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黄朴民:我的高考,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黄朴民 新三届 2022-05-04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黄朴民,浙江绍兴人,杭州大学历史系78级本科、82级硕士,山东大学历史系85级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中国军事史。代表作有《何休评传》《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春秋军事史》《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等。


原题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我的高考




作者:黄朴民


 
自从1973年1月初中毕业,双脚迈出绍兴一中大门那天起,我心里以为,与学校也许再不会有什么瓜葛。因为,单凭我初中两年期间的学习成绩,我当时升入高中,本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而我最终之所以与升读高中失之交臂,原因在于自己的父母,他们是受“文革”冲击的对象。

家庭出身问题,对我而言,乃是“原罪”,它让高中的大门,对我沉重地关上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母亲当天对我说的一句话:你的学校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以后,你只好自学了!


于是我开始为果腹而挣扎于人世间,幸亏我母亲“文革”之前担任过绍兴市总工会下辖的工人休养所所长的经历,让她得以认识不少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拥有一定的人脉。她到处找熟人帮忙,希望能解决我的谋生问题。功夫不负苦心人,的确有人施以援手,先后给我提供了几份糊口的工作。先是在一家建筑队做了近一年的泥水小工,拌混凝土,提石灰桶,捆扎钢筋,给泥水匠打下手,又到制药厂拉了十多天的板车。

应该说,我的运气尚不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进了杭州啤酒厂绍兴麦芽车间,当上了季节工,每年10月干到次年的5月,工种是开机器筛麦,这是制作啤酒花麦芽的第一道工序,三班制倒岗,每天1元4角的报酬,这在当时是很不错的收入了,因为正式的学徒工每月工资才15元。另外,上夜班还有津贴,小夜班每天1角5分,大夜班每天2角,实在不无小补。

更走运的是,某一天傍晚,我母亲在她单位门口偶遇时任绍兴油厂厂长的高继生先生,拜托他解决我的工作问题,高厂长痛快答应,让我每年5月到绍兴油厂当季节工,从5月干到10月,如此一来,就和麦芽厂的工作衔接上了。两年后,在高厂长的关照下,我又成了绍兴油厂的常年合同工,每月工资36元,这是当时二级工的水准。

在油厂,我先后做过的工作,有浸出(用汽油通过复杂的工压榨提炼出油饼中的残余油分)、司炉工、炼油等,成为典型的多面手。我在油厂的合同工生涯一直延续到1977年9月,当时觉得,长期做合同工不是永远的出路,正好我们兄妹两人,我留城,我妹妹下乡的方案定下,我的妹妹,为我做出了牺牲。直到今天,我还感激于她那份骨子里的厚道。于是就选择留城工作的预备阶段……学工,进入了绍兴航运公司,工种是内河轮船上做售票员,专跑海塗线,单程一趟3小时,每天随船跑三趟。

在此期间,高考恢复了,我虽然多年离开学校,但读书一直是最大的兴趣,像《爱的教育》《缘缘堂随笔》《安娜·卡列尼娜》《雾雨电》《沫若文集》《水浒传》《马凡陀诗歌》《杭州山水的来历》《史记选》《曹操集》等古今中外书籍读过不少,文科方面的知识应该说还不错,于是跃跃欲试,花5角钱报名,参加了当年的高考。


那年高考有预试,考语文、数学两门。语文一科对我而言,还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数学一科,我是一窍不通,交白卷出考场。所以,预试被淘汰,乃是一点悬念也没有。好在本来就不抱什么希望,所以,落榜对我来说,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失望。

该年11月,我结束在绍兴航运公司的学工,进入绍兴中药厂,成为正式在编的学徒工了,收入大幅缩水,变成了每月15元,外加2元钱米贴,但是,这毕竟是份正式的工作,内心还是挺高兴的。然而,一些平时一道玩乐和学习的朋友考上大学的消息传来,在替他们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失落。他们中间有考上上海交大的,有考入浙大的,也有考进南邮的,令人羡慕不已。而自己尽管有了一份工作,但和他们相比,不啻有天壤之别。

在中药厂,我的工种是最辛苦的岗位之一……改制,即把中草药在水里泡软了,用机器切成小片、小块,然后,摊在阳光下暴晒,晒干后装袋,交给粉剂车间打摔成粉末,再混合调制成“乌鸡白凤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基于躲避辛苦的念头驱使,更是出于和已经考入大学朋友攀比心理的鼓动,我决定继续努力,利用业余时间复习,为1978年的高考做准备。

绍兴中药厂不过是一个100多号人的小厂,改制车间更是只有5名正式工加上10多名外包合同工的小车间,但小环境非常好。主任倪师傅是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党员,平时为人不苟言笑,对下属要求很严,但是,对爱看书学习的年轻人,则是多有鼓励和支持。我的师傅茹婉珍,一位为人厚道善良、30多岁的大姐,她也像对待自己亲弟弟一样关心我。

所以,尽管我当时无法脱产复习迎考,但是,在上班期间,我在忙完主要的工作后,是可以看书做卷子的。厂方对年轻人的高考也采取了宽容和支持的态度。每天在工作时间开放一个小时的公共电视间,让我们准备高考的几个年轻人,收看电视上的高考辅导讲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能保持住良好的心态和上进的势头,为顺利迎接即将到来的1978年高考奠定基础。至今念及,我心里依旧是充满感激之情!


和1977年那次惨遭滑铁卢的考试状况一样,我当时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依旧是数学。通过各种途径找来的1977年各省高考数学考卷,我绝大部分连题都看不懂,更遑论解题答卷了。我只好花笨功夫,开始自学高中的数学教材,但没有老师指点,其成效也近乎等于零。

我母亲听说其同事董先生有一个朋友,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遭遇“文革”厄运,阴差阳错被发配到绍兴柯桥中学执教,我母亲大喜过望,如同抓住救命稻草,拜托董先生帮忙联系,让我和我好友孟勤国,跑去离城关镇20多里地外的柯桥,找到这位老师,请求他点拨一二。

见面之后,这位老师就拿出柯桥中学的高考数学模拟试卷,让我们答题,测试我们的数学掌握程度,可结果是令人汗颜:我一道也解不出来,吃大鸭蛋一个,孟勤国的情况稍好一点,答出一道半题(所以,后来他的高考数学成绩比我高近20分,过了当年浙江省文科360分的重点录取分数线,考入全国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学院) 。

毫无疑问,这次测试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觉得1978年高考,是那么诱人,可又是那么遥远,那么让人绝望!柯中这位老师一定是看出了我的沮丧,也同情我的处境,一再安慰我:考文科,数学不是最关键的,还是把其他科目复习好,来补数学的亏空。同时,他也告诉我,在短短一两个月里要全面补习数学根本不现实,所以,在数学的复习上,就要有所选择,重点学指数、对数、平面几何这些稍容易的内容,能抢下几分算几分。

现在想来,他的点拨真的十分中肯,非常及时,完全合符《孙子兵法》“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抓重点的道理,避免了出现面面俱到,而面面不俱到的困扰。


幸运的是,1978年的高考有了重大的改革,不再搞什么初试了,而是一考定终身。考试的科目,也成了5门: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五门科目中,除了数学外,我对其他几门都是有信心的。现在想来,这是我最后能混入大学的关键性机会,如果还是像1977年有数学、语文两门的初试,1978年的高考,我同样会名落孙山。被挡在大学的校门之外,然而,这一次,幸运之神眷顾我了!

高考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我感觉到自己还是没有准备好,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上考场的,无欲则刚,由于我没有什么精神压力,所以,能正常发挥,数学卷,指数、对数,平面几何解答了出来,其他的题目,自然是付诸阙如。语文,考得不甚理想,作文是缩写一篇文章,结果画蛇添足,文字没有压缩在规定的字数之内。政治、历史、地理的卷子,我以为相当简单,像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社会形态,官渡之战这样的名词解释,答起来很是轻松愉快。

高考成绩单


到了8月份,高考成绩揭晓,我的考分,既无痛苦的失望,也没有意外的惊喜,就是正常的结果:数学:28.8分,语文:68分,政治;84分,历史:90.5分,地理:86分。总分:357.3分。那一年,外语不计入总分,我也去试了一下水,得26分。这在当时,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因此,进了大学后,我被分入了英语的快班。只是本人无语言方面的天赋,40年过去,英语依旧没有什么长进。

高考分数公布后,就进入了漫长的等待。这时候,自己的心态也起了微妙的变化。之前,对自己能否考上大学,毫无信心,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压力,但此时,觉得这样的分数,已能够正常被录取,所以,就患得患失,变得焦虑起来。

9月中旬,孟勤国收到了西南政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在祝贺朋友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录取前景而牵挂着急,尤其是9月下旬听到有人说杭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发出,而自己这里,消息却依旧是杳如黄鹤,这不免让我情绪极其低落、寝食不安,坐卧不宁。

我母亲见我这种丧魂落魄的样子,一再安慰我,能够上大学当然是最好,然而,即使落榜,毕竟已有工作,也不必太难受,日子总是可以过下去的。不过,我心里明白,她心里其实比我更着急,心情比我更为难过,因为以我的高考分数,如果真的在录取问题上发生了意外,那就不是单纯成绩本身的事,而是有其它因素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过,落榜的悲剧毕竟没有发生。那一年10月2日的晚上,在厂里假期值班的师兄小何,来到我家里,带来了杭州大学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山穷水尽,终于翻转为“柳暗花明”。我的人生,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原载微信公号黄朴民读史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新三届忆旧

于向国:五个春天的故事
哈晓斯:写在77级毕业40周年之际
戴伟华:致敬,我们的1977级陈侃章:“跨六奔八”的77、78级
吴鹏森:日记中的“77级”
苏斐:77级,舅舅与外甥是同班同学
范文发:冬闱77级,赢得久违的公正
何晖:华南工学院数力系77级影像志
浙大77级,神仙友情,归来依旧少年贾建初:景德镇这群77级的“含金量”
明若水:高考作文没写完就匆匆交卷周冰:入学半年后我才转上粮食关系
于泽俊: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