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医疗硬核”好时代
文 l 郭佳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将会非常明显,靠什么拉动新的经济发展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经济学上常把消费、投资、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新冠战役的打响,医疗健康产业直面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推动一批新兴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大健康产业新格局,特别是“医疗硬核”的升级,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成为中国新经济支柱。
第 21 期
当疫情打破了经济体原有的平衡时,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也是我们构筑新的平衡的机会,我们坚信一些行业会升级进入新的赛道,让经济发展重新回到高速发展态势。
新冠疫情后靠什么拉动经济发展
从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将会非常明显。根据普华永道预测,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会下降大约2个百分点,即增长4%左右,剩下三个季度增速将根据疫情结束时间逐步回升,如果疫情在3月底或4月初进入收尾阶段,那么今年四个季度的增速可能分别为4.5%、5.0%、5.8%和5.7%,全年增速将在5.2%~5.3%。根据赵建教授预测,如果疫情持续1-2个月,对GDP增长率影响2-3个百分点,持续3个月以上,由于可能引发较多企业破产及重大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超过3个百分点。
当疫情打破了经济体原有的平衡时,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也是我们构筑新的平衡的机会,我们坚信一些行业会升级进入新的赛道,让经济发展重新回到高速发展态势。我们推测疫情过后将会抓住时机促进消费升级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重视发掘医疗健康产业(含体育)、教育产业、文化娱乐等消费升级服务,推动服务消费朝着更加专业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本次新冠疫情显示医疗机构的部分能力缺失、大量病人涌入之后的承载能力有限、医疗技术或生物技术的储备匮乏,疫情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体系快速进步,推动我国医疗机构进一步开放,推动一批新兴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与医疗机构形成互相协同、互相补充的大健康产业格局,进一步解决居民合理消费的后顾之忧。我们格外看好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特别是“医疗硬核”的升级,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成为中国新经济支柱。
“医疗硬核”和“医疗硬核投资”
疫情在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未尝不是行业升级和整合的一个时机。医疗健康产业直面疫情,比其他行业面临着更大的责任、义务和挑战。而作为我们这些投资人来说,投资最终反映的是经济基本面,私募基金作为智慧的资本,在当前形势下更应践行价值投资,“医疗硬核投资”恰恰具备这个特质,同时“医疗硬核投资”也是拉动经济体恢复原有平衡的有力手段之一。
疫情开启“医疗硬核”好时代
2月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提高检测确诊能力”,“缩短检测时间”,从全国疾控系统调派检测力量支援武汉,允许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体外诊断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重要性再一次显现。
分子诊断、POCT等在最危机时刻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疫情让核酸检测技术(RT-qPCR)进入了大众眼帘,并成为诊断标准,但检出率偏低(核酸检测+CT更准确),开发准确度更高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的各类其他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技术等)势在必行。我们看到不少POCT企业已经研发并推出相关冠状病毒快速检测产品,这些POCT产品可以大幅缩短检测时间,并且操作简便,不需要大型设备,更适合急诊、基层医院、乡村诊所和救护车等。本次疫情对POCT产品的推广,将提升我国急诊、基层医疗体系的承接能力。在各路试剂横空出世时,我们也建议进行室间质评以监控试剂盒可靠性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在新技术层面,或将继续对解码微生物组、新型测序技术和高精度POCT产品加大投入。
从最近的新闻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增加,有一部分原因是国家将检测权下放,有权确诊的机构有:部分三甲医院、疾控中心、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回顾历史,大批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爆发于2013年,源于国务院提出促进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专门提到独立医学实验室,第一次上升到国务院的政策层面。当前,国家分级诊疗大方向的医改方针确定后,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贯穿于很多方面,包括控制大医院的过渡检查、医疗费用高额支出、社区医院和县级医院没有能力开展诊疗等等。本次疫情中出现的医疗检测场地达不到标准、操作人员专业度欠缺等现象的出现,会推动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开放,院内检测将进一步由第三方进行,优化检测、病理、影像等的实效性和资源有效利用度。
2月14日下午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我们推测检验相关的设备和试剂或将迎来一波高涨。
对抗一种疾病,最关键的还是发现其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医疗硬核的基础,缺少治疗手段其他再硬的核都变成空谈。疫情期间,一直没有开发获得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成为人民担忧的重大因素之一,让我们认识到此前在重大疾病领域的新药研究投入比例过少,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都显示出了当前生物医药发展的相对薄弱。此次疫情对于生物医药的整个产业链冲击是全方位的,将促进我国更加重视创新药和新型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研究,从临床试验到循证医学,从CRO到CDMO……整个产业链在疫情后或将全面产业升级。从资本市场角度,疫情后将会有更多的VC和PE进入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并购的事件也会随之增多,生物医药将进入欣欣向荣的好时代。技术层面,我们依旧看好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多肽药物和治疗价值高的小分子创新药以及辅助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模式层面,我们更看好拥有自主研发技术的平台型企业,搭配外延式license in模式,同时老药新用模式也再次证明了其商业价值;产业链层面,重视药物发现CRO和临床试验CRO等。
展望
郭佳,制药工程博士。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医疗硬核投资;曾任美科资本创始合伙人、中钰资本投资经理、BruchS. Blumberg Institute博士后研究员、诺康生物研究员等,拥有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博士学位。提倡通过资本、管理和资源的输出,运用“产学研融”四位一体化理念,促进中国新经济企业健康发展。
郭佳博士: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分析郭佳博士:中国新药研发的风景与边界郭佳博士:多肽药物,不容错失的新机遇郭佳博士:创投之天、地、人的哲学基因治疗:大幕正启
细胞治疗:TIL疗法将大放异彩PROTAC:小分子药重回聚光灯下
即时检测(POCT):时代赋予的新机遇
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究盘点
乙肝新药:百家争鸣,砥砺前行
立体思维成就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