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咏昆明金马碧鸡(诗、图、区)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昆明金马碧鸡的故事很多,其中有这样一个:相传很久以前昆明大旱,人们已经快活不下去了。突然有一天从天边飞来一只巨大的碧鸡,它展开硕大的羽翅,遮住了烈日。昆明百姓得救了,但是碧鸡却受到烈日的烘烤而快支持不住了。在这时候,一匹金马出现了,飞奔而来搭救碧鸡,却却被一阵雷电击倒。最后金马、碧鸡双双死去,昆明人流着眼泪将它们安葬。在安葬金马和碧鸡的地方涌出了泉水,从此解除了昆明地区的干旱,使昆明得救了!神异动物与人感应的传奇!

    昆明金马碧鸡的故事很多,不只流传在民间,而且屡见于典籍中,是云南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神话之一。今天到昆明玩的游人,都会去看昆明南屏街附近的金马碧鸡坊。录一首旧作,放一首云南的世界名曲《小河淌水》,金马碧鸡吉祥地,四季常伴昆明人。 

 ——

早闻金马碧鸡事,滇云传奇歌千年。
碧鸡救民于水火,金马飞身解危难。
昆明百姓免浩劫,鸡马殒命在人间。
灵禽异兽有慈心,天人感应共春暖。
街头立坊不忘恩,春风长吟滇池畔。

——

                2016年12月10日

——

今日昆明的金马碧鸡坊







昆明街头雕塑




昆明的东寺塔。东寺塔和西寺塔是云南创建最早的古塔之一,始建于唐代。

金马碧鸡:(采自百度):金马碧鸡的神话,不只流传在人民口头上,而且屡见于典籍中,是云南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神话之一。《汉书·郊祀志》说:“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同书《王褒传》也说:“方土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致也,宣帝使褒往祭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这些记载十分简略,究竟金马碧鸡在益州的什么地方,王褒传何时来求,他走到何地去世,均未载明。而在同书的地理志越郡青蛉县条下注云“禺同山有金马碧鸡”,似乎这个传说传于青蛉(今大姚)县。看来,1900年前的班固,也未弄清。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对金马碧鸡的传说,写得又稍具体,他说:“晋宁郡,本益州也。……汉武帝元封二年,叟反,遣将军郭讨平之,因开为郡,治滇池上,号曰益州,汉属县二十四。”“长老传言(滇)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又说:章帝时,“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在云南郡青蛉县条下还说:“山有碧鸡、金马,光影倏忽,民多见之,有山神。
宣帝遣谏议大夫蜀郡王褒祭之,欲致鸡、马。”(
《南中志》)常璩所记,金马碧鸡神话地点大致有二,一在滇池附近;二在云南的大姚、四川的会理一带;其性质是“神”。常璩之后的范晔,作《后汉书》时,也大致本此。相传,汉代的王褒虽未完成求金马碧鸡的使命,却留下了一篇《移金马碧鸡颂》,其中说:金马碧鸡“处之南荒,深溪回谷,非土非乡”,而中原却是“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因而,金马碧鸡应当“归来”。这篇颂,一方面盛赞汉王朝德比尧舜,恩比三皇,祥瑞数现;另一方面说南方荒芜,不是久留之地,希望金马碧鸡之神,快点离开那里,来到国都。然而,把金马碧鸡当和“神”来迎祀,是先民们的一种误解。其实金马碧鸡神话,乃是先民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一种创造,它以丰富的幻想,表现了先民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古代滇池之滨,森林茂密,气候温润,盛产鹦鹉、孔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是吉祥的象征。有人认为:孔雀即是古籍中的凤凰,它身披翠绿色的羽毛,孔雀开屏,被当作祥瑞的象征。孔雀之乡创造孔雀的神话,正在情理之中。而滇中肥美的水草,广阔的山地,宜于畜牧,多产良马,自古以来,滇马驰名全国,而云南又是山国,高山峻岭层层叠叠,江河交错,交通不便,马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山民们在山边池畔放牧之际,仰卧绿草如茵的草原,面对变幻多姿的天空,神游万里,幻想有天马出现,以便繁殖理想的“千里马”,这是极其自然的。而神话一经创造,由于它灌注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便不胫而走,辗转流播了。金马碧鸡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到厄运。唐宋之际,随着佛教传入云南,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在三迤大为兴盛。
   金马碧鸡的神话,也为佛教所改造和利用,这从宋末元初云南人张道宗
《纪古滇说集》中所载的故事,可以看出大概。该书说:金马原为印度大兴佛教的阿育王的 “神骥”。他的3个儿子都想得到它。阿育王便将神驹纵驰而去,说:谁追到就给谁。长子追至昆明东山得马;次子追至昆明西山,遇碧凤呈祥,遂“各主其山”。这里,佛教徒将传统的金马碧鸡神,换成阿育王的太子,以示人民崇敬金观、碧鸡,也就是崇敬他们了。借神话以宣扬佛教的用心,一目了然。还有另一批人,借注释古籍之机,将它注为“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将活生生的神马神鸟说成金银宝器,既使人兴味索然,又失去传说的本来面目。佛教的传说,虽不可信,但说明金马、碧鸡二山命名已久,看来唐代以前就已存在。
   樊绰的
《蛮书》,就已提到二山东西隔水对立,山下还有祠。历代游人过此,常兴感慨,多有诗作。元·郭进诚《碧鸡山诗》云:“碧凤一飞去,空遗碧鸡名。寥寥千载下,徒仰山仪形。夕霞丽冠羽,朝阳纷彩翎。流响不复作,松泉自韶。”不仅看到金马曾经出没的东山会勾起怀念,就是看到金马留下的“蹄印”,也人激起诗情:“神驹从此骋驰驱,印出分明掣电蹄。一勒嘶风云外去,淡烟芳草落花溪。”(明·金秉清《龙马蹄石》)在纪念金马碧鸡的建筑中,以昆明城内的金马、碧鸡二坊最负盛名。坊建于明代,位置在今金碧路西段与三市街的交叉处。《景泰云南图经》上说:“城南三市有碧鸡金马二坊,盖表其为一方之胜也。”坊建后曾两次毁于战火,最后一次是在光绪年间重建的。坊为木结构,高大挺拔,跨街屹立,雕檐彩绘,金碧辉煌,雄浑壮丽。北与纪念赛典赤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故乡吟三首(文、图、曲)

静静的文海

玉龙雪山第一村

歌咏泸沽湖(诗、图)

放歌泸沽湖(文、图、歌)

剑川石宝山歌会有感(诗、图)

康巴艺术节看华装盛服(《西行茶马古道》选载)

来到滇越铁路人字桥——《滇越铁路行与思》(节选)

走进云南边城屏边(文、图)

乐于为人引路的古城老人(丽江古城忆旧)

喜欢音乐的古城少年(丽江古城忆旧)

走进碧色寨——《滇越铁路行与思》片段之二

咏虎跳峡(诗、图)

《远去的背影——云南民族记忆1949-2009》编撰札记(文、图)

碧塔海与木增(《忠臣雅士—木增》节选,文、图、曲)

咏茶花(诗、图、曲)丽江元宵节观灯(诗、图、曲)

游普者黑二首(文山行之一)

到“桃花源”坝美——文山行之二(文、图、曲)

在广南坝美看小孩戏水(文山行之五,文、图、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