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骂了一万遍,他依旧是那个“刺儿头”

北山度 读者人物 2022-09-29

作为一个容易油腻的中年人,他难道不知道有很多人在讨厌他吗?

2016年,40岁的许知远开始主持节目《十三邀》,也拉开了他被网友大肆嘲讽的序幕。

结果就是,在一次次的争议性访谈中,许知远被扣上了“迂腐”“情商低”“精英主义”的帽子,各种人身攻击纷至沓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看他的节目。

面对指责,许知远说:“我觉得真实的谈话本身就是会存在摩擦,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流畅的表演来完成一场对话呢?”



作者 | 北山度

编辑 | Anita


“许知远又不见了,许知远去哪儿了?”


没有人想到,在新一期《向往的生活》中,最出圈的人居然是许知远。


在节目中,许知远总跟别人是两个画风,还老让人找不着他。


别人干活,他跟村口大叔聊天;别人做饭,他去海边挑海草。



他不用刻意表现,就能让节目隐隐有些腥风血雨的味道。


开播10分钟后,他就主动说:“我偶尔希望大家有点冲突,因为冲突意味着一种更深入的交流。”



一个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中年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挑事?


作为一个容易油腻的中年人,他难道不知道有很多人在讨厌他吗?


对此,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但并不在意。


这样一个人,如果你了解过他的生平,大概就不觉得他奇怪了。




1976年,许知远生于江苏的一个乡村,7岁后跟着父亲移居北京。

少年时期,脑海中充斥着理想主义的许知远总跟出身军旅、极守秩序的父亲产生矛盾。

他想要自由地生活,但父母希望他未来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规规矩矩地过日子。

他高中时崇拜李敖那样的知识分子,可自己却无法脱身去做想要做的事。

无处倾诉的痛苦贯穿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也为他充满争议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大学军训中的许知远(中间绿衣服张大嘴戴眼镜的那个)


1995年,许知远踩着分数线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微电子专业,走向了梦想中的学堂。


只是他没想到,微电子专业的课程这么令人窒息。


跟所有迷茫的年轻人一样,许知远开始找各种事情打发时间。


他开始去听文科的课,参加校园活动。


等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觉得天天在学校里混没什么意思,就提交了休学一年的申请,跑到桂林去了。


大学时期的许知远(左)


在桂林逛了一圈后,许知远办起了校园杂志《微光》,可惜很快就被学校领导勒令停刊,这本杂志还被批评太过“世俗”。


后来,在阅读中他意识到,国内大学的通才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思辨程度其实远远不够。

1999年,有200家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媒体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产生裂变。与之同时蓬勃发展的,是公众旺盛的表达欲。

在这股浪潮中,许知远也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将自己对这个世界说不完的话,汇成了他的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提醒年轻人应该多闯荡,有自己的想法。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许知远著


毕业后,他进入了传媒行业,从记者做起。他开始走出国门,采访经济领域的各种顶级大咖。


这种跟行业大佬对话的机会既让许知远受益匪浅,也让这个年轻人开始飘了。


2003年的报社年会上,社长邀请许知远上台为去年的优秀员工颁奖,结果他竟然在台上公然砸场。


他说:“今年的奖项都给了不该给的人,这完全是利益平衡的结果,如果《经济观察报》这么办下去,就没啥希望了,我拒绝颁发这个奖项。”


说完后许知远就下台了,留下社长一个人在台上凌乱。


《经济观察报》时期的许知远


可想而知,这样的许知远根本没办法在报社接着干下去。


父亲知道后,大骂了他一顿。


可年轻气盛的许知远哪里听得进去呢,毕竟智慧是需要跟着阅历一起积累的。




2005年,许知远和朋友创立了单向街书店,名字取自本雅明的著作《单向街》,他希望跟一群有意思的人卖自己喜欢的书。


那段日子里,他每天早上会顶着一头凌乱的卷发,穿着白色衬衫和牛仔裤,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到书店工作。



几年过去后,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文艺青年。


这个书店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文青们的圣地,同时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随着事业的发展,许知远变得忙碌,不能无拘无束地去追求自由。


他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资本沟通,和员工开会,要为一群人的生活负责,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接地气的中年人。


单向街书店


学会用微信红包后,他还被员工们一直骗着花式发红包。


等他回过神,开始跟员工开玩笑时,员工们也会逗他。


比如大家内部投票许知远是全公司工作量最不饱和的人,仅次于公司里的流浪猫,但许知远从来不会生气。


这样的许知远虽然偶尔有点怪,但大部分时候真实得近乎可爱。


可坏就坏在他一方面做着一个“勉强”的商人,另一方面又想保有自己文青的气质。


2010年,得知韩寒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影响力百人榜后,许知远随即写了《庸众的胜利》来批评韩寒的文章浅薄,把韩寒的粉丝们得罪了个遍,也让自己被骂上热搜。


韩寒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他既想着逃离浮华,又不由自主地走入舆论的漩涡,企图改变它。


这种矛盾的言行也导致他被网友们众嘲。


当然,许知远自己也承认,面对自己的作家和创业者的身份时,他确实处于分裂的状态。


但这是一种人生的常态。


既然无法拒绝,那就接受吧。


《尚流观点》中的许知远



在这个分裂过程中,许知远遇到了自己的精神危机,开始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渴望做一件有整体性的,需要长时间完成的事。


他给自己安排了两件事,一个是长达20年的写作计划——写《梁启超传》,另一个是开始做视频访谈节目《十三邀》。


许知远在城市之光书店看到书封上的梁启超后决定为他写一本传记


2016年,40岁的许知远开始主持节目《十三邀》,也拉开了他被网友大肆嘲讽的序幕。


有人说,看《十三邀》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看嘉宾怎么把许知远怼回去。


在采访俞飞鸿(点击可查看)的这期节目中,面对心中的女神,许知远的尴尬、羞涩被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甚至还因过于“猥琐”登上了娱乐热搜榜。


许知远在《十三邀》中对谈俞飞鸿


如果说“尬谈”俞飞鸿只是前奏,那么跟马东(点击可查看)的争议更是让许知远被骂出了圈。


在节目中,许知远直言现在的文化有粗鄙化的倾向,可马东反驳说我们的文化没有精致过。


他继续追问马东是否对新时代没有一丝抵抗情绪,马东回应说“我没那么自恋”,这也成为了后来人们攻讦许知远的金句。


马东与许知远在《十三邀》中对谈


在后续的谈论中,许知远试图让马东评判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异同,但马东一直把回答模糊化,这使得许知远像一直在钻牛角尖。


结果就是,在一次次的争议性访谈中,许知远被扣上了“迂腐”“情商低”“精英主义”的帽子,各种人身攻击纷至沓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看他的节目。


原本认识他的人会觉得许知远变得陌生了,而不熟悉他的人会从嘲讽中认识到他的负面形象。


他不仅被00后嘲笑,他也被同龄人嘲弄。


可《十三邀》的豆瓣评分从第一季8.4分的评分升至第六季的9.0分,许知远也肉眼可见地成长了。



面对指责,许知远说:


“我觉得真实的谈话本身就是会存在摩擦,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流畅的表演来完成一场对话呢?”



误解是一种常态,他只要坚守好自己内心的节奏和秩序就可以了。


在节目,他也承认自己带着偏见去看世界,但谁又不是呢?



中年人的世界里,即使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是可以继续聊下去的,聊下去也许就会发现双方的共通点。


可还有人执着地嘲讽他是精英思维,鄙夷他的清高。


却忘了,这个油腻的中年大叔,也曾桀骜不驯,富有才华,大学毕业就出书,一度成为《经济观察报》的主笔,是一个优秀的媒体人。


他知道自己不合时宜,但只想用自己的独特视角看世界。


完全拒绝他的思想,又何尝不是一种偏见。


看着他,其实也在提醒自己,不要以己之心去判断别人,要走入别人的人生去看、去理解。



许知远所做的一切既不是为了成为时代的偶像,也不是为了成为人们眼中完美的知识分子。


他只希望在汹涌的流量下,做一个能保持清醒认知的人,永远捍卫自己的信念。


这就是许知远,一个不合时宜的普通文化工作者。


人到中年,他依旧如少年般纯粹,也从未停下传播知识的脚步。


就像他说的:“要让自己像农民一样下地,每天坚持种一点,才会有结果。”


相关阅读推荐:

“何炅,你请他来干什么”



作者:北山度,读者人物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喜欢故事,热爱分享。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值班编辑:蔡雨辰



王心凌 | 王小波 | 余华 | 梁晓声黄奕 | 王承书 | 豪门保姆 | 周杰伦黄霑 陈晓旭 | 《玉观音》《父母爱情》

你认为许知远“叛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