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原题
我绝不要像我父亲那样死去
作者:洪晃
原载喜马拉雅FM
在喜马拉雅原创自制节目《写信告诉我丨第二季》中,洪晃给罗点点写了一封信,聊起一个“不吉利”的话题——死亡。
死亡永远是一个沉重而禁忌的话题。在这封信中,洪晃首次谈到父母离世的经过。
洪晃之所以会对罗点点毫无保留,是因为她们一起开办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多年。科技发展到今天,医学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有尊严的离世。亲历父母离世,洪晃不仅反思:“什么是中国人的孝顺?当父母身体不好,甚至临终时刻,什么才是孝?”
是什么让洪晃一度哽咽?她怎么看待安乐死?好死真的不如赖活吗?
关于如何“告别”,这封信或许会帮我们找到答案。
点点姐:
我和小朋友说,想跟你聊一个话题:《不怕死,但是怕死不好》。小朋友很纳闷儿地回复我道:
“您是不是说:“不怕死”不好,但是“怕死”也不好。”
美国演员简方达写了一本书,叫“Prime Time” 黄金时间,她写书的时候60岁,她说60岁以后就是人生最后一幕了,在喜剧中一般三幕,第一幕是提出问题,第二幕是问题展开、深化,而第三幕是高潮,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她说作为进入人生第三幕的的人,她要规划一下她的人生第三幕。
我很喜欢她的这个态度,她说等她死的时候,她要尽量做到无悔。
我过两天就要过57岁生日了,也是进入第三幕的人了。所以我想聊聊死亡的事情,但是似乎都被一句“不吉利”给拒绝了。我首先想聊怎么死这个事情,我父母过世的时候我都在,但是经过很不一样,我妈妈曾经流过医嘱,不做任何有伤害性的抢救,不叉管子。
虽然后来她还是同意插管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妞子,我不想坚持了。” 然后她就走了。她走的时候非常安详。
我得承认我爸爸晚年和我关系不好,原因是他总是要写文章诋毁我妈妈。先是在香港什么报纸上,居然把他和我妈妈离婚的事情拿出来重新炒作。我觉得莫名其妙。报纸登了一半,我给他电话求他停止,他停了。
谁想到几年以后又出书了。我父母离婚以后没有什么太多联系,唯一一次是妈妈去世前,我父亲有病回北京治疗,求我母亲帮他联系医院,我妈妈都做了。他俩最后一次通话时我爸爸早上六点给我妈妈打电话,谢谢她。
之所以早上六点是怕老婆误会。还记得我妈妈告诉我之后,我俩捧腹大笑,觉得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跟中学生谈恋爱那样有趣。
我父亲出书后我就跟他疏远了。记得他中风以后不能在家里居住了,只能去养老院。我去看他的时候突然觉得如果是我在这种养老院,我宁愿死了。
养老院在一座高楼里面,几乎没有任何日光,我父亲的床位靠门,每次离开床位,都需要监护人员拿一个布兜一样的东西把他兜起来,放在轮椅里面。我回北京看了一圈养老院,条件都比香港好,有花园,可以看见大自然。但是几次协商,后母都不愿意让父亲回北京养老。
最后父亲情况越来越坏,送到医院ICU的时候已经皮包骨头,我最后一次去看他已经不敢相信这是我父亲,我拉着他的手的时候,他看我一眼,我觉得是他的魂魄离开以后又回来看一眼,很快他就把眼睛闭上了。
点点姐,我绝对不要象我父亲那样死去。拖得太长,他生活的最后一年是没有价值的,简直就是为了喘气而活着。我也不明白如果真的爱他,为什么要让他经历这种痛苦。当然我的这些语言被认为是不孝的。所以我特别想问一下,什么是中国人的孝顺?到底意味着什么?在面对父母身体不好,甚至临终时刻,什么才是孝?
虽然我妈妈留了生前预嘱,在医院里,医生还是需要我的签字,因为我是唯一直系亲属。我不理解为什么我的意愿高过我妈妈本人?这个是中国法律吗?我不知道别的国家什么样?但是有一点我知道,但凡病人是个干部,家属都是要把生命无休止的延长,哪怕已经是植物人,病人痛苦,浪费资源,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文化为什么是这样?根基在那里?
几个月前,芭芭拉布什死了,她的讣告里说,她死的时候周围都是家人和爱她的人,她走的很安详。我也希望这样,我不想死在医院里面,每次我听见老人在没有亲人的时候走了都很伤心,我觉得我们天天到机场接啊送的,都是多余的,谁不会叫滴滴专车啊?是真正走人的时候才需要人送,需要知道我们这一辈子还是有亲人的。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媒体里经常表彰一些工作狂,说自己父母过世都没有在身边,难怪我们怕死。
最后一个问题比较棘手,你怎么看安乐死?我知道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允许安乐死,比如瑞士。我的一个朋友,叫彼得,几年前中风,其实他活得挺好的,但是他中风前是一个风风火火一生的记者,之后不仅行动不便,还失去了语言能力,所以觉得活着没意思,坚决要求安乐死。他终于说服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允许他安乐死,他们给安乐死公司打电话,居然回答是:对不起,我们年底前都安排满了,你明年再死吧。
说实话,我本来觉得安乐死挺好的,但是做成一个商业,我怎么觉得那么不靠谱。可是,我们没有权利决定是否出生?难道我们不能决定我们怎么死亡吗?
点点姐,好想跟你聊一下,怎么样才能好死?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不必忌讳的话题
刘晓阳:从巴木之死说到"厉害国"的差距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详情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