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荷藕然:南来彩云三千里

因荷藕然 鸿渐风 2023-04-30

南来彩云三千里

因荷藕然


在金凤树之花开得如云似火的季节,为了释放长久的忧郁心情,我去了一趟云南。


六月二日下午三点多钟从香港起飞,七点左右抵达昆明机场,旋即下榻金源国际大酒店。


此刻的昆明, 阳光依然灿烂;蓝天白云远比深圳、香港清爽开扬。我对着夕阳西下的天空,使劲地舒展了一下筋骨,好让自己纠结的心放松下来。去过中国与世界的很多地方,唯独来云南的心愿,几经反复,此次才得以达成。


我对云南的向往,由来已久。


模模糊糊知道有云南这个地方,是童年时,祖母秘藏的云南白药。这种药对跌打损伤有奇效。那时物质匮乏,有一小瓶云南白药,当然异常珍贵。祖母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自家人发生意外、邻里刀伤骨折,她总是义不容辞。小心翼翼之间,亲自把云南白药一丝不苟的敷在伤者创伤之处,并跟进伤者的愈合进度。一直以来,我对祖母充满了敬仰与怀念。


对云南有一点点小小认识,是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两部电影开始的。这两部电影其实是文革前的电影作品。文革期间,该两部电影,被作为封资修毒草,打入了冷宫。一部是《阿诗玛》、一部是《五朵金花》。从那时起,我就对云南的少数民族风光、风俗与风情,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后来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更把这种好奇和憧憬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来到昆明,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滇池大观楼、石林与《天龙八部》的发生地大理。可惜这次的旅行团行程没有去滇池的安排。


滇池岸边的大观楼,肯定没有自己家乡的黄鹤楼雄伟。而且,大观楼与黄鹤楼相比,不管是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都是略逊一筹的。想去,只是想看看孙髯翁为大观楼写的长联。毕竟大观楼因孙髯翁的长联,而勉为神州古代四大名楼之胜(有争议),其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上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是否第一,当然还有更长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此登楼凭栏时,吟哦此联的心情。它的长,是历史的厚重与悠远。


孙髯翁的这副长联,对仗工整,俯视古今。数字、方位词用得鬼斧神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音韵之美。联语磅礴大气,浩荡山河。吟诵时,神清气爽,豪迈之情,如云山奔涌。此乃鄙人心向往之的由来。

只可惜孙髯翁愤世嫉俗、笑傲功名,枉把满腹经纶、一腔济世情怀,付予流水。晚年以卜为生,布衣终老。所谓“以卜为生”,就是今天所说的游走陋巷的“算命先生”是也。


吟哦这副长联,想象着孙髯翁举着乌皂的旗幡向我走来, 上面写着“知生死富贵,明古今盛衰”,怎不悲从中来?不过孙髯翁的自撰挽联还是很洒脱的,今天的我们也不必自作多情、慨叹古之英豪了。其自挽联谓: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正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没有来的纠结,也没有去的遗憾,为后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二天,我们长途跋涉,坐了近十小时车,来到了丽江古城来到丽江,已是傍晚。没来得及去房间安放下行李,我们即去餐厅就餐。餐厅是一户纳西族人的小院落。院中一簇齐屋檐的紫红色三角梅,绽放得俊俏婉丽。


后来,我们从丽江到大理,看到过无数这样的三角梅。她们就像这里少数民族的少女,难以琢磨地凝视着你,万种风情,不可名状。


晚饭后,我们去了束河古镇。在四方街,男女老少围着中间的篝火,和着雄壮激昂的乐曲跳舞。小街深处,灯红酒绿,人头攒动,树影婆娑。由于我们第二天还要去大研古镇,带着心中的好奇,我们匆匆离开束河,回到了下榻的宫房别墅大酒店。


丽江城,当地称“大研古镇”。研,作砚讲。丽江城四面环山,城区如一方大砚镶嵌其间。该城由土司木氏建于宋末元初,大约有800年左右的历史了。史书记载:“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德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抹去现在很重的商业味道,丽江古城依稀看得出过去浓厚的人文气息。


丽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没有城墙的古城。中国现存的,只有山西省的平遥古城是没有城墙的。据说,城墙围起来,以木氏之姓,变为一“困”字,土司有所顾忌,城就慢慢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了。


在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里,有“元跨革囊”四字,是发生在丽江的故事,一段忽必烈征服“大理 ”的典故。话说忽必烈用羊皮囊作筏,渡过金沙江后,在丽江一带操练兵卒。也是在这一时期,木氏归附元朝。


丽江城区以纳西族为主。纳西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与音乐。其象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有生命力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天,依然阳光明媚。


我们兴致勃勃来到大研古镇。放眼望去,古风遗韵,只在残砖断瓦间了。穿街走巷,到处都飘着钱的味道。


我们从水车旁,顺着水流的方向,一路纵深。不规则的石砌渠道,溪水清冽潺潺,色泽犹如绿宝石幻化而成。水藻似碧绿的锦缎,摇曳出水的形状。在溪水的两旁,是砖石木质结构的建筑,雕檐画廊。腐朽的堂前梁柱,诉说着历史的悠久。这里的居民住宅多为瓦房,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形式。天井正方,走廊宽敞,门窗雕饰花鸟图案,院内种植草木花卉。


我们一路走来,亲眼所见,每家每户的檐下门前,都有丰富精致的花草栽培其间。堵心的是,每家每户几乎都改成了商业场所。商品琳琅满目,拉客的人无处不在。与往日悠闲自在、琴棋书画烟酒茶的境况,已无法同日而语了。甚为扫兴。


没有去参观古代建筑奇迹的活化石木府。时间匆忙,满满的商业味道,让我怅然。



告别大研古镇,我们赶往玉龙雪山下。这次没有登山的行程,只是坐索道,到云杉坪远眺玉龙雪山的景致。据说云杉坪是进入“玉龙第三国”的地方。《东巴经》记载,“玉龙第三国”里“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鲜果珍品,喝不完的美酒甜奶,用不完的金沙银团,火红斑虎当乘骑,银角花鹿来耕耘,宽耳狐狸做猎犬,花尾锦鸡来报晓”。


我们虽然没有找到进入“玉龙第三国”的入口,但在这里眺望玉龙雪山主峰,其大气磅礴,险、奇、秀的迤逦风光,确实让我折服于大自然的神圣了。山脚下,是白水河。白水河以下,由蓝月谷组成一连串的景点,谷中之水为宝石蓝,如玉石般润滑。湖光山色倒影其中。当地人号称这里为“小九寨”,可见景色之美了。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去观赏“白水一号”冰川。据说这里的冰川在阳光的照耀下,不白而绿,如翡翠一样直指蓝天。也没有时间去验证摩梭人的走婚;泸沽湖的恬静也只能留在梦中了。


摩梭人是纳西族的分支,现在依然有部分沿袭着母系社会的陈规。在摩梭人家庭里,没有父亲。两个相爱的人,男的去女方家寻欢作爱,第二天一早男方就得离开。两人所生的孩子,由女方所有。更重要的是,走婚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形式,没有财产婚姻制度的羁绊。由此让我想到了一位西方社会学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婚姻制度是人类最坏的制度;可是,没有这样的婚姻制度,却万万不行。摩梭人的婚姻模式是否可行?


行不行,还是值得思考。目前中国在婚姻问题上的社会风气、伦理道德,正是进入了围城这样一个困境了。人类是到了应该探讨婚姻制度的时候了。因为现在的人类个体,在婚姻制度里,只是婚姻契约里的一件商品罢了。

理所当然,私底下也有自己的绮思,如若可以,在某一个明月清风的夜晚,或可邂逅一摩梭族少女,对过眼神之后,偷偷搭上竹梯登堂入室,进入她的闺房 ……


没有更多的时间在丽江寻迹览胜。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就要返回大理。


从昆明去丽江途中,我们在大理风花雪月大酒店吃过午餐。返回时,我们还住风花雪月大酒店。所谓“风花雪月”,就是从大处着眼,很形象的概括了大理的风貌特征。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个字言尽大理的古往今来。


大理以白族人为主。白族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出过很多杰出的舞蹈家。杨丽萍更是其空前绝后的代表。人们用很多形容词形容杨丽萍:孔雀公主,巫女,天生舞者,舞之精灵,舞神……这些都是观众送给她的美丽名号。在众多名号里,杨丽萍喜欢别人称她为“巫女”,因为白族把舞跳得好的,谓之“巫女”。我更觉得杨丽萍是一位舞蹈诗人。在杨丽萍堪称完美的舞蹈里,她用形体语言进入你的心灵,帮你诉说着什么,让你升华到你平时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白族人的很多节日也很有意思。最让我觉得能够代表白族人特点的,是在“三月街”这个节日里,即使你结婚了,还可以给三天时间你,去会会你的旧情人。它从精神层面上,体现了白族人的宽容、理智与责任;也让每个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呈现在风花雪月中,享受匆忙的人生。难道你不为这样的民俗风情蠢蠢欲动吗?


在大理古城的南城门上,是郭沫若书写的“大理”二字。但我总认为:这两个字糟蹋了大理。但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大理古城有完整的城墙。城区内,同样是砖木结构,但雕龙画凤的着色,比丽江古城更为明快鲜艳。


大理在历史上两次立国,是为南诏国与大理国。


斯地自唐朝以来,佛教盛行,香火鼎盛。大理国二十二朝国王中,曾有九朝不爱江山不恋俗世的国王,他们到崇圣寺出家为僧。真真是:统帅千军万马、唯我独尊的皇帝,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崇圣寺背靠苍山,面向洱海。是历代的皇家寺院。里面的佛像多达一万多尊,用四万多斤黄铜铸造而成。寺院前面,建有海内外著名的三塔。崇圣寺也因三塔鼎立,而世称三塔寺国。又因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里将此寺名为《天龙寺》,而蜚声海外。


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金庸先生用天马行空的思维,在《天龙八部》里为我们展现了宋辽时期大理的风土人情。是一副羌、契丹、 藏、汉、白等各民族奇幻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为权利、为情爱、为天道的侠义、争斗与血腥。成功的塑造了段誉、乔峰、虚竹、王语嫣与慕容复等人物形象。但我们很难想象,金庸先生在写这部武侠小说时,却从没有到过大理。甚至连云南也没有踏足过。



傍晚时分,我来到洱海。在夕阳的余晖晚霭中,洱海显得恬淡、幽怨与落寞。湖面辽远得没有一丝波纹。一如我的心情。


洱海比对杭州西湖的繁华,更让我爱怜。


因为,现代的西湖,已不复近古的情调了。曾经的西湖西泠、断桥一带,走过三个女子:苏小小、白素珍(白蛇)、祝英台;分别演绎了人世间的三种爱:风吹走了美人苏小小,款款走过西泠桥,——有一种爱叫风流;下雨了,谁在断桥为白素贞撑伞?——有一种爱叫过日子;梁祝化蝶,留下比长桥更长的唏嘘,——有一种爱叫生死相许。然而,这些抵死缠绵的故事,早已被浮泛的光色冲淡了。现在只剩下拥挤的高楼、杂色的广告牌,以及躁动的人们。留下的,是在那里的矫情存照,匆匆一游。


在大理的苍山下、洱海边,如果把金庸先生塑造的人物,也根据故事情节,为段誉、王语嫣、乔峰和慕容复,建些亭台楼阁,让后来的人们在这里抒情凭吊一番,我想应该比杭州西湖更有情趣、也更能让人回味而刻骨铭心吧?


环顾空阔的云天山海,遥想曾经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心中不免有“逝者如斯夫”的苍凉。



不能做更多的停留,第四天我们回到云南之行的起点昆明。


当然,我们去了石林。石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无话可说。但游人之多,我就更无话可说了。


在彝族的寨子里,我们吃到了应节的粽子。彝族的粽子与粤棕不同,没有馅在里面,是纯糯米做的, 与我的家乡一样。


第六天,我们就要离开云南了。


临走时,我们去了昆明地标式的建筑——碧鸡牌坊与金马牌坊。古时,有禽在昆明西山鸣叫,人们不知为凤,称为“碧 ”。碧鸡山即西山。西山在滇池边,上面名胜古迹多不胜数。金马山在滇池之东,早在晋朝就有了东山有金鸡神马出现的记载。


看到这两个牌坊,使我想起一些往事。


八五年前后,到荆州驻深圳办事处,看到各省都有用建筑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对外窗口。在罗湖区春风路西段,云南省建的金碧酒店,最显浓厚的民族风 ,在林林总总的特区建筑中,别具一格。开始还有云南风味的餐饮与民族歌舞表演,后来逐渐被更具有商业竞争力的同行取代了。而我,去过几次后,就再也没有光顾那里了。这次来云南,看到碧鸡牌坊、金马牌坊,才知道,原来“金碧”二字是如此代表着云南的人文山水。


是啊,任何地方的一草一木,都有他的故事与传奇。



这次跑马观花云南,时间很短,但一路彩云相伴,与我们日夜兼程,来回几千里,此心足矣。我的心也一如云南的云天,如洗如镀,一片清新,消除了我不为人道的烦恼。


余兴末了,匆匆拟下一联:


望远抒怀,云霭下,几许幽情,尽在风花雪月;

登高览胜,海山中,诸多霸业,还须书画琴棋。


规划去云南,我蓄谋已久。红尘俗世的苦恼,不说也罢。我常常幻想,总有一天我会归隐山林。又或者,做一个背囊客,以一现代布衣行走天下。


如果真的要归隐山林,大理应该是我的首选之一吧?


假使真做一名背囊客,我要重游一次云南。——这一次,我要带上我的线装书,唐诗宋词,徐步缓行,在滇池品联、在苍山卧雪、在洱海饮马、在丽江赏月。


很可能,在白族、彝族、纳西族的火把节盛会上,我会走进他们的队伍,与他们一起狂欢。在“玉龙第三国”里,寻找我心目中的金花、阿诗玛、胖金……


登上飞机,云彩护送我回到香港。


云南之行结束了,但云南的云彩,始终在我的心里飘动着。


(此后,又去过一趟云南,看了滇池边的“大观楼”,果然因孙髯翁而贵。此行主要是对抗日时期的“西南联大”、以及云南王龙云的翠湖发生了兴趣。容后分享。)

 

2011-6-8草稿

2019-4-28修改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鸿渐文献】因荷藕然:我与故乡岳口的心思

古禅:古禅留韵(三)

辋川书童:濛雨依风入梦来

因荷藕然:那些人,那些事

因荷藕然:猪年说猪

战斗民族的前世今生:丁酉秋俄罗斯双城游记(下)

 战斗民族的前世今生:丁酉秋俄罗斯双城游记(上)


公号往期文章链接: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一)

陆羽金鱼:母亲的苦难人生(下)

明察秋毫:岳口--繁华落尽“小汉口”

兰若:回味年味

郭良原:我与亲爱的大地合二为一

【鸿渐文献】周长浩:河街郑家老屋追忆

小熬浆糊:天堂是座藏书楼

白守成:秋天,在你远行的日子里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欢迎赐稿,本公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