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 | 刘怀恩:我参加四次高考,屡败屡战,终于跨进大学校园

新三届 2020-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最美祁县 Author 慢慢来总会比较快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刘怀恩,1957年5月生于太原,1962年随父母被压缩回老家祁县城关南谷丰村,1972至1974年在祁县中学读书,1976年参军到青海格尔木服役,1980年12月复员回乡。1983年7月考入山西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1991年调入山西省税务局,一直在省国税局税收科研所工作。2017年5月退休。


原题 

我的四次高考




作者:刘怀恩



我曾经参加过四次高考。

1975年,我在山西祁县中学高中毕业了,随后就回乡务农。那年月,城里的知识青年都在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纷纷跑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咱本身就是农民,回乡务农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当时,如果也有上大学这回事的话,那是指在农村或城里的知识青年被单位推荐保送去上大学。

1976年初,带着对那身绿军装的向往,我参军到了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驻青海格尔木的汽车三团。因为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高中生之一,字也写的马马虎虎,新兵训练结束后就被分配到修理连当文书。文书其实就是连长指导员的勤务兵,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枪支、登记花名册、写总结什么的。

有一次,团里让每个连办一期有关批判“四人帮”的壁报,这是我的强项,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就喜欢出板报。所以,我使出浑身解数,别出心裁地办了一期。等团里宣传股的领导一看,感觉不错!于是,我被调到团里宣传股的写作组从事通讯报道工作。

1979年8月摄于拉萨


大约是在1978年吧,据说要推荐一部分战士去参加青海地方的高考,于是我也积极报名。但是离高考也就剩下不到20天的时间了,还要应付手头的工作。于是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抢时间复习。其实,说起来条件也太差了。根本就找不到参考书,能看到的复习资料十分有限。就在这种情况下,每天复习到深夜,奋斗了17个日日夜夜。到后来都感觉自己蓬头垢面,瘦的整个人都失型了。

第一次高考是令人难忘了!我依稀记得好像是在秋季,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格尔木已经很冷了。语文作文是一道感谢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的题目。印象最深的是物理,一道是光学的,另一道到电学的,高中物理中都学过。只可惜的是公式几乎忘光了,绞尽脑汁做了半天也没有做出来。

直到高考结束自己都一直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其实那些题目极其简单,但毕竟毕业有些日子了。考完了,也就完了,心里根本没有当回事。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我们的股长告诉了我这次考试结果:离分数线只差3分。

1980年的四月,我在离开故乡四年多的时候申请了第一次探家。于是知道了一个全家一直瞒着我的母亲病重这个事实。于是,在部队干还是不干呢?经过左右权衡,决定复员。1980年底,我脱掉军装,回到了家乡。

其实当时回家很茫然。这时,父亲拿出我的高中毕业证书,告诉我:还是复习吧。和你差不多的几个同学都已经考上专科或中专了。

于是二话没说,重新背起了书包,又回到了母校。在祁县中学,遇到了以前教过我的刘老师。当我说明来意后,她说:“行吗?回去吧,太难了!”给我们复习班代课的另一位老教师就更不客气:“你们?你们想考大学?门都没有,人家应届生还差不多!”

考还是不考!这是个问题。不考,自己又能干什么?呆在农村自己又不情愿,利用部队学的技术去开车,那又有什么意思!其实我知道自己一向很喜欢看书学习。即使在部队上,也利用各种条件看了不少书,包括好多世界名著。想来想去感觉还是想上学。于是就硬着头皮进了复习班。

复习没几天,就测验数学,可以想见结果,19分——高中毕业都五年多了,难度太大了。学的知识比我以前学的要深的多,而且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科目都几乎是从最基础的部分学起啊。

这年的五月,高考有一项新的改革,预考。可想而知,我怎么会预考上呢!等预考分数下来后,我没有气馁,径直找到祁县教育局局长——要是搁以前,我可没有找局长的胆量。但咱当过兵的人,见过更大的官啊——我和局长说明我的情况:尽管时间短,但进步很快。尽管预考没有达线,但我很想感受一下“实战”的滋味。局长也是痛快人,一口答应我可以参加高考——这是我的第二次高考。

参加1981年的这次高考,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实战演练。通过这次实战,我觉得比第一次有了更清醒、更理性的认识:

第一,每门功课都必须抓起来,尤其是我最薄弱的外语。于是我利用电视、收音机恶补英语;


第二,我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采取常规的学习方法,必须采取主动出击的“集约式”的学习方法,哪位老师讲得好,就去找哪位老师辅导,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三,充分调动我的知识储备和有利因素,我看过不少名著,也搞过几年的通讯报道,作文功夫和理解能力较强,字也写的很讨老师喜欢。


第四,在青藏高原的从军经历,使我能吃的下别人吃不了的苦。


于是,我开足了马力,鼓起了风帆,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同时也更像是一块扔进水里的海绵,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

1982年高考临近,不用说,预考顺利通过,而且,居然在预考中还考了个全县第一名。考试还没有开始,老师同学们就“大学生”“大学生”地称呼我!使我有点飘飘然。

结果!那年山西省的本科分数线是390分,我只考了360多分。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本来可以上晋中财贸学校,但一位特别关照我的老师把我的报考志愿表格给弄丢了,最后,我就连中专都没捞着上!哦,我那第三次高考呦!

不得已,我顾不上慨叹命运的不公,更没功夫去理会别人对我的不理解。只能重整旗鼓,再次披挂上阵,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

通过上次的失败,让我也更清醒地认识了自己:好多知识学的不扎实,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把考大学作为学习的目的,这很片面。没有把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更没有把学习和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国家已经破除坚冰,开始改革开放,一切都百废待兴,国家正在转型。每个人的命运也就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我的思想太狭隘,只想到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对国家的整个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学习,考大学,这只是人生中要攀登的一座山峰啊!人的一生还有多少艰难险阻等着咱去克服呢!

于是,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重又投入到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学习中。这期间学习更加自觉,态度更加端正,方法更加得当,效果也更加明显。

在1983年的高考中,我以超过山西省430分本科线22分的成绩,被山西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专业录取,遂成为了这所大学管理专业的第一批大学生。顺便提一下,数学考了91分。

回顾自己的这四次高考,我感慨良多。

第一,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十年文革、十年动乱,不知荒废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轻人不能学文化,把文化知识看成是封资修的货色。人们谈知识色变,把没有知识当做所谓“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目标。学生不学习,造反去了。工人不做工,武斗去了。大学瘫痪,教师被称为“臭老九”整天挨批斗。尽管在上世纪的70年代初,各地的小学和中学逐渐恢复教学,但人们总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放心大胆地追求知识,更不敢去追求真理。大学里也只收推荐生,普通百姓要想圆大学梦根本不可能。

就在我参军的1976年年初,我国正处在“四人帮”捣乱的时期,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尚且如此,更遑论个人的命运!是改革开放的大格局给予了每个人改变命运的契机。

第二,承认落后,正视现实。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一代人错过了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机。但只要认清形势,看到差距,找准突破口,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依然可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更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第三,中国真好。这是因为我国没有像印度那样的种姓制度,更没有人与人之间森严的等级划分。尽管也有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困扰着几亿农民,但从总体上来讲,无论你是农民还是市民,只要你肯努力、肯学习、肯吃苦、肯上进,你就会受到社会的尊重,你也就更能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第四,不要抱怨命运对你的不公,更不能向命运低头,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遇到困难不能气馁,要有一股子韧性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一个人是如此,整个民族不也一样!人生不怕碰壁。怕的是碰壁后不敢再向前。要努力奋斗,更要积极地提倡个人奋斗,争做时代的弄潮儿,积极地参与时代提供给你的各种社会活动。要对所处时代有个清醒的认识,认准了目标,就排除一切干扰,勇往直前。

第五,上学真好,知识真好!人生能享受学习,享受知识的滋润,其乐无穷,乃大幸也。人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更能体察到知识中蕴含着理性的光辉,蕴含着人性的璀璨,更蕴含着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致描绘。知识可以给我的人生推开多扇认识世界的大门,从而丰富你、美化你、抬举你,使你不平庸、不媚俗、不低级趣味。知识更能使你领略生存的真谛,洞悉生活的要义。也就在这享受着知识滋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

作者2002年摄于莫斯科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高考回忆

熊代坤:乡下孩子磕磕碰碰的大学之路

骆小元:爸爸给邓小平写信解决政审难题

尹俊骅:十二年终圆大学梦

吕贡呈:高考圆了我的工程师梦

刘源:当年邓小平批准我参加高考

陈加锁:我的1978,惊动邓小平派出调查组

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梁沪生:我穿着破裤子参加中戏面试

卢文发:我的准考证上姓名写错了两个字

 谭蔚泓:"你就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干活吧"

李明武:厂里的老大学生助我恶补高中知识

陈雯:百分之四点八里的一分子

邵巍:给弟弟妹妹陪考后,第三次考入北大

薛虹:我14岁上北大,弟弟进北大才13岁

刘玉瑛:我上北大纯属偶然,这真不是谦虚

薛广勤:我从藏区"逃亡地"回家参加高考

黄永红:我报考北广播音系,被漏掉面试机会

陈侃章: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