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3


来源:ABC News、BBC、SBS



他认真地活,有尊严地死

如此,才对得起生命


瑞士当地时间5月10日中午12:30分,澳洲最年老的科学家——104岁的David Goodall教授在瑞士一家诊所自愿进行了安乐死,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通过注射一种Nembutal,也就是巴比妥盐类药物戊巴比妥进行安乐死。 (注:戊巴比妥是一种麻醉剂,用量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致死,是瑞士安乐死机构使用的主要药物。)



我不知道那样是否痛苦,亲人陪伴着他,说他很平和。吃完他最爱的鱼薯条和奶酪蛋糕,听着他最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只是在面对大量必要的文书流程时,他有点不耐烦,他说:嘿,我们到底在等什么?(what are we waiting for?)


而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这真是个漫长的过程。(This is taking a long time.)


不知道那一刻,他104岁的光阴是否会在眼前闪现,他曾说过,自己这一生,并非没有遗憾,有很多事想做,但还是晚了。尽管,他曾因102岁高龄还坚持工作而登上澳媒头条,成为年轻人楷模。


所幸,他最终实现了自己前不久许下的生日愿望,在平静和安详中有尊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

  “我不后悔”


在之前召开的记者会上,他说,对于这个决定,“我一点也不后悔”。



“一个人到了我这个年纪,真的希望能够自由地决定什么时候死去。”


“我不想再继续活着了,我很开心明天就能够结束我的生命。”



在众多记者面前,老人家还饱含深情地演唱了一首《欢乐颂》,作为生命最后的赞歌。


他笑着唱完,那一刻泪光划过每个人眼底,将深深的敬意压在心里。


"欢乐,欢乐,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Goodall教授还表示,其实他更希望能死在澳大利亚。在安乐死这个问题上,澳洲落后于瑞士。



2

  “我们帮你完成心愿”


其实,早在去瑞士“赴死”之前,Goodall教授曾3次试图自杀,结果都没有成功,这也促使他最终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也就是安乐死。



但是,由于安乐死在澳大利亚还不是合法的,所以今年4月22日,Goodall教授所在的安乐死组织Exit International帮他发起了一个众筹活动,希望筹集到$15,000,作为他赴瑞士接受安乐死的经费。



在了解了Goodall教授的故事和他的心愿之后,热心的澳洲人纷纷解囊相助,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筹集目标。


而且,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不断地捐款,现在的数额已经超过了$20,000。



上周,在家人和朋友的目送中,Goodall教授坐上了飞往瑞士的飞机,开始了他的“寻死”之旅。



到瑞士之前,他还去法国短暂停留,看望了家人。当时他的很多亲友都从世界各地飞到法国,见了他最后一面。他说,如果不是这次安乐死,也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和大家欢聚一堂。



5月7日,他最终到达了瑞士。


在接受了一系列的评估和审核之后,昨天,他终于如愿以偿,在家人的陪伴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此,世间少了一个宝贵的科学家,

但天堂多了一个开心的老人家...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这位身体还算健康的老教授要一心寻死呢?

 

这个,还得从他的经历说起。



3

“不工作,毋宁死”


Goodall教授是珀斯Edith Cowan University一位著名的生态学家。



年轻时他曾在墨尔本大学任教。之后又先后到美国加州和犹他州的大学担任沙漠生态学领域的教授。后来回到珀斯,在Edith Cowan University从事生态学的研究工作。



在7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他曾写下130多篇论文,获得过3个博士学位,还曾荣获澳大利亚勋章(Order of Australia)。



退休之后,Goodall教授依然坚持在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中继续发光发热,帮不同的生态学周刊审阅和编辑文章,也经常发表自己的论文。



而且,日渐增加的年龄从来没有让他停下科学探索的脚步。


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Goodall教授经常乘坐小船去观察海豹,或者到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探索野生生物。



2015年,101岁高龄的他独自乘坐火车,从达尔文到阿德莱德考察。


2016年,102岁高龄的他和女儿以及一个自然组织坐船到距离西澳海岸60公里处的Abrolhos Islands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他还担任Edith Cowan University的荣誉研究员,负责审阅学术论文、监督和辅导博士研究生。


虽然这是一份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但是Goodall教授却乐在其中。



2016年,已经102岁高龄的他由于不能继续开车,所以就每天都搭乘公共交通去学校上班。这个过程中他需要换乘两趟巴士、一趟火车,全程大约90分钟。



即便如此,Goodall教授也从来不迟到、不早退,风雨无阻,诲人不倦,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让他登上了澳洲各大媒体的头条,受到了一致称赞。



4

“我心依然年轻 却被躯壳禁锢了”


虽然Goodall教授的敬业精神令人赞叹,但是由于他每天到学校上班路途遥远,所以Edith Cowan University的不少教师和学生都对他的安全和健康状况表示担忧。



校方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考虑,做出决定,要求Goodall教授在2016年8月之后不要再到学校上班,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在家办公,并且只允许他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到校参加事先安排好的会议。



虽然学校是一片好意,但是Goodall教授却坚决反对。


他说:“我喜欢在校园里工作,我本来还希望我自己能够为他人树一个先例,让大家知道,即便是像我这样的年纪,也能够坚持工作,为社会发光发热。”




好在,自从这件事被媒体报道之后,Goodall教授收到了全澳各地网友的支持,甚至还有欧洲的科学家打来电话,支持他继续在学校工作。



耐不住大家的强烈反对,最终,Edith Cowan University大学又在离Goodall教授家比较近的校区重新给了他一间办公室。




5

 “我大声呼救 可是没有一个人听到”


Goodall教授102岁高龄依然坚持工作的精神令人敬佩,但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身体机能也在一点一点地退化。



他喜欢打网球,90岁之前,他还经常去打网球,但现在,身体不允许了...


他热爱喜剧表演,以前曾是珀斯一个业余剧团的演员,但后来因为视力下降,无法再开车参加晚上的排练,所以这个爱好也被迫放弃了...



他的大多数朋友都已经离世,他不能再找朋友喝茶聊天,所以他唯一的精神支撑就是每天到学校从事他热爱的工作。可是,视力的下降导致他现在无法从事大部分的学术工作,因为他看不清邮件。



如今,他连出门坐公交,都不行了...


因为就在几个月之前,一直独居的Goodall教授在家中摔倒,无法动弹。



当时他躺在地上拼命呼救,可是没有一个人听到,结果,他就那样在地上躺了整整两天,直到两天之后他的清洁工来打扫,才把他送进了医院。


自此之后,医生禁止他再乘坐公共交通,甚至禁止他独自一人过马路。



这样的约束和限制让Goodall教授觉得很不自在。


“这不是缺少尊严,

而是根本没有尊严!”



6

“我想死”


今年4月4日,在家人朋友的陪伴和祝福下,Goodall教授度过了自己104岁的生日。



当被问道这个生日过得开不开心时,老人家却表示:“不开心,一点也不开心。我很后悔活到了这么大年纪。”


如果生日愿望真的能实现的话,Goodall教授说他的愿望就是:


“I want to die,

我想死...”




他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应该享有全面的公民权利,包括在他人协助下自杀的权利。”



“当一个人过了中年之后,社会曾经给予他的东西,他就已经还清了。余下的生命,他有权自由选择怎么过。如果他选择自杀,那么其他人也不应该干涉。”



早在20多年前,Goodall教授就加入了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国际组织Exit International。


对于死亡,Goodall教授说,他既不恐惧,也不难过。


“死亡并不残忍,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活了几十年之后死去,这没有什么好难过的。”


“真正难过的是你想死死不了。”



Goodall教授的女儿Karen Goodall-Smith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


她说:“虽然我不希望父亲离开,但是我理解他的感受,他现在对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视力没有任何掌控能力,这对他来说是一件丧失尊严的事。”


“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我们都尊重他。”



7

“在澳洲,我没资格申请安乐死”


数据显示,在西澳,平均每半个月就有至少一位疾病晚期或疾病不断恶化的患者自杀,其中超过一半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是男性。



这其实是整个澳洲的一个缩影,其他州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所以,经过长期的考量,去年维州通过了安乐死法案,成为澳洲第一个正式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州(北领地曾有过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但后来被废除),为饱受疾病折磨的人带来了一丝曙光。



但遗憾的是,即便来维州,Goodall教授也是没有资格申请安乐死的,因为他虽然视力不好,但是身体还算健康,不处于疾病晚期,不符合申请条件。



所以,Goodall教授最终选择了到瑞士,因为瑞士是允许身体健康的人接受安乐死的,当然也要通过严格的审查。


而Goodall教授也是过去15年,第45个到瑞士寻求安乐死的澳洲人。



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促使澳大利亚做出一些改变,对于安乐死更加包容。


尽管这世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但是,如果死亡对有些人来说意味着解脱,那么,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去,是否也算是圆了他们最后的心愿呢?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桑榆系列

相恋73年,这对老夫妻在去世前几天,

做了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

琼瑶: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有尊严的告别这个世界?

陈小鲁:亲身经历让我决心推动生前预嘱

陈老师最后一课:如何面对老年与死亡

空巢老人:没料到身体会垮得这么快

钢琴上87岁的资中筠,年轻得不像话

张国华:阎肃去世给老年人的警示

郭少达:妈妈和她的革命闺蜜

陈小春:姥姥王镜娥和外公章乃器

谢悦:母亲与陈明老人的黄昏之恋

谢悦:跟着外公玩风趣

张宝林:清明节前写给妈妈的信

陈小鹰:一生潇洒是外公

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王谷元:追忆伯伯徐扬光

蒋蓉:我的爷爷奶奶是地主

杨小兵:我的白蛇奶奶

珊伊:我在太平洋两岸候鸟般的退休生活

身体的健康指标对照表来了,如何成为老寿星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到底住哪儿好

陈小鲁猝死的教训:厕所是家中高危险地

陈小鲁猝死的警示:学点心梗的急救常识

骗人的长寿村!想长寿还是要在北上广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