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那一场金融危机,到底给艺术行业带来了什么
2008年,注定是载入中国史册的一个大年。从年初的雪灾,5月汶川大地震,股市暴跌,8月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时间到了9月份,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将这一年的跌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离这场危机已过去十年,这十年对于中国艺术行业来说是坚守和变化的十年。而2018年,我们依然面对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大变革,在这里阿尔法君邀您回顾十年前的这一事件,它是如何发生,如何结构性的改变了艺术行业;而从中,我们是否能获得一些启示。
艺术家蔡国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的烟火表演“历史的足迹”。图片拍摄 Hiro Ihara, 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
“未付款的客户遭受到了风暴冲击”
2008年的9月,中国的艺术圈如往年一样,开始忙着迎接月初国内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之一“艺术北京”。
画廊人S君在这一场艺博会中异常繁忙,客户来自世界各地,他认识了来自新加坡、香港、欧美等地的新客户,展位销售良好,一位从事金融业的香港客户,从S君手里购买了数件中国年轻潜力艺术家的作品,答应在回港后一个星期支付画款。“销售良好或者说火爆是那几年的一个常态,那个时候处理最多的事就是收款和运输,当然,需要你英语好。”S君说到。
2008年艺术北京现场, 图片来源:艺术北京官网
而让S君意想不到的是,几日后,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申请破产保护,同日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倒闭了3家,雷曼兄弟的破产,彻底击垮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潜伏已久的全球金融危机由此全面爆发。
2008年艺术北京现场展示了一件根据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所再创作的作品
S君从新闻里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焦虑,未付款的香港客户一直处于失联状态。一个星期后,S君才接到久违的长途电话,客户表示,公司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数日连夜加班无暇顾及其它。但让S君感动的是,这个客户并没有失信,当初购买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全部付款。“他还是很喜欢这些艺术家的作品。”S君说到。
“君悦酒店的庆功宴没了”
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现场
真正让S君感受到金融风暴对艺术行业的冲击,是十月初去香港参加的苏富比拍卖会,这一场拍卖如香港阴雨连绵,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在拍卖中遭遇重创,流拍不断。会后艺术行业的大佬们聚集在会展中心旁的君悦酒店,往日拍卖结束后的庆功宴变成了“救市”研讨会,悲观的情绪蔓延。
在此之后,S君意识到,必须把收藏家的拓展从国际转为国内,经营的艺术作品也需要重新调整,并开始经营一些西方艺术家作品。从今天看来这个决策是很明智的。中国不少画廊在同一时期也开始转变了经营方向从而得以生存发展。
“幸好在望京买了房”
艺术家L君,自称是非成功艺术家,美术专业毕业后一直兼职给美术班代课,也偶尔进行艺术创作,当然这些艺术创作都是"自己画着玩的"。
艺术家L君并不知道有艺术市场这事,一年也会卖掉一两件作品给朋友家装饰用。大概从04年开始,798艺术区多了一些外国人,喜欢推开艺术家工作室,然后买走一大卷作品,L君那个时候也在798租了一个工作室,想试试看,果真,作品开始卖得很好,3000美金,5000美金一张,很快就能卖掉,到08年前夕,作品已经可以卖到1万~3万美金的价格。
2006年的798艺术区
长征空间是798最早进驻的画廊之一(拍摄于2006年)
“08年金融危机其实当时没太大感觉,大家都在念叨这事,但是好日子还是如惯性一般持续了一阵子,后来真的越来越差。”798艺术区的租金越来越高,已经是普通艺术家无法承担的。L君于是把工作室搬离798,挪到周边,虽然画越来越难卖,但是工作室这个习惯依然保持。再后来,新搬的工作室也撤掉了,L君搬到了六环外,后来六环外也撤掉了,L君的画也不太好卖,所以索性就在家创作。
“幸好之前用卖画的钱买了房,现在还有地方画画。” L君最庆幸的是,金融危机前在中央美院所在地望京买了房,当时几千元一平的房价,现在已经是近十万一平。
2000年初望京的阜通东大街刚建成(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的望京阜通东大街附近已经高楼林立,入驻了阿里巴巴,奔驰,西门子等巨型企业(图片来自望京网)
“狂欢后,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市场崩溃的导火线”
资深艺术经纪人李苏桥
资深艺术经纪人李苏桥,在当时处于市场核心,“印象最深的是纽约苏富比在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二天,举行了‘亚洲当代艺术’的秋季拍卖,市场瞬间疲倦不堪,成交率大约只有60%,这也是纽约苏富比最后一次举办‘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需要说明的是苏富比从2006年春季开始创造性的在纽约举办“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此后中国当代艺术的行情一路飙升。”
“其实当代艺术市场在经历了短短几年的狂欢后,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市场崩溃的导火线,而08年的金融危机正是那根导火线。许多人老念叨08,09年市场崩溃后再没有缓过来,这完全是一派胡言;那个时候的市场环境中,艺术品只是一个传说中可以交易获得巨大收益的商品,大家都是奔着获利去的,艺术市场不是不健康,而是疯了。”
“不过市场趋于平静的好处也是很显然的,就是艺术创作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焕然一新。”
当问及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的经济突发状况,艺术圈各环节应该如何应对,李苏桥回答到:“艺术圈的所谓各环节都太弱势了,当资本市场再次选择艺术品作为套利的时候,谁也拦不住艺术市场的又一次狂欢,你想想,你挡着不让人家挣钱,人家还不跟你玩命。”
“如今对于中小dealer生意变得非常困难”
位于纽约切尔西的画廊区
“金融危机对于艺术市场的冲击,稍微推迟了一些,9月15日早上雷曼公司宣布破产保护,而同天在伦敦,达明.赫斯特专场拍卖却非常成功(艺术家达明.赫斯特越过他的两个代理画廊,直接与苏富比拍卖公司进行合作,属于艺术行业的一个大事件)。”来自纽约的资深艺术顾问Tomo Yoshida回忆到。
“2008年,我还在纽约的画廊工作,金融危机之前和之后,变化很大,之前市场非常强,所有纽约的dealer都很好赚钱。危机爆发以后,很多买家都停止买艺术品,生意开始变得及其缓慢。也有聪明的有实力的买家,在那个时候低价收购了一些大师作品。
今天,只有大拍卖公司和大dealer能赚钱,中小dealer的生意变得非常困难。这就是2018年和2008年的区别。如果现在再次发生金融危机,那么我想那些因为这些年中国买家所买高(价格)的草间弥生,奈良美智,赵无极等等作品的市场也许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艺术家的创作在追求数量的时候并没有保持好的质量”
Melle Hendrikse
草场地C-Space成立于2008年(现已改名为C龙口空间),空间主荷兰人Melle Hendrikse很早就活跃在在中国艺术行业,他除了一直致力于东西方新兴艺术的推广也较早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在被问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西方资本撤出中国艺术市场原因的时候非常直接:
“我在2008年才开了自己的画廊空间,所以不太好判断金融危机对画廊的影响。但是在这之前我已经在二级市场做买卖了,所以在当时能感觉到对二级市场还是很有影响的。危机刚开始对西方的市场和中国当代艺术的二级市场的影响更直接。但正因为许多中国藏家在那时候刚刚开始大规模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所以一直到2012/13年,本土二级市场还是比较强的,尽管那会参与中国艺术市场的西方资本已经很弱了。
而西方资本逐渐减弱的原因:1,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在逐渐减少,而中国藏家开始关注外国艺术家;2,中国艺术品的价格虚高;3,一些受市场欢迎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追求数量的时候并没有保持好的质量,导致藏家开始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怀疑。
Hendrikse家族早年收藏的何多苓、艾轩联合创作的《第三代人》在2011年保利秋拍以2875万元成交,由王薇、刘益谦夫妇购得,现藏于上海龙美术馆
现在来看,市场依然充满挑战,当然也有很积极的一面,中国本土收藏家的数量是在逐渐增加,而新一代的年轻收藏家他们也更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
“将这场危机放入整个历史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
收藏家唐炬
收藏家唐炬是艺术行业的资深收藏家,他的收藏生涯从90年代末就已开始,“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这场经济危机对中国艺术圈影响甚微,刚刚大家觉得危机四伏,很快就转入了一个上行的通道。我在这场危机中是没什么损失的,对这场短期的波动也并不介意,也不觉得有太大的影响。如果在收藏上抱有一个长期的目标,那么这种短期的波动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机会。
唐炬收藏的艺术家毛焰早期重要作品《记忆或者舞蹈的黑色玫瑰》
至于对后来的影响还是比较正面的。人们从那种亢奋中进入一种冷静,对艺术品开始认真的甄选和判断。如果将这场危机放入整个历史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
“真正好的作品,一定会有它好的价格”
原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门经理黄河
原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门经理黄河,回忆起当时,态度更积极一些:
“在作品征集方面,2007年底金融危机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海外的一些藏家,他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购买的,反应当时社会思潮的作品,开始出现回流的情况,开始寻找国内的资本。到了2008年秋拍,是拍的不错的一场。并且有东南亚新买家开始入场。当时中国政府放水四万亿,这些大资本藏家对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是很看好的,同时,中国本土新买家也入场了。
2008年北京保利秋拍现场(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真正好的作品,一定会有它好的价格,这是我最相信的。而前几年,因为用了太多的金融手段,使得一些很好的作品,都远远超过了它当时当下应有的价格,这种虚高是极不健康的,制约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上的良性发展。”
金融危机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一次重要转折,是一次大换血,大洗牌的起点。
2000~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各版块成交总额走势图(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08年金融危机之前,借助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数十年,和全球投资购买中国的大势,艺术市场粗放野蛮生长,市场容量虽不大但买气十足,价格飞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和疯狂的局面。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和连锁反应,中国艺术市场购买主力完成换手,由国外转向国内,买家结构发生本质改变。
随着粗放购买的完结和早期参与市场的买家的出货,许多艺术家作品价格遭受重创,作品被大量抛售;很多在危机前疯狂时期参与市场的买家受到重大损失。
而对于“熬过来”的艺术家,收藏家,画廊,后来都有了另一番更大的天地;没熬过的,逐渐淡出市场。
2008~201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成交总额走势图(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可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既是危机又是转机。中国艺术品市场总量此后逐渐扩大,当中的增量部分产生在更加专业性,精品化上。
香港巴塞尔博览会如今已是中国买家了解全球艺术市场的重要窗口
之后西方重要画廊、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无形中推动了本土机构的专业化发展,也推动了艺术家作品高品质需求,中国买家的视野更加国际化。二级市场拍卖越来越高水准的作品甄选,而资本对顶级藏品的追逐正是这种专业化在收藏领域的具体体现。“专业”,“精品”变成了绝对的关键词。
2018年,也许又是一个令人紧张的多事之“8”。步入秋季,关键的一个拍卖季的脚步也临近。无论我们即将要收获什么,失去什么,正如画廊人S君的德国收藏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他所说:“无论怎样,艺术是永恒的。”
*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ArtAlpha艺术阿尔法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感谢李苏桥先生,唐炬先生,Tomo Yoshida先生,Melle Hendrikse先生,黄河女士,以及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画廊人S君和艺术家L君对本文的支持与帮助 *
往期精彩内容
> 他在500年后,让文艺复兴的经典雕像面目全非地回到佛罗伦萨
> 画家的视角 | 我是如何去看一幅画
> 他的画一箭穿心,被用作莫言小说的封面,冯小刚电影的片头 | 专访魏东与他的粉丝
> 她是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的华侨,刘海粟、吴作人为她站台
业务咨询和洽购可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
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lilyli20180326或Lily_Lee1021,感谢!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