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堡包,怎样就成为伟大的美国食品?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埃及墓葬曾出土过4000年前的夹肉饼,恐怕是已知最早的汉堡包了吧。早在4世纪初的古罗马食谱中,就有一种名为isicia omentata的牛肉饼,其中还混有松仁、胡椒与葡萄酒等成份,不知道吃起来是个什么味。


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在草原上崛起,短时间内横扫欧亚大陆。因为要长时间行军,战士不得不制作一些便于保存和携带的应急食物。他们将肉弄碎,挤压成肉饼,制成了最原始的汉堡肉饼。长期遭蒙古统治的俄罗斯人,也接受了这种食品,管这个叫鞑靼牛排steak tartare。通过汉萨同盟的波罗的海经济圈,德意志商人将鞑靼牛排从东欧带到西方。当地厨师改良这道原始食物,加入配料酱汁,使其更加美味。


1869年,汉堡市旅店老板Heinrich Heckel发明了热圆包(Rundstück warm)这道美食。据说是有一天晚上,老板需要给一些客人送饭,但厨房已经关门,没其他食材了。情急之下他把剩的烤肉与酱汁一起加热,放在面包上,没想到大受欢迎。



“美国版”汉堡包

19世纪和20世纪初,超过500万德国移民从汉堡港出发,前往美国。早期的移民航行中,乘客需在三等舱的甲板间中自备食物。旅行者把热圆包作为补给品带在身边,因为它便于运输,且价格便宜。到了美国后,人们对这道菜稍作修改,把肉饼塞进三明治面包,以移民曾经出发的地方命名,称为“汉堡包”,并在新大陆流传开来。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电影、电视、体育比赛、文艺演出,丰富的生活方式和更快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外边,而不是在家里解决一日三餐,连锁快餐业开始席卷美国。

西方快餐最大的特点是工业化、标准化。从食材,用料、烹饪火候、时长等都有严格的数字化标准,一种食物不管在哪里,谁来操作,都能保持同一种口感口味。食品味道拷贝不走样,除非是后厨操作人员喝多了。你点一份套餐:汉堡、鸡腿、可乐都有了。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立等可取,摄入超过你一天所需的能量,简直是上班暴走族的心头好。

1956年,《财富》给出的中产阶层定义是年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上的美国家庭。杂志预测,半数的美国家庭很快就会达到这个水平。如果按照每个家庭月收入400美元来测算,吃一顿麦当劳套餐——一个汉堡、一袋薯条和一杯可乐是30美分,他们一个月总共可以吃1300份。

不过,麦当劳很长时间都是路边摊的标配,直到1966年在美上市,才在新开的门店内增设了座位,成为真正的连锁餐厅。1967年,麦当劳在加拿大开设首家国际餐厅,不久成立国际业务部。在北美小试牛刀之后,上世纪70年代,麦当劳走出美国,走向世界。某种意义上,麦当劳已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近几届的美国总统无不是汉堡包的爱好者。奥巴马把去麦当劳作为政治秀的一部分,除了自己排队买汉堡,还把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请到街边的汉堡店一同就餐。特朗普则是妥妥的“垃圾食品”收集者,最喜欢的品牌有四个,依次是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和可口可乐。在白宫、空军一号和其他场合,你总能在特朗普身边看到吃完或者没来得及开封的汉堡包纸盒。特朗普甚至还用垒得像小山一样的麦当劳汉堡包和薯条,去招待白宫的贵客。他不惜溢美之词评价汉堡包:伟大的美国食品。




麦当劳1971年进入日本、荷兰和德国;1972年进入法国;1975年进入中国香港;1984年进入中国台湾;1990年进入苏联和中国大陆;1993年进入沙特阿拉伯;1995年进入土耳其;1996年进入印度;1997年进入乌克兰;2006年进入伊拉克……在全球拥有40000多家门店,分布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麦当劳会依据各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工业化水平、市场发育水平和社会安定水平来制定进军各国的节奏,带着它的一票产业链小弟,一起进入一个国家市场打江山。


麦当劳进入苏联市场,一波三折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麦当劳就想进入苏联市场,但谈着谈着,苏联先入侵阿富汗。美国要求全面抵制苏联的一切,谈判眼看就这样被搅黄了。麦当劳不死心,换成加拿大麦当劳继续跟苏联谈。

苏联的条件是所有原材料必须用当地供应商,麦当劳方面则坚持,就算要用当地的供应商,也得保持麦当劳一贯品质。于是,苏联同意进口西方的黄瓜、西红柿种子,麦当劳方面选拔了一批苏联农民,花两年时间去培训他们怎么种植。麦当劳还投资4000万美元,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家食品加工和配送厂,包括一个符合麦当劳标准的烘焙区、乳制品和肉类加工区,甚至还有个小实验室。


尽管麦当劳卖的是垃圾食品,但这套管理体系货真价实,在苏联方面看来简直是闻所未闻。得到开店批准后,麦当劳决定先开一家试水,地点选在莫斯科市中心,科维尔大街的普希金广场。

苏联的餐厅商店本来就不多,售货员服务员都是按部就班。工作心态大都是“他们假装付钱给我们,我们假装给他们工作”。麦当劳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公告,以每小时两卢布的高薪招聘员工,并加以系统培训。吸引了3万多人前来报名,最终600名应聘者脱颖而出,他们主要是大学生,不仅年轻热情,还懂外语。

1990131日,在经过14年的漫长争取后,麦当劳在苏联的第一家门店终于开门迎客。那是个零下15°的寒冷日子,屋檐上还残留着薄薄积雪,5000多名莫斯科市民有序地排着长队,将普希金广场绕了足足3圈,只为“尝一尝资本主义的味道”。

这一天里,每个光临的顾客都至少要排队3小时,而且必须在20分钟内吃完走人,因为后面还有大队人马在寒风里躲着脚等着吃呢!多达480名麦当劳员工分班倒,门店取消了传统的“麦当劳菜单”,所有的消费者只能选择一种5卢布套餐:一个巨无霸、一个中可乐和大薯条。



900个餐位、27个点餐台的普希金广场店,这天服务了38000人次的顾客,营业额超过15万卢布,按当时汇率约20万美元。最疯狂的一位年轻人居然花了15小时,来回排了5次队,用25卢布吃了55卢布套餐(老百姓一个月工资也就200卢布)。进入餐厅后,有的莫斯科市民回忆:“我们排长队等待,不是因为饥饿,而是因为苏联人几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我们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10周年、15周年、20周年、30周年,麦当劳普希金店都举行过隆重的纪念仪式,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叶利钦(Boris Yeltsin)和普京(Vladimir Putin)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



19871112日,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业。1990108日,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东门开业,咱们也经历过这种美国快餐文化的疯狂。一块肯德基吮指原味鸡就要卖到25,一份土豆泥要8毛钱。相较普通干部不过百元的月薪,吃肯德基算得高大上的消费了。


说实话,真是为吃那一口汉堡包吗?年轻人都喜欢看美国大片,但时间长了,我们也品出来了,美国也拍烂片。故事情节俗套,千篇一律的爆米花电影也不在少数。美国的软实力跟随它的经济铺满全球,开一个汉堡连锁店、咖啡店、手机店,就让大家迷失的跟自己也到美国体验了一样。经过这30年的发展,美国全球实力衰退,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已经可以理性地评价和平视西方了,美国货摘掉了当年那种光环。汉堡包也变回了肉夹馍。

河北的驴肉火烧、河南的胡辣汤油馍头、陕西的肉夹馍、湖北的热干面、苏州的阳春面、广州的早茶……中国人的胃,绝对不是简简单单一个汉堡,一块牛肉饼能摆平的,我们要更好的。

往期文章:

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中国第三艘航母要来了,老将军不用再踮起脚看人家美军航母了

对比上世纪以来美国的三次高通胀,此次通胀像极了最糟糕的那次

英国皇家海军,真是一茬不如一茬

100年前就被“瓜分”的南极,中国还有机会吗?

加里宁格勒,四面皆敌却没人敢占领

印度尼西亚,是个怎样的国家?

韩美深化战略同盟关系,为何韩国喊话中国求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