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使用说明书:我会被ChatGPT替代吗?
图片来自一个App
摄影 | Kateryna Hliznitsova
引子
“谁还需要邮差?你说过,没有人现在还会写信,都上网了。”
“那又怎么了,邮差又不是只会送信。”
——《邮差的白夜》
1
按摩师与按摩仪
ChatGPT太火了。
“我们让ChatGPT回答了关于中国咖啡的N个问题”“我与ChatGPT对谈不良资产”“为ChatGPT组织的一场美食编辑资格考试”,几乎每个行业都和它互动了一番。
为了让菜园最重要的读者——我妈——了解ChatGPT是什么,有必要解释一下。
这是一款对话式AI模型,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自动生成回复内容。模型使用简单,只需以文字提出需求,就可以回答问题或创作文本。换言之,等于有了一个陪聊的机器人。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ChatGPT让您歇着吧!
你别说,这个机器人的表现确实亮眼。
就这转述,比那些照着文本抄作业都不换人称的同学强。更别提,它还能通过谷歌程序员面试,写出体面的发言稿和像模像样的论文。
这可厉害了。
难怪各行各业都热衷于让ChatGPT回答,我的职业会被你替代吗?
于律师而言,不用说ChatGPT,前些年热闹的法律科技,譬如可以自动进行合同审阅或合同拟定的产品,就已掀起过律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讨论。
律师能做什么?
打官司?审合同?写文件?
或许这是多数人的印象。这三项,也基本概括了诉讼和非诉。概言之,律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法律服务。
除此之外呢?
以我有限的法律实践,律师除了常规的顾问角色,还有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功能:
心理医生、生活律师,辅导培训,念合同,背锅,交易撮合,治国理政。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能创作文本和回答问题,就想把律师替代,太狭隘了。不妨想想,就提问对话框,有几个甲方/用户/老板能把自己的需求描述清晰呢?
自动对话和创作,是语言类AI的显著进步。但说工作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云云,过于唯物了。
人类有太多需求,是技术解决不了的。
远的不说,比如肩颈酸痛。
在有了这么多按摩机按摩仪,可以蓝牙智控恒温热敷物理揉捏,可你依旧觉得手捏最爽,对不对。如果按摩师人还长得俊俏,就更好了。
再说了,ChatGPT也有明显的应用局限。
挺好骗的。
2
律师能做什么
律师能做什么,不妨展开说说。
实务领域的需求远比模型设定要复杂,执业近十年,对律师的功能边界,认识不断深化。以下概括,有听之见之,有亲身经历,不论来源真假,且当一乐。
用途1:降本增效
很多公司,每逢预算收紧,便先砍法务预算。这无可厚非,毕竟是个成本部门。公司都活不下来了,哪来风险可控制。
于是,有的公司不设法务部门,要求律师驻场甚至内嵌到公司业务审批流程中。另一些情形,是公司福利待遇不错,用工成本过高。部分非核心事务,便委外处理。
降本增效之下,委外的不全是琐碎事务。我们曾协助客户拟定知识产权暨品牌保护年度报告、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备受肯定。
用途2:背锅
这是包括律师在内的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有的公司在选择服务供应商时,最终定下的,不一定是细分专业最强的,更可能是名气最大的。经办部门的说辞很简单:已经找了业界top1,做不成我们也没办法。
这是典型的甩锅语境。
所以有人说,AI永远不可能完全替代专业机构,包括律师、会计师、券商等,因为AI不能坐牢。背锅,某些语境下,是专业机构的作用。
用途3:家教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需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前些年基金业务泡沫五光十色时,一堆公司去拿基金管理人牌照。
老板几次考试不通过,把律师急的,讲考题,划重点,最终顺利通关。
用途4:心理医生
做婚姻家事或刑事业务的律师,对此应该深有感触。在这个意义上,律师和医生共享谚语“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
包括一些历史沿革、利益纠葛复杂的重大疑难案件,梳理案情的过程,更像是心理辅导,帮助当事人疏肝利胆、化淤消积。
但再好的律师,都不抵当事人自己。那些以为请到业界大牛,就可以对案子甩手掌柜的,实在是误解。
西方法谚有云: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之人。
不禁想到《蛤蟆去看心理医生》中,咨询师苍鹭所讲,再好的心理咨询,都出于就诊者的自愿。你是主动的参与者,治愈的过程,是为了让你自己找到答案。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医生。
婚姻、股权、借贷、合伙、劳动、投资,除了律师作为专业人士和心理医生帮你,你自己,才是第一律师。
用途5:发明家
法律的表现形式在于规则和制度。律师在制度构建和规则创设上,有着天然的敏锐度。
上个世纪,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兼并潮中,收购与反收购的商业大战时刻上演,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条款发明——白衣骑士、焦土战术、毒丸计划、金色降落伞……(参阅:私募股权投资协议经济性条款详解(下)|业务菜)
去年,马斯克对Twitter的收购战中,Twitter曾启动毒丸计划,意在对抗。毒丸计划同样是类似“二狗”的小名,正式名称是“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当公司面临恶意收购,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的股票占比下降,即摊薄股权,同时增大收购成本,让收购方无法达成控股目的。
这是在1982年,美国大名鼎鼎的并购律师Martin Lipton发明的。
类似的规则创设还有很多。仔细阅读股权投资协议中的各式条款,你会叹服于律师对交易结构的巧思和创设。
律师和商业交易只是部分践行了发明家的价值。更广泛的探索,在于社会制度的构建。或许,应了这制度创设的“基因”,纵观美国历届总统,过半数是律师出身。杰斐逊、林肯、罗斯福、尼克松、奥巴马……
第三任总统杰斐逊,1766年取得弗吉尼亚州的律师资格,成为一名律师。1769年,当选为弗吉尼亚州议员,领导了反对《汤森法案》的斗争;撰写《英属美洲权利概论》,为弗吉尼亚州起草宪法;此后,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深刻参与到宪制、废奴、堕胎、环保、平权运动等重大议题中。
规则发明家,是我心目中法律人的至上价值。正如法学博登海默所说:
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然,而法律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
3
在哪个层面上用律师
上可治国理政,下可辅导背锅。律师的职业道路,竟如此辽阔。
事实上,每一种职业都有宽广的面向和可能性。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是经典三问。不必被职业标签和刻板思维困住自己。
了解人世间万事万物需求之复杂,便能体会价值创造之多元。
回到职业语境,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
站在甲方的角度,是在哪个层面用律师。
站在律师的角度,是在哪个层面提供价值。
对于甲方而言,要明白可以在哪些维度上用律师。以非诉为例,律师的专业机构身份,可以方便把交易双方喝完大酒、吃完烤串想讲没明讲,要说不好说的问题放到台面上,风险去到哪,红线在哪里,解决方案有哪些,理得清清楚楚。(参阅:为什么要做法律尽职调查,这两个原因你想过吗?| 业务菜)
尽职调查如此,交易谈判如此。好的非诉律师,一定是深度参与交易的DealMaker,而非只讲风险不给方案的DealKiller。
睿智的甲方,懂得如何使用律师防范风险促成交易。而不是赤手空拳亲自上阵,几番谈判下来,把天聊死鸣金收兵。
对于律师而言,要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层面上提供价值。换言之,明白自己挣的是什么钱。挣的是降本增效的钱,就别怨对方钱少事多;挣的是背锅的钱,就别怪对方有事甩锅。
更重要的是,别固化自己的职业价值。价值不是别人送来的,幸福来敲门,还带着客户和锦旗,这种桥段只会出现在梦里。价值是自己找来的。找趋势、找路径、找方法、找动静。
所谓新兴业务,无不是在找的过程中诞生的。
一言概之,鉴于客户要过河,我们要解决的是桥和船的问题,而非告诉他风大浪大,不能过去。
至于那桥和船,是不是名字叫做“法律”,没有那么重要。
4
邮差又不是只会送信
人类的需求,永远在刚需之外,有千差万别的隐秘角落。
技术进步确实让人瞠目结舌。然而,价值多元的世界,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预制菜再好,总有人想吃炭火现烤;速冻方便,总有人想啃老面馒头。
按照天津朋友的说法,一块老肥(发酵完全的老面)蒸的馒头,蜂窝状的内部组织,松软口感带筋道嚼劲。面点师开心,和出的面情绪饱满;面点师低落,面揉出来也没个样。那工厂流水线的标品,哪有这带劲的口感和表现。
专业是律师的立身之本。没错。但我仍旧奢望,在专业的门槛之上,那一些温度、人文或趣味。有人叫它虚头巴脑,却是让我珍视的价值。
这是温度感啊!
技术或许会替代专业性,但邮差又不是只会送信。
(完)
往期推荐:
打怪的——
消遣的——
清的菜园
欢迎来到兔子清的菜园
法律|阅读|咖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