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鸣,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职12年中国华侨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长。此前曾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社任职24年。数十年来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鉴藏、研究和推广活动,曾出任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和文物研究机构的掌门人和学术顾问。出版有个人专著《裁书刀》《曾是洛阳花下客》,作者还将出版散文新集《今夕何夕》。云 中 君
作者:方鸣
初见云中君,觉得他就是那么一个隽逸而散淡的人。一袭白色的衣衫,随风飘裹,像一朵白色的云。他的面容,气定神闲,是超世的;他的笑语,和悦真诚,又是近世的。开车时,别人别了他的车,他不气不恼,从容腾挪,仿佛是推了一手太极;停车时,他招呼着看车的大伯,随性地多给了几张钱,又像是一个济世的施主。但他其实是一个艺术家,准确地说,是一个歙砚的雕刻家;更准确地说,他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却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云中君,生于皖南一个叫岩源的大山深处,16岁时孤身一人来到歙县的县城学习砚雕。16岁,也正是明代大画家仇英出门学艺的年龄,正德十二年,16岁的仇英独自从太仓的乡下徙居到了繁华的苏州城。我知道云中君的一些陈年往事,也见过若干他早年制作的歙砚,他吃苦,他勤奋,他聪慧,他御风而行。但是直到现在,凌晨时他却还常常在睡梦中惊醒,听到自己少年时从大山中走出来的脚步的声音。那时啊,他多么希望这条漫长的山路永远也走不完,山外的天地,他茫然无知,可怜的孩子无所适从。这么多年过去了,云中君已经卓然而立,成为一代征风招雨的砚雕大师,但他其实还是那一朵从大山里缓缓飘出的白云,归去还是少年。云中君嗜雕砚云,云朵是他的艺术符号。我不知道云中君雕出第一朵云是在什么时候,也许是在他刚刚学艺之初;我不知道云中君最初雕出的云朵是个什么样子,其实我现在也很难形容云大师雕出的云朵的模样;我不知道云中君已经雕出了多少只云朵,只知道他雕呀,雕呀,开心的时候要去雕砚,不开心的时候也要去雕砚,他的悲喜都在他雕出的云朵上,他只是要雕遍天上所有的云朵。云纹简单,似易入手,寥寥数刀,遂可成形。然而云朵本无定形,云与气的贯通,云与水的交融,云与光的映照,云与山的缠绕,便形成了各种形色的云朵,有积云、流云、卧云、卷云、层云、排云,还有飞云、抹云、孤云、残云,也有彩云、素云,更有云雾、云海、云瀑、云气……云朵里所包容的哲学内涵是最丰富的,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道无道,大盈若冲;云朵里所展现的美学意境也是最瑰丽的,在天即为云蒸霞蔚,在水则淌滿池秋霜。所以明代绘画宗师文徵明把自己的画馆拟名为“停云馆”,让这流布的云朵停留在他的画卷上;所以云中君把自己的砚房拟名为“翦云阁”,他竟要以石为云,翦云制砚!
斫石翦云,谁知清人也有诗云:“知有持盈玉叶冠,翦云裁月照人寒。”自古以来,砚人们都是与石砥砺,断金凿石。云中君所做的,却不过是化坚为柔,顺其自然,如云朵变幻,如云朵舒卷,如云朵与山石相合,如云朵成其天然。云朵是飘忽的,云中君的刻刀是遊离的,若隠若现,似有似无,以云为法,以法翦云,臻真而虚境,太极而无极。云中君的刻刀是随石形而变化的,是随石纹而变化的,是随石意而变化的,是随石性而变化的,更为难得的,是随石变而变化的。云动,心亦动;云是随形的,他的刻刀亦随心而动。云中君幼年时看到的云中山石和山中云朵一定是令他深深眷恋,山石和云朵是他的人生之初最为混沌的原始记忆,以至当他走出大山之后,就注定要把山石和云朵作为他的艺术世界的精神内核。山石是他的情怀,而云朵则是他的图腾。
云中君此去山外的二十多年,云朵给了他源源不竭而又汹涌澎湃的精神动能,又持续不绝地在他的刻刀下呈现出来,翻卷滚动。舒展时,静若秋水;激荡时,似龙非龙。你看他的云朵,千回百转,层云叠出。是浓聚的,又是流散的;是缱绻的,又是逶迤的;是雍容的,又是纤巧的;是迷蒙的,又是清悠的。自然的云,艺术的云,哲学的云,宗教的云,云朵在云中君的刻刀下,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不仅仅是具象的,更是抽象的;不仅仅是图像的,更是意象的;不仅仅是形而下的,更是形而上的。云中君的案台上有一方制好的素砚,方方正正,没有任何雕饰,既无刀来破,亦无云来渡。他让我摸。摸了,砚制得极好,非常规整,砚面平展。静下心来,再摸,平展的砚面似有起伏,又消失于无。进入冥想,再抚砚面,我方能感受到砚石下面的云流涌动。有与无,沉与涌,止与动,瞬间与永恒,那都是他的平静与激情。
我不知道云中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古人为师的,但无疑他从古代的绘画中领悟和借鉴了许许多多。看云中君的砚雕,有时会觉得他是一个古人,他的许多砚作像极了古人的画作,却是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又以自家的云朵来表现古人的心性。古人画云,或为勾云,以浅淡的墨线勾出云纹,表现云朵的流动感、幻化感、飘浮感、透明感;或为挤云,以留白的技法渲染云形,进入到无有之境。你看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
你看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图》,
你看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
你看宋代巨然的《万壑松风图》、惠崇的《沙汀丛树图》、郭熙的《早春图》、王诜的《烟江叠嶂图》,
你看明代文徵明的《仿米氏云山图》、仇英的《仙山楼阁图》、唐寅的《落霞孤鹜图》、谢时臣的《蜀道图》……,
粉图黄卷,都是写尽古云的绝世之作。
仇英的《仙山楼阁图》
古时的云朵早已聚散无影,流逝不见,却沉落于千百年来古人的画幅上,风华永在。但是,当你走进了云中君的翦云阁,看见一方方制好的砚石,却知那都是他翦缀的古时的云朵,石已化云,云已成砚。其实,面对后人,他也是古人;而面对古人,他才是来者。我读过许多描写云朵的唐诗宋词,如唐代诗僧皎然的名句“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真是绝妙的云朵之诗。读云中君的砚,不只是在观一幅幅的古画,竟也是在读一首首的唯美诗句,原来他的古意,尽在诗中。如此,读一方平板砚,又当如何?云中君有一方《空色缠云》平板砚,砚面空阔,却无一物,只在砚石的边角和破损处雕有几许缠连的残云,一种万物皆空、荒寒寂寥的伤悲之感油然而生。我知,那一定是云中君的孤独落寞之作,却正合了南宋词人陈人杰的诗意:“便回首旧游云水空。有连天秋草,寒烟借碧,满城霜叶,落照争红。”只是,繁华落尽,一切都已隠去,便只有,云水空……于是,砚中便又有了唐人冯延已的诗意“魂梦万重云水”;便又有了宋人关注的诗意“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便又有了宋人晁端礼的诗意“不如归去,无限云水好生涯”……云中君还有一方眉子坑石的《雁影清虚》砚,天作的刀痕已全然隐于砚石原本的雁湖眉纹之中,云波、水浪、雁影都已融入虚渺的清空,砚背的水面上可见一条潜行的云龙,和砚面连缀成一张滿幅的雁影云水图。
宋代歙砚
此情此景,又如何能不引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旧日读南宋文学家周紫芝的《水调歌头》:“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觉得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情境呵,却不知去何处找寻。待访到云中君的《日落松风》砚,见云树苍古,云日落照,云烟悠悠,云水茫茫,始信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云中君的心路竟通古人。你看他的烟树,乃仿唐人韦偃的古松,轮囷尽偃盖之形,宛转极蟠龙之状,真是难得的拟古作品。云中君的砚面多有云朵,哪怕只是在砚堂的池边挂一缕云丝。但他的一方《清光风吟》抄手砚端庄古穆,完全是宋砚样式,却无丝毫云纹雕饰,又如何可作“风吟”?令我颇为诧异。不过当我掀过砚身,才见砚背雕有一片云朵似在风中翻转低吟。这隐于砚背的云朵,原来竟是《清光风吟》砚名的谜底。这分明是砚人要在风中吟咏唐人郑准的诗句:“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诗中不著一个“云”字,却把云朵写在了诗句的背面。读尽多少云中君的云砚,便可读出多少唐宋的诗篇,那也都是他翦下的古时的云朵,渐渐已聚入砚。
当云朵落下了山川,云雾弥漫了平野,云水淋漓了林木,大地便充盈了宇宙的精气。而当精气蒸腾,上升而为云朵,便在天地间开始了递次的转换和轮回。瞬间的转换,永远的轮回,云朵啊,经天亘地,倏忽来去,自然的律动一如云中君的精神气象。在云中君的砚石上,天地相接,云水相依。也分不清楚哪里是天际,哪里是水面;也分不清楚哪片是云朵,哪片是水花。云朵亦如水花,涟漪若似云霞。天高地阔,云水遼远,云中君的砚石乃是天地之石,云水之石。观云中君砚,
我常常被感动,
被他飘逸而超然的云朵感动,
被他思辨而诗意的艺术感动。
云氏其人,与其说他是性情之人,不如说他是性灵之人。他之所以不能没有云朵,因为云朵就是他的性灵。云中君在他的砚石上独抒性灵,而明代文坛的公安派在四百多年前就已明言:“出自性灵者为真诗”。我被感动,还是因为那个当年正从大山里走出来的16岁的少年,因为他的青涩,因为他的惶惑,因为他的无知无有,因为命运推着他一步步向前行走,走到了艺术的人生初始的时候!云水无涯,浮世清欢,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却不曾忘却那个少年彼时的目光。他抬头凝望朵朵白云,云朵在他的前方引行,云朵在他的身后送行,从那时起,少年的云,便是云中君永生永世~~飘散不尽的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