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然:又见汉北河

鸿渐风 2023-04-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心然的原香 Author 陈艳萍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又见汉北河

文/心然


汉北河是一条人工河。一九六九年动工,一九七零年完工。汉北河和我同岁,今年满五十。

生日之际,就有一种特别想要回故乡看看的情愫,就知道自己,一定想来汉北河坐坐。

汉北河是将天门河的下游改道而成的新河,位于汉水以北,所以叫汉北河。没有汉北河之前,汉川一带十年九涝,人们外出逃荒,靠敲碟子,丢三棒鼓,唱小曲,拍渔鼓筒等手艺乞讨过活。

1969年十月,汉北河开工。它自天门市万家台接天门河起,由西向东经过汉川新堰,垌塚,应城天鹅,南垸,汉川麻河,刘家隔,民乐,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注入汉江。支流自民乐闸分流,经沦河出府河入长江。



总是听父亲说起挖汉北河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情景。很多人挑着农具和铺盖行李走很远的路,借住当地农户家。男男女女,大清早走到工地,肩挑背扛一整天。好在那时,父亲是小伙子,吃得了苦。几十万人,用时六个月,就建成百里长渠,名副其实的震古烁今。

说到挑汉北河时,父亲会说起堂叔的惨死。挖汉北河那年,堂叔十五六岁。不知道那天是怎么了,堂叔在工地上干了一天活后却没有吃饱。趁着夜色,他去食堂偷米饭吃,被人撞见。家里成分不好,他害怕会被特别对待,就慌不择路地跑。追赶他的人越来越多,他越来越慌,跑进了沼泽,没有再跑出来。

儿时,一到周日,我们几个小伙伴必是起得早早的,去垌塚境内的汉北河畔扯马草。那里有高高的堤坝,水草丰美。我们舍近求远,跨县越镇,是想扯到又肥又长的马草,可以多换钱。



走在大堤上,如骑着战马在草原上驰骋般威武。大堤一眼望不到头,充满离情别意的意蕴,让我想起远走的母亲。河里,有人撑着鸬鹚划子撒网打鱼,像一场表演。也有木船拖着货物,突突突地来来往往,惊飞芦苇丛中的水鸟。

这里的马草粗壮密实,蜿蜒曲折,那紫红色的茎,仿佛是大地的血管,在给四面八方的生命输送营养。小孩子贪玩,一边扯一边玩,直到太阳偏西,才捆好马草回家。

走在路上,又累又饿。想到背上的马草,换来的钱可以让奶奶高兴,不禁加快脚步。

一晃,这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对于我现在这个年龄,什么都感觉慢,就是时间过得快,快得不敢多思量,却又常思量。

大堤上,一位老者正在捡柴薪。我说,您这是准备烤火用的吗。他说,孙儿做十岁,准备着,到时候熬煮食物用。否则,才没有人要这东西呢。这么好的柴薪,现在成了弃物,有些可惜。儿时,除了稻草棉梗外,想要熬火的劈柴,是需要买的。



和老者说话的当儿,我发现河面上荡着小船,有人在打鱼。

快速奔下去,是一艘鸬鹚划子。这种船,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月划”。很形象,两个弯月一样的木划子,用一块木板连在一起。这船,专属打鱼用。渔人站在木板上,仿佛是一脚踏一艘木划子,撒网收网。

也有养鸬鹚捕鱼的。鸬鹚站在双月划上,腿上被系了绳子。它钻进水中,叼到鱼,浮出水面,渔人赶紧拉绳,鸬鹚回来了。鱼大,鸬鹚仰着脖子。渔人捉住它,一挤,鱼就吐出来了。还是活的,在小船舱里蹦跶。渔人拿一条小鱼,喂给鸬鹚,它吃了后,又扎进水里。

双月划子很轻便,不能随意泊在水边,会被偷走。渔人收工时,拿出扁担,挑着它一起回家。

现在,不养鸬鹚抓鱼了,老哥正热火朝天地取笼收鱼。我说,您冷不冷。他说,还好。寒风里,船又小,人坐在上面就好像坐在冰箱上,怎么能不冷呢。只是为了生活,劳碌惯了,不敢说冷。

小船飘飘摇摇,我总担心一阵稍大的风来,就可掀翻。老哥说,这种船平衡性不好,极难操作。最稳当处,也似摇篮摇晃。时间久了,习惯了。



我让老哥把鱼篓歪过来,让我看看有多少鱼。一看,半篓子。我说,收获不错。老哥说了,忙了几个小时。

这是河流里的纯野生鱼,做萝卜煮小鱼最好。这样想的时候,奶奶做的萝卜煮小鱼的味道到了嘴边。我说,您能把鱼卖给我吗。老哥笑了笑,有点犹豫。我生怕他不卖,就故意说,您知道那个专门写家乡文章的女人吗。这句话有用。老哥说知道,儿子买了一本《故乡的女儿》,正在读呢。这鱼,老哥也同意卖给我了。

他说,政府通知了,这片水域禁渔十年。今天,是最后一笼鱼。他说,原本想留着晒成干鱼的,你喜欢,就卖给你。老哥如此一说,我越发稀罕这鱼起来。庆幸自己运气好,得到了这最后的属于汉北河的鱼。

禁渔十年,有点儿残酷。我问老哥,不能打鱼了,再做些什么呢。而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漫长的休渔期。

像这位老哥,捕鱼工具是渔笼。它是水下迷魂阵,大鱼小鱼一网打尽。鱼进来了,就出不去。

我想,如果大家不用这样的工具捕鱼,如果大家对捕上来的鱼有选择性,超过多少斤两的留着,没有达到斤两的小鱼放生,是不是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禁渔十年的局面呢。

我只是这样想,但没有说。这么长的流域,属于几个市管辖,沿途无数个村庄,不只是老哥一个人打鱼,也不是靠他一人维护就可解决问题的事情。再说,政府禁渔,还会有其它方面的考量。

我只是这样想,觉得很遗憾。河里的鱼少了,老哥在寒风中忙一个上午才有这么点收获。这些鱼,丁点小,就成了盘中餐。母亲河的鱼类少了,生态失衡,少了往日的灵动。

已是隆冬,万物萧瑟,河流两岸一片枯寂,只有河水,在静静地流动。只有鸬鹚划子,在悠悠地摇晃。岸边,种植着高大的意杨,那是鸟儿的家园。看得见的枝头,叶已落尽。看不见的根部,孕育着春天。旁边,一座废弃的村庄,几间残垣断壁,极衰败,又觉得好。为什么好,说不清。



捡柴的老者,骑着装满木头的三轮车,向远方驶去。眼前的风景,苍茫的背影,路边的村庄,极似安德鲁怀斯的画作,寂寥空灵,天荒地老。

当春天来临,意杨从冬眠中醒来时,河水领着鱼儿率先呼应,农人举着犁耙划开一年收成。汉北河畔的景致,会是另一番的动人。

老哥说,以前,汉北河里长满野生菱角。近些年,没有了。菱角,是最挑水质的物种。以前,大堤上全是青草。现在,敷上了水泥,可以通车。那纵横生长的犹如大地血管的马草,不见踪影。马草还有,水边草地处。虽然是冬天,茎很饱满,叶很鲜绿。我忍不住地想扯,扯了卖钱,卖钱买锅盔。

我问老哥,您在这里打鱼,经历的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老哥说,有一年网鱼,鱼多的不得了,欢蹦乱跳,看了让人欢喜。我又问,最有趣的呢。他说是夏天。清风拂面,船儿荡漾,水鸟飞翔,雀儿啁啾。我说,最危险的呢。他说有一次,东西顺着船侧落水,他赶紧抓,船一歪,掉入水中。船进了水后,找不到角度爬上船,幸好有同行过来帮忙舀水。水舀干后,他从两个半月舱之间爬上来。

带回家的小鱼,按照奶奶那样煎,加萝卜煮。一吃,满足得想哭,完全是儿时的味道,是几十年再没有吃过的味道。没有腥味,是鲜甜味。第二天,成鱼冻,依然没有丝毫腥气。这是城市里买来的鱼做不出来的味道,是属于汉北河,属于我们这样有一副家乡肠胃的人的独享。

我还听说,2021年,要进一步对汉北河道进行疏浚,以期让它能承受船舶航行。未来,汉北河会成为旅游景点。人们坐在船上,从武汉经过应城,汉川,到天门,欣赏沿途风景。江汉平原,是油菜花的故乡。到那时,人们不需要远走婺源,只需在春天,乘船游览汉北河,即可饱览油菜花海。


(责编:糊汤粉)


心然的散文集《故乡的女儿》已出版,想买书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直接联系,微信号:15818820884 也可以拨打电话联系,电话号码:17762570121,书价:48元,包邮。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陈艳萍:边写边笑,边写边哭
沧浪之歌
心然:迷彩张家界   迷恋武陵源
心然:哑巴师傅
心然:宝岛拾翠(下)
心然:宝岛拾翠(中)
心然:宝岛拾翠(上)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徐新凤: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因荷藕然:岳口诗草三章

我们拼血缘,别人拼契约

忘忧草:小爷

郑福平:寻找竟陵古城

陈玉祥:文学泉畔品茗怀古

邓东平:一个天门人和他的台湾老板

张东初:上梁记

尔也:观音岩下女诗人

丁光义:永漋河——母亲河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