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新篇 | 周小六:迷恋上涂涂抹抹的医生

周小六 新三届2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周小六,77级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做病理医生,1988年晋升主治医师。1989年赴日,就职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病理医生。1998年移居加拿大。


原题

不惧零基础

画盲在画画




 作者:周小六



喜欢油画,从很小的时候,很盲目,但一直有那种沁心沁肺的感觉。那浓郁的色彩让人沉思,厚重的质感让人倾心,游浮不定的笔触和粗犷奔腾,让心情跌宕起伏,细腻而又随心所欲,更使人沉静和陶醉其中……


可是,油画距我遥远,望尘莫及,它似乎与我永无交集。


崇拜和醉心于艺术大师们的经典,虽并未理解其中的深奥,对很多作品的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共鸣,但丝毫不减对油画的忠诚和终身不渝。


虽对会画画的人无比崇尚,但画油画的高不攀却让我望而却步,加之没有艺术天赋和立体感的残缺,从未动过想尝试的念头。


一年前为了放松,参加了朋友组织的艺术沙龙,涂自己的鸦,消遣与大家在一起的时光,一张幼儿园水平的处女作出笼之后(图一),让我兴致勃发,心情特别好。


图1


第二次试着画复杂一点的(图2),虽没有太大的长进,但却发现在画画过程中,身心似乎得到重塑,专注和放松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发自灵魂的快感让我舒展和欢快,让我找回了那种似乎已经丢失了的安宁。


图2


很难挤出固定的时间继续参与,但突然的顿悟就像情窦初开,难以控制的欲望让我蠢蠢欲动。零基础也要画画,高兴最重要。无知者无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互联网真是个好东西,没有你找不到的,只要你不想要的。在网上逛了一阵子,各个流派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就照猫画虎,描眉画眼一般。

刚开始画丙烯,因为干得快,色彩鲜艳,画完之后立刻可以激动。后来也照着照片画,自己也组合画面,美其名曰原创。试过画笔画,油刀刮,餐刀蹭,手指抹,海绵涂等,无所不用其极。画完之后贴到朋友圈赢得一阵尖叫,就越发得意,飘飘然,虚荣心得到满足。朋友夸我画的好让我帮着画,特受宠若惊,居然画了两张挂在人家的墙上,都产生是画家的错觉了。








可是丙稀找不到油画那种厚重的感觉。也没有油画润色的那种圆润,一落笔就干了不好改动。所以试着挑战油画,凭感觉调色,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的手法,就是高兴(第九张开始) 。不知不觉的画了很多张。家里挂的到处都是,去年年底还做了挂历,当宝贝似的寄到国内,也不知道寄东西还要写电话号码,最后都不知去向了。


图9


其实并不懂怎么画画,只是画画的感觉太好了,就像吸上了吗啡。喜欢那种投入和专注,享受涂涂抹抹的随意,那种力求完璧的过程、完成后的喜悦和洒脱的成就感,让你留连忘返,欲罢不能……


生活中从不缺压力和烦恼。每当它们来临,就特别想画张画,那如醉如痴的投入让我头脑清零,那种寻求完美的修修补补,力求进取的一丝不苟,让我全神贯注,整个身心沉浸在其中,烦恼和压力就会烟消云散。


比起画作的水平和技巧,让自己开心和快乐远远大于它的本身。这些画可能很幼稚和拙劣,但印记着辛勤的汗水,记载着欢快,激动和兴奋不已。从每一张画作的间隙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看到了用功,勤奋和真诚。也让心绪镶嵌在其中……


这些是一份记载,是珍重,也是留恋。










不会在意能不能画得更好,不会为没有艺术天赋害羞,也不会为原地踏步而焦虑,享受其中,乐在其中。


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也算是开心和快乐。虽然没什么惊心动魄,但仍旧不能割舍,也不能放弃。


贴自己的画有点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但只为了高兴。感叹自己勇气可嘉,也望体谅普通人的爱好,作为雅俗共赏也好。


延伸阅读
周小六:那一刻,拼的是你全部的青少年时光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文坛新世代

顾晓阳:纽约一年

顾晓阳:洛杉矶的家被盗,

阿城哥几个成了福尔摩斯

顾晓阳:洛杉矶,乡愁变成了数码的

顾晓阳:顾城最后的日子

顾晓阳:先锋小说家马原

1968年三月,郭路生写下《相信未来》

马雅:郭路生和他的诗人朋友们

戈小丽:郭路生在杏花村

信念使痛苦光辉,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文青的心路历程

诗人芒克:我完好无损地活到现在

周舵:当年最好的朋友——记诗人多多

 北岛:北京四中那些事

我的战友王朔: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故事

张洁:带着沉重的翅膀扑进无字的文坛

莫言先生"哭"倒了柏林墙

路遥在德国被偷300美金之后

金弢:诗人舒婷与莱茵河上的红草莓

史岚:我和哥哥史铁生

史铁生:写作者的艰难和光荣

老鬼其人与《血色黄昏》

卢新华与"伤痕文学"的应运而生

《伤痕》幕后:生活比小说更曲折更神奇!

钟洁玲:责任编辑眼中的王小波

王家新:我的八十年代

黑马:1977文青们的春播秋收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查曙明披露胞兄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海子诗九首

骆一禾:在目送海子中离去

骆一禾:在春天到来的时候 ,

他就是长空下 ,最后一场雪……

《歌:阳光打在地上》,海子对幸福的质疑

于慈江:回望诗的1980年代兼谈诗人海子

雪汉青:诗人已死,

我们进入先知沉默的时代了吗?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