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恢复高考43周年丨陈侃章:1977年高考语文题你能考几分?

陈侃章 新三界 2021-01-05


  作者简历

大学时期的作者


陈侃章,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历史系77级。原在党政机关工作,后辞职下海经商。曾出版《飞将军蒋鼎文》《远去归来的昨天》《吴江年谱》《古往今来说西施》等著作。


原题

恢复高考那年,浙江

高考语文题你能考几分?





作者: 陈侃章


高考中的语文科目,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均十分重视,而其中的作文题又像是皇冠上的明珠,众星捧月,关注程度往往超出考生范围,甚而引发成全社会的公共话题。无庸讳言,无论以后人生从事何种行业,语文的实用和升华程度将伴你终生。


1977年是恢复高考元年,由于高考中断已达11年,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更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只能让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命题。这一即兴安排,虽属无奈,但事实上检测了各地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文化积淀。现在回望,各地的试卷精彩纷呈,各具特点,当然也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些试卷紧贴现实,时代特色明显;有些试卷,如浙江省的语文试卷既符合于当时,也经受住时间考验,即或放在今天也“风釆依然”,如让经过题海战役训练过的考生去做,过关也许轻松,但要考出高分并非易事。


1977年高考考场照片


一、浙江77语文的全真试卷


(一)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欲盖弥彰  (2) 色厉内荏   (3)叱咤风云  (4)高屋建瓴 (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二)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原因。
(1)看完电影《创业》,主人公周挺杉的高大形象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2)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3)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他们大义凛然,毫不退让,表现了坚定的无产阶级原则立场。

(三)学习毛主席诗句:1、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2、扼要写出诗句的含意。
(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四、阅读古代寓言《齐人攫金》;1、译成现代汉语;2、简要地写出它的寓意。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五)作文题:路。(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1977浙江语文高考试卷照片2张


不难看出,浙江语文试卷有五大部分。


第一、解释加点的字、词。当年许多考生对高屋建瓴的“建”字解释不出来,此时如能知道“瓴”就是“瓶子”,解释“建”就比较容易了。同样的道理,求解“户枢不蠹”的“蠹”字时,如能明白“户枢”的本意就是“门轴”,那么即使“蠹”不太明白,联系上下文也能连猜带蒙啦。如果不知道“门枢”为何物,也猜测不到“蠹”的意思。“欲盖弥彰”、“色厉内荏”中的“彰”、“荏”都是对应的正反义。相对来说,“叱咤风云”中的“叱咤”较易理解。


第二是改病句。改正局部问题不大,但要改正全部,还要讲出为什么这么改的原因,难度增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大概是出题者检测考生的本意。


第三是解释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在当时比较普及,无论在校生还是历届生都耳熟能详。但要准确解释诗中的点和词,且要写出诗句的含意,就是考查你对诗句理解到底达到什么程度。


第四“古文今译”这节。选自战国时期道家列子的著作中的一个名篇。这段古文比较浅显,并不很难译。但答题的要求是: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同时,还要求讲出其中的寓意。“寓意”表述要有哲理,精确表述并非易事。


第五是语文卷的重头,即命题作文——路。《路》这个题目简洁直白,容易理解。考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领悟,可以上天入地,漫漫求索,也可以洞烛幽微,寻找心路,在检测考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看你能不能收拢归纳到主题上来。这个题目每个人或深或浅都能写出一点来,不太会对卷发呆,无语凝咽。当然,这样的作文题,容易拉开考生的档次。1977年,北京大学文科在浙江省只招古典文献、哲学、图书馆学等专业。徐启华是诸暨籍上海知青,也许他的《路》考得出色,被北大中文系调档录取,其后他所写《路》刊登在《浙江日报》上。稍显不解和遗憾的是,语文试卷五个部分没有分数比重公布。我曾求助于一直在浙江省招办(考试院)任职的宣成先生。宣是杭大物理系77级毕业生。他提供了样卷,但对分数分配也遍查无果。他又询问多位相关人士,也多回忆不一,有的说作文占60%,有的说占50%。但无论如何作文比重较大。


1977年山东语文高考试卷

二、北京试卷的他山之石


197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层级清楚,仅仅二大版块。


第一版块分成“古今”两个部分,一是从鲁迅名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取出一段,让你解释文中的“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一类的人们”和“一部分人”在当时指向什么人?鲁迅在文中怎么批判谬论?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二是从“孙子兵法”中提取《谋攻篇》短文,即“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段,仅仅六七十个字而已,考生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可以,没有再提出其他要求。以上“古今”两部分各占10分,即总共20分。


第二版块是命题作文,该年北京的文理科考生均须写《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的作文。作文占语文总分100分中的80分,比重非常大。反映出题者的独特思路:考语文就是考作文能力,其他相对无足轻重。也就是说,你作文写好了,语文考试就成了最大的赢家。


刘学红高考作文上了《人民日报》1978年2月19日


北大77级中文系新闻专业刘学红忆述当她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可谓“漫卷诗书喜欲狂”。因为考前一天晚上,她躺在知青宿舍的床上,“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插队两年来的生活重新回顾了一遍,寻找和筛选着可以作为作文素材的一个个真切的故事和生活细节。”所以当她考场上“邂逅”这个作文题时,成竹在胸,将头天晚上打好的腹稿,洋洋洒洒地挥写在考卷上:“前一天晚上在脑子里闪过的一幕幕全部浮现出来,我几乎不假思索地一气呵成。”正因为有如此修炼和机缘,刘学红还蒙在鼓里,就已喜讯频传,她的作文,1978年2月19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这等于“告诉”她:你已被你心仪的大学录取。


1977年山西语文高考试卷


三、那时考生的现状


1977年的参考生大多有两个经历,一是参加过“文化大革命”,一是上山下乡、回乡知青。66、67、68届的三届高中生文化基础较为扎实,他们有过一至三年的高中经历,但放下书本,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已经多年,大多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碌碌于生活,高考的愿望只能在美好梦想中。更多考生上的是戴帽中学,他们形式上有过两年初中、两年高中经历,但在完成所谓的学业后,就上山下乡了。还有不少考生读完初中也加入这个行列。应届生可以参加高考,但考试结果证明,应届生录取比例少之又少。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学习环境,不少农村中学没有书本教材,课堂可以随便进出,课上与不上也无纪律约束。“读书无用”风行大地,“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四处弥漫。年轻人可塑性本来就强,这些深入人心的观念,将他们搞得消沉迷蒙,还有几个人能够沉浸学习,迷恋课本呢?


1977年陕西语文高考试卷


恢复高考消息突然传来,他们随即放下镰刀,走出田头,收起铁锤,告别车床,仅仅一个多月以后就匆匆进入考场,面对大学考卷,他们是如此的陌生,除了知道考试时间和科目以外,没有人为你辅导,也没有几个人有能力辅导。关于文化课的信息一片空白,比如说,考试范围、难度和时长都没有人告诉,即或有些人想翻翻课本,寻找点有用的东西,也有好心人马上提醒:要利用业余时间复习,不要影响工作,不要干扰上山下乡大方向。


考试,这久违的考试入学,已整整十一年未现,那远去的故事已是上一辈人的传说。面对眼前的考卷,他们是那样的迫切,跃跃欲试,但又是那样的无力,一筹莫展,即使常识性的题目,也是横亘在前面的大山,他们只能凭借碎片的积累,在记忆频道里搜寻那若影若现的孤帆远影。


这些试卷,对现在的中学生难度可能不大,也不时听到议论:那一年的考分真低啊!然而,思维也许要换一角度:考试分数的高低放在任一时段,也仅仅是一个表象,关键是在同批考生中你处于哪一分数段。这些现象需放到历史背景中去看待,即或比较,亦应在纵向同一基础上横向展开,若以“考试为龙头”的今天,去观照“广阔天地为课堂”的时代,二者诚不可同日而语也。


回溯既往的峥嵘岁月,使人明智并非虚言,只要不后见之明,稍带一点哲理思考,就可以清晰看见时光老人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历史的未来。


《冬季里的春闱》书封


(选自陈侃章著《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和《钱江晚报》2019年7月14日文)

 

陈侃章读本

恢复高考,邓小平与华国锋的定位和作用

陈侃章:1977年,恢复高考的来龙去脉

陈侃章:恢复高考追忆中的分歧与辨正

陈侃章:恢复高考后的缤纷花絮

陈侃章:77级、78级大学生的历史履痕

陈侃章: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杭大77级阮建忠:首闯自费留学美国之路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1977年高考试卷"蹿红",
网友感叹我也能上清华北大
1977年北京全真试卷,你能得多少分?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张维功:高考来了父亲走了,忍住泪进考场

王为崧:我的高考有"贵人"相助有人暗地使绊

李杜: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
张小雪:小学毕业生圆了大学梦
陈建功:大潮涌入未名湖犹在隆隆回响
毕无非:寒冬暖阳,那个刻骨铭心的冬季高考
王荣发:从红旗河到丽娃河
李希跃:我们家有六个77级大学生
周维平:我从草原来
侯建中:命运的魔术把车工变为法官
谢思敏:我就是睡在李克强上铺的兄弟
杜欣欣:我差点失去信心中途弃考
林侃: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
高宽众:我考上了政法界“黄埔一期”
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
周大伟: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夏玉和:走进心目中的大学我跋涉了八年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有通过政审关
孟国治:高考那年,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詹国枢: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翁大毛:难忘我的高考岁月
舒修: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冯印谱:一个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
魏达志:艰辛的求学之路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
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梁志全:那次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
吴畏:我的高考,1978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周振华: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
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
于泽俊:我的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
周林林:老师押中了那年的高考作文题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陈海贤: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
张效雄: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

校园回望  浪漫故事  菁英人物

       职业生涯  学术   追念师长

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