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8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60年前的6月丨钱学森:你的伟大只欠一个道歉

吴晓波 新三届 2018-07-15

         

作者简介


吴晓波


吴晓波,1968年出生浙江宁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等。

原题

钱学森只欠一个道歉

 


作者:吴晓波

原载《新周刊》2009年第12期



对于1958年的那几篇论文以及所产生的后果,钱学森应该有一声道歉。这是一个“档案社会”,人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越是大人物,所需负的责任自然越大。


写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很忐忑不安,因为,我想听到一个98岁的伟大老者的最后一声道歉。


动笔的冲动有两个。2009年3月28日,凤凰卫视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办了“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盛典的最高大奖——“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颁给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出生于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再过两年他就将成为百龄福寿老人。我在电视前,目睹了感人的盛况。

     

几天后,我去香港浸会大学演讲,在电影院观看了2008年奥斯卡获奖电影《朗读者》——香港人翻译成《读爱》。那就是一个关于二战和德国人的故事。在影片中,德国人表现出了强大的忏悔力,所有的人都在对纳粹的罪恶进行反复的辩论、反思和批判。

     

当我默默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一路上,我一直在回想钱学森的那个故事,然后,决定写这篇文章。

     

阳光和粮食的算式

     

我想说的故事发生在整整半个世纪前的1958年。

     

那一年,中国在搞“大跃进”,粮食亩产要一年翻番,各地都在“放卫星”。1958年夏收结束,各地的高产纪录不断被刷新:6月8日,河南省信阳地区遂平县宣布,小麦亩产2105斤;四天后,这个县又宣称亩产增加到了3530斤。6月12日。遂平县嵖岈山卫星集体农庄实现小麦亩产3520斤,报纸的新闻标题为《卫星农业社发出第二颗卫星》。这是第一次出现“放卫星”这个高产专用词。


凡是稍稍有点农业知识的人,对于一亩地能够产出多少粮食,大抵都有一些基本的常识,新中国的领导人大半出生在农村,并长期在农村从事军事活动,为什么对遂平县这样的“卫星”不产生怀疑呢?


就在嵖岈山卫星集体农庄放出“卫星”后的第四天,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发表《粮食亩产会有多少?》一文,详尽而“科学地”论证说:“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土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太阳光能的30%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养料,其中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亩产量就不是现在的两三千斤,而是2000多斤的20多倍!这并不是空谈。”

  

在另一篇发表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的文章《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亩产万斤不是问题》中,钱学森进一步从力学专业的角度进行了更细致的计算:“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中华网的中华论坛就“钱学森获奖大家有意见吗”进行网民调查,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4月6日),有326票同意,反对票为零,所有跟帖都充满了对钱老的敬意。


但是我总觉得,对于1958年的那几篇论文以及所产生的后果,钱学森应该有一声道歉。这是一个“档案社会”,人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越是大人物,所需负的责任自然越大。

      

没有这一声道歉,钱学森的伟大人生并不会逊色一分,然而,有了这一声道歉,他却可以给所有的后辈增添一份我们渴望而缺失的财富。他还活着,很多逝者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我们是一个“乡愿”的民族,我们很善于自我原谅和原谅别人,并视之为美德。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民族性,使得我们常常忘却苦难,并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坚决的忏悔和永不自我原谅,这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的动力。一个有羞耻感的国家,才可能具备反思力,才可能持续前进和获得尊重。


行将百岁的钱学森,度过了一个壮丽而伟大的人生,他所欠的,或许只剩下这一个道歉。


“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六分之一,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365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三分之二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钱学森的论文为各地大放卫星提供了充足的“科学论证”,正是在这些文章发表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他的文章还深深影响了最高决策。


1959年7月11日,在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与周小舟、李锐等人夜谈时说:“敢想敢干,八大二次会议是高峰,还有钱学森文章,捷报不断传来,当然乱想起来。”中央党校的党史专家罗平汉日后评论说:“出身子农家的毛泽东本来对那些放出来的农业高产卫星是将信将疑的,而科学家从科学原理对农业高产的论证,却使他相信粮食高产是有可能的。”

  

坚决的忏悔才是民族进步的动力

  

“放卫星”的结果就是,到了年底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195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250亿公斤,几乎是上一年的10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粮国——实际产量只有2000亿公斤。毛泽东开始考虑“粮食多了怎么办?”。“放卫星”导致高征收,产量是虚的,征购可是实的,到1959年,农民的口粮和下一年的种子也被征走了,农民不愿交,就搞反右倾、反瞒产、反私分,甚至抓人、关人、打人。后来发生的事实就是让人不寒而栗的“三年灾害时期”,因粮食的短缺,农村爆发大面积的饿死人现象。这一切,距今刚刚五十年。

  

我并无意让钱学森承担大跃进或“放卫星”的历史责任,不过,易卜生说,“每个人对于他所属于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至少从史料来看,他的那一份似乎并不小。


延伸阅读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作者:钱学森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50斤以后,又有二亩九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斤的二十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农业中的力学问题


作者:钱学森

原载《知识就是力量》

1959年8~9月合刊



 

这几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无论在工业战线、农业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在同一设备条件和土地上,生产量提高了许多倍。由于这种生产上飞跃的发展,也就出现了一连串新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求科学工作者去解决。我在这里想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业高额丰产技术中的力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力学是处理机械设计的问题的,是处理高速飞机设计问题的,是处理水流和气体流动问题的,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九十四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九十四万斤!


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六分之一,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十五点六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七点八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百分之二十五,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五点八五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三分之二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三点九万斤了。


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五点八五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三点九万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九百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六十三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四十三立方米。

……


钱学森与毛泽东



多余的话


1958年大跃进时,钱学森不是农业家,自己也并没有认真具体去试验,没有百分之百地种出亩产万斤,而是在假设:如果“植物光合作用30%的效率可以达到,并假设植物中的1/5能转换为可吃的粮食,认为只要必需的水利、肥料、劳力等等条件能满足,那么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达到“2000斤的20多倍”。


有人认为,这些论述为“放卫星”提供了“科学论证”,并影响了最高决策。李锐《反思大跃进》曾记载田家英问毛泽东:“你也不是没当过农民,你应当知道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说:“这是我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的。”钱学森后来辩解称他所提出的产量数字明确指“计算的单位面积年产量,无论粮食或是木材都是理想的极限量。要接近这个指标,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


钱学森在1993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进一步辩解,“如百分之百地用空气中的CO2和从根吸取的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则每亩地每年有190-320吨。光合作用的能量效率可达50%,而粮粒只占全部产物的1/3,故理想最高年亩产是32-53吨。说亩产万斤,才5吨,远远小于理想数。”并认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是能够实现的。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尘封的历史

叛谍俞强声是如何被策反的?

 解密中美谍战内幕

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两弹元勋"姚桐斌死于武斗暴徒之手

她一直生活在邓稼先的世界里

一次惊心动魄的氢弹试验事故处理揭秘

十万大军神秘进入罗布泊建设中国核基地

金银滩核武基地,1958年选址获批准

龙江兵团民转军赴京津沪杭招兵买马

名诗《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作者是谁?

启麦:解读文革地下文学《决裂·前进》

 周恩来特批援越女兵战场秘闻:

半夜下河洗澡男兵放哨

红卫兵偷越国境援越抗美的一段传奇故事

文革中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批判"

中国曾为"准北约成员国"联手遏制北极熊

凌云去世:国安部首任部长,

曾任康生秘书"文革"中受迫害

凌云:1979年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沈志华:毛泽东决定志愿军全面撤离朝鲜内幕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