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80年代丨周小六:路漫漫,珍惜人生的璀璨

周小六 新三界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周小六,77级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做病理医生,1988年晋升主治医师。1989年研究员身份赴日,1990年就职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部。1998年移居加拿大,现在大学工作。


原题

路漫漫,珍惜人生的璀璨






 作者:周小六

 

 
人生路漫漫,有喜悦和得意,也有懊恼和失意。对人生的褒奖、炫耀、嘲笑、讽刺甚至反思,都是一份牵挂和念想,提醒自己在漫漫的旅程中不要迷失!

1983年3月,在激动、自豪、憧憬还有点惴惴不安的懵懵懂懂中到医院报到,开启了职业生涯的起步、放眼未来展翅博弈的第一站。小时候我妈带我来看姥爷舅舅,后来就喜欢上了这里。北京的人文环境宽松肃然,社会秩序有序井然,文化传播生机盎然,居家生活快意安然,唯一不好的记忆就是春天,黄沙飞舞,雾霾漫漫,不知所以然。

尽管如此,对北京的爱戴和向往依旧浓烈,放假期间屡屡抵京,让情感愈发深情和爱慕,离别之时总是惜别和挂怀。名胜、公园、博物馆刻下了浏览的足迹,与玩伴的嬉闹、玩耍搭建了儿时的点点滴滴。逛商场,游超市也是应景的别开生面,美味的点心,奇异的果脯,稀有的蔬菜,淡季的水果也让人恋意浓浓。
 


可是,陡然间,意识到自己铸下了重大过失,资源浪费了,没有待价而沽。当时77級的女医生有高涨的行情,青春勃發,阳光靓丽的迅速被权娶豪夺。医生、护士有很多刚毕业的儿子待娶囤积,他们望眼欲穿,流着口水,眼巴巴的等待着猎取单身女医生,名牌大学分配到北京的遍地都是,北大清华的都为在医院里找到护士而沾沾自喜。可惜呀,这么好的行情我居然踏空了。
 
从小到大一直为自己的长相自卑,“南北头小圆眼,尖嘴猴腮巴掌脸,塌鼻子厚嘴唇,两条细腿小脑袋”。我姐欺负我给我起外号叫“金丝猴“。从来没尝过被人夸奖是啥滋味。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这一款也开始时兴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与时俱进了。当时很多人来问我是否婚配?反正也没结婚呢,先试试手气也好,但终究也没敢试,怕酿成血案。看到那些剩到最后的女生也因奇货可居行情见涨,成为出嫁赢家。啊,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尿床就睡筛子了。好悔恨,好懊恼,好伤心,好嫉妒。
 
跟我一起分到科里的还有一个77级的女生,总夸自己漂亮,大眼睛双眼皮,圆脸,脑袋又大又圆,洋娃娃打扮,是那种五官拆开每个都好看,但放在一起就互相诽谤。有一次她又说自己漂亮,科里的护士接了一句“还真没看出来”,真够坏的。她在北京实习时认识一个高干子弟,转业兵,毕业时婆家帮她弄到北京,结婚2个月就跑出来了,住在科里要离婚,后来终于离了,还嫁给一个小她好几岁的北京名校的研究生,带她出国了。真的太能干了,资源最大化利用、能及时止损,踏上了新的行情,成为人生赢家。
 
北京的诱惑实在不可小觑。当时已经订婚的男医生,被医院里的护士、技术员撬走了好几个。那准丈母娘带着女儿来京大闹的,分到外地的女生写血书的,都不能挽救那份曾经的爱情和海誓山盟。现实的确是太骨感了,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得不让他们在利益和情分上痛下杀手。尽管放下身段,找不到那么优秀的,但总是看得见摸得着,比面对苍茫好过得多。看到那些帅哥娶的媳妇,觉得真是勇气可嘉,为他们赴汤蹈火的果敢点赞。哈哈,扯闲篇娱乐娱乐。
 
由于不幸的被分到妇产科。让高兴大打折扣。但这里毕竟是首都的大医院,比我实习时的感觉好很多。医生水平明显高超,护士也没有那么蛮横。但都是女人的科室,仍旧闲杂不断,与其他的妇产科异曲同工。没多久我又被支部书记抓了公差,去写那些我并不熟悉的汇报和总结之类的东西。后来到病理科也没有逃过。她们好像有特异功能,一瞄一准。都是老革命的家属,文化水平不高,但有背景和资历,都放到这个可有可无,却看似重要的位置上,她们的委派,关爱甚至讨好让我张不开嘴。这是额外的工作,在疲惫的工作之余,完全要占用业余的时间。这种无法拒绝,又不情愿的烦恼,让我很不爽。
 
刚开始在门诊还好,后来值夜班,夜间手术中我经常频频晕台,医护人员在全神贯注的手术期间,还额外地负担我的安危,特别添乱和干扰。而且我对刷手液过敏,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终于有了足够的理由离开了。老天对我真好,冥冥之中总是有一双手为我拨开迷雾。当时,想去病理科,但并没有额外的名额。正好部委卫生局需要人,我的背景也对口,就去到那里工作。虽然离开了专业,但还是充满喜悦。在妇产科阴气太重,更年期泛滥,让你有一种无处躲藏的感觉。一些护士大妈也欺负小大夫,吹毛求疵,每天都得夹着尾巴不敢大喘气的感觉。
 
到部里,周围都是一些老处长,父辈般的年长,见到20几岁的女孩子没脾气可发,我也是会看眉眼高低的人,勤快,能装,所以没有什么波澜。在北京处长多如牛毛,局长、部长也都到食堂排队打饭,所以,像电影里小组长都可以趾高气扬,觉得是个官,笑出鼻涕泡来了。他们和蔼可亲,时间上也不太要求,自由得有点无所事事。打水、拖地、寄发文件、写写小总结,有时到基层医院出差。
 
一次,到丰台医院去,他们听说是部里来的人,就追着我汇报,说院长搞特权、腐败的一些杂事,把我当个人物了。我小萝卜头,没有任何权力,当时却假惺惺地告诉人家可以把情况替他反映上去,转身就忘了。觉得自己当不了官,就这份麻烦也无福消受。在部里,我遇见了调到这里工作的中学语文老师,世界还真是太小了。
 
在机关工作,会把年轻人的激情消耗殆尽,懒散怠慢,百无聊赖,闲得快长毛了。我是特别喜欢做事的人,拿着钱不干事特于心不忍,手好像都不知道放哪了,觉得在浪费大好时光。我对仕途并不热衷,有束缚和约束是很痛苦的事。如果没选择也会忍着,等有机会升迁,没准也能爬个一官半职。如果有选择,还是想当医生。觉得啃了五年的专业,就这么拱手交付,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不想就这样漫无目标的耗下去,内心还是有强烈的愿望去重拾自己,蛰伏了一阵子,终于等到了去做病理医生的机会。
 
当时北京的出国热也如火如荼,陆陆续续走了很多人,回来的人也满面春风,给人一种向往和急迫。羡慕和渴望能成为时代的宠儿远渡重洋,但要想成就出国梦,只有当好医生,脚踏实际的作为,才有资本去挑战自己的理想,实在是有点机会主义。但当时国家的现状就是诱发着还年轻,还有能力的人们去碰撞时机,展开拳脚,拥抱梦想与未来。
 
离开部委时还是有点。留恋,因为食堂里的品种竟多到眼花缭乱。那些美丽的佳肴们亭亭玉立,每天都为吃哪一款而心动和纠结,如此丰盛的美食,让吃货放弃,挖心挖肺的难受。但能如愿以偿成为病理医生,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终于梦想成真。那种实至名归的踏实和水到渠成的归宿感,让自己的存在变得蓬勃和生机,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欢快和值得庆贺的。在这里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事,生命中的贵人,彼此欣赏的朋友,倾心交流的知己。在这里,人生也开始了新的攀登。
 
在北京与同事
 
来到病理科即兴奋又心潮澎湃,因为已有一段时间与临床脱节,心中自然有一点急促和焦虑。努力工作奋发追赶,熟悉业务,尽快积累是当时的心理状态。因为病理医生是医生中的医生,坚守着诊断的最后一道防线,既要全面的掌握医学知识,又要与病理变化贯通融合,是覆盖面最广,难度最大的一门诊断技术,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懈怠。自己是一个肯吃亏让人,也喜欢踏实做事不会与人冲突的人,所以,很快的得到了周围的信赖,迅速地融入到同事之中,科里的医生、技师与我的关系也很融洽,让我的工作变得顺畅和舒心。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放任、舒展、洒脱与和谐。科里的人除了个别的有点小家子气,其它的都是明快,率真,没有那么多心机的年轻医生。年长的论资排辈出去进修,学外语,我作为小字辈的头领,经常在主任外出期间,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让“孩儿们操练起来”。大家互相包庇着,散漫着,掩护着,快乐着忙里偷闲。快乐之余却把本职工作认真地完成着,等主任回来装没事人一样。科主任也放手让我们历练,不知不觉地从预备队变成了主力队员。
 
那时候生活是放松的,医院每年组织春游和很多文体活动,工会每年都分东北的大米、花生油,粮食一年都吃不完,节假日分给的鸡鸭鱼肉和水果应有尽有,根本就吃不动。都在医院蒸米饭,食堂的馒头又白又大,吃饭是很简单的事。如果没有出国的浪潮,能够看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上班下班,晋升提职,问鼎主任医师,科主任,也许……
 
想起参加排球比赛,一岁多的孩子看到我打球,激动的手舞足蹈的画面,仍旧心潮荡漾,心生暖意。医院里的帅哥美女到处都是,人际关系也简单明了,到各科办事,走点后门也一马平趟,不需要任何贿赂和献媚。有时也在想,如果我现在回国居住,已完全落伍,不知道该怎样去驱动现有的机制,已没有能力去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了。
 
工作后还是很想我妈。我妈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姐姐们也嫉妒我妈的偏心,我也会为这些嫉妒感到心虚。每次离家之前我都会哭一场。后来小孩一上托儿所就生病,我妈在我家住了一段。她特别开心,好像没有我爸,跟我们在一起,才是她最想要的生活。因为孩子特别省事,就换换尿布,她有特别多的时间看小说,这是她最大的爱好。她不太会做家务,都是我给她做好吃的。这是一段美好的却一直留到至今的记忆。

 
妹妹小时候,人见人爱
 
在北京也有舅舅家,他们没有自己的孩子,视我们为己出。我小时候长得丑整天哭哭咧咧,没人要我。我妹妹漂亮,嘴甜,人见人爱,在外边玩都能被星探跟踪到家里。我舅妈喜欢她,就成了舅舅的女儿。庆幸没人要我,还是跟我妈一起好。我妈家族的人善良,团结,对父母孝道,视亲人为血脉。我舅舅照顾瘫痪的姥姥8年不结婚,直到姥姥去世。文革以后他去干校,最后是我妈为姥爷送终。所以舅舅一直心怀感激,对我们特别好,比我爸对我们好多了。舅舅自己虽是高干,但生活俭朴,  为人低调,每天带点剩饭剩菜,骑着自行车上班,下班还到菜市场转转买点减价的剩菜。如果不知根知底,说他是看大门的一点都不违和。
 
一到周末他就把家里好吃的准备好,盼着我们回家,如果不回去他就会很失落。舅妈是一个精明强干又有点事事的人,官不大但有权力的干部,眼睛里都放光,但心地挺好的,为人处事也大气。我舅舅大帅哥一枚,又有身份地位,我们又是医生,对家人很多帮助,所以她对我们也很好。舅妈是那种很会生活的人,厨艺很好,但我干活麻利,自己馋,会做吃的,一会就能做出一桌的菜,一点也不逊色我舅妈。
 

每到周末舅舅都特别高兴,喝着小酒,悠然地享受着家庭的和谐和团聚。一到这时,就能看到他平时没有的那种慈祥和发自内心的放松,恢复到原始的呆萌善良、婆婆妈妈的絮絮叨叨和满眼温柔的老态龙钟。时不时的流露出羡慕我妈,有这么多、又那么好的孩子们。我到日本后,他们也去日本呆过一段,只是我太忙太累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好好陪伴,觉得亏欠许多。
 
那时是事业的启蒙时期,也是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青春鼎盛,精力充沛,记忆力的巅峰,让工作顺风顺水。这期间,有得天独厚的病例资源,让我有机会博览了经典病例。科主任此时从美国学成归来,让我有了进一步的机会提升自己。他是病理界的翘楚,也是淋巴瘤专家,同时又是一个思想前卫、敢于标新立异的病理学家,跟他在一起工作,让我受益匪浅,有一种日新月异的见识和长进。
 
当时,很多省市都没有放疗设备,需要来北京放疗,我们就像筛子一样,每天过滤他们的病理切片。限于外地的诊断水平,每天看到的切片,都是汇总来这里,需要专家会诊的疑难病例,因为科主任的思维前卫,我们可以读到最前沿的专业信息,科里也定期组织个人演讲,翻译资料等专业交流,查找医学文献,阅读专业书籍这些日常活动,也让我的英文水平在潜移默化的进步着,不知不觉的被引领攀登上了新的台阶。
 
每个月北京市的病理读片会,可以看到千变万化病理形态,专家讲学,国外学者新技术的讲座,让我的视野得以开阔,能有机会看到病理界的群英荟萃。在阅览了大量的国际国内的疑难病例的同时,开启了在错综复杂的变幻中扑捉信息的洞察力。与国际接轨的信息传播,国内国际的技术交流让我如同一块海绵,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如饥似渴地吸允着知识和养分,打下了雄厚的业务基础,也奠定了专业基石。正是因为积累了这份业务资产,才可以到日本后如鱼得水,再一次从事病理医生的职业。

中国医生的基本功都是童子功。可以与任何国家的医生媲美。人口众多,病例多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同日而语。因为穷,没有国外的财大气粗,可以大海捞针一样用抗体标记。我们只能用眼睛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扑捉目标,记住细胞的脸型、酒窝和雀斑,连它们是不是双眼皮,斗鸡眼都要了然于心。瞄准它们的隐私,盯住它们怎样混在群众中隐蔽自己,尾随它们化妆后的踪迹。

有时为了跟踪一个嫌疑犯,要阅览很多切片,排除烟幕弹,最后锁定真凶。这就练就了我们的火眼金睛,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好猎手,一定要在变化多端的背景中,猎取到我们追捕的猎物。这些长期的积累和重叠,让我们俨然已成为一份活档案和有生命的图谱。
 
这是朋友提供的病理科聚餐的照片
 
转眼间,我已工作几年。独立工作的同时兼顾着带进修医生和教授护校学生的工作,为人之妻为人之母。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担负着相夫教子的责任,操持着家务杂事,过问着柴米油盐。平凡的生活虽已磨掉那激情的棱角,但向远方眺望,不满足现状的萌动却一刻都没有停歇。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稳定又可心的工作,有家有房的安身立命之本,已是理想的生活。但这些,却无法满足我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也许是性格的使然;平凡的生活似乎就是碌碌无为,安于现状就是平庸的羁绊,向前的惯性一直推动着好高骛远,不安分的心绪也让自己的人生彷徨和漠然,梦挥之不去的冲动一直牵引着自己,向前走别往两边看。
 
在这里我与爱民相识、相知,一个精致、典雅和气质聚一身的病理医生,早我一年去日本。我们相差10岁,但年龄却没有留下任何不和谐的缝隙。交流也让我们不曾有任何鸿沟。她给了我无私的相助和扶持,引领我到日本发展,成为相互伴随,共同成长的同僚。是陪伴我度过艰难的一缕阳光,是给予精神支撑的那一片温暖,也是生命中无法忘却的那一片绿洲。9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我们的心甘情愿,真心互助和融为一体的友谊和长情,让我有了资本能够继续前行,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到达人生的彼岸。这份感激和友情已化为心中的一股清泉,永远通透着心灵,荡漾着心绪,净化着激情。浇灌着永恒。
 
转眼间,五年的住院医生为期已满,国家也启动了停顿多年的晋升机制,一时间,病理科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因为,科主任是这次晋升的英语主考官,掌控着职称评定的生杀大权。
 
院里有很多中年的住院医,包括部队转业、护士转医生的医生。她们川流不息地关顾这里,询问基础的英语问题,打探考试动向。看到有人拿的英文资料几乎每个单词下边都有注解,“现上轿现扎耳朵眼”,与零基础无疑。主任快哭了,对这些骚扰已感筋疲力尽。我们也不胜其扰,没法安心工作,但都是熟人,也没有办法将她们拒之门外。有一天,科主任实在是忍无可忍,在这些人走后就大吼:“你看看周大夫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从来没问过我一句,她们都成热锅上的蚂蚁了,”主任急了。
 
后来的英文考试就是一篇译文,也不长,我听我们科的“包打听”说我是全院第一,不知道真假,我也绷着不会去问。翻译也是一篇作文,文笔流畅可能得点感情分吧?科主任没准有意的让自己科室的人得第一?后来交了一篇论文,77级的医生就都晋升了。工资都发了好几个月,正式的文件才发下来。据说里边有很多猫腻,因为有名额限制,那些关系雄厚又不能通过外语考试的人,作为“内部粮票”也晋升了,所以要等到她们要到增加的名额一起公布。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晋升后,工资从56块升到72,让现在的人听起来都不够孩子的零花钱,但30年前,因为托儿费、房租、医药费都是免费的,共产主义大家庭。
 
晋升主治医之后,我就打算去日本了,等待期间,去补习班学点日语,认识了50音图和简单的问候语。正值1989年春夏之交,因为学校就在天安门附近,那几天长安街交通阻塞,我被堵在路上,骑自行车无法通过,心里焦急和恐慌,很晚才到家。不喜欢社会动荡,灾难会随机的波及到无辜的人们。所以,有一个安宁、平静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向往,营造和平稳定和温馨的家园,让人间更加美好,世界充满爱,是爱好和平的人们永恒的夙愿。1989年10月我离开了北京,开始了为期9年日本的职业生涯。

自己是一个热爱生活,心地简单,精神空白的人,沉醉于家庭的同时,又不甘心平庸,不甘心被精神枷锁束缚,一直都长不大的双面人格的混合体。一直都不停的折腾,不愿意被生活摆布。
 
自已的人生虽有坎坷,时而华丽转身,时而养精蓄锐,喜欢默默无闻,厌倦喧嚣华丽,享受碌碌无为,体会岁月静好,有蓄积待发,也有卧薪尝胆,但总是被生活的美好而召唤,面对光明,构想梦幻,去磕磕碰碰的迎接人生中的一个个的挑战,经常挂彩,鸡蛋碰石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鼻青脸肿,遍体鳞伤,但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抚摸着伤口笑傲失败,爬起来嬉皮笑脸地又去跌下一个跟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片自留地,有不被人知的阴影和伤痛,因为害怕疼痛,所以选择雪藏,尽量不去经常摆弄,也不想去揭疼痛的伤疤。虽然不能忘却,但是如果不待见它们,就不会经常来干扰自己的生活,让阿Q精神永存,把这种精髓挖掘到极致,傻乎乎的穷开心就是我人生的座右铭。
 
人生匆忙,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哭一哭,抱抱自己,擦干眼泪去迎接明日的朝霞和雨过的彩虹。


周小六专页

那一刻,拼的是你全部的青少年时光

周小六:跌跌撞撞的青春
周小六:1977,柴禾妞翻身记
周小六:迷恋上涂涂抹抹的医生
罢食学校食堂的日子特别开心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80年代

郑力刚:那时的清华"青椒",是个人就想出国
侯杰:广播电视里的两个英语老师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王家新:我的八十年代
黑马:1977文青们的春播秋收
高尔泰:谁令骑马客京华
查建英:那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浪漫时代
梁晓声:如果回到WG,我要么移民要么跳楼
李爽:"国际女流氓"的残酷青春
王蒙:人生历练,我当文化部长那三年
金弢:文化部长请客被服务员嫌弃
《一九八四》是如何在中国出版的 ?
左方和他的《南方周末》时代
野夫:烈士王七婆,带刀的男人,不带表情
陈丹青:纪念星星美展40周年
诗人芒克:我完好无损地活到现在
1988年海南“洋浦风波”始末
钟金虎:在成都为西哈努克办国际舞会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