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革命人生

老马杂谈 老马杂谈 2022-01-23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个美国女记者的名字,笔者读小学时就已很熟悉了,当时是在原伟大领袖的一篇访谈文章中首次出现的,同时还看到了那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伟人论断。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885—1970,美国人,长期被中国官方介绍为“美国进步女记者作家”。她年轻时就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她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她与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及埃德加·斯诺(1905—197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作者)一起被中国革命者亲切的称为“3S”。


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费伦德城,早年就学于奥伯林学院。12岁时随父母赴欧洲,先后居住在英格兰、法国及瑞士等国。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5次至中国访问。1958年,72岁的她冲破重重阻力于中国定居。



她一生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及30多部著述,知名作品如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中国大众1927—1935年间的革命斗争》、《人类的五分之一》、《中国出现黎明》、《中国人征服了中国》、《百万农奴站起来》、《我为什么在七十二岁时来到中国》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还有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斯大林时代》及回忆录《俄国人1949年为什么逮捕我—它可能与中国的关系》。

1921年8月,斯特朗作为记者第一次到达苏联莫斯科,向美国及全世界介绍苏维埃革命;赴苏联途中曾短期在上海采访。


1923年9月末,斯特朗离开莫斯科回到美国。


1925年,斯特朗又一次访问中国,积极报道并支持省港大罢工


1927年,斯特朗第二次访问中国,其间还访问了湖南、上海、武汉及西北地区,热情洋溢继而又义愤填膺地报道了“湖南农民运动”和国共决裂新闻。在武汉汪精卫政府开始“分共清共”后,她还跟随被国民政府通缉的苏联总顾问鲍罗廷及顾问团一起逃离武汉,经漠北大沙漠逃入到已被前苏联控制的外蒙古。


1930年,她协助苏联政府创办了英文报纸《莫斯科新闻》,担任主编和特约撰稿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于1938年和1940年两次来华,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斗争和解放区军民的抗战活动;1938年在华期间她还赴延安专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1940年访华期间,因无法去延安,她还专赴重庆曾家岩中共代表团驻地拜会了周恩来副主席及邓颖超等。十分信任斯特朗的周副主席在斯特朗即将回美国之前,还私下透露了“皖南事变”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告知事变如果真的发生,他会为她提供“真相资料”,希望她能在美国做出及时报道。


斯特朗回美国不久,果然收到了周转去的相关资料,她迅速写出了附有“证据”的专题报道并联络了《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用与该报编辑共同署名的方式发表了,斯特朗随即成了全球报道“皖南事变”真相的“第一人”,并引起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强烈关注。1946年,斯特朗第五次来华期间再次访问了延安,她和解放区的战士们一起吃小米饭、一样住窑洞,并多次会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


1949年,斯特朗与《莫斯科新闻》报主编、曾来中国推动国共合作的鲍罗廷因“间谍罪”及“苏联敌人罪”在苏联一同被捕。鲍罗廷于1951年死于西伯利亚的古拉格集中营。1955年,被关押了六年之久的斯特朗被释放并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


1958年春,72岁的斯特朗第六次来中国,并决定在中国北京定居。此后的1959年和1965年,毛泽东还两次派专机把美国老朋友斯特朗接到武汉及上海亲切接见了(1965年是为她庆贺80岁生日)。


1959年,斯特朗被中央批准为第一批访问西藏的外国记者代表团成员之一。


1966年轰轰烈烈运动开始后,81岁的斯特朗还戴着“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城楼上,陪同伟大领袖一起亲切接见激动万分的革命小将。


1970年3月29日斯特朗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她被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铭刻着革命大文豪郭沫若的手迹:“美国进步作家和中国人民的朋友”。她85岁的生命,1/3在美国,1/3在苏联,1/3在她称为“理想的归宿地”的中国。

斯特朗旅居前苏联期间,还于1930年积极配合苏联外宣部门创办了首份英文报纸《莫斯科新闻》。苏联政府委托斯特朗创办该报有大目的,一是向全世界宣传介绍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二是宣传渲染美国及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的经济大萧条。该报为了配合苏联的外宣在海外发行;对内则以在苏工作的数千美国技术工人为主要读者。创刊号头版就刊登了五年计划的宣传画,号召用“苏联力量和美国技术建设社会主义”。


斯特朗创办并在其中担任责任编辑及专栏作者的《莫斯科新闻》显然还是一个风险畸高的是非之地。该报首任主编维克多·瓦可索夫1937年被斯大林以“反苏维埃罪”处决;副主编托维·阿克赛罗德1938年被斯大林以“反革命罪”处决;主编鲍罗廷于1949年与“美国间谍”兼“疑似中国间谍”的斯特朗一同被捕,鲍罗廷主编于1951年饿冻交集地死于西伯利亚极寒地带的古拉格集中营中;斯特朗女士则身陷囹圄直到斯大林死后的1955年。


据前苏联解密历史资料披露,《莫斯科新闻》自1935年左右就开始循规蹈矩,不再发表本报采编人员(包括斯特朗)所写的文章、评论或通讯了,报纸主要的新闻内容完全都采用“塔斯社”新闻通稿了。


斯特朗侄女特雷西·斯特朗在其传记《纯洁的心灵——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生》中是如此回忆自己的姑妈的:“她在俄国被疑为中国间谍,在中国被疑为美国间谍,而在美国,她受到了国会委员会的传召调查,发现自己被标定为苏联间谍。她不是间谍,她是个革命者。”


在中国参加或积极关注社会主义革命的美国人还有好几位,知名者如马海德、阳春、寒早及埃德加·斯诺,其中积极参加1957“反右派斗争”、“文革”期间还正式参加“革命造反派组织”怒批怒斗资产阶级分子的当属那位大名鼎鼎的“美国-中国人”李敦白同志了。

推荐阅读:

看看美国的左翼趋势及大牌左翼文人

国民党“组织教练员”鲍罗廷的来龙去脉

回眸“洪门大哥”司徒美堂同志的革命生涯

看看前苏联大清洗中的无情株连杀戮

回眸“依法公开”的“莫斯科大审判”

浅析美国人口与价值观结构的多元化之忧

湖南农民运动与两湖革命大潮再回眸

看看越败越勇的“中东霸主”伊朗

追思协和医学院首任华人院长李宗恩容闳,

大清最早留美学童及“留学之父”

强大的克格勃为何没能拯救前苏联?

金陵神学院与其中的神秘高官房客

前苏联纪实文学《谁是疯子?》读后闲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