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水山 || "77级"自画像:我们承载着时代精神

李水山 新三届 2020-02-26

        作者简介:
        李水山,1956年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82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日本香川大学农学部。1983年-2001年任职农业部教育司、科教司,其间1995年在河北省藁城市挂职任副市长。2001年3月起在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已退休。




原题:


 “77级”承载着时代精神


李水山(77级)



        “77级”,是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招录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是时代的佼佼者,代表着文革大动乱的终结和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他们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岁月,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被极左、封建思想愚弄过,被残酷的现实折磨、摧残过,具备了社会草根和精英的不同情感、视野和辨别力,积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冷静、理性、客观、求实、探索、改革和实践的精神和意志。


        “77级”是改革开放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具有在这个特定时代的苦难、反思、变革的经历所蕴藏的精神动力、不懈追求和奋发意志,具有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批判探索、求真务实、改革开放、重塑建设、与时俱进的广阔而理性的内涵,他们代表和承载的不仅是自己和一代人,而是时代的脉搏、呼吸和精神。



        十年动乱,使中国经济、社会濒临崩溃,阶级斗争、极左思想和政治运动撕裂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思想和情感世界,留下的只有“阶级仇、民族恨”和人人自危。“77级”与其说恢复高考、培养人才,不如说通过揭批“四人帮”极左、封建思想,冲破思想牢笼和现代迷信,给所有的中华儿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这是一场振奋人心的沧桑巨变。阶级成分论像奴隶的枷锁一样被砸碎,每个中青年学子都能靠自己的追求、意愿和真才实学踏进高等学府,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


        “77级”承载和代表着批判和探索精神。因为批判了“两个凡是”和文革理论,破除了现代迷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充分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脉搏和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打开被关闭封锁的高等学府和教育的大门,不讲阶级成分论,让所有中华儿女找到了学习的殿堂,勤奋学习,放眼世界,开阔视野,发挥才华,贡献于国家建设,跨入探知世界的文明进程。


         “77级” 承载和代表着实事求是、反思过去、有错必纠、拨乱反正、追求真理的务实、探索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在极左错误思想路线干扰下,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政治运动和群众运动没有一天停止过。“77级”正是在这个“拨乱反正”、“有错必纠”的时代产生。



        他们深感反思过去、珍惜现在、重塑未来的历史与时代的使命,把被“四人帮”夺去的时间抢回来,更多地体现在刻苦学习、反思过去、探索未知、有错必纠,他们比任何时候尊重老师、尊重人才,更尊重真理,不迷信上帝和祖典,任何没有事实与科学依据的名分、权威、祖典也不可能说服和动员他们再激情和盲从。多少年过去,即使步入中老年,他们也会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7级” 承载和代表着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建设未来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正因为文革大动乱这一苦难深重的经历,深知极左思想、政治运动和现代迷信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束缚,倍感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建设未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正因为有苦难的过去、错误僵化的过去、封建愚昧的过去,我们这一代人坚信:中国必须改革开放,必须与时俱进。历史在变化、时代在进步,我们也深信:任何利益集团和个人,都不可能阻挡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和文明进程。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但也同时进入国内外各种社会矛盾突发期,如果不能继续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就会因停滞不前而更激化矛盾。


        探索未知、付诸实践是非常艰苦而卓绝的改革。正因为摆在我们前边和未来的蓝图不一定都是鲜花,可能还陪伴着坟墓。具备社会草根和精英情感、精神、视野的人,如果没有忘记当年的激情、盲从和挫折,就不应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步入我们的后尘,重蹈历史的覆辙。只有继续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改革创新、有错必纠、与时俱进,才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文明、富有、和谐的明天。


        30年后的“77级”同学,可能当了军政要员,正在为民执政;可能站在讲台上孜孜不倦、谆谆教导;或许在潜心著书立说,也许还在国外成为科学与创业的高端领军人才,或许作为农夫草民回到陶渊明的年代,孜孜不倦地追寻无上境界,但是“77级”这个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不会忘,无论身份、国籍和民族。



        偶尔回到曾经劳动过的乡村和过去,走在乡间小路,感知草根的呼吸,再到历史的前沿舞台呼出这个时代的真实、激情感言,继续引领着时代精神和音律,或许是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一首歌曲、一项发明、一部著作、一个企业、一届政府,激情书写着历史的沧桑变迁、未知和必然。


        真正的勇士及其光辉,不在于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多么富有或贫穷、嗓音高亢或微弱,而在于他用毕生心血和努力所书写和讲述的故事多么真实而感人,历史将证明。


        2011.5.22


(文稿作者提供,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

刘建生:我拍美国总统奥巴马

李向前:寻找我六九届的伙伴们

李湘鲁追忆:微斯人,吾谁与归?

尹俊骅:高三那年废除高考

张晋峰: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徐世平:经历学潮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吴思:我和吴方的问答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张小雪的大学生活:那些流年,那些囧事

彭大林:人民大学广播站的记忆

熊国胜:重温王友琴的《未名湖,你听我说》

李风:为了卡斯特罗的古巴,我选择西班牙语

鲁晓晨:校园新闻实践的那些事儿

李培禹:代表《这一代》专访王蒙

张桦:这一代与《这一代》

徐世平:三十年如烟往事

杨劲桦:我记忆里的学校运动会

杨劲桦:大学游泳队的姐妹兄弟

王宝泰:遥记校园当年,考场悲欢时


    长摁二维码关注我们。

  曲逆编辑、工圣审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