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题丨蒋蓉:俞敏洪与查尔斯、孔老二和剩女

蒋蓉 新三届 2022-01-14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蒋蓉,文革中当过知青、工人。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马列教研室任教。1986年到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现已退休。

原题

查尔斯、孔老二和剩女



作者:蒋蓉


 

近日,俞敏洪关于“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的言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各种批评驳斥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俞敏洪不得不公开致歉。俞敏洪的言论,倒是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虽然我的思考和俞敏洪的言论没有直接关系,但也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梳理一下所谓中国社会的堕落,这个问题。


记得好些年前在《珠海特区报》上看到一文,名曰“想念查尔斯”。先在这里把我最欣赏的文字摘录一下:


“最要解放的是中国女人,不要看国家解放了60年,女人却一直被压迫。怪就怪孔老二,这个男人的出现就是女人的悲哀……”作者直言:“我喜欢英国男人查尔斯王子,不是王子我也喜欢……查尔斯对女人的审美情趣,不以年龄为准绳,而以兴趣为依据。他宁可选择相知,也不屈从漂亮。他需要被一个女人读懂,不需要被一个女人崇拜。在查尔斯身上,我看到一个男人对爱情的忠贞。这样的例子只会发生在西方。中国男人没有爱情,只有性……他们常常抛下一起奋斗的结发妻子,不顾一切,要与年轻貌美,小自己几十岁的女人团结……在女人的问题上,没有哪个中国男人愿意屈从年老色衰的女人……孔老二害人不浅。”


曾经的王妃戴安娜(选自网络)



查尔斯和卡米拉(选自网络)


阅后,我拍案叫绝击节赞叹,虽然,文中有的说法不免偏颇偏激,但我还是在那些句子下面画满了红道道,以表达本人对作者的爱情婚姻家庭观的高度赞同。


曾经,我也闹不清怎么搞的,自己就被晃成了一个大龄女青年。或许有社会的原因,因为与此同时,我的周围出现了许多和我有相同身份的女性。众多大龄单身女青年难于找到可心的结婚对象,作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婚介所好像就是那个时候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的。


诚然,“落单”也不排除个人的原因,分明自己的颜值比较拖后腿,还对人家有相对不低的要求。比如总企盼着眼前出现的是高仓健——外表冷峻内心火热气度不凡智慧深邃——那样的神仙,标杆之外的就被坚拒了。高仓健只有一个,人家还是日本人,只好望洋兴叹吧……那时有一篇题为“寻找高仓健”的文章,说的就是这帮对自己对环境都没有实事求是态度的落单大龄女青年。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那段时间,单身大龄女青年被赋予了一个时髦的名称——单身女贵族。


当年作为大龄女青年的作者


跻身于其中的本人知道,“女贵族”们的日子远不是真贵族那么闲适可心,她们非但必须工作赚钱保证比较体面地养活自己,还有许多工作内外的烦恼。比如,明明是为公事往男同事家里打个电话,却往往首先招致同事太太满含敌意的质问:你是谁呀?那语气分明显示对方对当下诱惑十面埋伏的社会里的丈夫至少有三分不放心,直接就把你当成了丈夫有可能瞒着她的那个秘密。只好慌忙在电话这端报上姓名、工作单位和在单位的身份,再把本来应该告诉同事的公事简略地向严重质疑你的她报告一遍,态度还必须友善恭谦。放下电话,才发现自己原本没犯什么错误,搞得跟做贼心虚似的,一个正正经经清清白白的电话,换回来满满一肚子委屈,环顾四周,无处话凄凉啊。


更叫人沮丧的,是“单身女贵族”难于分到独立的住房(那时还是由单位分配住房)。不是跟整天欢蹦乱跳的小姑娘共一个空间,就是与柔情蜜意暂无住房的新婚夫妻同一片屋顶(一个单元套房)。每当夜幕降临,小姑娘有小伙子约会,妻子有丈夫陪伴,唯有“女贵族”形单影只,默默地咀嚼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孤独,空前深刻地感悟着自己处在“宇称守恒定律”之外的那种不平衡。不乏人关心同情,更有人幸灾乐祸。只是,不论哪一种态度,最终都令“单身女贵族”感到自己成了别人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成了淋漓尽致地烘托别人幸福的道具。

“单身女贵族”说白了就是剩女,当时被称作大龄女青年。现在看,倒觉得在咱们这个环境里,大龄女青年这个名称远不及后来的剩女来得确切。剩女,一看就知道是在应该走进婚姻殿堂时,没能找到可以携手走进那神圣殿堂的另一半,被挑拣剩下来了的意思,明显是被异性看不上的。大龄女青年,至少在字面上,看不出如此被动这一层意思,留着一点颜面。


剩女,还因为和圣女完全谐音,被按年龄排序普遍戏称为不同等级的“圣女”。在古代中国,坚守贞洁的女性是圣女,可以得到皇上的御批立个流芳千古的贞洁牌坊,世世代代让那些死了男人还“心怀不轨”,没死男人就憋着“红杏出墙”心思的女性学习仿效,或者是作为给她们设立的一道坚实幕墙,让她们想越轨出墙也不得为之。虽说当今社会宽松开放,剩女已经不被要求成为圣女,但不做圣女的剩女,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还是会被非议的。


上个世纪那些年代,社会的宽容尺度要小得多,成了剩女的人绝大多数也并不想真当圣女,所以,自己会着急,家人更是心急火燎。不过,剩下了的,就是晚市上失去了水分的蔬菜瓜果,何况有些蔬菜瓜果即便在早市上也不是那么新鲜水嫩,对于这样的蔬菜瓜果,那些手头捏着钞票精挑细选的买家肯定是不会看上一眼的。所以啊,别说心急火燎,就是心血管破裂了,赔上的也只能是自己。


记得有一次,一位即将出国的原大学同学来访,闲聊中,同学从我的话语缝隙里听出了一名剩女的自卑。相劝,你其实可以把目光放之四海啊!在国外,男人对女性的审美,绝对不仅仅是一张面孔,甚至面孔都不是主要的。虽然,我后来并没有嫁给老外,但他说的话我却记牢了。


几年前,相貌普通身材不好家境清贫的华裔女子普莉希拉.陈嫁给全球最富80后扎克伯格的相关帖子,也刷爆了网络。那个可爱的80后扎克伯格,对全世界表白:“我爱他的上善若水与真实质朴。我爱她的表情:强烈而又和善、勇猛而又充满爱,有领导力而又能支持他人。我爱她的全部,我和她在一起,感觉很舒适很自在很放松”。这个表白虽然不怎么文艺,但也很有说服力地佐证了,查尔斯和卡米拉那类西方爱情婚姻观并非仅仅属于某些个别人物。


“想念查尔斯”一文,把中国女性的悲哀归咎于孔老二。其实对孔老二,我一点研究也没有,但感受绝对是有的,无论是在书本上看到的史实,还是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孔老二的游魂的确无处不在。


从看过的一些书中得知,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把中国男人,至少是一部分中国男人锤炼得有些畸形。比如,他们的性心理取向就很扭曲。在妇女缠裹小脚的时代,女性的五个脚趾只有一个大脚趾还长在正常的位置上,其余四个,全都给生生地撇断了,压在前脚掌里,四个趾头就像是四个嵌在脚掌里的小肉瘤。是什么人发明了这样的酷刑来对付女性暂且不论,光看看这样的脚,完全违背自然规律被迫变成了畸形的肉粽子,就算心里不对女人的痛苦充满同情,感觉上也是丑陋不堪的。然而,书上的描述是这样的,被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一些中国男人,非但以此为美,还竟然会在玩弄这样一双小脚的过程中产生出强烈的性冲动。


所以,“想念查尔斯”一文的作者说的太对了:中国男人(应该加上“某些或部分”)没有爱情,只有性。


被儒家文化戕害的,更多的是中国女人。儒家文化规定——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子,不读书不识字,没有文化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更不可能了解精彩纷呈的人间万象、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理解男人读懂男人?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之中,女人处于低下卑微被人挑选的地位,选中之后还只能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从一而终。现在,从一而终在观念上和实际生活中都被彻底扫除了,可是,在总体上,女性依然处在被挑选的卑微地位上,剩女这个称谓,就已经充分地涵盖了这层意思了。


当年作为大龄女青年的作者


日前,见到一个微信段子:


“追尾了前面的小车,从车上下来的是个美女,打量了我一番后,看她的表情,好似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然后挥挥手让我走,我简直不敢相信她竟然不向我索赔,她是菩萨下凡吗?当我驶过她车侧面时,看见车门上写着:‘大龄剩女,追尾必嫁’!”


略去这个段子里的调侃因素,我看到了在中国,大龄女青年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一个广泛被关注被议论的问题。当然,剩女如今并非只被男性挑选,她们也挑选男性,不过男女双方对对方的要求和对自身的定位,却和上个世纪刚开始出现大龄女青年时,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区别。这个问题如果要展开,需在许多层面上讨论,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紧扣和孔老二扯得上的那些点滴。


前不久,看到一篇网络文章——“美国为什么没有剩女”。我也极想知道,美国为什没有剩女?因为不了解美国,所以把作者的分析原文浓缩整理一下,录写在这里:


美国没有剩女,并不是所有所谓“适婚”女性都已结婚,而是种种缘由独身的女性,并不被社会给与特殊的关注。很多女性,独身是一种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注意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承受——本文作者)。她们或者是在坚持等待理想的婚姻,或者是不愿意结婚。独身的女性没有集体焦虑,也不会被人分析来分析去,承受别人善意的“同情”抑或恶意的“奚落”。


大龄未婚女性没有带来社会的高度关注,少有人在她们背后指指戳戳,让她们周围洒满不堪的閒言碎语,更没有“剩女”的提法,并非因为美国人有多“高尚”,而是因为文化:


1、美国人从小到大被灌溉的文化是独立,包括女人,甚至包括老人。这个独立包括经济上,精神上,他们以凡事靠自己为荣。


2、美国尊重个人独立自由,人们没有按时结婚的观念,个体不被要求过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生活。


3、最为重要的是,在恋爱或婚姻伴侣的选择上,他们更重视价值观的趋同,性格是否适合、爱好是否相似,而不是外在的身高,相貌,年龄,财富(这恰恰也是“想念查尔斯”文中高调赞赏的婚恋价值观——本文作者注)。西方人的征婚广告多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 性格, 对对方的年龄要求尺度宽泛,对方是否有小孩也不重要。男性喜欢的女性,是有内涵的,知识面广的,有趣的。而国内的男士(除了20多岁的男孩子)大都喜欢年轻的、漂亮的。


第三点所作的对比就有些意味了,前面提到的“相貌普通身材不好家境清贫的华裔女普莉希拉.陈嫁给全球最富80后扎克伯格”,其实是一个最好的脚注。


普莉希拉.陈和扎克伯格(选自网络)


大学时代曾听说,某些男性同学在寝室里议论娶老婆的问题,热烈之处就有人宣称,老婆嘛,只要漂亮,妓女都可以,坚决不娶姿色平平的大学女同窗做老婆。


新时代女性的美色和旧时代女性的小脚(那时以小脚为美)虽不能完全划等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男性把女性的美色放在择偶的第一位,女性也把自己的颜值放在被择偶的第一位,男性高高在上地选,女性低下卑微地备选,这和孔老二的男尊女卑就完全挂上钩了,这个钩,到现在还扣得紧紧的呢。


漂亮的女人没有爱情(常常被当作婚姻家庭中的花瓶或婚外包养的对象),因为男人爱的是色不是情;不漂亮的女人没有爱情(常常成了被丢弃的剩女),还因为男人爱的是色不是情。男人之所以只爱色,仍然因为孔老二,一是他造就了男人畸形的性心理取向,不需要女性在精神上读懂,只需要女人全方位侍候。二是他造就了女人畸形的盲目服从,不管是漂亮(漂亮封不了顶啊)还是不漂亮,做“红旗”的女性,任凭男人在外面竖起多少面彩旗,大都只求自己这面红旗不倒;而那些做“彩旗”的女性,当某一天男人告知打算回家护理那一面正统的红旗了,或者是看中另一面更鲜艳的彩旗了,要结账走人时,只有默默地承受这一切,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惨淡地经营自己后半截的人生。


当然,孔老二的精神统治,也不可能永远遮天蔽日,所以,才有五四运动爆发,才有众多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慷慨激昂地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问题在于,孔家店的店门被“砸烂”都快一百年了,孔老二的思想精神却没有被认真地扬弃——留其精华弃其糟粕,而是刚好相反,那些被抛弃的恰恰是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仁义礼智信”,留下来的,却是让女性永世不得翻身的枷锁。俞敏洪高调发言,认为国家的堕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也为这个枷锁下了一个生动的脚注——分明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还要被充当背锅侠。


孔老二确实厉害啊,几千年了,冥冥之中还能这样不动声色地让无数当代人的灵魂慢慢死掉,无数人死掉了灵魂的国度,还能不堕落吗……


他们的爱情婚姻幸福观让人感叹(选自网络)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蒋蓉阅览室

蒋蓉:女知青,被损害与被侮辱的……

蒋蓉:女中音,遥远而美丽的忧伤

蒋蓉:苦女儿,天堂里飘出那只歌

蒋蓉:下乡第一晚,

六个女孩和衣同床而睡

蒋蓉:小狗赛虎幸运与不幸的一生

蒋蓉:哥哥的小芳

蒋蓉:那些年那些人那些芳华

蒋蓉:我的爷爷奶奶是地主

蒋蓉:缅怀我川维技校的老师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海鸥和波涛——忆龚巧明

蒋蓉:母亲和《读者》

蒋蓉:我接触的日本专家

蒋蓉:微风细雨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