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山:​怀念周年丰(外一篇)

何山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1999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湖北时会见省文化厅厅长周年丰


怀念周年丰(外一篇)

文/何山

 

2021年7月,惊闻原湖北日报党委书记、社长周年丰逝世的消息,我悲痛万分。周年丰是我天门中学的同窗好友,此时此刻,我与他的同窗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

周年丰,天门市胡市镇人,是我60届天门高中的同学。我与他相识于1957年秋的天门中学。那年我从渔薪中学考入天门中学读高中,与他同时分在高一(二)班,同窗三载。因爱好文学和写作,在读高中时都在《天门文艺》上开始发表作品,以后又一起合作写小戏剧。两人合作的戏剧处女作《办嫁妆》发表在《天门文艺》1959年第二期,从此我们成为班上最要好的同学。当时班主任是教俄语的杨子坚老师,教语文的是李光前老师。因我俩语文成绩优秀,教语文课的李老师常把我俩写的作文作范文贴在墙上,让同学们学习点评,因此我俩深得班主任杨老师和教语文的李老师的喜欢。


天门中学旧址

凑巧的是我俩不仅同班,而且同住一个寝室。那时学生宿舍睡的是高低床,两张高低床拼在一起为一组,而我与周年丰都住下铺。因家境贫寒,冬天俩人共垫一床棉絮,每夜几乎并头睡在一头,常常夜晚小声交流学习心得,亲如兄弟,情同手足。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我考上了汉江师范学院中文系,虽然人分开了,但常有书信往来。各自参加工作后也时有走动,一直保持着联系。记得他任江陵县文化馆副馆长时,我因与吴礼顺同学到荆州出差,专程到江陵县文化馆拜访他,受到他热情的招待。

80年代他调荆州地委任秘书长后,我与他是在天门中学80周年校庆时相会的,那年他以荆州地委秘书长的身份在主席台就座,会后与我们10多个同学专门看望了当年的班主任杨子坚老师。杨老师当时身康体健,只是夫人裴家慧(是我们的同班同学)走了。杨老师对我们非常热情,专门请厨师在家里做了一顿丰盛的家宴款待我们,周年丰因当时县委接待没有参加。第二天我专程到他住的宾馆与他交谈了各自的家庭及工作生活情况后,依依惜别。

天门中学百年校庆我与周年丰又相会,那时他以省委副秘书长身份在主席台就座,此后在天门中学主编的百年校史文集中特别介绍周年丰,并树他为校友榜样。


天门中学百年校史文集


上世纪90年代,他先后任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等职,2000年以后又调到湖北日报社任党委书记、社长,曾当选湖北省委候补委员、湖北省第九届和第十届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这期间我与他时有电话联系。周年丰作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且干得很出色,工作扎实,清正廉洁,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口碑极好,多次受到各级领导嘉奖。

他在任湖北日报领导期间曾在湖北日报发表一篇《时刻行走在人生的正道上》的文章,影响深远。特别是对如何当好一把手,如何做到清正廉洁,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诫别人,警醒后人。他在文章中讲到:“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领导岗位上,一定要坚持高尚的操守,经得起任何考验,如果自己不廉洁,就没有资格当一把手。”他把“勤学习,干实事”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把为官与做人组合成一条人生直线。我曾把他的这篇文章推荐给我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儿子,要他好好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公务员。


任湖北日报社任党委书记、社长时的周年丰


周年丰退休后,仍坚持写作,笔耕不辍。他曾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小说集《小交通》、散文诗集《短笛集》、政论《片语集》等,不少作品曾在中央、省市报刊获奖。他也非常热爱家乡天门,常在家乡的《天门日报》上发表文章。这期间与他有电话往来。

2021年7月25日是我难忘的日子,噩耗传来,我的老同学,好校友周年丰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我万分悲痛,因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亲自赴武汉最后见他一面,送他一程,成为我终身的遗憾,在天门中学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今天以此文悼念他,安息吧!我的老同学!

 

2021年10月20日于黄潭三汊河书斋

 

家乡的皮影戏

 

我的孩童时代是在老家农村七屋岭度过的,那个年代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整个中国非常贫困,农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我住的乡下晚上点的棉油灯,更谈不上有电灯、电影和电视。伢们唱的歌都是从爷爷奶奶嘴里传承下来那些“虫虫飞,虫虫走,虫虫不咬伢儿的手”之类老掉牙的儿歌。只有到了农闲和逢年过节,父母亲才带我们去看戏。那时家乡流行的是天门花鼓戏和皮影戏,而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就是皮影戏了。



十几张大方桌搭个舞台,一盏夜壶灯,一张小白银幕,锣鼓一敲,道情筒子一响,皮影戏就开始了。那小小白银幕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打斗身影,配合抑扬婉转的“哎嗨哟嗬嗬”唱腔,吸引无数观众为之喝彩。这就是家乡的皮影戏。



皮影戏演出的大都是《岳飞传》《花木兰》《薛仁贵征西》《穆桂英挂帅》等历史戏。我对剧情似懂非懂,但最吸引我们孩子眼球的是皮影戏里杀声震天、激烈搏斗的武打场面。那操纵皮影子的师傅左右手拿着一大把影子,口里说着唱着一个个银幕上跳跃的影人话语,那影子一举手、一弯腰、一跺脚,或腾云驾雾都非常逼真,把那小小皮影演得活灵活现,台下的观众为之倾倒。



父亲是个很喜欢看皮影戏的人,凡乡下唱皮影戏都带我去看,看完戏后,父亲还会哼几句皮影戏腔。那优美的唱腔总让我听得如痴如醉,皮影戏及其优美的唱腔在我心灵扎下了根。父亲对皮影戏师傅非常尊重,多次对我说:唱皮影戏的师傅是灯光才子,他们能见什么唱什么,而且唱得入丝入扣,动人心弦。

长大后,我接触了一些皮影名师,才真正理解了皮影戏师傅是灯光才子的含义。一曲皮影戏有一个戏剧脚本,但一不要死读剧本,二不要死背台词,只要懂得韵脚,掌握好主要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发展的几道关口,就能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他们随口唱出的民俗俚语和幽默风趣的台词最能打动人心,增添皮影戏的韵味。儿时的我对皮影戏可说是入了迷,不知有多少次回到家里,自己偷偷拿出硬纸烟盒,用剪刀学着雕刻皮影,涂上颜色后,比那牛皮做的皮影也差不了多少,然后躲在小蚊帐内模仿皮影师傅的动作操纵皮影。有一天晚上,我约妹妹观看我表演皮影,由于不小心,撞上了油灯,把蚊帐烧了一个大窟窿,后来受到了父亲严厉的责备。从此再也不敢在自家操纵皮影了,但对皮影戏的热爱一直痴心不改。



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在文化部门工作的那段时间,有机会接触了天门一些皮影老艺人。如天门彭市镇的杨双林、竟陵的夏炳照,我家乡的何长生等名老皮影艺人,我还亲自从师于他们,学唱皮影戏,记录他们所唱皮影戏腔。上世纪70年代,我常到县里参加业余文艺创作学习班,杨双林师傅是我们曲艺创作的顾问。每次办创作学习班,他都按时参加,而且带上渔鼓,为我们演唱他自编的曲艺小段子,要求我们为他帮腔伴唱。那时我的帮腔最得杨老师傅的宠爱,他幽默的说:“我收你为大徒弟。”引得参加学习班的文艺工作者哄堂大笑。



据天门县志记载,皮影戏在清朝就流行于天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它集音乐、美术、唱腔表演、影人操纵技巧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深得中国文化虚实意韵的民间艺术。那灯光戏影间跳动的皮影精灵,那古老唱腔里的悠长蕴味,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岁月的流逝,曾在家乡风靡一时的皮影戏,如今在乡下看到的不多了。那些有“灯光才子”美誉的皮影戏艺人,有的老了,有的早已作古,我常担心家乡的皮影戏会失传。当我这几年知道市里成立了天门皮影家协会,有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接班人,而且常听到皮影传承人朱丽唱的优美唱腔,让我格外高兴——家乡的皮影戏不会失传了。

 

2021年10月23日于黄潭


(责编:糊汤粉) 

 
作者简介

何山,男,1938年生,天门黄潭镇七屋岭村人,大专文化,居天门黄潭镇。现为湖北省文学音乐学会会员,天门市文学研究会会员,天门曲艺家协会会员,天门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黄潭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著有音乐作品《乡情新曲》、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沧桑七屋岭》和《话说黄土潭》、散文集《三汊河》等著作,不少文艺作品在中央、省、市获奖。系首次在《鸿渐风》发表作品。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樊星:天门之谜

周元川:地主万福寿

彭振:次韵鲁迅《自嘲》杂感集(2)

《乌合之众》中的50金句

箫以敏:我的秀才祖父

穷人的性生活

尔也:草台戏

羽言:凋零之美

韦思:遥记“周老黑”

彭振:次韵鲁迅《自嘲》杂感集(1)

新华社公布禁用词

张明:六度静斋飘乡音

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

郑福平:阮师傅

20个文革风云人物今安在?


敬请赐稿,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