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丨琼瑶: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

宗和 新三届 2020-02-26

         琼瑶昨晚发文,宣布将丈夫平鑫涛交给继子女们照顾后,自己将出国走走,而她的脸书将关闭,“这声‘珍重再见!’我打字时已经泪崩!” 



        琼瑶反对为丈夫插管引热议:生死抉择由谁定,我们有没有权力在终点时,决定自己的生死?

 

        90岁的平鑫涛一年多前患上老年痴呆,最近病情恶化,医生建议插鼻胃管。琼瑶称丈夫曾写过遗嘱,一旦病危不得插管。而平鑫涛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不同意:父亲没到“病危”的程度,不让插鼻胃管就是要饿死他。 



        在荷兰工作过的医学博士吴舟桥指出,“在荷兰,患者一住院就要签申明”,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在危急时是否接受有创抢救(创伤较大的操作抢救,如气管切开等),也就是说,患者刚住院就需要预想好最坏的情况。而“鼻胃管”的创伤其实非常小。所以,平鑫涛的问题在于,遗嘱上对于“病危”的定义语焉不详,导致临床上操作有麻烦。

 

        在荷兰,隐私权是属于患者的,未经患者允许,家属连患者的病情都无从知晓。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患者需在入院时做一个选择题,危急时刻由谁来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这个人,可能是医生,但大多是亲属。 



        宋祖德昨天下午在微博上发声,支持琼瑶,支持病危老人安乐死。他指出,子女孝顺要有度,要讲究方法,冲动的鲁莽的愚昧的甚至虚荣的孝顺,是害老人,不是爱。当老人病危时,硬要把老人送进加护病房,用各种管子、医疗器械增加老人痛苦,这是最大的不孝。

 

        我们有没有权力在终点时,决定自己的生死?



        90岁的平鑫涛一年多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最近病情恶化,医生建议给平鑫涛插鼻胃管。然而,平鑫涛与前妻的子女不同意。在他们看来,父亲只是不认识人,并没有到“病危”的程度,不让插鼻胃管,就是要饿死他。

 

        5月2日,平鑫涛之子、皇冠出版社社长平云在凌晨发文《给琼瑶阿姨一封信》,称父亲遗嘱写明,“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里。所以,无论是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通通不要,让我走得清清爽爽。”


 

        按照琼瑶丈夫平鑫涛遗嘱看来,本人的意愿的确是想要在病危时选择死亡。不过,不可预料的事情是,谁来界定所谓“病危”的定义,如果能靠器械维持生命还算不算是病危?当事人无法决断自己的生死的时候,谁有权利来做这个决定呢?

 

        这样一件看起来是家庭伦理剧的新闻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议题:等我们老了、病了,当疾病即将走向终点时,我们能否参与到决定生死的过程中?

 

        有统计表明,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患者在去世前都曾有过过度治疗的情况发生,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有时候只是为了延长患者几周甚至几天的生命,而这期间患者大多数也是在痛苦中度过的。


 

        一项日本的医学研究发现,90%的人在插管之后无法治愈,20%的病人是带着插管去世的。而美国的研究发现,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在去世的前夜还在进行化疗,离开人间的时候伴随着身体的巨大痛楚。三分之一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在进行手术,8%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周手术仍旧没有停止。

 

        根据经济学人与美国凯撒基金会2016年临终关怀的全球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愿意在家去世,这样能给他们更大的安全感,家人的关爱,以及生命的平静。但是对于关注生命质量还是延长寿命这个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例如巴西)会更愿意牺牲生命质量来活的更长久。 



        而患者家属出于个人情感和伦理的关系,即便是杯水车薪式的抢救也会选择尽力救治。难以接受停止治疗,以这种方式维系一口气,囿于一张病床,眼巴巴地倒数人生。现代医学蓬勃,倘若想要避免死亡,已经比往时简易许多,但关键是,活的如此辛苦,日子也未必好过。

 

        在网络上,有人认为拔管和杀死老人无异。有人认为让老人痛苦地活着也是不孝顺。还有人呼吁尽快完善安乐死制度。



(图文来自网络。)


 春晖:母亲节专题

胡德平:回忆母亲李昭

袁澄兰:我苦难深重的母亲

吴畏:母亲的大爱薪火相传

陈虹:我的母亲一生信奉爱情至上

邓天雄:我的苦尽甘来的老母亲

蒋蓉:母亲和《读者》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张小雪:缘梦重温——重访上海锦江饭店


最新阅读:

何砚平:始终听从内心的呼喚

革命丽人史静仪的爱情与信仰

马小冈:激情是不可以泯灭的

吴思:思想的创造力

李培禹:我在《北京日报》三十年

雪汉青:为了漂泊的灵魂

刘建生:闹绯闻的两位法国总统

静茵:雪域高原的悄悄话

陈湘安:我登上了美军航母小鹰号

郭少达:带着花妖闯京城

浙君子:动物 · 谐趣瞬间

浙君子:一城一图 · 自驾欧罗巴足迹

刘晓阳:王小波的教训

北大校花绽放  燕园芳菲四月天

1982版中国大学生

马小冈:走下莫干山

吴畏:“昆山5·7假彩票案”亲历记

浙君子:抵制色诱的另外一个世界

张河:永远的吉冈由纪

陈小鹰:浪漫的开颅

邱晓华:中国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浙君子:长焦镜头下的亘古高原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龚湘伟: 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每天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高考,新三届的升学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四:母亲,截止5月母亲节前

主题五:父亲,截止6月父亲节前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七:新三届人的知青岁月

主题八:新三届相关文图选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