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范文发:上海姑娘偷吃鸡,40年后去道歉

范文发 新三届 2018-11-18

    老编的话: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本号开辟的“知青”栏目,将重点分享知青朋友的纪实性文图稿件,期待您的支持。本号对知青朋友“不堪回首”或“青春无悔”的争论不持立场,只愿提供一个网络平台,供大家回忆、再现、追思、反省那一段以身相许的苦乐岁月。


作者简介

范文发,上海控江中学68届高中,1969年3月到吉林延边珲春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当过大学教师、企业管理。业余喜爱创作,出版过《白山黑水》《重做上海人》《边城盛放金达莱 》等纪实文学多部。

原题

“偷鸡贼”


作者 | 范文发



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在东北一个叫老头沟的山村里,插队落户来了五位女知青。可别小看初来时的上海“娇小姐”模样,不出半年,无论插秧锄地,还是赶车砍柴,都不比男知青逊色,她们的“吃大苦耐大劳”精神,让集体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

 

  村里的老乡们,向外人说起本村的知青来,都是竖大拇指的。又有谁知道,这个先进户却隐藏着一桩不为外人所知的丑闻——当过一回“偷鸡贼”!

 

  那是半年后的事了。虽然繁重的农活咬着牙挺过来了,可肚子里没有油水的日子总让她们留恋上海的丰衣足食:这里既没有上海的八宝辣酱炸猪排、小笼馒头白米饭,又没有话梅香榧子、巧克力大白兔奶糖;整日的高粱米饭窝窝头、咸菜罗卜干,就这些还不够填饱肚子的;土豆茄子罗卜只有到夏、秋季才能吃到,更别提什么鱼肉荤腥了。大家都要求上进,嘴上不叫苦,可肚子里常犯酸水。

 

  这天晚上收工回来,轮到小红做饭,她稀里糊涂把阿司匹林片当成了糖精片揉合在窝窝头里,蒸出锅时满屋子的药味不说,咬一口更是满嘴苦涩。小红解释道:“不晓得谁把药瓶放在灶台上,和糖精片大小又差不多……”

 

  林敏打断她的解释:“别找客观理由了,就是做饭不上心!还好是药片,如果是砒霜,也往里掺和?”

 

  小红显得一脸无助。

 

  大姐珍珍便说林敏:“省两句吧,没人当你是哑巴!”

 

  林敏不服气:“做错事情还不让说了?你这当的什么户长啊?”说罢,将半只窝窝头摔在桌上,扭头进里屋去了。

 

  见此情景,小红委屈得哭了起来。其余的人也没有心思再吃下去了,大家都无精打采地干坐着。

 

  突然,里屋的林敏叫了一声:“妈呀!是啥动静啊?”

 

  大家跑进里屋,只听得“咯、咯、咯”的声音从炕洞旁的柴禾堆处传出来。林敏扒开柴禾,原来藏着一只圆滚滚的动物:“是狗啊还是猫啊?”

 

  珍珍赶忙拿起油灯近前一照:“是只鸡!”

 

  小红补充道:“还是只母鸡!”

 

  林敏一拍大腿:“嗨,天上掉馅饼了哎!”

 

  大伙儿一阵拍手叫好:乘着咱们肚子还空着,那还不正好打个牙祭!

 

  珍珍说:“别胡思乱想啊,这只母鸡肯定是附近老乡家里的,不放它出去,人家还不寻上门来?”

 

  大家都沉默了。但是对于到嘴边的美味又让它飞走,实在是不情愿。正当大家囿于“放鸡”还是“不放鸡”的沉思中,门外传来队长的声音。这让五名姑娘不由自主地胆战心惊,天天“狠斗私心一闪念”,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上纲上线,这会儿自己见不得人的“活思想”仿佛已经勾成了罪名,随时会锒铛入狱一般。队长的敲门声一阵比一阵急促,大家一时呆呆的望着大姐,可珍珍也没了主意。

 

  还是林敏机智,忙将一只空麻袋往母鸡身上一罩,母鸡“咯咯”地叫出声来,林敏便用力将麻袋裹紧,母鸡于是销声匿迹。

 

  珍珍先迎了出来。原来是队长来临时调配活计:明天派两个人去场院搓草绳。珍珍颇有些战战兢兢地答应着,好在煤油灯光的微弱还不至于让队长察觉什么蛛丝马迹。

 

  队长一走,大家又恢复了原先的呆头呆脑,站立着不动,好像刚刚遭遇到了日本宪兵进门搜查“密电码”,惊魂一时难以消散。

 

  移时,林敏回过神来,想到了裹在麻袋里的母鸡,赶忙进屋。她解开麻袋一看,那只母鸡已经软塌塌的不会动了。

 

  林敏惊恐道:“啊呀不好了,闷死了!”

 

  这时,大家也跟进屋来,心里更没了主意:原本还存在是“放鸡”还是“不放鸡”的可能,现在鸡死了,还有什么选择?就剩华山一条道了,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偷鸡贼”的罪名吧!

 

  林敏是“罪魁祸首”,最是感到六神无主,她望着珍珍:“你说话啊?”

 

  “我还能说什么话?你自己看着办吧!”

 

  “是我的错,可你们也没拦着啊?没拦就是默认!”

 

  大家可不承认是“默认”,就这么轻易被“母鸡”俘虏了谁也不好意思说出口。这一回轮到了林敏委屈地哭了:“我去向贫下中农认错好了,我去向大队书记领罪好了……”说着就要跑出门去。

 

  珍珍一把拉住了她:“你可以去认错,也可以去领罪,可你想过没有,咱们这个集体,可是县里的先进知青户,先进知青户成了偷鸡贼,这个影响你能够挽回吗?咱们还有脸见人吗?”

 

  珍珍的一席话,让大家顿时矮下去了半截。林敏却哭得更凶了。于是,就像传染病一般,你哭、我哭,大家哭作一团。

 

  还是小红脑子回转得快:“快别哭了!我们饿着肚子,就这样哭天抹泪的,值不值啊?”说着便拿起窝窝头往嘴里塞。

 

  珍珍拍了一下红红的脑袋瓜,却不料将红红手里的半只窝窝头打落到了地上,珍珍“扑哧”一声乐了,引得大伙破啼为笑。

 

  林敏也跟着乐了,但马上醒悟到此时最不该乐的就是自己,她起身解开麻袋,拎出死鸡说:“我把它给扔了!”

 

  珍珍忙拉住她:“往哪儿扔?扔哪儿都会让人发现的!”

 

  红红低声说:“干嘛扔了啊?就不会吃掉它啊?”

 

  对啊,就不能大家伙一起吃掉吗?大半年里一点荤腥都没沾过嘴唇,更别说吃鸡了,大伙恐怕连鸡肉是啥味道都忘记光了。

 

  珍珍让大家坐下来:“同意吃的……”她略停顿片刻更正道:“不同意吃的举手!”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愿意举手。

 

  珍珍压低着嗓子:“那就吃吧……烧水!”

 

  有户长的一声号令,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抱柴的、点火的,续水的、端盆的,褪毛的、开膛的,无声而轻快、紧张又兴奋地忙碌开了。当锅灶上鸡肉的香味四处飘溢开来时,姑娘们的肚子也不争气了,“咕咚咕咚”地叫得欢,喉咙口还不断地咽着口水。

 

  肥硕的母鸡终于被摆上了炕桌,浑身泛着一层诱人垂涎的黄油。五个姑娘眼睛放着光芒,嗓子眼里谗得生出了小巴掌:都想伸出去先撕咬一口,可女孩子的矜持则让她们保持着起码的体面。

 

  红红寻来切菜刀要剁鸡。

 

  珍珍阻止了她:“不行,咱们菜刀那么钝,只能切菜,剁不了肉,若一用力,声音必然响,传了出去,等于给老乡通风报信。”她对着大家:“把手洗一洗,都来撕鸡肉,这样吃起来方便,声音又小。”

 

  真是好法子。大家七手八脚把手伸向母鸡,不一会儿,一大盘鸡肉就丝丝缕缕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小红突然说:“白斩鸡要醮酱油的,可咱们没酱油啊?”

 

  林敏不以不然:“没那么考究,嫌淡就醮点盐,我不嫌淡,就这么吃了。”说着先抓起鸡肉往嘴里塞。又有几只手也同时伸向鸡肉,又快速塞进各自的嘴里。因为嘴里腾不出空闲,所以吃得异常安静。也就是五、六分钟的光景,一盘鸡肉就见了底。

 

  林敏指着桌上的鸡骨头对大家说:“这上面还有没剔干净的鸡肉吧。”

 

  大家认真看了,都说没肉了,但就着骨头舔舔香味也是好的,可别浪费了。说着,众人又重复着将骨头细细地舔了一遍。未了,每人又喝了两碗鸡汤。如此鲜美的晚餐太叫人着迷,吃完了喝足了,大家依然沉浸在鲜美里,也不紧着收拾碗筷,都横七竖八地躺倒在火炕上回味着鲜美的滋味。

 

  正在这时,后院传来朴阿兹妈妮的说话声,“啰、啰、啰”地好像是在寻找自家丢失的母鸡。这让炕上的五个人心头一紧。小红机灵,赶紧把油灯吹灭,佯装已经睡觉了。


        朝鲜族屋里的格子窗就糊着一张薄纸,就着月光,朴阿兹妈妮的身影在格子窗前站定了一会儿,这让屋子里的空气完全凝固,都不敢喘气。待身影慢慢移走了,大家才小声地交流:“想不到是朴阿兹妈妮家的母鸡,她待我们这么好,咱们却偷她的鸡吃,惭不惭愧啊?”

 

  珍珍说:“先别自责,眼下鸡肉是已经消灭了,留下的鸡骨头怎么处理?”小红还作了补充提醒:“别忘记还有一地鸡毛!”

 

  珍珍马上坐起来:“咱们得赶快收拾干净,不能等到天亮!”于是,大家不敢点灯,就着屋外的月光,将骨头鸡毛归拢在一起:要不扫进灶坑一起烧掉?不行,那股怪味闻不得,而且还会顺着烟囱飘散开来,引起别人的注意;那么就用废纸包好,趁着天黑扔到灌木丛里去?也不行,且不说万一有人路过发现,若大风一刮,漫天飘扬,搞一出“鸡毛飞上天”,那不等于不打自招、自投罗网?

 

  林敏踩了踩脚下的泥地:“只有一个办法,挖坑埋了?”

 

  大家异口同声赞成。

 

  于是,马上拿了铁锹在炕沿边三下二下就掘出了个坑,把纸包扔进去,上面再结结实实地盖上土。大家轮流用脚踩了踩,见没啥破绽了,才放下心来。此时,已经凌晨一点了。也不敢再弄出大动静来,顾不得漱洗,摸黑胡乱躺倒。这时,不争气的肚子又开始叫了,那是因为销赃匿迹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与体力,一顿鸡肉算是白吃了,全赔了进去!

 

  时光的转移总会将一切慢慢地磨洗光、淡化掉。

 

  然而,唯一不能消失的是:每每见到朴阿兹妈妮,姑娘们神态就是轻松不下来;朴阿兹妈妮倒是一如既往地嘘寒问暖,这反叫姑娘们越发羞愧。

 

  后来,集体户上学的上学、招工的招工都离开了老头沟,再后来都陆陆续续回到了故乡上海。可是,对阿兹妈妮的这种愧疚感却一直没有间断过。

 

  四十年后的一个秋天。退休后的五位集体户成员结伴又回到了老头沟。她们从上海带来了许多糖果糕点,特意来看望朴阿兹妈妮。八十开外的朴阿兹妈妮高兴地合不拢嘴,忙叫儿媳磨豆子做豆腐、叫儿子准备粘米打打糕。这隆重的接待没有换来知青们的喜笑颜开,反而加重了她们内心的愧疚。

 

  于是,这五位六十开外的老知青争先恐后地述说当年怎么样吃掉了朴阿兹妈妮的母鸡,又没有勇气承担错误,因为害怕事发后丢掉先进称号没脸见人,更担心影响自己的招工、上学。

 

  四十年前的错误一直隐瞒到今天才说,更是错上加错。这次五位知青特地结伴前来,就是有个未了的祈求:给她们一个承认错误的机会,能当面得到朴阿兹妈妮原谅!

 

  听了她们的诉说,朴阿兹妈妮笑开了。

 

  她若无其事地告诉她们:四十年前就知道你们吃鸡的事了,因为鸡的鲜美会从格子窗缝里飘出来的呀。当时是生气过,后来一想,你们从那么远、条件那么好的上海,离开父母、亲人来到这穷山沟里,干的是男人们的重活,吃的是咸菜就窝窝头,思想再先进、表现再革命,那也挡不住饥饿折磨、也挡不住要寻找点好吃的东西不是?对于你们十七八岁正在长身体的年轻人,谁还保证不犯个错啊;再说了,对照你们受的苦,吃掉我的一只鸡还能算个什么错呢?

 

  听到朴阿兹妈妮的一番话,五位当年的上海老知青搂着老妈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任凭那感激的泪水在脸上纵横。她们深深地体会到:在农村的最大收获,就是和乡亲们的这种深情厚谊,这份情谊将会保存在内心深处,生命不到完结,永远都不会离去!


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知青阅览室

蒋国辉:我用田忌赛马的智慧多吃半碗米饭

刘晓阳:从巴木之死说到"厉害国"的差距

邓晓芒:幸好我们还在,不然就死无对证了

方新阳:我在乌苏里江当水手

兜里没钱,风雪严寒中的回家之路

孙海:那一年,父亲“押送”我回东北

吴乃华:馒头中的驴粪,漫漫回家路

邵学新:"病退"回城,一个心照不宣的话题

王明析:在乡下女生住仓楼我只能睡猪圈楼

李振亮:种田人饿肚子是怎样一种悲哀

 美国90后女孩:寻访中国知青"赤脚医生"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冯骥才: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

梅长钊:30年后我回乡下设宴感谢乡亲们

陈凯歌:下乡时我带了十管特大号牙膏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不忘“三年困难时期”

朱志宏:我在木瓜会种瓜看瓜偷瓜

周锤:北大子弟沈因立的决绝选择

作家老鬼:大草原上的"孤狼"岁月

陈鸿仪:几曾回首,我的知青生涯

陈鸿仪:与死神擦肩而过

王宗禹:我不相信因果,似乎也感到了天意

马献时:一个黑五类子女的遭遇

张宁静:我是1965年被迫下乡的老初中生

何求:五十年祭哭健儿黄玉麟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