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时报 | 同济大学老龄中心让“记忆的橡皮擦”离老人远一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所引发的认知障碍问题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据最新研究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有各类认知障碍的人数超过1500万,轻度认知障碍整体发病率超过了15%,8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比例接近25%。
每年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由于阿兹海默病目前尚无可治愈或逆转的治疗方法,早发现、早干预对于改善或延缓病情发展至关重要。据了解,目前杨浦已在12个社区巡回开展“活力心脑”“心理关爱”“老年健康生活方式”“老年睡眠”等干预项目,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下一步,将对区域内65岁以上人群开展调查,为今后的老年人心理关爱工作提供依据。
打造认知障碍友好社区
2020年,上海公布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第二批试点街道,杨浦区四平路街道“榜上有名”。
四平路街道杨浦典型的老工人新村集聚区,辖区内70%以上的住房房龄都在五十年以上,且老年居民比例较高,9万余常住人口中,除去同济大学的2万余名师生,剩下的居民中有近40%超过60周岁。街道已与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合作,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
近日,四平路街道、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携手《忘不了餐厅》节目组,在抚顺路社区睦邻中心举办了一场“不愿忘·忘不了”2021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活动。
“有人认为,认知障碍是由正常衰老引起的;还有人认为,认知障碍无法根治,所以治不治都一样……这些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就诊率低的常见误区。”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副教授黄立鹤带来了一场关于老年人语言认知健康的科普宣讲,帮助居民了解正常记忆减退与认知障碍的区别,以及预防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黄立鹤表示,眼下当务之急,是提高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正确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
现场,参与活动的居民还在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了体脑激活训练,志愿者耐心讲解了手指操的功用和练习方法。“身体要锻炼,大脑也要锻炼,这套手指操好用又简单,我回去要接着练习。”居民李女士说。
《忘不了餐厅》是一档关注认知障碍的公益节目。“忘不了”系列综艺聚焦老龄化议题,引导公众关爱老年群体。“我一直看他们节目,追了两季了,很温暖、很感人。我家里也有亲人患认知障碍,看后更是深有感触。”居民戴女士说。节目组工作人员表示,该系列第三季《忘不了农场》目前正在积极筹划中,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更多丰富的活动内容。
据悉,下一步,四平路街道将与专业组织机构持续合作,在社区提供老年认知障碍宣传教育、筛查咨询、家庭支持等服务,打造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努力提升社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数字化筛查:从120分钟到10分钟
“我不太记得早上有没有吃药了”“我也记不清有没有锁门”……新江湾城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为老人筛查阿尔兹海默病的小课堂又开始了。
每次都积极“上课”的居民陆先生表示,他有家族病史,所以对这件事特别上心,一有时间就来参加线下课程,在家有空时就在手机上做线上测试,“这样的筛查推广对于中老年群体很有意义,现在不少老人都不愿意因为‘生病’给子女增添负担和压力,社区提供的这种居家筛查和干预服务,能帮助很多老人提前发现、尽早干预,非常贴心。”
负责该项目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曾女士介绍,在与老人的沟通中发现,做一次阿尔兹海默病的筛查要自行前往医院排队检测、等待报告等一系列流程,过程繁琐,且前往医院精神科就医成为不少老人心里的一道坎。虽然现在在给老人推广时也会遇到不好意思、不愿意面对的情况,但这样送到家门口的服务,的确提高了老人的参与度。
近日,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获得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未来智能领军者”的年度奖项。
该街道为辖区老人提供数字化阿尔兹海默症筛查,把筛查时长从12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减少了50%的人力成本。“通过博斯腾和支付宝共同开发的这套线上产品和线下课程,我们可让居民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筛查,居委会的工作效率和正确率也大大提高。”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周宇说。
支付宝解决方案架构师刘艺波介绍,该项服务以支付宝小程序为载体,针对原先社区阿尔兹海默病筛查门槛高、效率低、准确率不足、患者数据缺失等痛点,通过线上测试结合博斯腾科技专业模型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快速自筛,同时,基于大数据、IoT、AI等技术能力,帮助构建了社区实名多因子身份认证、认知症数据中台,实现服务精准帮扶;并通过线上干预课程,帮助认知障碍人群实现居家干预治疗。
目前,街道中干预超过5次以上居民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提升,其中记忆力同比提升24%,专注力同比提升19%。刘艺波表示,目前在支付宝端内,该小程序的用户日复访率达到了46.6%,代表着筛查后,近一半用户会每天使用打开手机进行干预训练,锻炼脑力。
周宇介绍,街道辖区的20个居委会、2个社区体验中心都铺设了筛查点,目前已筛查干预近4000名老人,已筛查出部分老人存在认知障碍风险,下一步计划覆盖辖区所有老人。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对待患者
饭菜做得非常咸,可能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这并非危言耸听。
9月18日,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党员医生李斌来到延吉社区第四睦邻中心,带来一场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科普讲座。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下降,重复提问、语言障碍等,病症随时间迁延发展为重度,患者会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专家指出,如做饭咸是因为忘记已经放过盐,所以重复放了几次,这种刚说过、做过的事情马上忘记的情况,那就要引起足够重视。再如,干了几十年的工作或熟稔的事项莫名不能够完成;定向能力变差,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几月、几号;难以表达自己、判断力变差、计算能力变差……“如出现以上情况,需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李斌从身边人、身边事出发,启发大家认识到阿尔茨海默病的预警信号和及时诊断的重要性,并呼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对待患者。活动现场,居民们踊跃提问,希望能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一方面,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记忆障碍、认知异常等问题给老人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老人需要长期、全天候的家庭照护和社会保健服务,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照护负担。活动现场,就有居民对于照顾患者的压力深有体会。
李女士(化名)的丈夫患阿尔茨海默病已有十几年。在独自照顾他的时候,李女士常感到力不从心。“那时,我每天下班回到家里都是一团糟,第一件事就是‘抓’他到浴室洗澡,然后哄他呆在床上别下来‘捣乱’,我一样一样擦,常常搞到半夜一两点。”李女士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多关爱患者家庭,“尤其是家属,他们不仅有经济上的压力,还承担着精神、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
文章转载自《杨浦时报》202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