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夏春秋:蓦然回首往事并非如烟

2017-09-09 夏春秋 新三届


        

        老编的话: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新三届大学生即77、78、79级通常被视为一个群体,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新三届以平均6%的超低录取率,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


        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特辟“卌年”和“校园”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夏春秋,老三届高三生,1966年6月曾准备高考;1968年9月上山下乡;1977年12月参加高考;翌年春,而立之年,方再入学。至今仍珍藏当年《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等。



1977年的高考,距今已有40周年了......

 

我记得:读完当天报纸上评《海瑞罢官》的长文,又像往常一样上晚自习课。尽管敏感直觉此文非同寻常,但何曾料到:这就是山雨欲来狂飙横扫天下的先兆。


我也清楚记得:全文广播那张大字报的时候,我(班长)正和全班同学参加农忙劳动(不知何故,那些天没有一位老师带领我们劳动),准备参加升学考试。风云突变,在狠批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狂潮中,我亲手撕毁了自己的品学兼优“三好学生”证书。


我更清楚记得:没有了升学,没有了就业,城市里社会上游荡着成千上万学生青年。1968年夏,学校传达室,那位老师一边抓着电话机话筒,一边沙哑着对我说:“上山下乡,建设边疆......”再没有游说鼓动,更没有学习动员。一腔热血,炽热真纯。9月初,迁户籍,转档案,背后铺卷裹衣物,胸前网兜塞课本,天真幼稚,不谙世事的学生娃,就这样奔赴广阔天地,溶入广袤汹涌的茫茫人海,踏上漫漫坎坷的人生旅途。



没有一家农户肯招留。农民讲实在,他们抱猪崽养羔羊会看牙口。


第一个夜晚,驼子桶匠家,待收拾了碗筷,只得就在当作餐桌的长条櫈上,我迷糊将就(马虎)了一宿。养猪场的河塘滩边,生产队填土搭建了两间牛棚,就把原来“两头牛,拴一间”的“方案”推倒重来。结果为土著十六条腿挤一间,腾一间安置外来两条腿的我。


区区牛棚,乃安身立命之地。


我购来红色油漆,在屋子外墙和门口的门板上,恭恭敬敬,工工整整地写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学还是要办的”方正汉字。天天虔诚,日夜自励,决心要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所受的教育决裂,脱胎换骨。


开始“稼穑学耕耘”生涯:


江南春意早,草长雏莺飞。驱牛犁耙地,开耕做秧田。草帽套头顶,裤管卷瘦膝。左手牵牛绳,右手扶木犁。晨出闻鸟噪,暮归沐清辉。三夏双抢,挑担气喘吁吁,急步踉踉跄跄,赶至打谷场,汗水湿透衣裳;解抽担绳回田头,当空炙骄阳,前襟后背,汗渍盐霜乱爬身上。放工进门,清水盖冷镬头,不等米粒全涨开,捞到碗里就咽吞——要赶出工。(公社集体食堂就设在生产队。一次赴之欲临时解决午饭,结果被赠以白眼拒之门外。特殊年代,人更无恻隐之心。)


含辛茹苦,春华秋实。霜降冬至,寒风骤起;陌上林下,黄叶纷飞。踩薄冰,踏严霜,凌波一叶扁舟,撑篙罱泥。寒冬腊月,万千农夫,箕畚荷担,开河挖泥;精卫填海,挑沙筑堤。“绘宏图,换新颜”:旌麾猎猎,万头攒动;旗似海,人如蚁。


数年间,与村民一起,躬耕于垄上,挣食以黄土,顶烈日,披星月,餐风雨,共患难:深知稼穑之艰辛、民间之疾苦。人间沧桑,世态炎凉,一窥乡村小吏势利虚伪、冷酷狡诈和徇私枉法的丑恶,亦洞见贪婪自私人之本性。寒暑劳作,风雨磨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介文弱书生,竟也平添几分乡野粗犷之气。


数年间,已有不少人上学招工进了城,插队知青总算有了盼头。然而,覆水难收:全大队一个名额,僧多粥少,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谈何容易。第一个去上学的,是当地中学校长的女儿。接着几年的名额,被当地有盘根错节社会关系的青年占了。


我们深深记得,那一年出了社员伤亡事故,那几个领导就用大学招生名额作筹码,赠给死亡者家中儿子作安抚,摆平了事。让这个连 0.5  +  1/2 小数分数都不会运算的“学员”,要堂而皇之地在科学圣殿大搞“斗批改”。苦苦熬等的热血知青,血脉贲张,仰天长叹。


1971年到1972年,我曾在中学代课执教、“传道授业解惑”。所教的七四届学生中,有人凭家长是公社干部的家庭背景,下乡一年半载,就进了大都市高等学府。(补注:1978年春,院校开学,百废俱兴,气象万新:我年而立,甫为新生;与之邂逅校园,昔日学生,早是学员。)


斗折星移,几度春秋,几多风雨;

北雁南归,啾啾互勉,砥砺前行......


霹雳一声震天响。



1977年10月,广播消息:恢复高考。当时,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满怀激情放声高歌“科学的春天”,热烈拥抱这振兴国家民族的“新希望”。莘莘学子欣闻此,捋袖奋臂眉暗舞,叩缶击壤呼呜呜。苦等苦熬十年,业余复习文化知识时间,却仅仅一月。昔日学友,乱纷纷寻觅书籍资料。我平生所爱,唯书而已:当年学习用的教科书,甚至连数学《习题集》、外语《语法书》《最低词汇量》都还在——文化科学知识,是人类进步结晶啊。


我至今犹记:《语文》卷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我选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吗》。辍学十年,沦落底层,其间亦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采民风,记世事,阅沧桑,笔耕不辍。事理阐述驳斥论证该文题,还巴不得淋漓挥毫,一吐为快。



丁巳(1977年)秋闱,翌年5月,东风拂晓,花开香溢。忆及当年寒夜孤灯,牛棚赋诗;苍天不负,果有今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之时。春风得意,扬眉吐气。《准考证》《录取通知书》亦显弥足珍贵。



办理入学手续迁粮油户口时,蓦然回首,十年沧桑,一腔悲怆:青春年华,蹉跎岁月。咀嚼坎坷艰辛,体味冷暖人生。先哲有言:悲剧,乃将“美好”撕毁给人观看。


Трудновысказатьиневысказать

Всё, чтонасердцеу меня.

Изпесни<<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注)

 

回首往事,正如歌辞所言:万语千言结心头,欲说还休。

依依别诸友,匆匆理行箧。挥毫成句留箧底,以壮行色。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雪泥鸿爪,苍狗白云。


大江东去,逝者如斯。随着时光流逝,脑海深处的许多记忆,渐渐淡漠甚而消失殆尽;但是,人生旅途的坎坷,40年前的“77高考”,又岂能轻易忘却。

 


        注:Трудновысказатьиневысказать  Всё, чтонасердцеуменя.  (歌词一般译为:我想对你讲    但又难为情 多少话儿留在心上 ) 。歌词摘自《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情境原意为:夏日郊外晚风习习林苑静谧景色旖旎月色朦胧河水涟漪小伙姑娘相偎相依炽热情语欲吐难言。歌词原句白话直译为“难以说出我心中一切”;也即“万语千言结心头,欲说还休”之胸臆。文中仅借用歌辞原词,二者语境情境不同。


本号获许可推送,图片有作者提供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杜欣欣:我差点失去信心中途弃考

张建田:团里弃考的名额被我争取到了

林侃: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

高宽众:我考上了政法界“黄埔一期”

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

周大伟: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周大伟:同桌的你,你在天堂还好吗?

雷飞志:猪肉、香烟及那年高考

马申,他多要一张试卷把答案誊抄一遍

刘亚谏:录取通知书错了两字投了三条村

夏玉和:走进心目中的大学我跋涉了八年

赵晓明:我家世世代代没有一个识字的人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有通过政审关

徐瑞清: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孟国治:高考那年,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郑忆石:我看到考场赶出去一个作弊者

詹国枢: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翁大毛:难忘我的高考岁月

复旦数学系77级:在新世界门前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复旦78级同学黄山巧遇邓小平

舒修: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冯印谱:一个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

魏达志:艰辛的求学之路

魏景东:一张准考证带来的回忆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明瑞玮: 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

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梁志全:那次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

吴畏:我的高考,1978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张河:我的“自助式”高考复习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何平:毕业时黄达老师给我题词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一张北大旧照片,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宋家宏:高考,让我此生与书为伴

小学毕业的四哥,

连续三年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

徐小平:生命中那盏明灯

周振华: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

小学毕业的四哥,

连续三年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

谢迪辉: 其实我们学的都是“屠龙术”

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

应亚平:默默自学机会终于降临

王俐:高考第一天我迟到15分钟

于泽俊:我的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陈中惠:我推迟半年拿到报到通知书

李杜: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

陈海林:拿到录取通知书前一天,

我在杜甫草堂见到邓小平

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

杨鹏程:跨越13年,我参加过两次高考

周林林:老师押中了那年的高考作文题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陈海贤: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

张效雄: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盖生:1978:入学记忆回放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