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献辞:敢遣春温上笔端

《鸿渐风》编辑部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元旦特稿】


敢遣春温上笔端

——新年献辞

《鸿渐风》编辑部

 

这是2020年崭新的第一天,我们跨入了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
这是《鸿渐风》吹拂到第三个年头的第一篇文章,也是编辑部奉呈给读者的第二篇《新年献辞》。
我们满载公号一年里的293篇文章,穿过2019风云变幻的365天而来。我们向与《鸿渐风》相携相偕的71位作者、遍及海内外的2130位关注者,以及居住在家乡26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60万父老乡亲,送上我们至诚至深的新春祝福!
365天欣悦与痛楚混杂,理想与意外交织,伴我们走过记忆沉沉,耐人回味的2019。
盘点一年的公号文章,体裁多样,题材广泛,百花争妍,令人欣喜。故乡先贤陆鸿渐、钟惺、谭元春、鲁铎、周嘉谟、金焕模、沈鸿烈等,以及兴教办学诸前辈的事迹风节令人景仰;县河、鸿渐关、古雁桥、三眼井等竟陵故地风物;岳口、渔薪、黄潭、干驿、沉湖、石家河、张港等乡镇故事,有如民俗乡风的万花筒,斑斓多姿;众多文友的儿时回忆充满童趣,天南地北的旅人游记美不胜收;生活体会饶有兴味,人生感悟珠玉璀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竟陵故邑风华独具、文脉绵延、才俊迭出。
我们的撰稿人,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正当盛年的家庭、社会中坚,还有饱经沧桑的耄耋老者;有的是长居家乡的留守者,有的是迁居外地的游子,处境各异,文心归一。他们“抽工摸夫”、辛勤笔耕,将眼底波澜和往昔故事化为篇篇锦绣,唤醒我们的记忆,开阔我们的视野,激起我们的共鸣,温润我们的心田。 
没有观众的演出难免寂寞,聆听知音的回声无比惬意。读者的关注、转发、点评,如春风化雨,激励作者和编辑勠力前行。《鸿渐风》的关注者,多为天门籍的父老乡亲。统计显示,来自全国24个省份和直辖市,以及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荷兰、柬埔寨、俄罗斯、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美国、苏丹等12个国家。天南地北的天门佬结缘《鸿渐风》,皆缘于这是一扇了解故里,纾解乡愁的小窗。平台一组组枯燥数据后面,是一双双热望的眼,一颗颗怀乡的心。每念及此,编辑同仁深为感动。
在这里,我们特将本公号后台统计的2019年“刊文最多的作者”,和近一月“阅读最多的读者”与“分享最多的读者”的前10名分列于下,以示感谢——

2019年《鸿渐风》相关数据统计

一、刊文最多的作者              

注:1、文章分“上、下”篇连载者,以两篇计。
  2、风(丁光义)的数据,包括其整理的父亲之《永隆纪事》。

二、 阅读最多的读者//分享转发最多的读者

 注:阅读与分享统计的虽是12月份数据,但其中多位一年来一直名列前茅。
2019年选刊的文稿,无论是作者层面,还是体裁样式,以及题材范围,都有提升与发展。几位活跃于国内文坛的诗人、作家和家乡文化名人加入赐稿人行列,扩大了公号影响;现代诗、人物传记、家史连载、文言作品等的刊载,凸显了公号作品的丰度;一些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或史料性的作品引发热烈反响,刷新了点击率。
也有几篇作品在刊发后,因“你懂的”原因被微信公号官方管理者删除,兹将这几篇文章依照删除的时间顺序呈列于下:
1、天门人在海外:岛国顺风车(张撼钧)

2、对联趣忆(尔也)

3、大海波涛系我思——读《龙胆紫集》                                           (小熬浆糊)

4、HongKong:写在你被口水淹没之际                                      (因荷藕然)

5、天门人在武汉(一至四)(张撼钧)

文章刊发后被删,并非标准模具中的“规定动作”,而是来自同饮家乡水的“朝阳群众”的热情举报,悠久告密文化又奏时代新曲。枪伤是战士的勋章,这类“意外”是对公号价值取向的有益核验,我们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梦想照进现实,让现实融入梦想。


编辑常在夜间处理稿件,编完一组稿件,多是深夜。万籁俱寂之际,触景生情,或会倏然想起鲁迅《秋夜》的文字: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去白纸罩上的小青虫,……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幽深的环境总能催生奇谲的意象,眼前是已编定或待处理的稿件,稿件后面依稀晃动着一个个伏案灯下,思忖踌躇的身影。“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句诗,捻断数根须”,《鸿渐风》的作者群,是一些不舍昼夜,醉心创作的写家。于是,编辑也会点上一支烟,在飘忽的烟雾里捕捉一个个写作者们隐现不一的心绪,试图解码写作的初衷与去迹。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因为这是无关功利的精神活动,是辨黑白、明是非、审美丑的思想之旅,某种意义上,甚至是一种人性的自我救赎。曾有作者留言询问发文有没有稿费,也有文友担心公号运行开支,要给编辑发红包。我们虽有疚意但不无欣慰,经济效益并不在办公号者的考量范围内,写文章不能给作者带来任何物质利益,当然也称不上是一份轻松的消遣。谈博名为时已晚,说收益分文无获。尽管如此,却没有丝毫消减投稿人的写作热情——因荷藕然的诗文多构成于车马舟楫劳顿的沉思冥想中;陆羽金鱼动辄数千字的长文系在手机上捉虫式逐字写出;舟帆的文章完成于安顿好双胞胎孙子,收拾完厨房餐室后的夜深人静之时;飞鱼上班时公司不允擅用电脑,下班后一心二用,在打理一家老小生活的忙碌中打好腹稿,伺机码出;而年逾七旬的尔也老先生,除了忙于一日三餐,还要照顾长年卧病的老伴,创作不辍,屡献佳作;还有我们的编辑同仁,病中坚持完成编辑任务以致病情反复……
文学即人学,我们通过写作来健全人格,升华魂灵,学习做人,做有尊严的人,做维护所有人尊严的人。由此,写作活动已成为写作者基本的生命活动,深深嵌入我们的每一寸肌肤,在血脉中奔涌激荡,并成为对我们自己的精神慰藉与犒赏。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因为我们对故乡爱得绵长,爱得深沉。“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里草木含情风月无边,水土稼禾孕育滋养了我们的生命;茂朴丰淳的乡俗民风塑造了我们的情趣、好恶、还有口音与口味;这里有我们至亲至爱的长幼亲朋和家园;这里人文荟萃文采风流,诞生过光照斗牛的贤哲大儒和永世流传的伟大著述;或许故乡也曾令我们难堪难过,但留在我们身心上的每一个印记,都是对我们灵魂的濯洗;我们祖辈生长于斯,承载过故乡的光荣与苦难,把真实的故乡历史告诉子孙是我们无可推卸的责任。或许我们的文字难掩稚嫩,不无舛误,文章就是我们的乡愁,每一个字符都是献给故乡的心灵吟唱。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因为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庄严权利。在自媒体蜂起,“乱花渐入迷人眼”的信息时代,《鸿渐风》这棵文学小树,恪守“承先贤德、品文化美、彰人性善、扬故土芳”的品格,为天门籍文学爱好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给家乡父老建立点评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老百姓有一个了解故乡与世界的渠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人民当家作主,首先体现于说话自主;人生自由,天然赋予写作自由。人人有说话与写作自由,并有表达空间的社会,是维护普通人尊严的平等社会,是文明理性的公民社会,是公序良俗赖以存续的友善社会。这正是写作者及其身后万千草根们孜孜以求的清平世界。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因为写作是我们表达爱憎,抒发情怀的最好方式。巴金老人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智慧,而是我有感情”。三观取向定义了我们的七情六欲,比才能和天分更能左右人们的行为。冷漠者遭遇冷漠,热心者收获热心。倾情笔端,有感而发,我们邂逅美好时享受快感,闻见不平时慨然奋笔。对美好的事物击节叹赏,为文友的美篇佳构欢欣鼓舞,因小人物的不幸悲悯呼号,对世上的不公与丑恶愤怒斥责。写作是一条情感的涓流,真理真情,沛然丰盈,让我们的内心饱满踏实,使我们的文章入骨走心。是的,我们声音弱小,弱小到常被忽略;我们文章平凡,平凡到近乎平淡。但是我们真诚,我们有情,我们用心,在思想理念的航班上,头等舱的乘客并不能比我们先行抵达目的地。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因为任何看起来遥远陌生的事情都与你我深度关联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足以在遥远的得克萨斯引发一场龙卷风。你不知道超市的琳琅货架上,哪一宗商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会在悄然间给你以伤害,也不知道你在朋圈的哪一句玩笑会成为你的“呈堂证供”;乘公汽有可能遇上穷途末路的纵火者,甚至走在街头都会被从天而降的坠落物或跳楼者砸中而亡。我们都在裸奔,哪有什么“事不关己”容你“高高挂起”,小小寰球,没有旁观者,都是当事人。让我们听听德国牧师马丁·尼默勒(Martin.Niemoller)在那首镌刻于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石碑上的诗中的忏悔:他们杀共产党人时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然后他们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我没有出声,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当他们来杀我的时,没有人站出来为我发声了都置身事外,都将被裹胁,把世界让给我们所鄙视的人,结果将是自己被鄙视,被践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惟有“一滴水融汇另一滴水,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南周》文章语)”,给彼此温暖,为真善美鼓呼,让每个人都安全自在,这世界才安全自在。 所以鲁迅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除了热血热肠,我们别无他长,只有书案上的键盘与电脑。每一次敲击,指尖传递的都是人类文明的薪火,每一篇小文,都是丹柯高擎在手的滚烫的心脏,温暖你我,照亮你我,拯救你我。



我们写作的所有动机和情愫,都根植于我们心中潆洄澎湃的爱。在爱因斯坦眼中,爱是光,是能量,是地心引力,是生命的意义。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袒露了同样伟大的人文情怀,他写到:因为爱,我们才活着,因为爱,我们死去。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物种得以存活,如果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想拯救这个世界和每一个居住在世界上的生灵,爱是惟一的答案。说得多好啊!难道不是吗?我们爱故乡遍地风华,爱亲人血脉相连、爱同胞彼此友善,爱世界丰赡多姿、爱生活七彩缤纷、爱美丽赏心悦目。我们通过写作抵御一切与爱相悖的事物,用文字表达爱,抵达爱,完成爱。文思绵延,爱意无限,我心悠悠,我心永恒。

 这首小诗表达了《鸿渐风》同仁作为编辑的全部心迹——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花开有季风雨兼程
何不烙下我们的脚印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储一碗生活的“黍离”
秉笔政府探索的艰辛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不舍父亲的肩膀母亲的怀抱
还有年年月月期盼的眼神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只是想再同邻居街坊聊聊家常
说出许多没来得及感的恩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念佳人一笑别在水一方
心中总长留着那时栀子花的香芬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因为回不来的过去
还有胸中的那些疑与因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山还是那座山
从佛子变佛祖只隔了三代人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这里有“窥易”后克制中的辛辣
更有“尔也”先生笔意里的真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记住卢业高先生隔海相望的苦痛
后三十多年才归葬乡梓的魂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深入“四巷子”的战争背后
了解硝烟里的残忍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执念于武圣庙的“白布案”石碑
致敬那些不畏暴政的先民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因为“浆糊”里的“龙胆紫”
蕴藉着家国情怀的神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在“德盛”之余
是探究历史的诚恳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羡慕“舟帆”厨房里的诗和远方
还有“飞鱼”皮影戏后台的父亲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可以走进“格格”的敏感
欣喜“燕燕”衔来的朵朵雅韵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考证永漋河的风
与小小公共汽车串起的古今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在如钩的月下
是草鞋丈量大地的国殇民恨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尽管说的是水事鼠事窑事
张明的幽情还萦绕在天门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不管是真陆羽还是金陆羽
都有三眼泉泡出来的茶温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敬重老竟陵们长期的诗耕
为我们刻下时代的足痕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这里不仅有榕树下的孤独客
更是充满大爱的交流群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在无数赏心悦目文章的光辉里
是“纽浪客”在病痛中付出的耕耘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看雄心不老欲扶摇直上
有志从不坠青云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这个世界如此烦躁如此幻彩
应该留下我们眷念山河的回音

悠长的回音,是历史深处的回响。近百年前的一个寒夜里,鲁迅说他“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了春词”。瑰丽的梦境,达观的执念,冷峻的讯翁也是温情的暖男,深怀柔软的期待。今天,我们仍须印证和传递这美丽的期待,就像我们服膺并传扬鲁迅的文字、思想,还有风骨。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明.陈献章诗)”。
让我们和春天约会,好遣春温上笔端,刻录曾经的荣光与忧伤,挥写人生的快意与想往,用真诚的写作呼唤我们心驰神往的朗月霁风。
以诗为证:


       为《鸿渐风》跨年而作

凛冽严冬透彻寒,心藏丘壑独凭栏。
故园守望捱时苦,异地流离度日难。
似水柔情奔笔底,如歌雅志入云端。
今逢四海迎新世,好取春光映寸丹。
 



(执笔:小熬浆糊;现代诗作者:因荷藕然;七律作者:纽浪客;题图制作:舟帆)


责编:编辑部



编辑部往期文章链接:
编辑部:告作者、读者书
编辑部:《鸿渐风》周年纪念专辑
新年献辞:生命是一种信仰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古禅:2019,不可思议之一路狂奔

秋沁荷池:我和一件岳口文物的邂逅

胡德盛:国士沈鸿烈传

大鱼海棠: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外一章)

陆羽金鱼:新堰口的群娥

小熬浆糊:窗外掠过的枫叶,尽消了艳红的颜色

郭良原:窑事(下)

郭良原:窑事(上)

张有为:与故乡有关(组诗)

纽浪客:汉江,从我心底流过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