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逼疯”王菲、虐哭梁朝伟、捧红张曼玉……原来,他才是男神女神收割机

今夕何夕 读者人物 2022-09-29


从来没有一种概念,可以定义真正的王家卫。

他的电影极具个人风格,后现代的画风,意识流的技法,浑然天成的配乐,匠心独具的色调。迷离的画面背后是他对世界、对人性、对苦难的审视和关怀。

他对作品和演员的严格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他会用很多年时间打磨一部作品。

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每个演员的戏都恰到好处,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

不着急做出成果,也不纠结默默无闻,王家卫在乎的,是作品的质量,是内心的法则。



作者 | 今夕何夕编辑 | Anita


王家卫的“痴”,在业内是出了名的。

拍摄《阿飞正传》时,梁朝伟与张曼玉(点击可查看)原本有一场吃梨的戏。

其中的对白,王家卫足足拍了27次。

梁朝伟拍完回家,抱头痛哭,陷入极度的自我怀疑。

《阿飞正传》剧照

但这场戏,最后还是没有用。

王家卫的“慢”,也不是新鲜事。

1996年,王家卫萌生拍《一代宗师》的想法;2001年,王家卫开始筹备电影的拍摄。

直到2013年,12年过去,《一代宗师》才得以与观众见面。

《一代宗师》剧照


王家卫的“散”,更是街知巷闻。

不用剧本、不让演员排练的轶事,就连李安(点击可查看)也对此表达过羡慕。

不久前,有八卦媒体拍到王菲(点击可查看)和王家卫的合作现场。

视频中,王菲身穿一袭白色抹胸长裙,露出完美的肩颈比,短发利落地披散。但与温婉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菲脸上十分紧张的神情。

她把双手张开,然后小心翼翼地来回走动,看起来非常不自信。

 

就这样连续走了好几遍,一旁的王家卫依旧不满意。王菲脸上的表情管理十分尴尬,感觉下一秒她就要飞出眼泪。

王家卫则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自顾自地仰头大笑。

网友说:“遇上不按套路出牌的王家卫,天后王菲也 ‘束手无策’。”

 

作为华语电影的一个标杆,王家卫成长于香港电影第二次新浪潮,但他却从未自称“第二批新浪潮导演”。

尽管作品带有明显的艺术电影特征,王家卫却表示自己的电影都含商业属性;看似放浪不羁的拍摄背后,王家卫却“能够解释电影每一步的制作过程”。

如雾里看花,如水中望月。

从来没有一种概念,可以定义真正的王家卫。

岁月清浅处,一步一安然。

在这个追崇“快节奏”的娱乐圈里,王家卫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王家卫的电影,像打翻了颜料的调色盘。

后现代的画风,意识流的技法,浑然天成的配乐,匠心独具的色调,交织成人生、情欲与回忆的不二光影。

王家卫擅长用“浓”描绘电影中人物的极端。

《重庆森林》剧照

高饱和度色彩,往往最容易被人眼识别,也对人的视觉冲击最大。

在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女性角色一般穿着高饱和度色彩的服装出现,加以场景设置上的天衣无缝,能有效凸显人物性格。

电影《2046》,透过周慕云的讲述描绘了一个个爱和回忆、似假还真的情感故事。

周慕云遇见的苏丽珍,大红的唇色和指甲,金色耳坠和高高的盘发,深色旗袍和黑色外套穿在身上,有种说不出的纯欲风情。

《2046》剧照


苏丽珍的服装用色并不复杂,红与黑强烈碰撞,金色耀眼点缀,这是她的艳丽、强势,也是她的倔强、骄傲及无奈。

王家卫用这样无以复加的颜色表现苏丽珍性格上的极简和极繁。

加之星黄灯光、斑白墙壁、亮色配饰、绿色墙壁等场景设置,人物一下子立体深刻几分。

王家卫更善于用“淡”表现人物性格的平缓,为后续情绪的爆发做铺垫。

电影《东邪西毒》中有一个女性角色,她拿着仅有的财产,一头驴子和一筐鸡蛋,求欧阳锋为她被害的弟弟买凶报仇,当然她出的价远远不够。

 

《东邪西毒》剧照


她的戏份并不多,她的面目也总是被凌乱的发丝遮盖,衣着平平,这让她显得非常怯懦。

在她的服装上,王家卫使用一系列浅褐,深褐,内衫,长袍,将她的头发和脸庞等与大漠的风沙融为一体。置身于其中的她,绝望而无助。


王家卫用这样低饱和度的配色,来表现女人也许曾经善良纯净,但最终却无法与生活抗衡,挣扎在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无奈中,为她情绪崩溃后的爆发埋好伏笔。

 《东邪西毒》剧照


除了用色彩浓淡呈现电影叙事,王家卫还擅长用反差感强烈的颜色,表现电影中情感的炽热浓烈。

比如,电影《堕落天使》聚焦城市人物身上天生存在的孤独感,疏离感。

王家卫用红与绿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他们的爱与恨,欲望与迷茫。

红色的靡靡和诱惑,绿色的诡异与幽怨,二者交织缠绕,呈现出略带颓废的独特美感。

《堕落天使》剧照

再比如,电影《春光乍泄》开头,白色画面是主人公黎耀辉人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是他和恋人何宝荣爱情故事的片段;黑色画面,则是他们为了彼此而不顾一切谴责、约束,共同经历最终放弃挣扎的无力回忆。

黑与白的强烈对比,表现出感性与理性的正面交锋。

《春光乍泄》剧照

有人说:“王家卫电影里的痛苦,总能开出绚烂的花来。”

他用色彩小心翼翼地处理情绪,安放情感,表达情欲。

故而,无论他运用的电影色彩是浓是淡,王家卫都找到了适合自己风格和节奏的色彩形式去表现自己对世界、对人性、对苦难的审视和关怀。

这对设计专业出身的王家卫来说,是天底下绝顶浪漫的事。


在很多人眼里,“王家卫”是一个形容词。他用来形容爱恨两极,是文艺青年自我标记的结界。

上海香港、烟花女子、香烟旗袍……这些文艺气息浓郁的素材,无不是王家卫电影中常见的元素。

《花样年华》剧照

王家卫喜欢她们,也习惯用她们。只因为,这一切是他前半生的美好记忆。

1958年,王家卫出生在上海。

5岁那年,王家卫跟随父母来到了香港。

小时候的王家卫

王家卫的父亲在酒吧工作,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因为工作的原因,王家卫常从父亲口中听得花花世界的情欲纠葛。

由于王父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所以王家卫大部分时间都是跟母亲待在一起。

王家卫的母亲非常喜欢看电影,她总是等儿子放学后,牵着儿子的手先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再回家。

那时的香港,汇聚了好莱坞、欧洲等各地各种类型的电影。

母亲看的电影五花八门,所以“外面的世界”让小小王家卫大开眼界。

电影的种子,也是在这时悄然萌芽。

他后来回忆:
“很幸运在年轻的时候,可以看到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电影,这是我最早受到的电影熏陶。

每次看完电影,王家卫都将电影票贴在笔记本上,随笔写下感悟心得。

除此之外,王家卫的父亲还要求儿子在上大学之前,把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拜读一遍。

这个过程,对于好动活泼的王家卫来说,无疑是一种“刑罚”。

但王家卫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一页一页翻完所有大部头著作。

无形之中,王家卫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为他后来拍摄电影打下坚实基础。

后来,王家卫考进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学习期间,王家卫疯狂迷恋摄影,他沉浸于钻研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布列松和理查德·阿维顿的作品。

 

青年时期的王家卫

机缘巧合,王家卫以半工半读的身份加入TVB的编导训练班。因为热爱,王家卫索性放弃学业,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

谁知道,这剧本一写,就是5年。

有一次,王家卫接了个喜剧的剧本创作任务,写到第9个月的时候,他接到导演通知:“你明天不用再来,我们都在拍续集了。

那个大环境下,王家卫像是这个世界的“孤儿”,另类却清醒。

不着急做出成果,也不纠结默默无闻,王家卫在乎的——

是作品的质量,是内心的法则。

华罗庚说:
“悬崖峭壁,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隙。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则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一朵花的绽放,是整个寒冬的扎根和不屈;一颗星的诞生,是经年累月的蓄积和转化。

属于王家卫的电影时代,悄然来临。


在王家卫看来,时机不成熟,决不开机。

拍摄《一代宗师》前,王家卫曾天南海北地搜集资料,搜光了图书馆就去实地探访。

但在这期间,叶伟信导演的《叶问》上映,赚得盆满钵满。

有人问王家卫:“别人都在拍《叶问》了,你不着急吗?”

王家卫却回答:“先让他们拍,我拍的叶问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接着,《叶问》出了续集和前传,王家卫还在开平影视城慢慢地布置场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王家卫终于开拍,却是状况不断。

其中有一场戏,在北方零下30多度的大山里拍摄。

王家卫坐在监视器前,目不转睛等监视器里出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镜头。

结果到那场大雪结束,王家卫也没等到那个镜头。他不想将就,就等到第二年下雪的时候,再进山拍摄。

《一代宗师》剧照

王家卫接受采访时说:“我没觉得慢,做不好功课,我舍不得拍摄。”

慢工,精品。

家卫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心中的完美,不惜任何代价。

只按自己的节奏走,不在乎他人的指点和议论。

无怪乎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粤语版《一代宗师》首映时,一向挑剔的章子怡(点击可查看)动情告白王家卫:

“如果王家卫导演有新片子想合作,我愿意再拿出3年只为拍他的一部戏。”


另一方面,王家卫的“迷”之拍摄手法,常常让合作演员避之不及。

日本著名影星木村拓哉就曾开玩笑,自己应该不会再和王家卫合作了,除非梁朝伟也在。

认真看完《2046》幕后花絮,不难发现木村拓哉常常迷茫,不知所措。他不明白王家卫到底让他演什么,而王家卫也不说。 

《2046》剧照

张国荣(点击可查看)在《阿飞正传》中有一幕跳舞的戏。


一开始,这段舞该如何承接,王家卫一时没有头绪。

《阿飞正传》片段

直到他无意中听到关于“无脚鸟”的故事,这才有了大家最终看到的电影。

拍摄《重庆森林》时,林青霞(点击可查看)以为自己扮演的是一个女明星,直到她在拍举枪杀人的那场戏时,才意识到自己演的是一个女杀手。

《重庆森林》剧照

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每个演员的戏都是恰到好处,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

他的慢,只是在追求一种名为“真”的稀缺品;他的慢,是对电影本身的虔诚和敬畏;他的慢,也只是致敬年少时萌生的梦想之光。


30余年来,王家卫只产出10余部作品,但部部耳熟能详,部部有口皆碑,也获奖无数。

1988年,王家卫执导的个人首部电影《旺角卡门》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1990年,王家卫执导的剧情片《阿飞正传》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94年,执导的剧情片《重庆森林》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尽管成绩斐然,但在自己的节奏里,王家卫不疾不徐,不紧不慢。

他追求的真,是顺其自然,是顺势而为;他心中的善,是尊重观众,是恪守信仰。


所有外在的获得,都是内心笃定的产物。

他说:“我希望每部电影都达到极致,得以真正渡人到彼岸。

既埋头拉车,也仰望星空;既不忘初心,也扛起责任。

最软的心房,最硬的铠甲。

王家卫的电影江湖,也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作者:今夕何夕,读者人物签约作者,但遇良人,执笔红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值班编辑:蔡雨辰



王心凌 | 王小波 | 余华 | 梁晓声黄奕 | 王承书 | 豪门保姆 | 周杰伦黄霑 陈晓旭 | 《玉观音》《父母爱情》
来一句王家卫式留言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