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图片来自一个App摄影|Billow926前言五一假期回母校,在刘磊老师组织下,和师弟师妹们做了一场漫谈:法律人职业的N种可能。漫谈选在北苑的燕园咖啡,我上学时还没有。北苑教工宿舍一带,是校园里变化最小的地方。漫谈结束,主持人小帅整理了文字实录,实在有心。我看了看,原来两个多小时的畅谈,文字竟有四万多。从中选了16个问题,分四期,在菜园种下。毕业十年,兔子清走过的路,吹过的风,打过的怪,零碎嵌在其中。这是第四棵。女生如何克服休产假对职业的影响?找工作信息不对称怎么办?从律师执业反观法学院教育,存在什么问题?执业过程中,遇到困顿时怎么走出来?#1产假邵帅(主持人):师姐曾在菜园的文章里写了这样一段话,说你要问我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我想说的是,你为什么不去问男性怎么平衡家庭和事业?(职场女性,买咖啡还是买煎饼?|乐趣菜)我赞同师姐,但不可否认女性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些特殊的时间段会对工作有影响,您是怎么处理的?兔子清:我有一个观点,很多事情是不能平衡的,只能取舍。就在今天,我在来武汉的车上,坐了两个小时的高铁后,我打开手机查票,看能不能买明天的。如果能,我就直接下车返回广州。今早太早出门,上车才知道我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带不了小兔子。小兔子今天谁带,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能有明天的票,我就马上返程,明天再来武汉。可没票了。这样的状况时有发生,如何平衡呢?平衡不了,你只能选择来,或回。那最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小兔子的爸爸今天在家,放下一切工作,全职陪娃。我觉得女性在职业中能有一个好的状态,不是靠平衡,而是靠家人。家人是生活中最大的支持。大家在照顾孩子的问题上有商有量,互能救场,这样的结构对女性心态平稳很重要,我相信男生也是一样的。我不赞成的是,女生在育儿的命题上,做太多自我预设。为什么这么讲?我发现身边很多朋友,他们天然就会觉得,如果我生了小孩,会对我的职业之路有影响;如果我去休产假,这六个月就会对我职业上升有阻碍;以及如果我今天做律师,天然地会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家庭……这些似是而非的论断,一个都经不起推敲。做律师就没有更多时间照顾家里,你以为做公务员很闲吗?做法官就很闲吗?在企业就能摸鱼吗?不要用这些社会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观念,去决定你的职业选择,一定要回到自己来考虑。刚才讲女生结婚也好,生孩子休产假也好,是不是一定会阻碍你的职业之路?按我狭隘的个人经验,有啥可阻碍的?你以为不生孩子,职业就能上升?工作就能突飞猛进?不见得,对吧。一方面,产假的六个月放到每个人十几年的职业之路中,是个微不足道的时间单位,影响没你想象的那么大。我们有个思维盲区,高估某个事件对短期的影响,低估其对长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养育孩子给人带来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有时对职业反而有潜移默化的正向效果。要说怎么克服生育或产假的影响,我倒觉得不用非得克服。对于有意做律师的同学,可以在职业选择上,选择加入一个好的团队,而非所谓“独立”。团队的分工协作机制,可能确保你在产假的过渡期,工作平稳交接,生活也有保障。比如,广悦我们团队近20个小伙伴,我们很高兴看到大家走向人生的不同阶段。并且,我们的工作机制也能自如应对大家的休假。我之前在ZL工作时的团队,同事们休产假,生宝宝,并无大碍。此外,休产假期间事件非常单一,适合对过往工作进行整理,适合思考务虚的问题。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将工作时一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做了,会有很好的收获感。喜获人类幼崽的快乐,也会让你继续投入工作,有新的动力。#2信息不对称邵帅(主持人):您提到选择加入一个好团队,但很多同学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信息是不对称的。他不大了解眼前的选择或机会,究竟真实情况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兔子清:信息不对称是求职过程中的永恒问题。我的建议很简单,广交朋友多聊天。信息不对称,是因为聊少了。但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信息不对称。要知道信息对称是理想状态,其实很难信息对称的时候。实务中,一些项目的商业价值,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信息不对称。所以,我不主张在求职过程中,大家把信息对称作为主要目标。事实上,就算信息对称了,你就一定能做得出最优的选择吗?不一定。有时,信息越多越难抉择。今天,你们听我说互联网业务挺好的,明天又听别人说互联网都开始反垄断,进入下半场了,这是黄昏啊,做啥互联网。看地产前几年很火爆,想去房地产。之后又被严厉监管,觉得没空间发展。每个人都众说纷纭,每个行业都沉浮起落,即便你掌握了很多信息,你该听谁的?你该怎么选?我想到之前流行的律所黑白名单,我相信很多师弟师妹觉得,这是个好东西,解决了大家找律所实习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看过那个名单,上面有几位合伙人我都认识,其实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极端。每个人的有不同的风格,有的春风化雨,有的急风骤雨,你很难讲谁好谁坏。试问,一个人很耐思但做不成事的leader,和一个人很暴躁但带领大家屡建奇功的leader,你愿意跟谁?你是想舒舒服服的和耐思的同事吃裁员散伙饭,还是想和有拼劲能战斗的战友喝庆功酒?或许你说,既要nice,又要庆功。OK,那只能来我们团队了。生活中,很多问题有复杂性,不是一纸黑白名单能承载的。刘磊老师:是的,很多时候都是在不断试错。兔子清:所以我觉得,求职关键依靠的不是信息对称,而是自己的思考力和决断力。小事倚众谋,大事当独断。小问题多听听大家意见,大事情靠自己决定就好了。#3学院教育刘磊老师:再聊聊法学教育。你以一个六年执业经验的视角,再反观当年在法学院受的教育,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你觉得法学教育中存不存在问题?你从法学院教育中获得什么收获,哪些对你后来职业成长确实是有帮助的?兔子清:问题肯定有,只是我没有系统梳理过。但我曾总结过法学院到底教了我一些什么东西,哪些对我后来执业有用。菜园发过这两篇文章。(那些年,我在法学院学到的事(上))(那些年,我在法学院学到的事(下))本科对我最有影响的,有两个事情,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做项目实践。具体上的那些课不一定记得了,黄洪波老师的刑法课讲得很好,认真做过笔记,还记得一些课堂内容,其他的就模糊了。反倒是参加陈柏峰老师组织的读书会,尽量学着有模有样的读了一些书。这是我养成阅读学术作品的起点,对读研、工作影响深远。当你去到工作场合,保持阅读的习惯,保持较好——至少不差的学术品味,对做法律研究有很大帮助。法律研究-协办项目-主办项目-管理项目,这是青年律师的成长道路之一。我不是说所有律师都按这个路径成长,但这是被我验证可行的一种。在这个路径中,阅读和写作,是可以终身受益的技能。他们关乎输入和输出,这是你在专业的世界里仗剑走天涯的剑。做项目实践则培养了待人接物,与人聊天,与这个世界互动的良好方式。职场中,大到参与重大项目,小到吃饭餐桌礼仪,都有规则。不经训练的新人,会让你的同事小伙伴“敬而远之”。要知道,当你步入职场,“学生气”绝对不是一句褒奖。除了功利的实用性技能,学院教育还给了我很多。比如,某些特定的情绪和经历。当我回到武汉,喝一口桂花糊时,立刻觉得自己回到了十四年前,站在北苑门口。彼时9月入校,刚军训完。我山长水远的从云南边境小镇,来到火热的武汉。当时桂花糊一块钱一杯,煎饼两块钱一个。我在北苑买的第一个煎饼,就遇到打了双黄蛋,小哥说我运气很好。三块钱吃了一顿晚饭,当时觉得武汉物价可真贵啊,如果在我们家陇川,自选快餐一块五毛管饱。直到今天,我都很喜欢吃煎饼。你说这些经历对日后工作有用吗?没有。但这些特殊的情感联结点,是我格外珍视的东西。人生中很多经历,不一定是“用处”,不是实用的判断,但它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当所有人都在吭哧吭哧拼项目、冲业绩时,我会腾一点时间来做务虚的事情。缓解一下紧绷的工作节奏,也让自己换个脑子。在我看来,这对于长远走律师这条路挺有帮助的。否则,永远处于一种业务至上、赚钱为王的时候,事情会越做越没有幸福感。你做这些东西,价值究竟在哪里?如果仅仅是为了律师费,那多少是多?什么时候到个头?人生的意义如果是个数字,如果是“向外求”,那就像钱穆先生所说:人生向外安排成了某个客体,那个客体便回身阻挡人生之再向前,而且不免要回过头来吞噬人生,而使之消毁。#4困顿刘磊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很多人说律师职业前三年很难熬,你有没有类似体会?遇到执业困顿时,你是怎么走出来的?兔子清:前面三年很难,这句话是对的,但只讲对了一半。前面三年很难熬,前面五年更难熬,前面十年越来越难熬。何止是开头难,万事中间难,结尾也难。只要不是在家躺着,只要开始行走江湖,就没有不难的时候,只是每个阶段所遇到的难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对于一个新进律师行业的人,最难的点在哪?可能在于事多钱少,对吧?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还有其他的卡点吗?说一下你们困难的点,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快,不收费的(笑)。在场同学:养不活自己。没有案源。在场同学:工作不熟悉,慌。在场同学:担心健康。兔子清:你们现在头发还那么多,就担心健康。这个风险意识太适合做律师了。一万块一个月,你们觉得能养活自己吗?刘磊老师:感觉一开始应该没有那么高。兔子清:最近上海有律师把应届生薪资提到三万元一个月,无形之中又给律所打了个免费广告,很高明。自从红圈所所谓两万元俱乐部以来,将近十年没有过律界新人大幅涨薪的动人传说了。不管两万还是三万,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广州绝大数律所达不到这个水平。即便红圈,各地办公室对起薪的差异也很大。但条件优秀的同学,在广州一万+的起薪是不少见的。这个薪酬在广州生活,应该不存在很困难的说法。第二个,新人面对工作中琐碎的事情会很多,可能应付不来。对专业方向也好,执业领域也好,会比较迷茫,就是你们说的“慌”,对吗?刘磊老师:应该是的。我现在感觉大学老师,当然我主要是讲我自己,不涉及其他人,其实本身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我们对于实务非常不了解,那怎么样能够确保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的东西,对于他们而言,以后真的能够有所启发,我自己内心是有这种焦虑的。而你们做律师,参与社会生活,接触的事情,本身会不断的有新鲜的东西。兔子清:有可能是我们把新鲜东西展现出来,不新鲜的都藏起来了。其实这个职业也是新鲜和不新鲜都有吧。刘磊老师:对。但你们处于真实的问题场景之中。即便是研究,也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我一直觉得,要真正让自己处于场景之中,问题意识才能鲜活起来。而那种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切入,可能很多问题是自己假设的。又或者说看理论著作,都会提供了一些参考系,但是实践中是什么样子的,还是需要大家去探索去做,对吧?所以,这也是我对于大学老师这个角色的反思。法学院固然可以讲一些宏大的、抽象的东西,但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法学教育怎样与实践中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匹配。据我观察,我们学院郭倍倍老师组织了许多与法律实践对接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