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三届丨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寿柏年 77历史 新三届 2019-06-26


作者档案


寿柏年


寿柏年,1954年出生,浙江诸暨人。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1977级。毕业后在党政机关和央企工作。1998年4月起,任绿城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原题

七七高考杂忆




作者:寿柏年

原载微信公号老杭大



一九七七年之恢复高考,开文革浩劫后拨乱反正之先河,其历史意义举世公认。值此盛事四十周年之际,学兄张克夫先生和倪集华先生,嘱我以亲历者的身份,写些回忆文字以志纪念。故效先贤朝花夕拾之义,撷取当年的一些杂忆,既资个人之备忘,亦冀为后之有兴趣者提供一个了解彼时世象场景之案例。


 

作者大学学生照


一、考前之蹉跎


参加高考之前,我已作为城市“知识青年”之一员,在国营萧山第二农垦场(其前身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六团)工作了近8年,担任相当于生产队长的职务。“知识青年”之所以加引号,盖因我们这一批是文革中入学的第一届两年制初中毕业生,学历配不上知识两字,且我下乡时年仅16岁,称为青年亦勉强。


现在回顾,在萧山农垦的这八年,是我一生最困难也是最锻炼意志的时期。在那段时间中,我体验了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认识了社会的复杂和不平。而这又支撑了我強烈的求知欲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在那八年中,我曾竭尽所能地利用一切社会条件搜集阅读了许多书籍,包括俄罗斯、欧美的文学名著,中国古典文学,以及马恩列、鲁迅的著作,从中汲取的营养奠定了自己终生的人文知识基础和价值观。


当时,我最感苦恼的并非是生活条件的严酷、体力劳动的繁重和农村生活的单调,而是感到困守一隅、岁月虚度、前途渺茫、报国无门的无奈和苦闷。我想,这应该也是当时一代不甘沉沦的青年们共同面临的困局。


很难形容当时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恢复高考消息时的心情。既感到机遇天降,前途可期,有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兴奋,同时又有“书到读时方恨少”的担忧。文史方面我尚有自信,但数学基础太差。12年来首次高考,应试者必众,而高校文科乃文革重灾区,劫后重建,招生必少。面对僧多粥少之局,有名落孙山之忧,需要奋力一拼。


备考过程印象较深的是二件事:


一是临时抱佛脚,托人到书店购买了中学数学课本全套八册(当时初高中学制各两年),再翻出早先所置的上海版巜青年自学丛书.代数分册》,自学自习,恶补数学。后来的考试证明,几何部分很难靠自学奏效,但代数部分尚有可能,只不过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二是除了动用半个月探亲假去宁波家中突击复习外,在参加初试前未为复习请过一天假,白天照常出工,晚上复习。原因是当时同事都未上过高中,视大学为高不可攀,故全连仅我一人报考,请复习假无例可循,且时值秋收秋种农忙,担心请假复习后如果最终没考上,怕人讥讽为逃避劳动。现在想来,也是年少虚荣,幸亏后来侥倖考上,否则将会抱撼。


杭州大学校园一角


二,考试之周折


由于报考人数太多,一九七七年高考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在县,合格者方能进入全省通考。初试时间具体记不清了,应该是十一月中旬的某一天。我的考点在萧山义蓬区所在地的义丈中学,距我们连队驻地单程25里,需步行到达。好在我们连队地处全场最偏僻的围垦十二工段,外出皆要步行,到最近的场部小卖部要往返十二里,到最近的长途汽车站头篷单程二十里。平时走惯了,去考点根本不觉得是问题。


初试为语文、数学两门。上午考语文,順利完成。但下午数学却考砸了。原因是不知道答题应先易后难,而是从头开始按次序往下做,结果中间被一道题卡住,长久才做好,以致影响后面答题时间,到收卷时卷尾几道应用题来不及做,交了白卷。


考完后自认复试已无可能,心情沮丧。加上此前复习熬夜较累,于是自我放松,接下来的十余天基本不再复习。谁知到十二月初,竟意外接到了复试通知,心中一惊一喜,喜的当然是尚有机会,惊的则是离考试只有十天,时间太紧了。


于是我赶快请假离到了萧山衙前中学复习(我叔叔是该校校长),那边清静(农场上下铺8人一间,交互干扰很吵),且遇问题有老师可请教。谁知头两天还好。到第三天,因我叔叔感冒,让我服了一片S.M.P(长效璜胺)以防感染,结果引发我严重的䐵胺过敏症,釀成一场大病。


一开始也不知这病的厉害,只是脸肿得厉害,手脚发水泡,在当地公社卫生院住院,结果病情益重,水泡蔓延全身,口腔内也都是水泡,无法进食。于是到第三天,卫生院建议转萧山县人民医院治疗。但送到萧山后,县人民医院见状不肯接收,建议转杭州浙二医院,于是又当晚送到浙二医院住院。住院需缴钱,我是国营农场职工,有公费医疗,但需要农场出具手续,所以办住院手续时电话通知了农场。


第二天下午,同事好友张顺康从农场来到医院办公费手续。顺康说他在场部办理公费证明时,得知场部正要寄发我的高考准考证,他顺便领了带来给我作个纪念。此时离考试日还有两天。当时我虽十分虚弱,但脑子清醒。看到准考证后心情激动。医生查房时,恳请医生同意我出院参加考试。


医生起初根本不予考虑。经我再三说明高考机会的重要性和我不惜代价以求一试的决心,最后医生被我感动,以我自行出院,出了问题医院不负责任的方式作了默许,为我配了药,留了住院床位,嘱我不得大意,考完仍来住院治疗。


其时我叔叔婶婶一直住杭州亲戚家,白天来医院照顾。他们见劝阻我不成,便去联系萧山教育局是否能将我的考点从义丈中学就近调到萧山县城。但因次日开考,准考证名单已下达各考点,考生必须对号入座,考点无法调整。


考试那天,我在顺康和头天晚上来杭的弟弟永年挽扶下,凌晨4点从浙二医院出发,乘151路到龙翔桥,转15路到萧山,再乘七时左右萧山去义丈的头班长途车,辗转到义丈中学考场时,正好赶上考生排队进场。一摸口袋,只带了准考证没带笔,于是叫永年在街上小店花一角二分买了枝竹杆原子笔,用这枝笔完成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


具体考试过程中,有两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一是当时因口腔内水泡溃疡,喉咙肿胀,在医院连续五天未进食,靠葡萄糖维持体能,身体十分虚弱。考试前,我默念着但丁《神曲》中的那句:“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也无济于事”,以激励自己心无旁骛,尽力一博。不知是否意志激发了体内潜能,考试过程中我精神一直健旺,而且在第一天上午考完后,已能进食喝点流质了。


二是考试分语文、史地、数学、政治四门各半天时间。那天下午史地考完后出来,顺康和永年告诉我,由于考生众多,且其他考生都是考前一天就来住下的,因此当天晚上义丈镇上已找不到住宿之处了。这实在是始料未及。正坐在面店一筹莫筹之时,面店老板动了恻隐之心。说他们这里有个工人今晚不会回来,其床位可借我住一宿。于是,我那天在那工人住的棚屋和衣将就了一夜。


另外,考虑到义丈回萧山的未班车是下午三时发车,所为避免再陷无处可住的窟境,次日下午的政治考试我提前交了卷,经于赶上未班车回到了杭州浙二医院继续住院,在那里又住了两星期后,于元旦前回到农场。

 

久合必分,久分必合。1950年代初从浙江大学分出去的杭州大学又归浙江大学。图为杭州大学南校门现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校门


三、考后之纠结


考试之后,经过填志愿、体检、政审等程序,我终于以第一志愿被杭州大学历史系录取。第二农垦场二千多知青,考入七七级本科的仅我一人。且当时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文科未在浙江公开招生,杭州大学应该已是文科考生能期盼的最好学校了。


但是我在欣喜之余,内心也有一份忐忑。原因是,七七级高考的考生分数和各校的录取分数线是保密不公开的。考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是多少,也不知道各校的录取标准。而在录取阶段,我母亲曾去找过我父亲的老战友当时省政府的一位领导,向他讲了我带病赴考的情况,希望有关部门能酌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那位领导也当即给省教育厅的厅长写了条子。


大学期间荡舟西湖(中为寿柏年) 


此事我和我父亲都是事后知道的。我理解母亲的护犊之情,也感谢那位前辈的相助。但这并非父亲之所愿,他一生清高从不求人,希望子女也能自食其力,否则我早就离开农场了。这也更非我所能接受,我固然很想入学改变命运,但我有我的荣誉感和底线。所以,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真不知道我是由于自己的成绩还是因为走了后门才能进的大学,内心不免纠结。


 杭州大学历史系77级同学合影(后排右3寿柏年)


尽管聊以自慰的是大学阶段我的学业成绩始终不错,但是这件事一直是我不能与外人道的一块心病。直到2012年,历史系七七级同学聚会纪念毕业三十周年,当年留校任教的同学从旧档案中翻找出各人的入学成绩分发给我们作为纪念品,我才知道自己当年的高考成绩在年级里尚处于中上水平,肯定不是开后门上的学。直到此时,我方才释怀。




杭州大学77级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


四、结语


而今,我已年逾耳顺,老之将至矣!返观来路,参加七七高考无疑乃我人生之最重要转折点,从那一刻起,个人的命运汇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因此,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当祖国几千年难逢的大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正躬逢其盛,并深受其益。


是为记。


2018年,杭州大学历史系77级入学四十周年在舟山緑城育华国际学校聚会。前排右5寿柏年


右起:方立新、寿柏年、周庆治、陈侃章


本号获许可分享,图片由作者提供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杭大新三届

陈侃章: 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陈侃章:77级、78级大学生的历史履痕

王金玲:从小立志做一个"写文章的人"

董小军:为"黑五类"子女争得平等高考权利

应亚平:默默自学机会终于降临

王俐:高考第一天我迟到15分钟

蒋泰维:一个司炉工的人生转折

张德强:高考后妻子生下一个胖小子

温时幸:杭大四年, 对"寒窗"一词体会颇深

倪瑞杰:妈妈捎的土特产被舍友分而食之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