她独自一人悲痛欲绝。

看到这里,小张老师感觉非常惊悚,赶紧跑到厨房刷碗贤惠去了。 

#5 To Sir with Love(1967)
《吾爱吾师》
公立高中英文老师
真实故事


这是一部由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来的时代久远的电影,至今看来仍有感触。

一位着装精致的黑人老师Thackeray萨克雷来到伦敦东区一群贫困、粗鲁、叛逆的白人学生中间。黑人老师毕业于牛津大学,由于种族歧视,一时很难找到工程师职位,于是暂时来到这贫困区的学校任教。 

他发现照本宣科对这群纪律散漫的学生毫无用处,于是在课堂上执行严格的行为准则,并与学生进行有关“生活,性别,叛逆和婚姻”的坦率对话。学生爱听什么就谈什么,很快就扭转了课堂风气,学生们将Thackeray尊称为“Sir (先生)”。


在Thackeray萨克雷先生的引导下,学生们克服了种族歧视,全班同学都去参加一个黑人同学妈妈的葬礼。

在所有挑战中,Thackeray先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以身作则, 深得全班同学的爱戴。

毕业会上,最美的女孩请他做舞伴,最活跃的女孩高歌一曲“To Sir with Love 吾爱吾师” 献给他。这首歌真的是好听无比,弄得大家的眼眶都湿润了;这群当年的女阿飞小混混们在他的调教下终于成了优雅的lady和英国绅士。


曲终,Thackeray先生回到教室撕去了工程师的聘书,准备明年继续留校任教。世上不缺好的工程师,但真的缺好老师!

有关私立学校的电影

#6 Dead Poets Society (1988)
《死亡诗社》
私立学校英文老师

谁说只有贫困学生才有教育问题?贵族子弟们在父母的高压下也会有畸形的青春。

这部电影是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演艺生涯中一个戏剧性亮点,他扮演了一个保守的精英学校的新老师基廷(Keating)。该校为美国最好的男子寄宿学校,75%的学生进入藤校,如诗如画的校园中,满目都是未来的精英:律师、医生、工程师、银行家等等。基廷老师也毕业于此校,后来上了英国剑桥。

以他的学历,可以选择很多好工作,可是他偏偏爱教书(有没有共鸣?)。

他的非传统教学有许多惊人之举,比如,撕书的那节课很有高潮,老师教学生们抛开陈腐的教科书,遵循自己的心,还有站在课桌上讲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也很惊人,还包括到课堂外面进行教学。 


在基廷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成立了诗社,在课余时间见面并分享自己的诗。然而,不幸的是,和传统对抗的结果导致了一名学生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学校将基廷先生祭出,成了该事件的替罪羊。

学生在校方和父母的高压下,唯心地在文件上签名 (啊呀,这些可是未来的政治家、银行家、律师啊!)。

电影的最后一幕,基廷(Keating)老师被解雇,在离开课堂之际,学生们不顾校长的威胁,站在桌子上,用惠特曼的诗句“Oh Captain,My Captain”向他致敬!基廷(Keating)老师人格的光辉折射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相当震撼。



每次我看完《死亡诗舍》,我都会想起基廷(Keating) 老师在第一节课和学生们谈到的拉丁语 Carpe Deim (Seize the day),时间是最宝贵的,用鲍勃·迪伦(Bob Dylan)的话来说He not busy being born is busy dying (不是忙于出生就是忙于死亡)。

这部电影的启示,要过充满激情和信念的生活,不要虚度光阴,我们各自书写着不同的剧本,但死亡的结局是早已确定无从更改的。

电影可借鉴之处,每次谈到王之涣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全班同学都站到凳子上再站到桌子上,感觉真的不一样哦。


回想曾经教过您的所有老师,您最喜欢哪一位?通常,我们最欣赏的老师是那些鼓励我们、支持我们、鞭策我们、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和生活之窗、并让我们倍感重视的老师, 就像电影中的这些老师一样,与学生建立起融洽(rapport) 的关系。

每天收拾行装,准备进入学校时,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再对照这些银幕上的男神女神们,相信您也一定会像他们中间的一位,因为我们就是自己生活这部巨片中的主角。 

因为篇幅关系,今天暂时介绍到这里,还有几部好电影,请听下回分解。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小张老师



我在美国做陪审员
淡墨红尘 纵笔驰骋
舌尖上的中文
我在美国黑人学校教中文
我在美国黑人学校教中文(续)
爱上一座城,辛辛那提
许学生笔墨纸砚,学生许我翩若惊鸿
春风化雨 知行合一
美国永久邮票上的中国女人
三八节,致敬悍妇
人间四月芳菲尽 美中雪花尤纷飞
新冠疫情一周年记
风云正酣 弦歌依旧 今夜无人入眠
那些年,那些事
一夜火爆 《咸宁西路28号》背后的故事
岁月如诗 77级交大校友远帆
77级校友汪时奇和他的父母亲 两代交大人
那个在冰场上征服世界的哈佛女孩 源于水木清华
地下蛰伏17年 我破土而出 为你歌唱
月圆之夜,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凋谢了...
跳自己的舞,让别人说去吧!
美国教师节快到了 你知道怎么庆祝吗?
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离婚了
一个人的编辑部 我写 只为 与你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