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学 | 夏儿:我们像从一个漫长古老的梦里苏醒

夏儿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夏儿(Yuman Zeng)画家、作家,广东佛山人,自幼习画。油画作品《上大学》曾获中国广东省职工画展一等奖。1989年移居澳洲。油画作品《自画像》及《梦》分别入选澳洲女画家肖像大赛(PortiaGeach memorial Award) 。作品《我的故乡》入选阿基博落选沙龙画展;分别在荷兰海牙及悉尼4次举办个展。2008年,长篇小说《望鹤兰》获澳洲华文文学南溟基金奖,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19年,作品入选澳洲重要画展MOSMAn。


原题
从悉尼的夜空瞥见的往事





作者:夏儿

 
人一生有无数个第一次,连受骗上当都是每次新鲜,因此都是第一次,不然你怎么会上当呢?但我现在要说的第一次很重要,是生命的转折点,如果没有命定的逼迫,高度的期盼,没有人会轻易做出这个选择:离乡背井的决定。

那天,我终于让这个决心已久的选择实现了,而且是与我哥哥一起。

初到澳洲的夏儿

请想象这么一个人:蓬头垢面茶饭不思,躲在他凌乱,没有光线,快发霉的半个房间里,脸埋在数理化书堆前。星期天,只要他往桌前一坐,任谁也别想把他拉出房间,我们千方百计诱惑他; 与我的朋友们一起去游泳,打鸟,野餐...... 一律不去,我要读书!

这个人就是我哥。

文革让调皮捣蛋的他变得谨慎安分,才16岁就被送到很远的山区上山下乡。妈妈很辛苦才给他省下寄去的伙食费,棉袄钱全部被他买了书。下乡8年,他硬是靠自己完成了大学课程,他最醉心的学科是量子力学。

他下乡的山区 ,与香港只隔着一片大海,很多知青冒着生命危险投身大海,游过去了,他们中不少葬身鱼腹......
 
我哥不愿走,他热爱祖国,尽管这里让他上不了学,他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贡献祖国。他从遥远的山区给我寄来他的诗,和自己谱写的当地民歌:

浪拍海滩哟  银光四溅哟
江心明月  映照渔船
大姐上线  小妹撒网
渔歌对唱  水拨琴弦

夏儿为哥哥画的速写

他没有告诉我们,他写这些时连点灯的煤油都没钱买,只好像敌后武工队那样在黎明前潜伏在田野上,悄悄爬近公社的拖拉机把油偷回家的,也没有告诉我们他一直患着胃溃疡,满腿长满脓疮,胃痛时满脸发青。

我和他可不一样,因自己不能读书不能画画,不能上美院满腹怨气,有时忍不住破口大骂,哥哥赶紧把所有窗户关紧,怕邻居听见……

不知什么时候哥哥居然也做起了出国梦,他太渴望深造了。他想呀想,着了迷,和我一起制订一个又一个出国计划,多年折腾仍无法实现。
 
1989年,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兄妹俩人终于一起走出机场,站在了悉尼的蓝天下。望着这个陌生而美丽的城市,恍若隔世。

昨天通过出境检查,终于过了罗湖边境时,我哥松了口气,竟越走越快,不时悄悄回头看,几乎像个贼了,喃喃说:”我们真过关了?你说他们不会又把我们喊回去吧?”我瞪他一眼:”干嘛呀,我们又不是在偷渡!”
 
好久没见过的笑绽放在他孩子般的脸上,他紧握背囊系带,靠到我耳边用压低的声音说:”我不敢相信终于出来了!可以读书了!”
 
我们从小养成了坏习惯,只要一起说话就拌嘴,可这会儿我们忘了,而是心领神会互相对望着:我们自由了!
 
我们来自一个南方古城,在这里从小到大,城里一共有几条街马路我现在还倒背如流。常常,在傍晚时分我无处可去,寂寞地骑着自行车,在那几条仅有的马路上转来转去,给自己一个籍口,找风景。其实我一直在张望,寻找,找什么?不知道。我仰头望着远云,又望进深巷的尽头,那街的拐角处,会不会突然冒出属于我的幸福?......然而并没有什么出现。难道一辈子我就只能在这几条街上打转了?
 
在艺术的荆棘路上行走很久了,我已遍体鳞伤,曾经病得几乎爬不起来……带病的我,依然背着画箱在乡间的路上走,心里藏着一个秘密的愿望,终有一天我会像梵高,塞尚,毕沙罗那样自由地画,自由地表达,或许再幸运一点,会有欣赏它们的人?
 
现在,我们的脚终于踏在梦想的土地上了,我们看着奇迹般的悉尼,路上行人们生气勃勃的神情,我们所不熟悉的善意,笑脸,自告奋勇给我们引路的老头老太,还有商店华丽的装潢,广告,还有,在那马路上美丽的,五彩缤纷的梧桐树叶间轻轻吹过的风,都在向我们透露着一个秘密,一种我们从未闻到过的芳香,一种从空气里渗出的,生活原本应有的面貌。

我们像从一个漫长古老的梦里苏醒,在被长久的等待而窒息,萎靡中醒来,窥视着眼前这个清新可爱的世界,及它后面藏着的各种可能性。那一切在我耳边反复奏着一首狂欢的交响乐:自由!自由!自由!

夏儿在悉尼街头为顾客画速写
       
我哥是个路盲,只要原地转一圈,他极有可能忘记自己到底从哪一个方向过来?我比他好不到哪,可以想象这两个呆子是怎样在争辩中,互相埋怨中,从留学生中心一直找到Gorge大街上的留学生宿舍的。不过即使一边折腾,一边心里七上八下的有点害怕,我们仍没忘掉持续的欢欣。我知道哥哥在想什么:我一定能读大学,一定成为爱恩斯坦!而我呢?我则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成为这里最优秀的画家!
      
直到两人终于合租下$80一周的宿舍 ,一起去客厅摸摸情况时,我们才彻底回到现实中。客厅不大,非常简陋,灯光黯淡,里面坐着的几位陌生的留学生,在吃着各自做的晚饭,几乎都神色颓唐,对我们热情的发问只阴沉地摇摇头,一语不发....... 原来都不好找工作,每人口袋里都没有多少钱了,有人硬限制着自己,每天只吃最便宜的面包,这仍然要发愁;还得不断付学费,租金。签证期间也是有限的,几个月后如果没有运气,唯一的路,看来就是卷铺盖回家了。我们的好心情,被这吉凶未卜的前景抹上了一层阴影。
 
当兄妹俩人各自疲惫地倒在自己的小床上,哥哥显得比我还疲倦,他没有马上睡,而是把双手抄到脑后,望着旅馆狭窄的窗外那片陌生的夜空,听着悉尼中心的车水马龙声。他一向信心十足的脸上,有一丝我没有见过的茫然。

我们不约而同想起了故乡的夜。那儿,每一个晚上静悄悄,只有猫儿的叫,小孩的哭声,还有远处小河的流淌,香花路白兰花的落地声......还有哥哥的好友 Gj 喝酒后轻轻的敲门声。
 
Gj,诗人,郁达夫的崇拜者,他怀念民国时期的一切,没完没了地谈30年代的事,常常醉酒后上门找我哥,哭,呕吐,睡去,第二天早上才回家。我们离开家乡时他已经因酗酒几次肝昏迷,他一年后就离开了这个他不爱的世界。

夏儿为GJ画的速写
 
哥哥忽然叹了口气说:”我想念LC了,不知道何时再见他?
 
LC是我哥最好的朋友,多年来,他总是衣冠不整地上门找我哥,两人躲在我家厨房,后廊,小天台,没完没了地讨论文学,诗歌,艺术,人生。他们俩彼此是那样信赖,欣赏,常常一聊就到天亮。这时的他们不再是两个潦倒贫困的小青年,而是未来的达芬奇,伦勃朗!

妈妈常常生气,这些讨论让本来生活就一团糟的哥哥着了魔,答应妈妈做的家具一件也没有做成。

LC为夏儿画的未完成的画像

 
LC是个极赋天份的画家,很年轻时作品就入选全国美展,在省重要美展获一等奖,画作”强者”被省美术博物馆收藏。当时全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先生极其欣赏LC,称他为广东绘画一号种子。
 
LC衣衫褴褛,头发因长时间不洗粘在一起,他乘机把它们挺整齐地掠到额头一边,(高兴时他会一再重复这个动作,使自己看上去整洁一些)他其实身材匀称,脸型端正,鼻梁高挺。大家聚一起时,他用机敏带讽的眼神半开半闭地看着别人,沉默不语,又不耐烦地坐在一角。不过一旦诉说他内心的真正想法,这双眼睛就会闪闪发光,透出无人重复的热情,真诚,而且妙语连珠。与这时候的Lc交换思想真是人生的莫大享受,可惜这样的时刻不多。
 
LC心醉神迷地崇拜伦勃朗与米开朗基罗,他每一幅画都在努力展现这两位大师的神秘和力量。他深深影响了我,虽然在绘画上我与他的风格兴趣完全相异。
 
对人生,他有不知从何获得的成熟与洞悉力,虽被极其有限的教育,眼界局限着,却能深刻地,像个先知一般地思索,思考是他的最大乐趣,当极度苦闷孤独,无法思考时,他会跳上任何一辆长途汽车,在路途的颠簸里他才能够继续思考。

记得他说过:”痛苦是对幸福失去的不解。”

关于绘画,他还对我说过一段话:”记住,迷失是你的亮点,表达迷茫是你的目的,其他一切都是手段。但可惜的是你往往用具体的迷茫,扼杀了抽象的迷茫。”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把粘在一起的头发掠到额边,一边慢条斯理地用被烟草熏黑了的手伸进裤袋,掏出他的廉价草烟。
 
LC自己也没有出路,他未能进入美院,经常从下乡的农场以各种借口溜回家里画画。他父亲,曾经的国民党旅长,后来的钟表匠,苦苦靠自己的手艺支持儿子画画,望子成龙。但LC因没有出路没有前景,长期在刻苦与自暴自弃中之间彷徨。父亲为他在天台建造了一个房间,也是画室,没有装窗户,只有一个空框,在这里他经年累月地在酷热寒风中作画,企图表达伦勃朗一般的对人生深沉曼妙,热烈的爱。但实际上他是绝望的,无论是生活,爱情,还是绘画,他都看不见前路。他开始跟Gj一起喝酒了,而且渐渐变成酗酒。街上有时看见他落落寡合的身影。他融不进社会,也拒绝与环境调解,注定一生孤独。我们兄妹是他唯一愿意用心灵靠拢的朋友。那时我还很幼稚,因为他的潦倒邋遢,没有给予他充分的重视,也没有意识到他对于我的价值与重要。

有一件事永远梗在了我心里。每年,中秋是最大的节日,朋友们总是聚在我家小天台上,吃东西聊天,朗诵诗句,Gj拉起他的手风琴和着大家的歌声 。  LC的暗示力肯定很大,每当他情绪阴郁,必然影响大伙,而他十有八九是阴沉的,只有和我哥畅谈时美好的性格才会奇迹般回到他身上。
 
一年中秋又来了,我和妈妈欢喜地准备食物,等待客人们,我忽然暗暗希望LC今晚最好已经约了别人,反正他是我家几乎每天的常客。
 
没想到他第一个到,站在房子的中央。显然觉察到今晚的不受欢迎,敏感而傲慢的他尴尬地站着,点着一支草烟。我没说什么,只开玩笑地问了一句,你今晚没有人请吗?他连忙说有的,某某请我喝酒的,说完装作高高兴兴地走了。我哥一直纳闷那晚他怎么没来?后来知道是我干的好事,责备我说,那个晚上LC无处可去,整个晚上一个人在街上游荡。

LC,原谅我那个中秋节的虚荣和愚蠢吧。

夏儿为LC画的速写

 
多年前我回国,LC忽然问我有没有一张穿裙子的照片?他想为我画一幅肖像,因为他找不到模特。后来看到了这幅油画,画中的我在衣裙处打了一个惹人注目的结。LC解释说:”我想过,你的一生就是一个问号,一个巨大的,解不开的结。”
 
他没能完成那幅肖像,酒精在吞噬他。才49岁就被肺癌夺走了他依然丰厚,渴望创造的生命。他去世后我们赶回家乡,在他的遗像前点着一菊香,心碎欲裂...... 哥哥自己一直在科学路上艰难前行,很少回国。有朋友告诉我哥,LC常常在空空如也没有窗户的画室中,捧着一瓶啤酒,流着泪呆呆想念与他一起谈话的时光。他画的那些巨幅肖像,那些没有人要的画作,经年累月地缺乏保护,最后在潮湿的画室里发霉,风化。他画这些画时是那么小心翼翼,绝对不准许别人碰一下。
 
在异乡漂泊,当我彷徨无助地行走在漆黑的夜晚,我会感到天际的那边有一颗明星,挚友的心,它接收着我的存在,我的信息,并给予回应。但他去了,明星陨落,沉寂了。我的所思所想,发出的一切信息,将没入茫茫旷野,不会再有回应。生命空了……
 
在遥远的异乡明媚的日子,当紫盈花飞舞在晶莹的蓝空下,我和朋友们大步穿过巍峨的悉尼大桥,沿着海边小径去一个海鲜餐厅聚餐;当渡轮划破浪花,在文友的笑声中,在宽阔的悉尼港湾驶向美丽的鲨鱼岛,我会忆起LC,在他的天空里,可曾有过这样的晴朗日子?
 
当命运的无情袭来,我裸露的心在暴雨的打击下瑟瑟发抖,当我凝视月亮,在内心搜索着勇气,我会想起LC。他是否也曾在某个无眠的夜,在他最深的孤苦中,透过他破烂的窗户,透过泪看进夜空,看进永恒,吸收着茫茫天宇用月亮的银箭传递给他的信息? 哪一刻,他是否也像此刻的我一样,一次次,无数次,重新获得理想,欢乐与信念?因为这我必须前行。因为我的每一步,都在继续着我们年轻的,共同的梦!
 
我和哥哥再没有遇到一个像LC那样的朋友。他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永不愈合的伤疤。假如生命是一条漫长的隧道,允许飞回去,我多么愿意顺着它,飞回我们年轻的日子,再和他好好聊一次啊。

于是今晚,在悉尼的第一个夜晚,仿佛在瞬间我们已经起了变化。昨天被我们迫不及待甩在身后的故乡,现在已经像一个不可触及的梦,远隔重洋,我们挥着她诱人的手……更没预料,到达澳洲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并没有沉浸在终于获得自由的快乐里,而是一起伤感地怀念着故乡,怀念着LC。

接下来的整整十年,没有一个晚上,我不是梦魂缭绕地含泪思念,思念那片我从来不知道有着这般迷人魅力的土地。

从那天起,我们也像所有留学生一样,藏起自己的初衷,每天想着就是如何找工作,如何活下去,如何留下来。如果当时我能预知前面将有那么多苦难在等待着我,真不知道会不会有勇气撑下去?现在回头看看,那是一种多么巨大,甚至是伟大的勇气啊。

夏儿的绘画作品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留学系列

黄国杰:归去来兮,新三届的洋插队

跟随医生丈夫洋插队三十年

杨劲桦:玛丽与我(上篇)

杨劲桦:玛丽与我(中篇)

杨劲桦:玛丽与我(下篇)

李榕:在华盛顿英国使馆的"内急"

金弢:《香水》缘和我的留学法国之旅

黄为忻:我在东洋和西洋的两次留学生涯

毕冰宾:哥们儿姐们儿奔西德

陈小春:磕磕碰碰闯美国

郑力刚:那时的清华"青椒"都想出国

唐翼明:“革命之子”梁恒

谢文纬:我在美国“洋插队”的经历

美国私立贵族中学让中国父母懵圈了

龚相伟: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吴冠中:1940年代留学巴黎的日子里

一个家族的四代留洋路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本号只接受微信公众号首发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