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年丨侯建中:命运的魔术把车工变为法官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侯建中,1970年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1982年分配到西北政法学院,1984年调至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任经济庭副庭长,河南省法院干部学校校长。按30年工龄可提前退休的政策,2002年不到50岁自愿退休,从事法务工作。
原题
我的两次高考
1978年7月21日,我坐在高考的考场里做数学试卷。
监考老师拿着蒲扇给我扇风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高考成功了。
那是我在河南许昌通用机械厂当工人的第八个年头。1969年省直机关干部疏散,父亲被安排到许昌市,许昌当时是县级市,归许昌地区管辖。
在山西老乡的关照下,我于1970年9月进许昌通用机械厂当了车工,就是“紧车工慢钳工吊而郎当是电工”的车工,那年我不到17岁。
1977年高考来临时,我已成为熟练的车工,车个轴承螺丝什么的不在话下,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照片贴在厂大门的宣传栏里。
对于突如其来的高考,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其对自己更不能理解对社会的含义,只是把他当做一次考试,多学点知识,换个生活方式而已。看下考试科目,理工科包括语文、政治、数学、理化,文科包括语文、政治、数学、史地。
我该报考文科还是理工科?
我1966年小学毕业,没多久,就背着背包“长征”到兰考去学习焦裕禄了,走了三天。其后基本就不上学了,我们年龄比红卫兵小,比红小兵大,懵懵懂懂的,家里外面没人管,索性当个逍遥派,到处跑着玩,结伙打架、偷摘苹果、看大字报、看游行、看游街、看抄家、看批斗会。
1968年第一次去北京是扒火车去的,说是串联,实际是玩。复课闹革命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做作业也不考试,老师、工宣队都不怎么管。
我们家属院经常有造反派批斗抄家的革命行动,抄家时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我就找些“四旧”书藉来看,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忏悔录》《玛丽.巴顿》《安徒生童话选》《普希金文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书都是繁体字,有的是竖排版,外国人名字长,不好记,就记第一个字,如渥伦斯基记成老渥等。
除了玩,就喜欢看这些书,现在家里还保存一些,没皮没尾的。
高考前,我在通用厂已经上过一个“大学”,就是七二一工人大学。
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关于《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调查报告)》的编者按清样中加写了这样一段话:“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被称为“七二一指示”。
之后很多工厂都办了七二一大学,1975年我们厂也办了一所,通用厂有近千人,生产压缩机,在许昌是大厂。我被推荐上了这所大学,学员二十多人,一个班,由厂里技术人员当教师,这些技术人员多是文革前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功底扎实。课程主要是机械原理、图纸设计、加工装配等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内容,因称为大学,所以也学了一些微积分等。
七二一大学上了一年左右,全脱产。那年毛泽东去世,学校举办悼念活动,校长说着说着突然嚎啕大哭,一个大男人像村妇一样,感觉怪怪的,印象比较深,就是说1976年9月学校还在,以后就解散了,1977年高考前我已回原工作岗位。
这些经历对高考不一定有直接作用,但应该会有某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决定了我只能选择文科,数理化底子薄,报理工科要面对三座大山,而文科只有一座,负担要小些。
1977年10月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11月报名,12月考试。时间紧、资料少、任务重,车间三班倒,复习也是白转黑黑转白。说是复习,实际很多都是新的知识。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几年后第一次走进了考场。
1977年河南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开始构思是描述一下纪念堂场景,缅怀功绩,继承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但刚写到第一段雕像的雕字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空着也不行,情急之下把雕写成了凋,又期望改卷老师不会发现或发现后不当回事。
考试后未发通知,之后托人询问语文组的改卷老师,说有这么回事,这错字在过去属政治问题,现在不按政治问题处理,作文零分。想想也只能这样了,要是一年多前不定会怎样呢,也是后怕。这个“涉政治问题”的作文加上其他科目估计考得也不怎么样,此次高考与大学失之交臂。
1978年高考与1977年相差半年左右,时间较上次宽裕,边工作边复习,就在这时我的贵人出现了。1978年文科考五门,除政治、语文、数学外,历史和地理分为两张卷子。我仍坚持上次的复习策略,把数学做为主攻对象。
我住的工厂宿舍,过去是教会医院,记得当时有近五十年的历史,现在快百年历史了。二层楼,木地板,房间用木板隔开,翻个身都能听到。
我的隔壁住的是我们车间的技术员,叫杜康战,地主家庭出身,文革前的清华大学毕业生。一次有道数学题怎么也算不出来,我不经意地问了问杜师傅,没想到他一步步演算出来,并把公式讲得清清楚楚,这很让我吃惊。
多年来,低头不见抬头见,虽没把他当臭老九,但也就是个文绉绉的不爱说话的老大哥,谁知肚子里有这么多好东西。随后,一个问一个教,我从正负数开始,按复习大纲一直学完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杜师傅看我是真学,就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不厌其烦,包括各种公式、例题,随手拈来,文革前清华生真不是吹的,毕业多少年了,初高中课程仍烂熟于胸,功底深厚,令人感佩。
就这样,一个文革前清华生帮一个文革前小学生攀登着高考数学的大山,我常感到,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得到了贵人相助,这个贵人就是杜康战师傅。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可惊天地,可化春雨。
那年我在的考场数学开考不久,就有不少人退场,过了一会,考场只剩了我一个人,在一个人的考场中答题,感觉真的不一样。七月天气炎热,监考老师看我坐在那不停地写,答题还像那么回事,拿着蒲扇过来给我扇扇风,我抬头一笑,这一刻,我知道,我的高考成功了。
数学考试是7月21日上午,那天正是毛泽东“七二一指示”10周年。1978年文理科数学是一张试卷,只是最后一道20分的题文科不做理科做,文科满分100分,理科满分120分。我除了文科最后一道20分的题未做对外,其余基本做对。回来和考理科的朋友对题,他们也没我答得好。
考文科的一个朋友,其他科目考得都不错,但数学零分,一道题都不会做,后来未被录取。
考后回车间上班,过段时间分数下来了,我的总分365,政治最低60多分,数学最高70多分,其他三门都是70多分,具体分数记不清了。考政治时我提前半小时交卷,最有把握的反而最低,认为最难的数学反而最高,世事无常啊。
那时不想当教师,也不知法律是干什么的,只是感觉好像和公安有些关系,就报了西南政法学院,还报了郑州大学考古系和武汉大学图书馆系等。
有天厂办通知去市教育局领录取通知书,我一看是被西南政法学院录取了,教育局墙上贴有西南政法学院1978年招生简介,就揭了下来,现在还保存着。行李托运回家,办理户口等各种手续,只有工资关系留在了厂里。
上学四年,通用厂通过邮局给我寄了四年工资,包括取暖费和降温费,报销了四年的交通费用,这是后话。手续办完,骑上我的“凤凰牌”自行车,沿着备战路骑了4个小时,未下车休息,挎包里放着水壶和馒头,饿了就边骑边吃,从许昌一路骑到郑州。休整一段后,登上北京至重庆的9次特快,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
走进法院的实习留念
值此改革开放及入校四十年之际,写下这些文字,感谢我的贵人杜康战师傅,感谢未追究“涉政治问题”作文的人们,感谢数学考场上打扇的老师,感谢通用厂的领导和同事,感谢拍板恢复高考的邓小平同志,感谢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火热的年代!
作者近照
西政专页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