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丨刘滢:​我有个外号叫“范二”

刘滢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刘滢,男,甘肃会宁人,生于1956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先后工作单位及职务为:宁夏日报记者,宁夏大学教师,人民公安报记者,工人日报记者、国际部主任,现为《班组天地》杂志副主编。


原题 

我有个外号叫“范二”




作者:刘滢


 

1978年五一节在兰州大学校门口,拍摄者为同班同学彭长城。彭同学后来多年担任《读者》杂志社社长

 

到2018年2月,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接到入学通知书整整40年了!正是40年前的这封通知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有了一个叫“范二”的外号。


1978年2月26日,农历正月二十。那天下午,我正在生产队的场院里干活,突然看见妹妹手里举着一封信,急匆匆向我跑来。我迎上去接过信一看,发信人地址一栏是印刷的红色“兰州大学”几个毛体字。我抑制着“激动的心”,用“颤抖的手”撕开信封。这是一封入学通知书,称我被该校历史系录取,要我在2月26日至28日到校报到。


场院里干活的老乡和知青纷纷围了上来,这个说“你终于跳出农门了”,那个说“你月月都有麦子黄了”,还有的说“上了大学就不用下苦了”。我们生产队有插队的兰州知青,一位来看孩子的家长则对欣喜若狂的我说:“后天就是报到截止日,你可要按时去。过去大学都有备取生,如果正式录取生不能按时报到就不要了,让备取生替代。”如果说当时我有点像清代小说《儒林外史》里范进的话,这句话无疑就是范进岳父的一记耳光,顿时让我清醒了。我赶紧回到家,见同在一个村下乡的小姨已经赶了过来,和我母亲一起,正在拆洗家中最好的一套被褥,准备让我带上去上学。


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对我最大的意义,是在当了8年农民后,终于能“农转非(非农业户口)”了!1970年初,我家作为甘肃省会宁县城最后一批“被自愿”的城镇居民,来到离县城90多公里的头寨公社(现为镇)三百户生产大队(现为村)下乡落户。之后,在一所农村“戴帽初中”(原初小,文革中改为七年一贯制学校)半耕半读地上了两年初中,而后又到设在县城的“五七红专学校”高中部(以前及以后的会宁一中)住校学习了两年。到1977年底,我已经当了四年的“回乡知青”。四年来,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再吃上“商品粮”,但招工、招干和推荐当工农兵大中专学生的机会总是和我无缘。当我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就像在黑夜看见了曙光。


我报名后在复习准备期间,碰见一位要好的同学,他说他为了保险要报考的是中专。我也想让保险系数大一点,就赶到县教育局,要求把志愿从大学改为中专。教育局主管老师是我高中学校的政工干事张国孝老师,他不给我改,劝我说:“这次高考,如果成绩上线,大学录取不了,中专可以录取。你要是报中专,录取的机会就小了。”“听人劝,吃饱饭。”我是听人劝,上大学。那位同学后来上了中专。


我们大队有四个生产队,不少人参加了这届高考,最终被本科录取的有四名,还有几名考上了中专和技校。但上重点大学的就我一人,也是第一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因而在大队和公社都受到“关注”。第二天,我向老乡借了一辆自行车,驼了几十斤粮食,到20公里外的公社革委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到公社粮站兑换粮票,一路“畅通无阻”。唐人孟郊科举登第后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我是“春风得意轱辘疾,上学手续一天齐”。


第三天就是28日,通知书中要求报到的最后一天。现在从三百户村到兰州,公路只有100多公里,不到两小时即可抵达。可在40年前,这条路我走了整整一天。我早上乘县内班车,赶到10公里外的郭城驿,快中午时从那里搭上过路的县际班车,下午到达邻近的靖远县火车站,坐上了一列逢站必停的慢车。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火车进了兰州。


这是我第一次到大城市。一出车站,就看见“兰州大学新生接待站”的横幅。我背着被褥拎着小木箱刚走过去,就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原来是兰大历史系七六级学生马德。这真是“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马德是高中毕业的“回乡知青”,我家就下乡在他家乡的公社。七六级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文革期间教育革命的“成果”之一是“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工农兵学员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但也不乏佼佼者,马德即其一。他后来攻读了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敦煌学家、博士生导师,著述甚丰。


马德上学前我们就是好朋友,他从系里的新生名单上发现有我,推测我一定会乘这列车到兰,就和已经在当天白天报到的中文系新生、会宁老乡吕发成一起来车站接我。有马德的带领帮忙,我的入学手续办得非常顺畅。到了八人一间的宿舍一看,我是第五个报到的,而班上省外的同学几乎都还没来。说到曾担心的“备取生”问题,老师同学不禁莞尔。


入学后,学校按规定对新生进行了文化测试,考题中有一篇命题作文《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我是这样开头的:“正在生产队场院干活的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差点成了范进第二。”系里有老师把我的作文作为笑料,讲授隋唐史的齐陈俊老师还将其告诉了马德。马德在校期间,就一直叫我“范进第二”,有时干脆叫“范二”。

 

原载《班组天地》杂志2018年第2期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高考回忆

刁承泰:那年县领导不准我参加高考

骆小元:爸爸给邓小平写信解决政审难题

尹俊骅:十二年终圆大学梦

熊代坤:乡下孩子磕磕碰碰的大学之路

刘怀恩:四次高考终于跨进大学校园

吕贡呈:高考圆了我的工程师梦

刘源:当年邓小平批准我参加高考

陈加锁:我的1978,惊动邓小平派出调查组

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梁沪生:我穿着破裤子参加中戏面试

卢文发:我的准考证上姓名写错了两个字

 谭蔚泓:"你就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干活吧"

李明武:厂里的老大学生助我恶补高中知识

陈雯:百分之四点八里的一分子

邵巍:给弟弟妹妹陪考后,第三次考入北大

薛虹:我14岁上北大,弟弟进北大才13岁

刘玉瑛:我上北大纯属偶然,这真不是谦虚

薛广勤:我从藏区"逃亡地"回家参加高考

黄永红:我报考北广播音系,被漏掉面试机会

陈侃章: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本号只接受微信公众号首发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