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峨眉山(川行记)(文、图、曲)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小时候常听见峨眉山的故事,2005年有机会去拜谒了这座佛教名山,得遂心愿,略为记之。

——

佛家圣地有峨眉,普贤菩萨在此间。

淅沥雨中登金顶,茫茫雾海皆不见。

跌足叹息游者众,我自沉静思随缘。

水流雾飘天然意,风动虫鸣自在禅。

全赖佛光聚灵气,人海如潮拜神苑。[1]

窃愿铭记佛祖志,永葆真气存名山。

               2005年9月25日



1.据言峨眉山当时每年的收入达35亿人民币。  

 

 峨眉山金顶的普贤菩萨塑像

 

 

 峨眉山山光水色

 

 

 

佛教名山,香客自然多

 

 

山上有很多猴子,这是一只表情古怪的猴哥

 

峨眉山上曾出现过“日月同辉”奇观(采自网路)

天晴时的“金顶”远眺(采自网络)

 


 峨眉山月歌(李白)(插曲歌词)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简介(摘自“百度”)

     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位于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全山山势巍峨俊秀而又树木葱茏,有“雄秀”之称。因为山体巨大,登山路线近百里,体弱者很难登顶。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以轻松登临,在极顶俯瞰万里云海。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壮观的奇观。峨眉山山上共有小佛寺数十处,寺内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文物。许多笃信佛教的老人不辞艰苦,一步一歇,历经十数日始上山顶。峨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人们探奇揽胜、求仙修道的理想处所。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之地。2007年,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峨眉山佛教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在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道教宫观。佛教是晋初传上山的。东晋时期,高僧慧持、明果禅师等先后到峨眉山住锡修持。他们以相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显灵和讲经说法之所为依据,把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崇奉普贤菩萨。据佛经载,普贤与文殊同为释迎佛的主要助手,文殊表"智",普贤表"德"。普贤团广修十种行愿,故又称"愿"王,等号为"大行普贤"。普贤形象最富特征的是身下骑一六牙白象,作为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普贤菩萨的名气很大,广有信众,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而扬名。峨眉山被尊为普贤菩萨道场后,全山由道改佛。唐、宋逐渐转盛,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之际,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侣一度达1700人之多,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至清末寺庙已达150余座。
  峨眉山佛教属大乘佛教,僧徒多是临济宗、曹洞宗门人。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
  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八大寺庙。尼姑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寺庙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在万年寺的无梁砖殿里供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贤骑象铜像,重达62吨,高7.85米,宋朝时铸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延伸阅读

朝拜乐山大佛(文、图、曲)

大渡河畔感怀(川行记)(文、图、曲)

雨中过二郎山(川行记)(文、图、曲)

杜甫草堂感怀(诗、图、曲)

                 游都江堰(川行杂咏)(文、图、曲)

雨中再登青城山(川行记)(文、图、曲)

独游青海瞿昙寺(青海行片段)(文、图、曲)

看丽江黑龙潭泉水复出有感(文、图、曲)

再访纳西著名民间歌手和耀淑(文、图、曲)

火把节忆旧(诗、图、曲)

在日月山感怀文成公主(青海行片段)(诗,图、曲)

观天水麦积山石窟感怀(诗、图)

感怀莫高窟——敦煌行之二(古风)

敦煌月牙泉畔抒怀(敦煌行之一)(古风

漫游丽江古村落三股水(文、图、曲)

在中华艺术宫看吴冠中林风眠作品(诗、图)

云南黒井感怀(诗、图、曲)

在岗仁波齐神山下(西藏行片段)(文、图、曲)

八廓街(西藏行片段)(文、图、曲)

登八达岭长城(诗、图、曲)

上海咏怀(诗、图、曲)

访废城知子罗 (怒江行之七)(文、图、曲)

歌吟丙中洛——怒江行之四(诗、图、曲)

凭吊千年古镇剥隘——文山行之三(文、图、曲)

到“桃花源”坝美——文山行之二(文、图、曲)

滕王阁黄鹤楼怀古(诗、图、曲)

清华园拜谒王国维纪念碑(诗、图、曲)

莲花池畔凭吊陈圆圆、李广田(诗、图、曲)

邂逅黄荟再聆李娜《苏武牧羊》(诗、曲、图)

田野考察路千条(文、图)

走访古城堡遗址(《忠臣雅士——木增》节选,文、曲)

过昭君村(诗、歌、图)

登华山(诗、歌、图)

烟雨西湖吟(诗、曲、图)

探秘“东方第一峡”(文、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