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磊:灾难救援,要送到手里,更要送到心里

沙磊 公益网校POA
2024-08-24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线上午餐分享会专栏)


线上午餐会 15期 | 沙磊

很多人对于灾难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源自媒体报道,对于救灾可能更多能做的是捐钱捐物,但事实上,灾难的发生比我们听到得要多,灾难救援需要做的事情也比我们想象得要多。我们的关注度比起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灾害救助是壹基金的核心业务领域,正值国际公益学院4周年院庆月,本期午餐会,我们邀请到国际公益学院EMP校友,壹基金助理秘书长沙磊来与我们分享他的救灾经验。


沙磊,现任壹基金助理秘书长。200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硕士。进过汶川,到过鲁甸、去过九寨沟,参与灾难救助工作十余年,在灾害管理、社区发展、项目设计、公益生态建设、资助伙伴管理等领域有丰富经验。



以下为沙磊发言实录


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沙磊,200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我在公益行业超过十年了,和公益的缘分从大学就开始了。


我在研究生期间,接触到一家环保组织,逐渐知晓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民族与文化保育等议题,开始关注社会公共话题,天天泡在NGO发展交流网、中国发展简报等论坛,了解相关资讯和动态。2007年毕业后就直接从事了自然灾害救助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工作,从一个对公益感兴趣的大学生,正式成为一名专职公益人。


玉树救灾时触动我的一个场景


2010年3月,我加入壹基金成都办公室,到现在已经十年了。灾害救助是壹基金的核心业务领域。壹基金搭建了由民间专业救援队、灾害管理类社会组织和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等联合组成三大赈灾伙伴网络。2009年5月12日,壹基金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基于汶川地震中众多民间救援力量发挥的巨大作用,正式成立“壹基金救援联盟”,为民间志愿救援队提供支持和服务。


2011年,壹基金陆续推动中西部各省成立由社会组织构成的“联合救灾网络”。到2014年4月20日,基于芦山地震的赈灾经验,为了发挥企业参与救灾的优势,成立了“企业联合救灾平台”。在三大网络的支撑下,壹基金采取“提前备灾、联合行动、快速救援”的策略,通过建立属地化社会力量灾害应急机制,以本地和专业力量为主,主要面向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开展紧急救援和赈灾行动,同时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灾害管理。


我刚入职没多久,就碰上了4月14日的玉树地震。隔天,我们就上玉树了。4月的玉树还很冷。那阵子,几乎每天都下雪。一眼望过去,不是灰蒙蒙、就是白茫茫,废墟成堆。当时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我做的事情,而是我在灾区见到的,一个在安置点里跳绳的藏族小女孩的笑容她已经忘记了自己处在一片废墟中。一根简单的绳子,孩子玩得那么开心。我们做救灾的,可以把物资送到人的手里,要怎么样能送到人心里,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小货车进不去,我们把帐篷抗进梯子田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时,我特别有体会。一开始这个地震的震级不是很高,但是失踪的人口超过600多人。一般情况下,灾害发生后7天内是紧急生活救助阶段。灾害发生一周之后,一般都进入灾害恢复重建阶段。但那时候,已经是震后23天了,我们在做灾区盲点排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叫做梯子田的小村。


梯子田是整村最偏远的一个社,将近一半的房子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地震发生后,这儿曾收到过一些大米和食用油,还有帐篷。但帐篷不够用,很多老乡还是住在危房里。我们排查到这个信息,陕西和贵州的救灾伙伴刘文虎、伍松运送30顶帐篷进梯子田。小货车进不去了,刘文虎和伍松决定把帐篷扛进梯子田。帐篷分为两大包,每一包超过35公斤重,约两大桶纯净水的重量。

 



 


那条路不好走,有两个滑坡点。有些地方的宽度只够一个人过。越走越黑,肩上的帐篷也感觉越来越重,可是越走,就离村里的老乡越近。我们平时如果在马路上跑,大概1小时可以跑5-7公里,但是只有4公里的山路,他们却走了3个小时。


到了梯子田社已经晚上9点了。一看村里的地形,伍松和刘文虎都傻眼了。这儿几乎没有平地,老乡也不太懂搭帐篷。本来只是运送物资的他俩决定当晚留下来不走了,帮老乡搭好帐篷。送来的东西要能用上,才是真正的帮到老乡们。


第二天,他们准备回来的时候,有位老乡拿出了一根竹竿,塞在两人手里。他说,无论如何请收下,这是一点心意。原来他们一大早就去砍了一根竹子回来,用镰刀削得光滑光滑的,请个识字的村民写了点字,然后大家各自在上面签名。照片上这是老乡们写在竹子上的话,想送给咱们群里的这些公益做公益的朋友和爱好公益的朋友们。


他写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感谢壹基金全体好心人”,第二句是:“壹基金,好!”第三句:“有壹基金的关心,我们永远快乐”…


灾难的发生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鲁甸只是位于云南西北角的一个地方,事实上,整个云贵川都是灾害多发的地方。其实,我们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发生的频次和程度,比我们注意到的和报道上的,要多得多。


我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民政部发布,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00余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而我国总共有285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这意味着几乎全国所有的县(市、区)都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面临的灾害一直都严峻。


壹基金平均每年要做60-80次自然灾害救援,这一套行动流程和机制已经运作得相当成熟。我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做救灾,工作时间长了,我心里有了一张全国灾害预判月历。

三月底四月初,要注意江西的洪灾;

五月,关注浙江、福建、两广地区的台风、洪灾;

六月,西北长时间干旱不雨,如果这时候突然降雨,就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

七八月,全国进入多雨时节,尤其要注意南方和东北的洪涝;七八月份长江,中下游开始发大水,那这时候我们才容易见到媒体的报道,东北的水资源很丰富,江河很多,所以东北在八月份也会发生洪涝;

四、五月和八、九月,地震容易发生的季节;

到了九月,要注意秋雨对西南地区的洪涝影响;

十月是最好的季节;

进入十一月,需要时刻关注南方的凝冻天气……大家看电视看到的那些电线杆结冰,断电,断水,路上结一层薄薄的冰,很滑,车辆无法通行,这都是冬季容易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这不是一串数字,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我第一时间去到重灾县甘肃文县的现场,我们在那里开展救援工作时。一位老奶奶的儿子在地震中不幸丧生,唯一的孙子在四川绵阳念书,绵阳当时也是重灾区,电话什么的联系不上。老乡的房子基本上全塌了,我们问老奶奶有什么需求,老奶奶都不说话,不吃不喝,晒在太阳下,喃喃说着方言。


我走到她面前,蹲下来正要讲话,老奶奶一把拉住我的手,紧紧地攥着不放。老奶奶的大意是自己七八十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灾难,她现在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尽快知道孙子的消息,是否平安。


尽管后来我做过很多救援工作,见过很多人,但直到现在,老奶奶握住我手的这一幕,我仍记得。老太太颤巍巍的,自己处于很危险的情况下,还在担心她的亲人,牵挂她的孙子,这种情感的链接,是需要我们外面的人去看到和关注到的。


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害,可能你看到的是一串数字,告诉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受影响人群的信息。但如果你在灾区一线,你看到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家庭,在直面灾难冲击时的悲伤、苦难、绝望,和后来他们重整生活的勇气,这种直接的接触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触,和看电视的报道是完全不同的。


研究灾情,提前备灾,快速救灾


根据之前的救灾经验,会出现物资储备不足,应急速度不够等问题,壹基金针对上述情况,采取“提前备灾、联合行动、快速救援”的策略 ,根据灾区的需求,搭建赈灾伙伴网络,由民间专业救援队、灾害管理机构和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等联合组成。分别为“壹基金救援联盟”“壹基金联合救灾”和“壹基金企业联合救灾平台”。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展紧急救灾的行动策略:


首先就是研究灾情,掌握灾害发生规律。重大自然灾害多为突发性灾害,难以预测和有针对性地防范,但中小型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和时间规律,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前面分享的日历图。


朋友们可以想想,你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每年夏天也会发大水?据此,壹基金确定了20个灾害频发省为策略重点省份,比如说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我们就按照这个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制定了不同季节的主要救灾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对突发重大灾害。


二是提前备灾,有针对性地储备救灾物资。在灾难多发的省份,把社会组织、救援队等组织起来,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平时大家就学习一下应急避难的知识技能,做一些演练,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使得灾害高发地区具备随时启动联合救灾行动的机制和能力;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有灾难了就说搭帐篷,可是帐篷在哪儿?平时用不上的东西很少会有人提前储备。于是我们根据国际人道主义赈灾标准及灾害中弱势群体的需求,设计了专门的救灾帐篷、睡袋、折叠床,提前采购,和中外运物流合作,在昆明、成都、西安等地设立8个备灾仓库,支持 20 省民间联合救灾网络在省内设立备灾仓库,有针对性储备救灾物资。


三是快速救灾。壹基金企业联合救灾平台成员可口可乐(中国)、中外运物流等机构与壹基金协同救灾,利用其强大的供应链机制,比如出现灾害时,我们联系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就调动最近的瓶装厂,第一时间回应灾害。争取在第一时间将受灾人群所需的物资送到他们手中,让老乡更受益。


公益人不仅需要实战,理论也很重要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点,不知道大家对我们干救灾人的印象是什么,是不是都有“泥腿子”的感觉,是不是都有戴头盔,穿着制服,穿着作战,都是令行禁止的。我们开玩笑说自己都是“泥腿子”,都是干体力活的,但实际上做公益做救灾,不仅要实战,更要有理论支撑啊,我刚才提到的环球计划的最低赈灾标准等,都是科学的理论支撑。


当时在李劲老师推荐下,我报读了国际公益学院EMP班,班里的课程还是挺丰富的,当时同学除了公益人,也来自各行各业,特别是跨界的人,大家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背景,让我自己作为一个没在企业工作过的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所以当时,我进去之后还挺受鼓舞的。


原来我做救灾的时候,做公益的时候跟家人都解释不清楚我是干什么的,很多人不了解公益行业,就会问说:你是活雷锋吗,你拿不拿薪水啊?这类比比较初级的问题。我一直在想,我们能不能让公益变得更加主流,让别人知道,我是一个公益人;让别人知道做公益这个事情是专业的,让别人知道公益是个职业,是个行业。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影响更多的人做公益,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公益,这也是壹基金的一个理念,就是尽我所能的做公益,也是我加入壹基金之后受到的最大影响。


所以, 我在工作很繁重的时期也都会准时上课,并且非常投入在课堂里面,不断贡献自己的案例和一线观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项目案例,希望能把壹基金的公益理念分享给更多同学,激发其他学员和老师的思考。这段学习的经历,拓展了我的个人事业,让我把前面十多年的这些工作经历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公益这件事情的价值,而且坚定了影响更多的人去参与公益。


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机制和意义


我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壹基金联合救灾网络,从无到有是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的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到现在,一共有20个省650家公益机构在这个网络内一起行动。很多人会好奇,这么多社会组织救援队一起联合起来,大家一起行动,你怎么能够调动大家呢?你是靠钱靠资源吗?其实不是的,大家都做公益了,还能讲钱吗?所以这还是一个使命和价值观的一个联合体,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强调的。


2011年到2012年,网络刚建立的头两年,是我们开会最疯狂的时候。只要有动议必须讨论,每家机构的意见必须得到充分表达。为了达成共识,更有效的联合行动,开会到天亮的纪录一直在刷新。“他们会把会议开到天亮,你等着吧,就是一群疯子。”这是当时一位记者陪我们开了一个通宵的会议之后,写在新闻稿里的一句话。那一天,我们的会议是凌晨4点40分结束的,没多久天就亮了。跟我们一起开会的当时的壹基金秘书长杨鹏在微博里写道:“决议一出天下白,好兆头!”


我们可能真的是很疯狂,可是搭建这么一个网络,大家抱团要奔着一个方向去,有着太多的第一次,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这个网络对内和对外有些不同,大家会有疑问,你们是不是去添乱的呀?所以怎么能让爱心真正帮到老乡,“送到你的手里,还要送到你的心里”,社会救援力量如何有序参与和有效行,这其实是需要我们社会组织用心去思考的。壹基金针对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策略:“合作的策略”、“专业化策略”和“属地化策略”。


1. “合作的策略”。灾害救援的突发性、碎片化、多元性、变化性等特点,使得社会救援力量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特别是行动的有序性与有效性上,这要通过“合作的策略”来解决,重点包括三个方面:分散的救灾志愿者需要组织化;参与救灾应急的社会组织需要联合化;社会组织联合体需与政府机制化协作。我们把分散的志愿者组织起来,灾区一线的各种志愿者团队、义工联和爱心组织建QQ群,在群里及时沟通和交流。


2. “专业化策略”。现在救灾的主力是政府,社会组织主要是查漏补缺的功能。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灾在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把我们的服务专业化,有效解决问题?这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培养社会组织应急救灾专业人才;培育专业的应急救灾类社会组织;建立常态化的联合协作机制。有很多参与者两次救灾时间间隔较长,或者只参加过一两次救灾,经验无法有效的沉淀,所以需要这种机制来留人。


3. “属地化策略”。无论是重大灾害还是中小型灾害,从经济和时间的角度考虑,本地的、地方性的社会救援力量扮演更为主要的作用。救援应急的“属地化策略”表现在社会力量参与上,就是逐步建立重大灾害以地方性社会组织为主导,中小型灾害以地方性组织救援为主力的基本格局。具体做法包括:以建立省级民间救灾网络为突破;以培育市县级专业救灾组织为重点;将社区救援队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培养灾难多发区的本地爱心力量,和志愿服务,作为专业救援的基础。


我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不管是人还是物资,都会更快一步抵达灾区。我们一起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灾害无法避免,但我们有力量让现实变得更好。希望大家同我们联系、合作,一起回应灾区需求,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壹基金里面有具体的信息。谢谢大家的聆听!


后续还有分享者与听众的精彩问答环节,想了解的小伙伴们欢迎微信搜索“公益网校”小程序,关注“我是乐天行动派”线上午餐分享会栏目!



公益网校《灾难的预防和救援:好人+好心=好事?》,大家可以扫码登录后免费收看,教大家用专业武装自己,成为有效救助的公益人。



沙磊老师是国际公益学院EMP的校友,欢迎大家关注"国际公益学院"公众号,了解学院的招生信息,和更多优秀的公益人在学院大家庭携手并进!


>>往期推荐<<<

午餐分享会01期 | 柳茜:首先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午餐分享会02期 | 李静:听见心的声音,永远在路上午餐分享会02期 | 张雪珊:让志同道合的人相互看见午餐分享会03期 | 刘良斌:跳出舒适圈,成为更好的自己午餐分享会04期 | 汪星宇:当“乡村笔记”连接城乡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午餐分享会05期 | 陈迎炜:如何把浓缩的社创梦工搬上邮轮午餐分享会06期 | 李克梅:不忘初心,用音乐照亮乡村童心午餐分享会07期 | 孙月:我是幸运的,我也希望把这份与生俱来的使命传递出去午餐分享会08期 | 辜家齐,肖思宇:给乡村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同的可能午餐分享会09期 | 刘英:推进居室适老化改造,给老年生活以尊严午餐分享会10期 | 阮向荣:新浪扬帆,为城乡孩子提供思想启迪之旅午餐分享会11期 | 李旸:从都市白领到边境山民,用爱与接纳培养有灵魂的青少年午餐分享会12期 | 柳济琛:光盘打卡,当传统美德遇上新兴科技  午餐分享会13期 | 孙博文:儿童主任成“工”之路,我们想做点什么    午餐分享会14期 | 钱军:废纸换厕纸,一场可持续的中国厕所革命 

官网|www.gywx.org 

微博|公益网校POA 

邮箱|gywx@cgpi.org.cn 

小程序 | 公益网校  

微信转载|gywx_cgpi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本期午餐会音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公益网校PO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