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域外 | 王大建:银发单身女老师小池先生

王大建 新三届 2021-01-28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王大建,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1977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3年至1986年,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攻读魏晋隋唐史专业。毕业后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任编辑、教授,曾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访问学者。现已退休。

          

原题

我的志愿者老师小池先生




作者:王大建

 

 

1996年6月,我作为一名访问学者来到日本东京。


为了迅速提高日语会话能力,我来到文京区区民中心志愿者办公室登记,希望得到帮助。几个星期之后,我接到志愿者办公室电话,让我去与志愿者老师见面。


我的志愿者老师叫小池照子,60岁,刚刚退休。刚一见面,我就被她那一头银发所吸引。她的头发又白又亮,经过精心梳理,显得很典雅很漂亮。她的皮肤白而细腻,鼻梁又高又直,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一双大眼睛里充满了友善和坦诚。不用说,她年轻时一准儿是个大美人儿。


初次见面,我们相互鞠躬寒暄:初识见面,请多关照。我喜欢日本人的彬彬有礼,但近乎繁琐的礼节,常使人感到手足无措。小池先生有礼而不拘于礼,这一点我很喜欢。

 

初次见面,我们的第一节课就开始了。首先相互自我介绍,我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注上日语发音。我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顺便写上了丈夫和孩子的名字。小池先生看后满脸疑惑,问:"你的丈夫和孩子姓马,你为什么姓王呢?"我猛然想起,日本女人结婚以后,要改姓夫姓,难怪她见我和丈夫孩子不是一个姓而大惑不解了。


我连忙向她解释:我们结婚后依然保留自己的姓。这是中国大陆的习惯。而在台湾和香港,女性结婚后,要把自己的姓附在丈夫的姓后面。小池先生听后觉得非常有趣,中国大陆的女子婚后依然独立保留自己的姓,台湾和香港的女性婚后将自己的姓附在丈夫的姓之后,而日本女子婚后则完全丢掉自己的姓改姓夫姓,真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啊。


我见小池先生如此感兴趣,兴致也跟着高起来,随口问了一句:小池先生结婚前姓什么呢?没想到小池先生一下变得不好意思起来,脸上浮起一片红晕,说:"我没有结婚。"初次见面就问了如此失礼的话,我非常后悔,忙说了句对不起。小池先生笑笑,并没有怪罪的意思,我们就把这个话题放下了。

 

第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从此以后我们每一个星期三的下午都在区民中心上课,每次两个小时。上课时,我们总是天南海北谈古论今,兴致勃勃。为了让我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小池先生还带我参观展览,吃料理,观看文艺演出,赏樱探梅。我的日语水平不断提高,对小池先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我越来越喜欢这位风度翩翩的老师了。

 

到日本不久,我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街上常会看到一些年轻的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孩子,甚至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让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已经习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留学生感到很好奇。尽管如此,日本媒体仍在宣称,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下降。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在于众多独身者的存在。小池先生就是一位独身者。

 

小池先生漂亮,有活力,情趣高雅,而且特有女人味儿,年轻时肯定不乏追求者,她为什么不结婚呢?我一直想不通,可不好冒昧问她。有一次上课时,她向我问起中国独生子女的情况,问我有几个兄弟姐妹,然后对我说,她妈妈生了七个孩子,她是中间的一个,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将她送给了小池家,她是由养父母养大的。


我听了吃了一惊,没想到她是如此身世,更没想到她会把自己的身世告诉我,一个中国留学生,一个外国人。小池先生没理会我吃惊的神色,微微一笑,说:"其实我也像中国的孩子一样,也是独生子女。"


她又告诉我,她的生身父母和养父母都已去世,她和其他兄弟姐妹,只是在新年这样的节日里.祭奠父母时才见面,见面时也不太亲热。我看着笑眯眯的小池先生,觉得与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开始理解她了。

 

一次,小池先生主动向我讲起日本独身者的事情。她说,现在独身者很多,没什么稀奇的,而她那时不结婚,遭受的压力却很大。她又说,一辈子没结婚不后悔,后悔的是没生个孩子。我默默地听着,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不结婚没有孩子的小池先生,60岁退休后就报名担任了一名志愿者,是不是因为太孤独,太寂寞了呢?其实不然。她有一个记事本,上面记着每天的行动计划,今天听讲座,明天看演出,后天去爬山,忙着呢。她的朋友很多,我经常听她讲与朋友一起做这个干那个,不免心中猜测:听说很多独身者虽然不结婚,但有异性朋友,小池先生大概与男朋友在一起吧。


一次,她带我去参观法国卢浮宫画展,说是朋友送的票。我仗着与她熟了,便厚着脸皮问:"你的朋友是个男的吧?"她听了哈哈大笑说,不要开玩笑,那都是年轻人的事儿,我是老人了。我很不好意思,从此再没有问这种愚蠢的问题。


后来,我终于见到了她的朋友们,她们与她一样,都已经退休,分居各地,打扮得漂漂亮亮,每日忙忙碌碌,生活丰富多彩。小池先生悄悄对一位来自横滨的朋友笑着说,王以为你是个男的呢。新年到了,小池先生与四个朋友一起过节,她们都是独身者。

  


 

在日本,一个女人结婚生子之后,就要回归家庭。有一次,电视上播出了一个节目,参加者全是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毕业的家庭主妇们,个个端庄大方,气度不凡,谈锋甚健,令人折服。东京大学毕业后做家庭主妇,这就是日本社会的现实,相夫教子,是大多数日本妇女的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愿走这条老路的日本女人越来越多,独身者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因此,现在见到日本独身的男男女女,根本用不着大惊小怪,也不必按中国人的观念去怜悯人家。但在小池先生那个年代,为了工作而选择独身,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有一天,小池先生告诉我,她要去参加一个培训班,学习内容有电脑、统计和会计,时间为半年。小池先生要去上学了,我们将上课时间调整为晚上。每到星期三的晚上,小池先生从培训班回家,匆匆吃完饭,又赶到区民中心给我上课,我明显感受到她的疲惫。我曾看过她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五,从上午到下午,课程排得满满的。问她的感受,她说很难,有些课听不懂。


她告诉我,年轻时为了找工作,曾上过职业培训班,别的功课还可以,就是数学老得零分。我听后,忍不住和她一起笑了起来。替她想想,61岁的人了,已经退休了,何必去吃这份苦呢?再说,学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呢?我想问她,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我知道问这样的问题是很幼稚可笑的。

 

除了上培训班,小池先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好学和求知欲也非常令人吃惊。有一次上课时,她拿出一份有关中国三峡的旅行宣传材料给我看,看到有关神女峰一段时,上面记载传说神女是西王母的女儿。他问我,西王母是什么人物?我对西王母的典故不是很清楚,只回答说大概是传说中的王母娘娘吧,我回去后再查查。待下次上课时,不等我讲,小池先生就兴冲冲地拿出一大摞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其中与西王母有关的资料非常翔实,还有一个剧本《西王母》。后来,小池先生请我看一种叫做"能"的日本传统剧目,演的就是西王母。这样,我们就把西王母的典故牢牢记住了。


日语中有许多当用汉字,有的字与中文意思大相径庭。有一次,我对小池先生讲,"手纸"在日语中是信的意思,在中文中是厕所中的用纸。小池先生听了,大为诧异,连说不敢相信。有一天,她来到我住的后乐宾馆,见到卫生间的门上写有中文写有"手纸用完后请扔到厕所里冲掉"的字条,忙对我说:"这就是你说的厕所里的手纸。"我听了真心叹服她的处处用心。小池先生的朋友们知道她有一位中国学生,都怂恿她跟我学中国话,但终因中国话发音太难而作罢。她一直以此为憾。


1998年我回国前夕,安排了丈夫和孩子来日本探亲。


小池先生特别高兴,陪着我们一家在东京参观了电视台、日本每日新闻社、森永巧克力工厂等地,她还特意安排我们去奥多摩洗温泉,这个温泉非常有名,日本天皇皇后当年还是太子太子妃的时候曾去过这里洗温泉。


洗完温泉后,小池先生又招待我们吃了一顿非常丰盛的日本料理。我们穿着小池先生特意带来的日式浴衣,吃着精美的佳肴,看着窗外如画的翠色山峦,听着悦耳的潺潺山泉,心中无限感动和温暖。


在我们全家要离开日本回国的前夕,小池先生在家中设宴招待我们。席间,她很少吃菜,只是喝着啤酒,显得有些激动。大家正说说笑笑间,小池先生突然说道:"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我还很小,没做什么,但我仍然要向中国人民道歉!"听了她的话,我们心里都非常感动,对她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全家回国那天,小池先生大清早来到我们的住处,为我们送行。当机场大巴缓缓驶离,看到小池在向我们招手,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顿时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我回国之后,收到了小池先生的来信,信中说:"自你们全家离开东京回国后,我觉得很寂寞。女儿一家来到父母家,然后又走了,做父母的就是这种心情吧。"读完信,我呆坐半天,两年来,与小池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一辈子没结婚没有孩子的小池先生,依然有母爱的宽阔胸襟!

 

第二年夏天,小池先生来信说,她要随一个志愿者植树团来北京,到长城边植树。我们一家三口高兴极了,赶到北京友谊宾馆等待她。见面后,小池先生说:本来有好几个朋友一起报了名,但最后只有她一个人来了。我心里明白,小池先生与那些人不一样,因为她有一个中国学生,她一直想看看这个中国学生的故乡是什么样子,这是她的一个愿望。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日本观察

周小六:在日本的苦乐年华

杨莉莉:风从四方来
李奇志:中日友善的民间力量
高文军:我在日本放歌《恶魔的饱食》
马立诚:中日关系发生了哪些微妙变化?
荣剑东京大学演讲:怎么看中日关系?
掩卷深思,中国人该把日本当做一面镜子
日本的真正崛起,从清洗“爱国贼”开始
马雅:日本能做到的,难道中国做不到?
李凡: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忘记邻居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
科技: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
日本尖端医学在攻克哪些疑难杂症?
日本农业为什么会走在世界农业的前沿
李扩建:日本树立“正确地恐慌”意识
马小冈:以邻为壑半世纪,日本须自省
周初:日本天皇与靖国神社绝缘
周初:日本新年号的由来
周初:谈谈日本天皇退休的事
梅长钊:日本导游竹内真子
佐尔格的墓和731部队
日本人怎么倒垃圾?市政又是怎么管理的?
日本"与众不同"的一组照片
日本和尚斩获亚洲设计大奖:
"我只是为了看到孩子们的笑容"
日本五星级酒店"打扫卫生"
被全程拍了!真相令人吃惊
日本最大养老院逆天了!
印钞票、办赌场、老人们都抢着去
日本公主:接受你的穷,但不接受你的骗
日本人长寿的秘诀在这里……
为何日本人寿命最长、心脏最健康?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