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税收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税务研究 税务研究 2023-09-20



作者:

许光烈(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从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赋予税收新的使命任务。以此为起点,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税收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特征,研究税收职能作用的深化与拓展,并探讨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税收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初步构建了法治化、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化的税收新格局,在服务国家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征程上,大力推进税收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一)税收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是连接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纽带,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重要地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都离不开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和税收现代化是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推进,税收现代化就没有土壤和条件;没有税收现代化的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和整体效果也会受到制约。

(二)税收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税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强化现代治理理念,采用现代治理手段,提升税收治理效能,提高社会满意度和税法遵循度,确保税收法律、制度得到高效落实。税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直接反映并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税收现代化,既有利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有利于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制度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税收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推手

推进税收现代化,实现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和精诚共治,才能严格规范税务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持续深化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税收治理体系,以税收治理的高质量、高效率,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引导市场主体提振发展信心、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驱动、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四)税收现代化是税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税收工作面临诸多挑战考验。税收工作的对象、数量、内容、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纳税人缴费人的诉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特点,现有的服务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力量不足、模式不优、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形态的不断创新、跨国跨地区经济主体的不断催生,税收服务管理不适应、不到位的风险日益显现。少数纳税人利用新型隐蔽的违法手段逃避纳税义务的问题依然存在,税务监管存在一些漏洞和盲区。只有大力推进税收现代化,才能不断提高税收服务管理效能,从而推动税收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乃至实质性突破。

(五)税收现代化是参与全球税收治理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税收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国际税收治理中掌握话语权、发挥建设性作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国家的税收现代化水平。税收现代化水平越高,在国际税收治理中就可以占据相对优势;相反,则很难在国际税收治理中发挥作用。因此,推进税收现代化是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税收秩序、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税收安全的现实之需、必然选择。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税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税收现代化,既有别于我国其他发展阶段的税收现代化,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税收现代化。从理论上厘清其基本特征,对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具有先导作用。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出发,结合税收的内在逻辑和自身规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税收现代化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税收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我们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税务部门直接服务近8 000万企业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数亿自然人纳税人和13亿多社会保险费缴费人,是离市场主体最近、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密切的政府部门之一。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市场主体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税收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推进。

(二)税收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税收现代化建设的落脚点。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也是调控经济、调节收入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承担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税收现代化建设中,无论是税费立法、税费制度设计,还是税费征管改革、纳税缴费服务,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使税收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三)税收现代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税收治理体系,是税收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在税收现代化建设中,要聚焦全面深化税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税收创新发展;聚焦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统筹执法、服务、监管的理念和方式手段的全方位变革,推动税收协调发展;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绿色税制、绿色税收治理生态,推动税收绿色发展;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税收开放发展;聚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税收治理格局,推进税收共享发展。

(四)税收现代化是法治引领下的现代化

坚持税收法治,推动税收制度更加完善、征管机制更加健全、税费服务更加高效,是税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点。税收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税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税制科学化,是税收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的制度保障,是税收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征管智能化,是提高税收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是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服务精细化,是畅通征纳关系的桥梁纽带,是税收现代化的外在表现。法治引领下的现代税制、智能征管、精细服务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贯穿于税收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五)税收现代化是致力于国际税收治理合作共赢的现代化

在新型国际关系中,国际税收治理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建立健全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治理体系是中国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支撑点。在税收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应当积极融入国际税收新秩序的重塑进程,深化“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主动参与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等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增强国际税收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税务贡献。


三、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税收职能与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税收职能与作用,税收改革发展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税收职能

税收职能是税收本身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既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拓展,税收职能也逐步深化扩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税收在充分发挥收入、调节、分配、监督等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要着力拓展和实现以下职能。

1.保障职能。筹集财政收入并保障国家机器的运行是税收的天然职能。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医疗、养老、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强化税收的保障职能,使各级政府在履行公共职能中有稳定可靠的财力支撑。传统的“收入职能”是税收征收结果的直接体现,在新发展阶段,税收不仅要组织收入,更要能动地组织高质量的收入,从而保障政府按照其职责及发展规划有序运转。

2.发展职能。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税收具有明显的职能优势。正确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投资、消费、进出口的增长。在经济周期性波动时,税收可以通过“跨周期”“逆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对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问题,比如科技创新,税收能够通过优惠政策,激励资金、人才等向这一领域聚集;比如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税收能够通过提高税收负担抑制其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对稳住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的支持作用。

3.民生职能。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税收通过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有效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而为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制度性支持。共同富裕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理解。一个方面是“做大蛋糕”,即税收通过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另一个方面是“切好蛋糕”,即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促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设立差异化税率和不同的税收优惠,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或者不征税,促进收入再分配的公平化;通过加大税收激励的力度,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构建第三次收入分配新格局。

4.治理职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税收作为兴国安邦、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既连接宏观、中观和微观,又贯通改革、发展和稳定,对深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优化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制度保障作用。税收从满足公共需要拓展为满足国家治理的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税收的新使命,也是税收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强化的新职能。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税收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法治、制度、征管、服务、国际合作等层面改革逐步展开,税收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在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中,税收要立足保障、发展、民生、治理职能,着力发挥好以下作用。

1.经济建设的“调控阀”作用。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税收充分发挥调控作用。这一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领域,对经济活动反应灵敏、感知准确,是宏观经济决策的“晴雨表”,有利于政府及时调整经济调控手段,从而维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税收具有“内在稳定”和“相机抉择”的功能,确定稳定合理的税负水平,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市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科学完善的税收治理,可以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适度降低税费负担可以直接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政治建设的“稳定器”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税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具有多重作用。一是通过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目标和政治策略。二是通过筹集满足国家治理需要的财政资金,为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提供财力保障。三是通过税收法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为法治社会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通过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纳税人缴费人的合法权益。

3.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作用。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工具予以支持。从目前情况看,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税收支持涵盖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多个税(费)种,辐射了文化建设的多个领域,促进了资金、资源向文化领域集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催化、孵化作用。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也将随之持续完善,其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4.社会建设的“校正仪”作用。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解决好社会建设、民生保障上的突出问题,税收能够有效地发挥“校正”作用。一是在完善分配制度上,税收制度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制度能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二是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上,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税务部门及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是织密人民生活安全网的坚实基础。四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2020年以来实施的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于推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的工作经验。

5.生态文明建设的“护航舰”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组成的绿色税制体系不断完善,有力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绿色发展,推动耕地保护和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可以预见,随着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税收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将发挥更加精准的外部效应,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四、新时代新征程税收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税收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并尊重税收工作的内在规律,紧盯目标任务,加强规划、稳步推进。

(一)坚持政治性,坚持和加强党对税收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实践,更是未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税收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税收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和加强党对税收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提高税务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服从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确保税收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坚持人民性,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税收涉及的利益主体日趋多元,介入国家治理体系的范围日益宽广,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更加深刻,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更广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税务部门在权益保护、服务供给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诉求。在税收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坚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进一步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为税收现代化建设凝聚强大的力量。

(三)坚持系统性,实现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协调推进

推进税收现代化,涉及税法体系、征管制度、服务规程、科技手段、组织体系、人才保障、协同共治等各方面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做好税收立法、税制改革、税务执法、纳税服务、税收监管、队伍建设、税收共治等工作,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中央与地方、市场与政府、税收与经济、业务与技术、国内与国际等各方面关系,推进执法、服务、监管的系统性融通,党务、政务、业务工作的多维度联通,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岗责体系的一体化贯通,实现执法、服务、监管、共治一体推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坚持创新性,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驱动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驱动作用,不断塑造税收改革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是税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税收现代化建设中,要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以理念创新为引领,树牢“以数治税”理念,凝聚智慧税务建设合力;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建立健全新型的具有中国税务特色的制度体系,充分释放税务执法、服务、监管、共治等制度的“红利”;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高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要以组织创新为保障,推动组织、流程、岗责的优化再造,进一步增强税务系统的组织力。

(五)坚持能动性,加快推进人才强税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人的现代化,高素质专业化的税务干部队伍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推进税收现代化,需要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复合型、国际化、现代化高端人才队伍。要深入实施人才强税战略,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税务人才工作,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起来,强化税收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税务研究》2023年第2期。)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

许光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税收现代化的若干问题[J].税务研究,2023(2):31-36.

-END-

《税务研究》2023年重点选题计划

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  增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理论分析——基于“政府履职必要成本”

税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开征碳税的正当性、必要性及制度选择

中国税收起源新探及其当代价值

环境保护税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效果评估——以283个地级市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为例

环境保护税的制度省察与优化改进

税收核定的性质厘定与结果应用限制——以偷税行政处罚案件类型化研究为出发点

“双碳”目标下开征碳税需要处理的三大关系

国际比较视角下税务部门非税收入征管法律制度研究

论数字经济的税法调节

数据课税的理论、逻辑与中国方案

数字税2.0:展望元宇宙驱动的税收变革

关于建立常态化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控机制的思考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