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新,1955年生人,上海电大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检验医学工作,任上海市江湾医院检验科、体检部主任等职。现已退休。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影响和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这代人因“文革”停止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而后在缺少基础知识甚至专业知识的状况下直接参加工作,渴望重新回到课堂学习知识。这一年的10月,570余万名不同年龄不同出身的求学者走进高考考场。但是由于高校太少,条件不够,招生规模受到极大限制,只有27万余人可能被录取,540多万名考生将会落榜。许多人因种种原因没有报名参加高考,大量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被挡在了大学门外。这是一种历史无奈,也是一种历史矛盾。1977年底,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认为英国利用现代化手段举办开放大学,让更多人可以上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之后,中央有关部门根据邓小平的有关指示精神,迅速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着手筹办广播电视大学的工作。
邓小平在“教育部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同意”
这时候,上海市走在了历史的前面。因为上海市有这方面的经验,曾在1960年就开办了电视大学,并举办本科教育。1960年3月,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主,在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市教育局、高教局、总工会、团市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协作下,成立了上海电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常溪萍兼任校长,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华东化工学院院长张江树、市总工会副主席沈涵和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飞海兼任副校长。上海电视大学开办了6年,于1966年停办。1977年底,上海市市政府决定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恢复上海电视大学,由市教育局主办、市卫生局协助,率先开办“医学专业”学历教育,以解决各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缺乏现状,并报教育部备案获得批准。时任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兼党组书记、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起任上海市副市长)杨恺出任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市教育局局长杭苇、市广播事业局局长郑英年、市总工会副主席张伟强、市高教局副局长韩中岳兼任副校长,陆文才任专职副校长,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兼管部分教务工作。办公地点暂位于陕西南路,后来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小洋楼内。上海电视大学“医学专业”面向全市公开招生,招生对象为全市各医疗机构、厂矿学校医务室的在职职工以及部队战士,由各区卫生局设立考场进行招生文化考试。试卷科目为数学、物理和医学专业,择优录取。这一届共录取新生1500多名,1978年2月正式开学,学制四年。电视大学“医学专业”的学习方式,因其专业性质不同于文科类,讲求理论与实践(临床见习)教育紧密结合,所以,必须以集中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各区县卫生局以各自管辖的卫生学校为教务管理主体,设立集中教学点,学生每周二、周四下午在规定教学点以观看电视方式上课,我们这个教学点有31位同学。开设课程涵盖大学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物理、化学、生物、解剖、生理以及所有临床课程,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学科,由于当时国家强调临床医学要“中西医结合”,还增加了中医基础、中医药学、中医临床等课程,占总学时20%左右。使用的教材均为“文革”后新编制的全国通用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基础课程由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第一医学院担任教学,内科学由上海第二医学院担任教学,外科学由擅长战伤外科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担任教学,中医学所有课程由上海中医学院担任教学。任课教师也都是各大学同步任教的教授,特别是中医学院,给我们上课的是清一色中医世家传人中的名老中医,老先生讲课操一口上海郊县本地语言,我们考试前背“汤头歌诀”不用沪语都记不住。从各学科的教学安排来看,依据各学校教学专长选择,体现了最优质的教学阵容,可见当年市政府相关领导用心良苦。由于医学专业的性质特殊,加上远程教育新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学生老师不见面,临床实践也无法通过远程实施。除了电视台尽最大努力,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做好现场直播,学校方面也作了各种新探索。每天课程结束,老师留作业,由各教学点的卫校老师检查并汇总给授课老师;阶段课程结束,全体学生分批次与授课老师见面,集中辅导、答疑;各教学点联系所在区域的区县级以上医院,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有经验的老医生进行教学见习。专业课考试也非常严格,我们这个区域的考试地点安排在第二军医大学的几个大型阶梯教室,想作弊是不可能的。有一次,生理学考试,考前辅导时,任课老师说:“我出的考卷,有易也有难度,你们想得100分不容易,大部分在80分左右,希望有100分。”现场考试时,任课老师也来到考场,他在巡视中发现我的试卷有一个地方卡住了,反复给我提示,仍然不得其解。在其后的总结会上说:“果不其然,考试结果,全市没有100分,只有一个98分,非常遗憾,我原以为这个98分的同学能得100分,大多数同学得分在80分左右。”暑去冬来,年复一年,四年的学习,同学们风里来雨里去,无论出夜班还是进夜班,都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克服各种困难,完成繁重的学业,甚至有的女同学在此期间度过了孕产、哺乳期,仍然取得好成绩,真是难能可贵。同学们的学习动力还来自身边高年资的临床老师。由于多年以来,我国的医学基础理论相对落后,在电视大学的课程中,有不少新理论新技术,比如:免疫学中的补体学说、淋巴细胞免疫中的T细胞B细胞概念,遗传学中的分子生物学以及克隆学说等,尤其中医学由“名老中医”老先生亲自授课,身边的老师们争相收看电视课程,并与我们这些学生交流听课体会,有时也为同学开小灶进行临床见习。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学们也是拼了,有的同学经常三五人一起复习课程,有的同学甚至借来笨重的磁带录音机,录制辅导课,供大家复习。为了更好的理解局部解剖课程内容,几个同学“开后门”,到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开小灶”,请专业老师带我们“参观”局部解剖室。那时,针对电视大学这种新型的远程教育,一些老医生老专家对教学效果持怀疑态度。为了达到预期办学效果,学校按照当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补足课时,增加一年临床实习期,增补基础课程《医用生物化学》等措施,至1982年2月还进行了全科目毕业考试,最终于当年4月完成了四年制的专科学历学习,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到上海电视台演播室,参加了毕业典礼。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1500多名78级上海电视大学“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绩,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担任学科带头人,有的到了专业领导岗位任职。恢复高考制度,我们是幸运的。继上海电视大学78级后,1982年又招收了一届“医学专业”,完成历史使命后,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质,再也没有招收过“医科”专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播出电视课程,华罗庚主讲第一堂课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全国科学大会和首次筹办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举办电视大学,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1979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文,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播电视大学的筹办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注意总结经验,努力把广播电视大学办好”。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办学,揭开了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新篇章。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揭牌。1987年,上海电视大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2013年7月24日,上海电视大学正式更名为上海开放大学。设有46个专业,自开办以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7万余名。我们的母校,现在是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写于2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