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室
其他
世态 | 王健:他们在妈妈余温的被子里睡着了
王健,1970年从上海去江西插队农耕8年,恢复高考后入学上海师范大学。现为同济大学教授,曾任教育部创新教指委秘书长、上海市新闻传播学学科组成员、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独创优势富集效应理论,主要著作有《让思想冲破牢笼》《非常规思维的力量》《超越性思维》《先者生存:优势富集效应》以及《王者的智慧》等。
原题
风吹竹
雨打萍
疑是民间疾苦声
那天早上,她在厨房边干活边说起跟儿子告别的几个感人细节,让我们对打工者和留守孩童的情感世界有了不同以往的了解。(以下的描述接近实录)
儿子一本正经说:“你们这次不要再偷偷地走了,我和弟弟不想再像以前那样,早晨醒来就一下子看不到你们了”。
“哦,这样啊!”妈妈说:“我们明天一早就要走了”。
一直比较腼腆的儿子鼓起勇气说:“妈妈,今天晚上我和弟弟能不能跟你们一起睡?”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爸爸明天一大早就要开车赶往上海,路上要开五六个小时,很累的,今晚需要休息好,你还是和弟弟睡好吗?”
哥哥看了5岁的弟弟一眼,回头轻声对妈妈说:“那好吧,今年过年,你和爸爸要早点回来哦”。
道别后,哥俩就回里屋睡了。
小娟和丈夫收拾行李又弄了一两个小时,临睡前蹑手蹑脚走进儿子房间,本以为两个小家伙肯定睡着了,猛地,发现孩子的被子在微微颤动,原来,大儿子在偷偷抽泣,可能已经哭了一两个小时了。
泪流满面的妈妈轻抚着孩子心疼地说:“来吧宝贝,还是来我们床上一起睡吧!”
想不到儿子死都不肯,坚持要让爸爸休息好。
夫妇俩第二天一大早起床,走进孩子房间,又大吃一惊,两个孩子竟然已经穿好衣服坐在床沿,正等着爸爸妈妈开门。
“天还没有大亮,又没有闹钟,他们怎么自己会醒的!”小娟眼圈有点红。
告别后,开着小型农用面包车颠簸了半个多小时,忽然想起别人托带的一包东西忘拿了,急忙再开回家,进房间一看,眼泪再也止不住:原来,此时此刻,两个那么小的孩子,竟然贪婪地蜷缩在有妈妈余温的被窝里,已经香香地睡着了......
一直控制得很好的小娟边说边转过身去,她那微微颤动的肩膀,就像昨晚儿子躲在被窝里哭泣时一样。
在这些孩子心中,孝敬二字似乎具有更深重的定义。
这似乎在提醒我们,甚至应该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极个别中考和高考失败的农村孩子为什么选择自杀?也许那一刻,他们错误而悲惨地认定自己数十年泣血立誓一定要从根本上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之弘图大愿一朝崩塌。
悲剧虽然是个人和家庭的,但悲剧深处的初始裂隙却是社会和时代的。
农村和城市,特别是偏远农村和特大城市的这一巨大差别也许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缓慢累积,但是,一个良心未泯和理性尚存的社会,是决不能无所作为地眼睁睁看着这一分化滑向危险临界的。
是啊!几千年来,田园诗般温情脉脉的农耕文化氛围已经渐行渐远,乡野山涧刘三姐阿牛对歌时的朦胧心跳似乎定格在物质主义的冰水之中,山楂树下女孩们甜蜜的彷徨和温馨的纠结早已经被外面的世界所凌乱。
记得多年前作家王安忆曾经描述过这样的情形,大意是:埋在地底下的电缆和电视信号线绵延数千公里曲折地蜿蜒到农家的电视机里,农人们生活在掩饰不住的贫困中,看着炕头屏幕里被导演夸大了的城市生活,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回头看,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却空如旷野。想想也心疼。
是的,外面的世界一方面通过电视屏幕,打碎了农业社会颐养千年的安贫乐道,逼使小桥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迅速“风化”,另一方面,又让不甘心的外出打工者遍尝“身世漂浮雨打萍”的人生况味。
值得深思的是:传统与时代、社会进步与二次分配、顶层设计与民间温暖能不能在更高贵的层次上平滑过渡?
小娟说,不知怎么,她跟老公,还有很多打工的都特别喜欢《春天里》这首歌。开车回上海的路上,旋律一起,就想哭,止不住,这么多年都一样。
网络暴力:群体盲思和群体极化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