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贾建初:景德镇这群77级的“含金量”

贾建初 新三届 2021-01-0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贾建初,祖籍河南镇平,1953年生于武汉,在北京长大。1969年3月离开北京去江西分宜第二轻工业部五七干校当知青。1978年春考入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工程系。1985获得北京轻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1992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制浆造纸工程硕士学位。从1990年代起在美国多家公司担任注册工程师和职业项目经理。现居住美国亚特兰大。

原题

话说景德镇

陶瓷学院机械系77级




作者:贾建初


1977年的高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而且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也绝无仅有,由此,77、78级大学生便注定成为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1977年的高考,没有重点与非重点高校之分,教育部也不要求各省统一公布高考分数。报考志愿是在考试之前填写的,只能填三个,在“备注”栏还可填报中等专业学校,口号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接受祖国挑选,服从分配”。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被“分配”到自己并没有报考的学校或专业里去了。

相比现在同一级大学生多数是一个年级的高中毕业生所构成,77、78级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几乎所有人的遭遇和生存状态都不一样,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说出自己独特的高考故事。最大的已经30多岁,最小的只有15岁;有的人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家长,有的人连什么是恋爱都还没想过;有的人带薪学习,有的人拿助学金读书;有的人成熟练达,有的人年少气盛。

有人曾说“不会再有哪一届学生像77、78级那样,年龄跨度极大,而且普遍具有底层生存经历。

1977年的高考,就这样把我们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49名同学集合在古瓷都——江西景德镇,形成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系77级这个集体。

我们在一起共同度过了4年的大学时光,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同学之间延续一生的友谊,有些同学在这个集体收获了爱情。

根据同学老师提供的数据,我来说说陶瓷学院机械系77级这个班级入学时的大致情况,给以后的同学们和校史留下一份特殊的真实历史记录。
 
同学地域来源

1977年中国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陶瓷学院在1977年时属于国务院轻工业部直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我们班49位同学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江西省考生有22名,占全班总数的45%。河南,江苏两省各招三人,其他11个省(自治区)各招1-2名学生。

从地域来讲这14个省(自治区)覆盖了中华大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很大区域。由于这个国务院部属院校建在江西境内,所以来自江西省的考生占了几乎一半。

笔者调查过其他一些分布在各省的部属院校,基本上都是这个情况,即学校所在地的当地学生占有最大的比例。
 
 
 
同学性别
 
我们机械系77级的同学招来时是50位,其中一位同学刚开学就转学到美术系就读了。所以班里共有49位同学,其中只有8位女生,她们自称是8朵金花. 女生人数只占全班的16%,但是对于一个机械工程专业,这个比例应该不算是低的了。

像很多男生占主导地位的工科院校一样,女生从来都是稀缺资源。这8朵金花中的一半都在本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系77级的八位女生
 
同学年龄

由于文革中高考停止了11年,积累了11年的考生一起参加同一个高考,造成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的年龄差距之大,在共和国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史中也是少有的。我们班里49同学的年龄分布也反应了这个现实。班上年龄最大的同学入学时已经30岁,最小的同学只有16岁,平均年龄23.4岁。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系77级入学年龄

从分布曲线和分布图上来看,有两个年龄组的峰值,18至22岁和27至30岁年龄组。

前一个年龄组比例最高(占45%),这些同学出生于1955年至1959年,“文革”开始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是1970年代中期文革后的新高中生。

其次是27至30岁的年龄组,他们人数比例占到35%。这组同学被社会上传统地称为老三届,他们是1966年到1968年的初中和高中(包括中专/技校)毕业生。他们在“文革”前就已经进入或完成了初中或高中(中专/技校)的教育。

这部分同学过去在中学就是学习尖子,基础知识底子扎实,又有多年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他们大多是以很高的考分入学的。机械77级的老三届中有好几个单科或总分高考分数是在省里拔尖的。


还有一组是1953年至1954年出生的同学,他们文革时是小学5、6年级,他们到了初中毕业时(1969和1970年),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没有恢复高中招生,所以这两届的初中毕业生很多人没有上过高中而直接到农村去了。他们中间考上大学的比例在同龄人中最少。

班上还有4位同学是60后,他们是在高考当年(1977年)完成的高中教育。他们上学时年龄只有16、17岁,是班里的小字辈。


入学时的学历

按正常的概念,上大学的先决条件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但是由于“文革”,学校停课,大批中学生被剥夺了在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很多人在18岁之前就到农村工厂参加劳动,接受工人农民的再教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77年的高考给这些没有完成高中教育,甚至从来没有进入过高中学习,靠自学达到高中毕业程度的青年打开了一扇继续受教育的大门。机械系77级的同学中就有8位初中生以同等学力考入大学的。

这些只有初中学历的的同学在刚入校时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凭着他们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很快他们就跟上了全班学习的步伐了。
 
 
入学前的身份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入大学继续学习的。但是77级和后来的78、79级是个例外。1977年的考试是在冬季,我们班仅有的几位应届毕业生(60后)也都在夏天毕业离开了学校,或者待业,或者已经到农村去成为知青了,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还有考大学的机会。

所以,我们全班班里49名同学没有一个是从高中直接考入大学的。他们在入校时都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

考试时最大的一组是务农知青,这反映了当时上山下乡是大部分青年人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其次是工人,教师(包括农村代课教师),这部分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经历了知青务农的生活。
 
当时国家规定,在国营企业有5年工龄的新生,可以带工资上大学。实际上,这部分同学的部分教育经费就由原单位负担了。这给很多年纪大的同学上大学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陶院机械系77级中就有11位同学带工资上大学,占全班同学的22%。比例之高,可能在全国各高校77级班级中也是少有的。
 
由于同学们社会底层经历丰富,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每天学习时间大于10小时,根本没有周末的休息。有些入学前就担任过721工人大学教师的同学,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抽出时间为班上的同学讲课、辅导、答疑,使大家获益匪浅。一些当过工人的同学在学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时,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不厌其烦地辅导一些没有实践经验的同学去理解课程内容。整个班级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非常浓厚。
 

 
入学时的婚姻状况

陶院机械系77级的同学还有一个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大学生的特点,入学时有接近20%的同学已经结婚成家,其中不少还身为人父。这些同学在上学前已经在社会上历练多年,结婚生子,担起了养育家庭的重任。但是他们为了求知,为了学习本领,毅然告别妻子和尚在襁褓中或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儿女来到学校,和单身的年轻同学们一起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这些已婚的同学们,在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中比一般的同学还多一层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即对家庭妻小的无穷思念和责任。但这是这些大哥哥们,不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还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班里的小弟小妹们以无私的帮助,更在婚姻恋爱方面给出他们忠告和建议。

在他们的帮助下,4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结束时,班上有4对8位同学确立了恋爱婚姻关系,成了机械系77级的鸳鸯。

  
1982年1月份,陶瓷学院机械77级的同学们完成了4年的学习,告别了生活了四年的美丽校园和朝夕相处的亲爱的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有4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大家在全国不同地方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这是毕业前夕,全班同学和老师们的合影,给各位同学留下宝贵的纪念。

 
2017年4月份,陶瓷学院机械系77级的几十位同学,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景德镇陶瓷大学重聚,庆祝高考40周年。大家欢聚一堂,笑谈人生,校园中到处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和足迹。同学们都为自己是“77人”而骄傲!
 
同学们在台阶上摆出“77”图形
 
延伸阅读

贾建初:一群77级,飘在亚特兰大

贾建初:他学医三月退学考研
揭湘沅:好莱坞动画高级美术师
 贾建初:在江西二轻部五七干校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新三届之歌
张勇:77级年龄分布背后的时代密码
罗志田:77级,不可复制的一代
许纪霖:77级大学生与他们的时代
周伟林:复旦经济系77级校园生活

卢治安:我们的南开,我们的77极
谢思敏:李克强,睡在我下铺的兄弟
洪光华:那年12月,我们的冬季高考

李希跃:报道中国77级大学生 ,
《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我

葛剑雄:命运在那一年改变金弢:迟到一天,人生将面目全非复旦数学77级:在新世界门前追忆逝水年华:北大经济系77级
北大经济系77级:应运而生的改革时代之子北大中文77级: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77级自画像:我们承载着时代精神这是他们的大学故事,
也是77级的青春记忆余世存:老三届和新三届的喜剧顾则徐:"新三届"学者的生命悲剧王立东:珍重,我的“新三届”陈侃章:77级78级大学生历史履痕钱江:独具特色的77、78级大学生侯杰:走向国际的新三届音乐人"77级"和"78级":谁更聪明?杭大77级阮建忠:首闯自费留学美国之路寿柏年:77高考,人生最重要转折点陈侃章:1977年高考语文题考几分

1977年高考试卷"蹿红",
网友感叹我也能上清华北大
1977年北京全真试卷,你能得多少分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张效雄: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