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 | 李明武:厂里的老大学生助我恶补高中知识

李明武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李明武,1954年生,1970年参加工作,1978年3月年考入山东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 烟台正海电子网板公司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

          

 原题

我考上了大学




作者:李明武

          


1977年恢复高考以前,上大学主要是群众推荐、党委批准。我所在的山东八〇七〇厂是省属企业,每年都能分到七八个名额。这对我们这个不足千人的工厂,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我们厂地处沂蒙山腹地,距离县城也有20多公里。虽然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空气清新,特别适合疗养,但交通不便,与现代都市生活基本隔绝。每次从家里回厂,从繁华的海滨城市回到那荒凉贫瘠的山沟,都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那是个人人都想离开的地方。再加上我们这些年轻职工,个个都有理想,都在憧憬美好未来,都知道上大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我现在还能想起,我的师傅苏春源为我拉选票而被人家拒绝时的尴尬神态,还记得王玉强师傅领我去找党委书记时的情景。不过,我最终也没有被推荐上,因为各种原因吧。但是我十分感谢那些支持我、帮助过我的老乡、朋友们。他们不仅坚定地支持我,鼓励我,还充分调动他们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为我做宣传、拉选票。我还要特别感谢尹玉华和鲁绍敏二人,我们虽然在一个车间,但平时交往并不多,她们也在为我四处奔走,至今难忘。


   1977年,丁巳年,邓小平出山。恢复高考的政策,在一夜间,就把人们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刺激了起来,我也感到圆梦的机会来了。


可说句实话,那几年我虽然一直在发奋学习,但底子太薄,就是个小学水平。中学时天天斗私批修,文化课就没正经上过。自学的知识非常零碎,属于高粱地里的野路子。事后回想起来,当时根本就不知如何应对考试。


多亏厂里的那些老大学生们。“紧扣教材”,这是他们给我的金口良言,也只有过来人才会有如此真谛。如果盲目复习,那势必是“复习到的都没考,考到的都是不曾复习的”。


可是,怎么复习呢?比方说化学,有厚厚的三本书。我们的班长郝吉凯,我们都叫他老何,告诉我,要学好化学,必须把化学书背下来。只要把化学周期表背熟,背化学书就不成问题。按照他的方法,果真如此,用周期表这根主线,一下子就把平时那些零碎的知识串了起来。


郝吉凯师傅是莱芜人,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那高材生的根底,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在他的指导下,我又重点学习了卤素、盐的溶解度等知识。这些内容,在高考的试题中,都遇上了。


   还有外车间的那些老大学生,一见到我,就要出个题给我做,然后再给我讲解一遍,我受益匪浅。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如何规范做题,如何把题目做的完整。


例如机加工车间的于秉其师傅,威海人,也算是老乡。给我讲过一个求绝对值的例题,告诉我此类题型的正确解法,并以此为例,给我讲解了做数学题的方法。更可喜的是,高考的题目中也有这道题,几乎一模一样,分值高达5分。于师傅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现在是热门专业,但在那个年代,一说起他这个专业,总感觉怪怪的。


还有仪表维修车间的田宜生。仪表维修,是让我们非常羡慕的工种,因为能修理电子设备。田师傅是大连市人,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他可能是我厂那些老大学生中唯一来自城市的人,所以头昂得高,说话声音底气也足,戴一副深度眼镜,我们背地里都叫他“眼镜博士”。他在车间的办公室里,给我详细讲解过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在考题中,恰好也有这个内容。


还有梁佃生,聊城人,和老何是大学同学。我们一起去济南省局参加科技大会时,他给我讲解过高考的备考题型。


杨伟民和王康祥那时已从山东大学毕业归来,也当仁不让地当起了我的老师。伟民让我在26个字母的基础上,再学习5个英语句子,例如“毛主席万岁”并要熟练背诵。康祥则告诫我,农业化肥知识也是重要考试点,年年考题里都会有,不要忽视。


当然,我也不是小器人,在老大学生的指导下,我做了个数学例题本,许多同事都看过。考试前的十几分钟,还在被传阅。一个小兄弟看了点斜式方程,考试就轻松拣了5分。


考试的时候已经冬天了,地点设在草埠公社的沂源县三中,离厂有8里地。厂里也很重视,派了大卡车一早一晚接送我们,中午就在学校里吃饭。地方上的考生就辛苦了,因为交通不便,只能自带被子住在学校。屋里也没有火炉,一铺炕,上面一张席子,能睡七八个人,其中不乏公职人员。


学校老师的穿着和处事方式,与当地的乡镇干部没多大区别。对我们这些国营大厂的工人,因为都是吃国库粮的,总是透着一种亲切感。考试中,我提出要吸烟,监考老师居然答应,但第二堂考试就被禁止了。


数学考试中,一道几何题看看比较难,打算放到最后做,结果被我忘了,离考试结束前20 分钟才发现,却怎么也做不出来。到了晚上,我拿出纸来,两分钟做完了。该得的分没得,心里那个懊悔哦。


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我写了如何悼念周总理,自我感觉相当好。起点高,立意也不错,再加上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可以说一气呵成。可是到了大学后才知道,我写成了“难忘的一件事”,严格的说,有点跑题。应该从早晨一睁眼,听见总理逝世的噩耗,写到晚上悲伤的吃不下饭。听同学说,哪怕是开头写个“早晨”,最后一句有“晚上”二字,也能得个高分。


终于盼到可以填报志愿了,那年可填报四个志愿。我第一志愿是上海交大船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在山东只招两人。第二志愿填了北京邮电学院,第三志愿是山东大学。


在山沟里呆的时间长了,不知外面天地有多大,再加上年少气盛,颇有非重点大学不去的志气,根本不把山东工学院看在眼里。


于秉其师傅看了以后坚决反对,让我第四志愿填“服从分配”,至少也要填山东工学院。


我听了劝告,填了山东工学院,但心有不甘,填了个热门专业:工业自动化,结果就是被第四志愿录取了。因为分数不够前面三个学校的分数线,可能直接被甩进了山东工学院那个筐里。还好,没有被甩到地下。


也真是万幸,如果第四志愿,填个“北京大学”,那年可能就真地“白搭”了。


做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我是幸运的。可以说,没有邓小平的出山,没有同事们的帮助,我这辈子可能都圆不了大学梦。


感谢邓公,感谢这个时代。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高考回忆

尹俊骅:十二年终圆大学梦

邵巍:给弟弟妹妹陪考后,第三次考入北大

薛虹:我14岁上北大,弟弟进北大才13岁

刘玉瑛:我上北大纯属偶然,这真不是谦虚

薛广勤:我从藏区"逃亡地"回家参加高考

黄永红:我报考北广播音系,被漏掉面试机会

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陈侃章: 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