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熬浆湖:幽韵萧深海岛风

小熬浆湖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乌鲁瓦图断崖


【游记】

幽韵萧深海岛风

——巴厘岛游记
小熬浆湖
在老长的一段年月里,说谁“吃喝玩乐”,那一定是在鄙视与鞭挞“腐朽的生活方式”。现在讲究吃喝、追求快乐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隔壁老某说这和那四个字是一逑意思,我却觉得这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手笔。老某还活在旧时代,不会讲故事。
从事旅游业的人士经常念叨的6字诀:“吃、住、行、游、购、娱”,再好不过地指出了向往变行动,腐朽化神奇的最佳路径。这些年来,逢到节假日,知名景点都是人满为患,游完东南游西北,游完国内游国外。很多人首次去国外选择的是“新马泰”,新加坡是花园城市国家,泰国有普吉岛,有人妖,马来西亚有槟城、兰卡威......近便、经济,一次逛几个国家,回来好“讲经”。一款深谙天朝屌丝美好向往和吹牛需求的大众化好产品。
但是,你游过新马泰,千万不要说将东南亚风情一网打尽了。至少,在没有去那个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之前不要这么说。那个国家有19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居世界第四位的2亿多人口;有与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并称“古代东方四大奇迹”的佛塔“婆罗浮屠”;有全球岛国中最多的17000多个岛屿,包括名列世界十大最美海岛的巴厘岛;也是惟一横跨东半球和南半球,疆域被及亚洲与大洋洲的亚洲国家;还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有人说是郑和当年到此宣示皇恩时顺便普及了回教(三宝太监虽然皈依了回教,但此说严重缺乏依据);最后,这是个全球华人最多的国家,约有1000万华人(一说1200万)。
我说的就是印尼,“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地图(局部)
印尼是昔时华人“下南洋”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几百年来,下南洋的华人披荆斩棘,发奋创业,为所在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说几个名气大的:李光耀祖父和父亲是印尼华人;霍元甲最有出息的儿子霍东阁1924年移居印尼泗水市,再没回来过;回国效力的羽球名将汤仙虎、侯家昌;千禧年前后的印尼“盲人总统”瓦希德曾自承华裔身份,他祖上是当年郑和船队的一员。
然而,说起这个全球华人最多的国家,我不知道是应该感到亲近,还是不快。印尼与华人,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很沉重,对于一个尚未失去共情心的国人来说,沉重到很难承受,不忍提及。这个国家曾经隔不了多久就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排华浪潮。不是打砸抢那样的排华,是屠华,烧杀掳掠、赶尽杀绝。仅1965年至1967年三年间,就有约30万华人被杀害(本来接下来是一段关于“印尼排华事件”的回顾文字,或有不宜,也扫读者的兴,故删除)。
印尼有那么多的亚洲和世界之最,又有独特的海岛风情。我们这些像候鸟一样到冬天就喜欢往南边跑的人自然不会放过,所以,一行人年前去了巴厘岛。
对于驴友来说,旅游目的地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产品说明书》却千篇一律天花乱坠。行前看旅行社关于“巴厘岛X日游”的图文说明书,开宗首句:“搭乘国际航班前往南半球的天堂之国巴厘岛,抵达后接受美丽巴厘姑娘献上的鲜花及祝福......”短短三句话,看似硬核,其实多硬伤——
首先说“国际航班”,你不要以为飞日本或欧美,有三组座位或者是上下层那样的宽绰。前后座位的间距超小,我这个身高“三等残废”的人坐下后,膝盖都直抵前座的靠背。而且,5个多小时的航程,居然没有送餐服务,印尼狮子航空公司标榜的“廉价航空”货真价实。落地后,临上巴士前,果然有人给我们每个人戴上一个由“岛花”鸡蛋花编成的花环,而“美丽巴厘姑娘”云云,你只能“呵呵”了。还有所谓“天堂之国”,也是旅游业界的自说自话,巴厘岛部分土著,尤其衣衫褴褛提篮小卖的当地孩子只怕不会认可。
行吧,毕竟,我们不是冲着飞机的空间、餐饮,还有巴厘姑娘的颜值来的。

巴厘岛岛花:鸡蛋花
抵达巴厘岛的登巴萨国际机场已是夜晚11点多钟(巴厘岛和中国处于同一时区)。踏上印尼土地的那一刻,心情有点复杂,旧愁新伤涌上心头。“旧愁”当然是历史上当地华人的遭遇,“新伤”是2004年那场200多年来全球最严重的印尼海啸,近3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彼时正在马尔代夫的李连杰和他的两个女儿从海水中死里逃生。李连杰痛定思痛,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民间私募基金组织“壹基金”,专注于灾害救助和儿童关怀。
这不过是触景生情的一过性思绪,辛弃疾有诗“今是昨非当谓梦”,活人不是活以前,是活当下,活以后,是不?所以,见到那位叫李正威的年轻华人导游时,就有些“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感觉。小李子见面就教了我们一句巴厘语的“谢谢”:“带你妈看戏”,真是充满孝心的好发音。上巴士前,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一群本地姑娘或大妈给我们每个人戴上鸡蛋花花环。抵达金巴兰海湾酒店后,看到宽敞的房间、阳台上的沙滩椅,还有阳台外造型别致的蓝色泳池,觉得这个开头还不赖。
早上起床,按导游的嘱咐,在床头柜上放了一张1万元的卢比。印尼卢比对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0.05左右,即在2000:1上下浮动,也就是1万卢比约相当于人民币5块钱。这是给的小费,房间服务员没薪资,收入就靠小费了。你如果想晚上回来有个干净整洁的窝,这个环节不能假装忘记。

所住金巴兰酒店(作者拍摄)
首站去的是巴厘岛南部著名的乌鲁瓦图断崖,数十米高的悬崖壁立于海边,气势壮阔。断崖名气很大,除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还在于人文遗迹——断崖上的乌鲁瓦图神庙建于13世纪,是巴厘岛六大圣庙之一,又称情侣崖,曾有一对当地情侣在此跳海殉情。
出入有宗教设施的场所,对着装是有要求的。印尼规定本国人必须信仰宗教,共有五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80%以上的人信仰伊斯兰教,惟有巴厘岛,绝大多数人信奉印度教。在路边、树下,甚至沙滩上,随处可见放置的小祭品。进景点以前,管理人员给我们发放装束——女的系“纱丽(Sari)”,就是一段紫色绸布,系在身上像穿着裙子。这是印度教妇女爱穿的服装,它在当地女性心中的地位,就像中国旗袍。男性应该是穿“裹裙”,我猜是因为太麻烦,所以每人系上一条橙黄色的腰带算数。
进入景点,顺着坡道往海边走,两边山坡上都是树,有不多的豆蔻树。当年杜牧在扬州邂逅少女张浩浩,有《赠别》诗咏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可见豆蔻是很美的,所以有“豆蔻年华”之说。可惜眼前所见没什么花苞,也就没了感觉,或许是被猴子糟践得太厉害了——成群结队的巴厘猕猴,不怕人,在道上串来串去。一些游客兴致勃勃与不期而遇的大师兄们合影。
神庙不像其他印度教寺庙那样色彩斑斓,没有涂色,全部用大块花岗岩石砌成,千年海风洗礼,黑黝黝的塔柱和门廊,沉默伫立在悬崖上,令人肃然,不允许游客进入,倒是猴子可自由进出玩耍。在当地人心目中,猴子是神灵之物,印度史诗《摩罗衍那》中有一只叫哈努曼的神猴,庙宇里均有供奉。胡适认为孙悟空原型来自哈奴曼,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胡适《西游记考证》)。”

神庙局部(作者拍摄)
接着去了不远处的南湾海滩,这里有巴厘岛最为丰富多样的海上娱乐项目,属于年轻人的天地。在同行的年轻人纷纷挑选项目时,我东游西逛看热闹。在海边餐厅,一大群约十五六岁学生模样的小孩在就餐,女孩扎着头巾。每个孩子的餐盘里,几片包菜叶和说不清是什么的一团主食,份量很少,他们用手抓着吃。一个女孩朝我笑了笑。我请导游帮我问问情况,导游问过告诉我,是来自与巴厘岛隔海相对的东爪哇的高中生,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看来他们难得有一次这样的远足,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
走向开阔的海滩,发觉这里的海沙与我在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迥然不同,又细又白像白砂糖。海天一色,明净蔚蓝,各色人等在此忘情嬉戏。吃完饭的高中生们也来到了海滩,我举起手机拍下他们。见我拍照,有孩子凑了上来,一番比划,我明白了,他们想和我合影。其他孩子见状也围了过来,大家用手机一阵猛拍。孩子们很开心,我也当了一回“外国人”。

在南湾海滩与东爪哇中学生合影
回到海边供游客休憩的凉棚里坐下。不断有当地商贩过来兜售旅游纪念品和椰子之类的东西。女的把盛货篓子顶在头上,孩子则肩挎很大的货篮。都是不满10岁的小孩,面庞黝黑,穿着简陋。据说这些小孩能用几种语言推销,如英语、泰语和马来语等。果然,小孩子来到跟前,开口便是:
圈不已完……扁依啦(全部一万,便宜啦)!
无论什么商品,单价都是1万,方便交易,也确实便宜。此后几天里,买水购物等,每人每天的消费动辄几十万卢比,有挥金如土的阔绰感觉。大家说回去后只有卖车卖房来填平这个大窟窿了。
只要是小孩叫卖,我都会买点东西,同行者笑我扶贫,我说扶贫这么容易,这世上早没有贫穷一说了。看巴厘岛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还有人们的生活起居,大致相当于我们国内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水平。也许是从事旅游业的缘故,我们看到的当地人都是装束简陋,饱经风霜的模样。《红灯记》里有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不是迫于生计,这些孩子怎么会背着沉重的货物,一天到晚顶着烈日穿梭叫卖。求人施舍,看人脸色,对叫卖的小孩和游客来说,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体验。
在接下来去的海岛动物园里,我看到有个小女孩,在动物园一角的条桌那儿埋头做作业。我们参观一圈转回来,她还在做。我突然想起我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下午放学回来,我们还没下班,她进不了家门,便趴在我们单位门房的窗台上做家庭作业,每天如此。我掏出1万卢比放在女孩的作业本上,近旁的工作人员可能是她父母,走过来合什致意。小女孩竟拉起我的手,低下头用额头轻轻碰了一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她们的礼节,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上:景区儿童商贩;下:动物园做作业的女孩(作者拍摄)
斯时斯地,不能不让人记起2004年那场席卷东南亚,波及6个时区的印尼海啸。海啸夺去了印尼7岁男孩马图尼斯母亲和姐姐的生命,他抱着一个沙发在海上漂流了21天,被救援队救起。发现时,他身穿葡萄牙足球队的球衣,这大大感动了葡萄牙足协,他们向小马图尼斯捐赠4万欧元。时年19岁的C罗赶赴印尼,将马图尼斯收为养子,资助他去了皇马的足球学校(汶川地震C罗也有捐赠)。2015年,马图尼斯如愿加入葡萄牙里斯本竞技队——C罗初出道时效力的球队。这是一个温暖而励志的故事,跨越种族、跨越贫富,跨越时空。人生的美好和感动,常由满怀爱心的天使带来,如C罗,还有袁立、韩红、古天乐做的那样。

C罗与小马图尼斯
晚餐没有酒,男同胞不尽兴,回酒店洗嗽毕,我们几个人去了酒店后面的金巴兰海滩。金巴兰日落和海滩夜市具有世界知名度。夜色迷蒙,海风飒爽,海浪阵阵,海滩上密密麻麻一大片排挡。我们找个地方坐下,点了海鲜烧烤,打开在当地好不容易买到的白酒。烧烤不知用的什么调料,入口古怪至极。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在调料,一边吃喝,一边东张西望消磨时光。周围弹吉他的、高声说笑的,金发、黑面、黄皮肤,各色人等应有尽有。远处海面上的点点渔火依稀可见,潮水声越来越响,海浪前赴后继汹涌而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无法抗拒的力量。伙计们纷纷将排挡家什向高处转移。我们坚持喝完剩下的酒,海水已到脚下,慌不迭撤退。

金巴兰海滩夜市(作者拍摄)
第二天不逛景点,纯玩。安排有漂流和开越野车,好像国内那些喜欢装逼的企业搞的团队拓展项目。巴士奔驰在巴厘岛的山野乡村。这里的交通规则是靠左行驶,车都是右盘子。路很窄很旧,导游说很多寺庙建在路边,不能随意拆迁、拓宽改造,这就是有无信仰的区别之一。
想不到岛上还有落差很大,水流湍急的河流,河道逼仄多变,浑浊的河水在两山之间奔腾而下,险象环生。橡皮筏经常会在石缝中卡住,船工时不时下水推船脱困。但凡两条橡皮筏子挤到一起,机会难得,激烈的水仗立马开打。不论两筏之间是否认识、是否一贯友好、是否号称私人关系不错。尤其当两条筏子上都有自认腰圆膀阔的黑心角色时,成员一经蛊惑,便成战狼,不见和平只见河蟹,不过结局相同——一副狼狈形象。
著名的“网红秋千”和“网红鸟巢”在漂流点附近山岗上的丛林里。秋千架设在悬崖边高大的棕榈树之间,脚下就是百丈深渊。这是勇敢者的游戏,阴盛阳衰的世界,掏钱荡秋千的多是女性。有的显然有备而来,专门换上曳地鲜色长裙。秋千越荡越高,绿树婆娑,裙裾飘飘,煞是好看。人工编织的鸟巢精致可爱,或树上,或岩边,或地上,供游客有偿拍照。爱美的女孩和情侣们不会放过这绝好秀场,纷纷出镜,上演新版“凤还巢”。
山涧对面山上也有房宇,绿树掩映,错落有致。导游说那是富豪们的私人区域。看着眼前晃来晃去的小商小贩和游乐设施旁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不由得感慨系之。据说自然界质能守恒,总量是不变的,其实人类社会也如此,极少数人掌握的财富越来越多,草民们已失去选择余地,毕生努力,也就换个糊口活命而已。
越野车是双人座四轮电瓶车,造型酷得像悍马(粗糙袖珍版)。一部分人经过漂流和水仗,已是强弩之末,坐在茶室里懒得动。我单独驾一辆“悍马”,跟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在乡村土路上巡游了一圈。路边皆是水田,印尼以水稻种植为主。导游在巴士上给我们唱了两句印尼民歌:
河里青蛙从哪里来,
是从那水田向河里游来。
歌词就是农耕社会的写照。印尼为农业大国,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田多,青蛙就多。而他唱的这首《哎哟妈妈》,是我们当知青时就挂在口边的歌,后面的歌词更有意思些:
甜蜜爱情从哪里来,
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
哎哟妈妈!你可不要为我生气,
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
那时知青中流传着一本名为《外国民歌200首》的歌曲集,里面的印尼民歌除了《哎哟妈妈》,还有《星星索》《梭罗河》等,都超好听。

上:网红鸟巢(赵同事出镜);下:网红秋千(作者拍摄)
这几个项目基本上都在相距不远的地方进行,却耗了一整天。主要是每个环节都拖沓,服务人员你急他不急,慢条斯理修养好。面对质疑,导游说5个人的事两个人干,快不了。问还有3个人呢,导游说还有3个坐一边喊加油啊。导游说。不服不行。
当天晚饭前的最后一个项目可能在导游心目中最重要——他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咖啡企业,并申明:不是购物,是领略印尼享誉世界的一大特产。不去星巴克的人也约略知道印尼“猫屎咖啡”的大名。况且“留下买路钱”是行规,哪个旅游团里没有如我般一催眠就打呼噜的优秀驴友呢?导游客气了。
猫屎咖啡正式名称叫“麝香猫咖啡(Luwak)”。只有印尼的苏门答腊出产。它的出现实在是人类饮料史上的奇葩故事,这是荷兰殖民者自己也没料到的带给印尼和全世界的奇迹。18 世纪初,荷兰人在印尼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一带建了咖啡种植园。当地人无意中发现,麝香猫爱吃咖啡果,因为消化不了,就会把豆子排出来。麝香猫一般都是挑选最熟最甜的咖啡豆吃。其次,咖啡豆在猫胃里发酵,破坏蛋白质,产生短和更多的自由氨基酸,苦涩味也会降低。经过麝香猫肠胃发酵的咖啡豆,味道十分可口,推出后大受欢迎。这样的咖啡产量有限,物以稀为贵,一袋50克包装的咖啡豆价值800多元RMB,只能泡4--5杯咖啡,折算下来,一杯约为200元人民币。2010年上海世博会,由印尼火船集团赞助的猫屎咖啡粉,12克冲一杯,标价380元,一天限12杯,供不应求。据一些饮用者,还有专业人士评点,此咖啡味较淡,甚至有一种土腥味。这是一种以新奇为卖点的产品,如果不受先入之见的干扰,它哪有人们说的那么神奇。
人类真是是天生趋利的动物。自从猫屎咖啡问世,就为有心人指引了一条生财之道。人工养殖是提高产量的不二法门,有些不良商人将麝香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逼迫它们不停吃(吃的也不是最熟最甜的咖啡豆),加速了麝香猫的死亡。产业链上生产的与自然筛选的猫屎咖啡已相去万里。还有的饲养果子狸来生产“猫屎咖啡”,果子狸与麝香猫都属灵猫科动物,外形接近,但果子狸食谱广,饭量大,什么豆子都可乱吃一通,更重要的是,麝香猫有“香囊”,果子狸只有“臭腺”。而市面上大量标榜的“猫屎咖啡”,其实就是普通咖啡。
这还不是最可恶的,通过生产环节造假的传统方式早已过时。用伪劣产品骗消费者,钱来得太慢,炒作概念,忽悠投资人收益更大。企业新奇的商业概念、运作逻辑与渴望一夜暴富的投机者一拍即合,共同编织天方夜谭般的创收神话,直接圈钱,直到泡沫破灭,如近年名声大噪的“瑞幸”。就在5月19日,纳斯达克交易所发布公告,中国的“瑞幸咖啡”被强制退市。
老实说,舌尖上的事哪有什么绝对标准。真假好坏,我是分辨不出也懒于分辨的。普罗大众还处于祈求饮食安全和卫生,近乎于茹毛饮血的低级生活水平,远没进化到需要分辨咖啡来自猫屎还是狸屎的发展阶段,尽管少数梦游者被瑞幸带到了沟里。
我们则被带着经过咖啡豆磨制车间,进入品尝厅。服务人员给我们端来冲好的咖啡,一位技师给我们作介绍。图文并茂,各类咖啡豆、咖啡粉实物样品目不暇接。主人当然不会给昂贵的猫屎咖啡我们喝,但咖啡的味道真心不错。我们当然也不会去买猫屎咖啡,有些传奇只适于欣赏。部分同行人买了多少不一的咖啡豆,由工作人员给我们现场磨制成粉,打包封好,满满的获得感。

人工饲养生产猫屎咖啡

蓝梦岛是巴厘岛最美的离岛。
在大连、青岛、三亚、台湾,还有日本,我没看到过这样的海——干净、彻底、没有一丝杂质,纯粹的蓝,水深数米,仍可一眼看到海底。人们把这里的海称为水晶海、玻璃海是有道理的。
这里有受到中国网民追捧的著名网红景点——恶魔的眼泪。就是悬崖下方有两个大空洞,形如眼窝,洄流激荡,激起十数米高的浪花,伴有雷鸣般的巨响和“卷起千堆雪”的惊艳,很多人欢呼看到了彩虹。
这是海边悬崖上面一处开阔的山野,石头林立,凹凸不平,没有固定的路,也没看到安保人员。悬崖边仅有几根桩子,桩子之间拉着松松垮垮一扯就断的隔离胶带。而桩外的悬崖下就是林立的礁石和奔涌的潮水,标准的山寨景,因线上炒得热闹,打卡的人不少。网上不断有游客在此失足落海的消息,就是在2019年8月,又有中国游客在此溺亡,当地旅游部门已宣布停止组织游客前来,但是我们还是来了。就在我们刚回国后的2020年1月21日,又有一位中国游客在此落海身亡。恶魔的眼泪不是好泪,网络也不是讲理性的地方。

蓝梦岛“恶魔的眼泪”
下午4点多钟,我们在南湾码头登上了“海盗船”,基本上按照“加勒比海盗船”模样打造——骷髅旗、前冲式船头、两头翘船身、繁缛的桅索,花哨的造型,服务人员都是海盗装束。没有加农炮,也没有杰克船长的烟熏妆和兰花指。
船有三层,底舱是机房,二层餐厅,三层尾部是酒吧,中前部则是露天甲板,也是假面舞会和“狂欢”的场所。我们包下了一间可容三四十人的餐厅。
船在离海岸不远的海湾里缓缓行驶,只管自娱自乐,无意掠夺周围船只上的金银财宝。晚餐前的娱乐循“轻吧”的路数进行,一架电子合成器,两三个歌手轮番上场献歌。东南亚民歌、邓丽君的歌、牛仔的歌。晚上就热闹起来,有手持火圈的表演,有肚皮舞等。高潮部分完全是“迪吧”风格,歌手跳到台上载歌载舞,激情四射。我们一行中的麦霸舞王也冲上台领舞。观众情绪逐渐被调动,纷纷下场,手舞足蹈。依稀海盗得手后的狂欢,一分神韵,两分形似,酒精反应占了七分。

海盗船上的火圈舞与狂欢派对(作者拍摄)
最后一天自由活动,人生地不熟的我们仍然选择了集体行动,导游带我们去了潘德瓦海滩(Pantai Pandawa)。这是一处较为偏僻的所在,藏在两个山包后面。游人少,沙滩开阔,风轻浪小,海水明净。我们像当年全民经商潮中的勇敢者,抵挡不住诱惑,纷纷下海。海水有洄流,逆流挥臂,奋力前进,畅快至极。待到精疲力竭回到沙滩躺下,极目碧海蓝天,但觉漫无际涯。天地是如此地空阔浩瀚,无可匹敌,人类那点旮旮旯旯真的算不了什么。
也许是最后一天,午餐质量不错,上了牛排。中间去卫生间,见墙上并列着切.格瓦拉和审判东条英机的大幅照片,有趣的跨界组合,轻松的厕所文化。

厕所文化:切.格瓦拉与东条英机(作者拍摄)
最后的晚餐,我们下决心要找个正宗中国菜餐馆。年轻人有办法,网上搜索,很快找到,人家还负责专车接送。餐馆李老板中年人,黄梅来的,在巴厘好几年了。我们一行中正有黄梅人,三言两语,老板转了四个弯的亲戚和我们同事转五个弯的亲戚是街坊,顿感亲切。没二话,上狠菜、打大折,美酒佳肴,微醺而归。

最后的晚餐:黄梅人的“李记”餐馆(作者拍摄)
返家不到一周,武汉封城。2月2日,印尼新闻网站发布:禁止中国公民入境印尼。可怜的是那些在我们之后去巴厘的旅行团,因疫情而滞留在了当地。心中直呼侥幸,赋诗以记:

无边灏气无穷碧,幽韵萧深海岛风。

半落蓬山天地外,微茫虹雨有无中。

偶踏骇浪怊华裔,闲钓江湖说网红。

一枕仙游云水远,依然故我老雕虫。

注:1、“幽韵萧深海岛风”系借用曹仙家诗句;2、“一枕仙游”典取李隆基枕“游仙枕”游十洲三岛故事。


2020年5月于武汉
(责编:鳝鱼臊子)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
小熬浆湖:中学春秋
小熬浆湖:武汉叙事——沧浪之歌(下篇)
小熬浆湖:武汉叙事——沧浪之歌(中)
小熬浆湖:武汉叙事——沧浪之歌(上篇)
小熬浆湖:平民英雄:我们身边的志愿者
青衫客:谁被关进了笼子?
小熬浆湖:xx记
小熬浆糊:窗外掠过的枫叶,尽消了艳红的颜色
小熬浆糊:她躺在血泊里冲我笑了一下
小熬浆糊:重温清梦几低眉
小熬浆糊:到更远的海边画个圈
小熬浆糊:青衫磊落歊尘里
小熬浆糊:荆门断忆
小熬浆糊:在世界的尽头
       小熬浆糊:你是故乡
小熬浆糊:万顷海涛鉴兴替
小熬浆糊:时空之魅,生命之舞
小熬浆糊:天堂是座藏书楼
小熬浆糊:小学春秋
小熬浆糊:你知道我在想你吗?
小熬浆糊:说短论长道楹联(下篇)(系列)
沧海一声孤笑杳,红尘万里江湖遥
小熬浆糊:人与细菌的故事(系列)
小熬浆糊:能否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论伪之五--完结篇)
小熬浆糊:与你踏歌而行
小熬浆糊:那些年我们唱过的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郑福平:天门四十八牌坊

张明:“笑面人”的悲惨世界

四巷子:谋(小说)

陌上尘:假装仰望苍穹

因荷藕然:东扯西拉话饮食

李俊安:母亲二三事

大鱼海棠:无处安放的爱

尔也:叶发秀(下篇)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