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苑丨吴晔:忆丁聪先生与舒乙的一次合作

新三届 2019-08-29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吴晔,陕西长安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到人民日报社当记者,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后调入国土资源系统创办报纸杂志,2017年从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退休。现在做点企业文化的事情,钟情于书法绘画,喜欢民谣顺口溜。

          

原题

总有一种精神在悄然流传




作者:吴晔



1

北京东城丰富胡同十号

老舍故居







这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时候人民日报海外版刚创刊不久,人少版面多,大量需要稿件。我除了向各地的作家艺术家发约稿信外,就是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跑着找人约稿。


有几次骑车子从北京朝阳门外的小庄(人民日报所在地)到东城丰富胡同老舍故居,想跟老舍夫人胡絜青约稿,可是那时候她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无法答应。


我几次失望,有时候不愿意离去,就坐在院子里柿子树下的石桌跟前和舒乙喝茶,看他整理抄家返还的字画,后来我失望了几次,就开始动员舒乙写。


老舍故居


舒乙年长我许多,人很谦虚和气,文文静静地,不慌不忙,我却是为约稿而急急慌慌。


舒乙说:“我学工的,不懂文学,不敢写。”


我说:“别管文学家那些破讲究,关键是内容,老太太有精神了就请她讲,讲了你就记,怎么说话就怎么写,肯定行的。”


在我动员下,舒乙答应了。过了一段时间他打电话叫我,去一看,一叠写满清秀钢笔字的稿纸放在桌面,题目是《老舍的关坎》。我翻了几页,高兴极了。舒乙“不知道能用不”的谦虚话还没说完,我喊一声“没问题”,拿起稿子揣怀里就登上自行车,急急忙忙赶回报社。


舒乙先生


当时人民日报海外版神州副刊主编是蒋荫安,他看了也很高兴,直夸舒乙文笔清雅,又点拨我:就这样发了有点可惜,最好再配点图。于是我就又骑上自行车飞奔而去。


我要去找丁聪。当时丁聪先生在西郊住,人民日报在东郊,距离很远。可是我那时候年轻啊,浑身是劲,西郊中央民族大学冰心先生那里我就骑自行车不知跑了多少趟,从没觉得累。丁聪先生家距离还近一些。


2

丁聪先生的方桌



一进门,就看见一张方桌抵在墙角,那是一张吓人的方桌,如果我把这张方桌画个十字线分成四个等面积方块,那么,靠墙的三个部分,即靠墙的两边三个角,书啊报纸啊杂志啊本子啊等等满满地堆了上去,像是一座L型高原,我之所以说它是高原而不是山,是因为它堆得虽然很满很高,但是似乎不会像我开始担心的那样倒塌下来,堆得比较结实比较稳,看来堆的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有不靠墙的这一个桌角,也就是桌面的四分之一地方是能看出桌面模样的,相对于旁边堆得像是高原一样的书籍报刊,这四分之一桌面则显得像是一块突如其来的盆地。桌面上有几张白纸,有笔和墨水瓶,有折起来的写满了字的稿纸,还有一个水杯,占满了这小小的盆地。


丁聪先生


很显然,先生正在为别的作品配插图。这是丁聪先生工作的地方,后来知道这也是他和夫人每天吃饭的地方,吃饭的时候就会把纸和笔都收起来,吃完饭桌子一擦就又摆上纸和笔开始干活。


先生一听明白我的来意,就诉苦说哪儿约稿还没交,哪儿欠画还没还,从早到晚没上厕所的工夫……我那时年轻,听他这么讲,再看堆得像山一样的桌子,心里都打退堂鼓了:他这么忙,怎么还好意思再给他增加负担?但看他小小的个子却充满了活力,而且那活力似乎张扬开弥漫在整个房间,他的表情是快乐的,他的声音是愉悦的,他的眼角弥漫着笑意,甚至他脸上的皱纹都似乎在欢畅地舞蹈着……哈,他对于自己的工作是很享受的吧?


于是我说:“这么好的文章没有您的插图可惜了!要不先放您这儿,您抽空看两眼?”


丁聪为老舍《骆驼祥子》插图


这话说出口就害怕:那时侯没电脑,稿子都是手写,一般都没有备份,丢了可就要了命!我自己曾有两部书稿都被人丢了。看他那满桌子堆得那叫一个乱!不丢稿子只能叫幸运。但是我没办法,只能冒险了。


3

强强联手精彩不断




回到人民日报,我忐忑不安。过了一个星期没有消息,我开始心里发慌,再过一个星期还没有消息,我实在坐不住了,配图有没有且不说,稿子丢了可就麻烦了。正准备找上门去,忽然接到电话,先生让我过去取稿子。我高兴得一下子蹦起来,骑上自行车从城东到城西飞向丁聪家。


丁聪为老舍《四世同堂》插图


进门后,丁聪先生先将稿子递给我,我急急忙忙翻检着,一页不缺,一张没乱,而且原来我为编辑和插图作的折叠提示的页也都展开压平了。我的心放下了,就又急着想看插图,先生递给我二十几幅插图,整整齐齐一样大小,将哪幅画配哪段文字都按次序放好做上标记,每幅图都一笔一画写上说明文字……


我感动,高兴得只知道傻笑!


丁聪为鲁迅《阿Q正传》插图


《老舍的关坎》连载陆续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神州副刊发表,舒乙的写作似乎也一发不可收拾,不久又把《老舍的爱好》写了出来,我又几次骑车到丁聪先生家,约到了先生的漫画插图。这两个连载有了丁聪的漫画插图,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海外华语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很大影响。


后来舒乙去日本访问回来跟我说,日本有两家报纸都翻译了这两个连载,还曾为翻译的权威性产生过争执,闹得很热闹,后来,双方握手言合,并合作将这两个连载在日本结集出版。再后来,这本小书还在日本获得了图书奖。


丁聪为鲁迅《狂人日记》插图


但是,这么多年我心里一直有个大疙瘩:丁聪先生为这两个连载配的五十多幅插图手稿,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我办公室桌子的抽屉里被人偷了!我几乎知道是谁拿走的,多少次我都真想揭穿,后来还是算了。有的人表面上也文化味儿十足,逢人便卖弄自己的知识,也许他还时而拿出这盗窃的艺术品来向朋友炫耀,但是,他灵魂终究留下了难以清洗的污垢。




丁聪世相漫画三幅


后来我调出人民日报社,到国土资源系统创办报纸杂志,经常请相关各界的专家来指导。有一次请到陈四益老师,那时候他正和丁聪先生合作,每次一个题目,他作文,文字古雅而简练幽默,丁聪先生配图,图像直观辛辣而有趣,在杂志上连载。后来结集出版,大受欢迎。


丁聪与陈四益合作作品


在改革开放后的那些年月里,丁聪先生合作过很多名家,出版了几十部作品!


我感觉丁聪先生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劳动模范,每次去看他,他总是那么纯粹地笑模笑样,那笑容不带一点儿杂质,就是高兴,一边埋怨着太忙了,一边享受着能够放开手干活的内心欢乐。他的书房名叫“山海居”,是黄苗子先生题写的。听起来风光很好。但他解释却是:山指的是书房里乱,书堆得像山一样,而他找东西都像海里捞针一般难。


哈!这就是我认识的丁聪先生。


丁聪自画像


吴晔之窗


嗜欲心劳役,心闲身自安。

厌看庙堂客,婢膝兼奴颜

心有鸿鹄志,天天梦高飞。

刚刚到树梢,心惊急急归

此生合当江湖老,莫向庙堂惹红尘

老树着花无丑枝,人生步步都是诗

老想跟人讲理,自己气个半死

社会就这球样,你能有啥脾气

吴晔:那时北大,贫穷然而精彩

吴晔:三天高考喝凉水几乎饿晕倒

吴晔:我一直很认真地幼稚着

吴晔:寻找我的老师王静波



原载作者微信公号晔公好龙



表扬小号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文苑

文化部大院:曾经的才子佳人部

李辉:难以忘怀的沈从文往事

黄永玉:我的表叔沈从文

公木: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扼杀路遥的,是失败的知青爱情,

还是致命的遗传基因?

夏衍谈周扬:有些事,他得告诉毛主席

李辉:听冰心谈巴金

《伤痕》幕后:生活比小说更曲折更神奇!

钟洁玲:责任编辑眼中的王小波

王家新:我的八十年代

黑马:1977文青们的春播秋收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易中天为何出离武汉大学?

老鬼其人与《血色黄昏》

雪汉青:诗人已死,

我们进入先知沉默的时代了吗?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李辉 | 我当了一辈子副刊编辑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刘晓鹏获范敬宜良友奖:众声喧哗中,随大流无意义
    【本周·看建】总投资约21亿元,建德一铁路将大变样丨多家媒体关注这项非遗
    一位老报人的人生感悟:大命由天,小势可为
    涪陵:“晒秋古村落”探秘游主题线路 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之美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