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年丨贾建初:一群77级,飘在亚特兰大

贾建初 新三届 2021-01-05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贾建初,1953年出生于武汉。1969年初离开北京去江西分宜五七干校当知青。1977级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工程系。1985获得北京轻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制浆造纸工程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多家公司担任注册工程师和职业项目经理。现居住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原题

来自中国大陆的

亚特兰大77级

群体解析



作者:贾建初


2017年12月10日,一个雪后初晴的冬日,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及周边地区中国77级150多名同学聚在一起,隆重纪念历史性的恢复高考40周年。


图-1:来自中国大陆的亚特兰大77级同学隆重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2017年12月为纪念高考恢复40周年举办庆祝活动前,由亚特兰大77级一些同学发起,建立了我们这个“亚城77级”微信群。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组织了多次集体活动,建立了各种兴趣小组。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吸引了更多的居住在亚特兰大及周边地区的77级同学加入了这个集体。到目前为止,我们群已经有近200位77级的同学进行了登记。


本文仅根据两年来收集到的信息,对美国亚特兰大77级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些简单的解析。



他们都来自中国的何处?



亚特兰大77级同学母校116所,其地域分布很广。它们分布在全国除台湾、青海、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之外的26个省市自治区[图-2],其中以北京,辽宁,四川,江苏和上海最多,每省市有14位以上的同学,他们总人数约占全体同学的41%。来自于贵州,宁夏和吉林的同学最少,每省/自治区只有1-2位同学[图-3]。据资料,在百废待兴的1978年,全国高等院校的数量仅有598所[1],而亚特兰大77级同学就读的高校数量占当时全国高校总数的近20%。


图-3:本群体同学母校所在省市自治区的人数


我们群体近200名77级同学来自于116所高校,其中,100所高校(占86%)只有1-2名同学,其余16所高校(占14%)每校有3名以上的同学在亚特兰大。而同校同学最多的是山西医学院(9名),北京第二医学院(6名)和沈阳机电学院(5名)。


本群体同学就读于国内各高校的人数:



注:最近40年来,中国高等院校增加、合并和改名的很多,本表中的学校名字都是采用1977年-1982年间的学校名。)


1977年招生时,中国没有重点和非重点高等学校之分。


1978年2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恢复“文革”前60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一共为88所重点高校。


图-4说明了这88所重点高校的类型分布,其中理工科排第一,其次是综合性高校,农林学院,而政法和艺术学院最少。这张图也可以大致反映1977年全国恢复招生的598所高校的类型分布。


图-5 总结了亚特兰大77级同学当年所考入的116所高校的类型分布。


比较一下图-3,可以看出与当时全国高校分布情况相同的是,我们群体的同学考取理工类高校也是最多的,但是医药类和师范类高校的位置要靠前很多。和1978年2月份教育部公布的88所全国重点高校类型分布比较,本群体同学就读的高校类型特别突出的差异在于,医药类高校的比例(26所,占22%)明显比全国重点医药类高校所占比例(7%)要高出很多。 


据估算,1977年招生时,全国大概只有医药类高校40-50所,我们群同学就读的医药类高校就占了其中的一半,比例之高,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而且他们就读学校聚集性也很强。表-1中同校同学最多的就是来自两所医学院:山西医学院和北京第二医学院。


他们的男女比例及年龄


先说说他们的性别和年龄。在亚特兰大77级群体里,男女同学的比例是1.7:1。


由于作者缺少大数据库的支持,无法用全国27.3万77级同学的性别比例做比较。这里借用清华大学77级男女同学的比例[3]和本群体男女同学的比例做个比较。清华大学是个理工科高校,1977年男女生的比例是4:1[图-7],而亚特兰大77级同学的学科科目非常广泛,所以男女生的比例比理工科的清华大学更加均衡。



77级考生绝大多人被“文革”10年耽误,来源庞杂,年龄跨度大, 从15岁到30多岁。据不完全统计,本群体同学从年龄分布上来看, 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通常被称作50后, 很少一部分老三届高中生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期,被称作40后, 还有一小部分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被称作60后。我们群体年龄最小的是1962年出生的高中在校生,入学时只有15岁。


在50后当中, 1956年-1959年出生的同学的占绝大多数。他们一般是在1970年代中结束的高中教育,高校入学时年龄在18-23岁之间。而少数的几个60后同学,则是77届应届高中生或78届在校生。由于缺乏77级全国的入学同学的大数据,我们借用清华高校77级学生的数据作为参考。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不完整的数据来看, 亚特兰大77级群体和清华高校77级的1035名学生的年龄分布[图-8]非常接近。

 


他们的身世


上高校,应该是接受过完整高中教育才有资格。但是由于十年动乱,学校关门, 致使很多13-16岁的青年失去了上初中和高中的机会,在没有成年之前就地开始了上山下乡或当兵当工人的生涯,过早地失学走上社会。


在中国大陆1950年至195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是这种经历。


他们从来没有机会踏进高中的课堂,进入高校前的名义学历只有初中,其中很多人并没有完成初中教育,也没有得到初中毕业的证书,66届至70届初中生就是这样一批人。


高中都没上过,上高校谈何容易?


幸亏77年中央的招生规定,其要求是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青年,为这一批有上高校愿望并通过顽强自学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青年人开启了上高校的绿灯。可是,因为这个群体的总体教育水平不高,他们中最终跨过独木桥,走进高校校门的人无论是在同龄人口中的比例,还是在全国77级入学的整体比例都是最低的。


比较亚特兰大77级群体入学前学历和清华高校77级入学前的学历[图-9],可以清楚地看出,占77级同学绝大多数的是新高中的同学,他们大多是1956-1959年出生,在1970年代完成高中教育。他们占有年龄和学历上的优势,比较起其他两个年龄段的同学,他们后来出国留学的人数比例也是最多的。老高中的同学和初中以下学历的同学,在高校毕业时年纪比较大,成家立业抚育后代变成了他们生活中比较迫切的需要。所以,能够继续出国深造的比例比起入学时的比例就更加低了。



从上高校前的经历来看,亚特兰大77级这个群体中的绝大部分或者是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或者是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工人,也有面朝黄土的农村青年,还有教师等等,其中相当多的人还背着这样或那样的政治包袱。他们在社会上摸打滚爬多年,栉风沐雨,经历过世态炎凉。是1977年冬天的高考,把这批阅历不同、年龄参差不齐的青年聚拢到一个群体中。


亚特兰大77级同学入学前最大部分是知识青年(37%),其次是工人(包括临时工,34%),应届毕业生/在校生(14%),教师(包括代课教师,9%)[图-10]。其中绝大多数的工人也都有过上山下乡经历。

 

在录取率非常低的77级同学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家兄弟姐妹几人同时考上高校。这应该源于家庭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盛行读书无用论的环境下还执着地坚持学习。我们群体当中就有兄弟三人,兄弟二人,姐弟三人,兄妹二人同时77年金榜题名的。


更值得骄傲的是,197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中胜出的29名理科状元,就有两名在我们群里,占当年理科状元的7%。他们是江苏理科状元和陕西理科状元,高考前分别是纺织工人和铁路工人,后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他们的专业分布


亚特兰大77级同学中,近84%是考的是理工科(包括医科)的试题,报考文科的仅占14%,艺术类的占2%[图-11]。这个文理科比例和1977年全国文理科高考招生比例有很大差别。


笔者分析,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1980年代出国留学时国家重点资助理工科学生,即使是自费留学理工科也比文科更容易在美国高校取得资助。本群体同学理科生中近四分之一的考生是报考的医科,更是远高于医科生在当时全国考生的录取比例。笔者以为这和亚特兰大及周边地区有好几个医学院(比如埃默里医学院)和美国联邦政府的疾病控制中心(CDC)有密切关系。在所有的科目中,都是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唯独医科生是个例外,女生比男生多[图-12]。



尽管人数较少,77级5位学艺术的同学却一直活跃在亚特兰大华人社区,用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培养华人后代,活跃华人生活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他们当中还出了一位动画电影美术家——美术大师揭湘沅。


他1996年至2004年任聘为美国迪斯尼电影动画公司高级美术师,先后参与动画电影《花木兰-Mulan》《人猿泰山-Tarzan》《星际宝贝-Liloand Stich》的设计及制作,并担任《兄弟熊-Brother Bear》场景艺术风格总设计。2004年至2007年任职美国福克斯电影公司Blue Sky Studios 动画电影公司美术原创部,参与《冰河世纪-2》和《冰河世纪-3》等多部动画电影的美术原创工作。


夫妻扎堆的地方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校生,经过3~5年紧张的高校学习,绝大部分于1982年或1983年毕业了。大部分同学在毕业后的几年内结婚,成立了家庭。几年的紧张丰富的校园生活,让77级的学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文凭,也收获了延续一生的甜蜜爱情。亚特兰大77级同学中就有至少33对伉俪,约占本群同学的三分之一。


图-13 部分亚特兰大77级伉俪在聚会中合影


77级同学毕业后,有些人选择继续在国内深造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出国留学,有些人则是工作若干年后又回到学校继续深造。亚特兰大77级同学中有60%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有35%的同学获得博士学位,有25%的同学获得硕士学位【图-14】。按照性别分析,男生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占其总人数的67%,女生的这一数据是49%。这和当年一部分女生来美国陪先生读书的现象是相符的【图15】。



亚城77级同学,除去做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生之外,从业人数最集中的是IT行业。很多从事IT工作的同学所学专业并非IT,大部分改行的是学理工出身,但是,也有文科生甚至艺术生。这种现象反映了77级同学的聪明、坚韧、生存能力强,但也折射出第一代移民在面临生存压力,选择职业时的尴尬和无奈。


图-16 部分在IT行业就职的亚特兰大77级同学


据不完全统计,亚特兰大77级大部分同学是在高校毕业后来美国读研究生或者是陪同读书的配偶一起来的。他们在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的磨练后,又经历了一次洋插队;也有一小部分,是近年来到美国探望子女或移民来美国的。他们当年被称为天之骄子,到美国后仍然是社会精英,为提高当地华人的形象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不少人往返于中美之间,为促进中美两国的建设,贸易和文化交流奔忙。目前不少人已经到达或者接近退休年龄,他们为构建自己的金色晚年在忙碌着。


亚特兰大77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在继续书写着他们自己的故事。


参考资料:

1.姜彤彤-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科研效率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2.维基百科-中国重点高校

3.清华高校77级入学学生数据-清华高校77级同学提供


(注:本文中的信息除注明外均由亚特兰大77级同学提供)

 

2020年4月9日


延伸阅读

 贾建初:在江西二轻部五七干校的日子

贾建初:他学医三月退学考研

揭湘沅:好莱坞动画高级美术师

罗敏:拿到高考录取通知,

我还回知青点劳动半月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新三届之歌

苏若男:高考体检走烂了一双新棉鞋

龚国庆:求知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追求

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卢治安:我们的南开,我们的77极

谢思敏:李克强,睡在我下铺的兄弟

洪光华:那年12月,我们的冬季高考

葛剑雄:命运在那一年改变

余华:小镇青年命运转折,并非高考一条路

金弢:迟到一天,人生将面目全非

刘滢:我有个外号叫“范二”

周小六:那一刻,拼你的全部青少年时光

刁承泰:那年县领导不准我参加高考

骆小元:爸爸给邓小平写信

尹俊骅:十二年终圆大学梦

熊代坤:乡下孩子磕磕碰碰的大学之路

刘怀恩:四次高考终于跨进大学校园

吕贡呈:高考圆了我的工程师梦

刘源:当年邓小平批准我参加高考

陈加锁:我的1978,惊动邓小平派出调查组

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梁沪生:我穿着破裤子参加中戏面试

卢文发:我的准考证上姓名写错了两个字

 谭蔚泓:"你就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干活吧"

李明武:厂里的老大学生助我恶补高中知识

陈雯:百分之四点八里的一分子

邵巍:给弟弟妹妹陪考后,第三次考入北大

薛虹:我14岁上北大,弟弟进北大才13岁

刘玉瑛:我上北大纯属偶然,这真不是谦虚

薛广勤:我从藏区"逃亡地"回家参加高考

黄永红:我报考北广播音系,被漏掉面试机会

陈侃章: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