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窗 | 汪晶晶:万万想不到,粗心的我就这么把你永远弄丢了……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05-14 08:37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汪晶晶,女,1953 年出生于武汉。当过纺纱厂学徒工、知青、街道病残青年、护士、医生。1982年1月武汉大学学士,同年教育部公派赴联邦德国研究生,分获德国科隆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德国CLW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著有170万字的长篇乡土小说《松园旧事》。

原题

把你分成一片片, 片片都是真善美

难忘我亲爱的学平




作者:汪晶晶


年轻时的学平

 

那是2018年的9月,早上刚一上班,我就觉得胸闷气短。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历,可不是,又到了这个可诅咒的日子,9·11。十七年前,那片原本和平,安详的土地上,那数千名瞬间消逝的无辜亡灵,个个都在提醒着苟活在人世间的我们,不要忘却!
 
我叹着气,忙着大大小小的俗事,一直到下午,才得空看了一眼大学同学的微信群。没想到国内的亲们也都在悼念,小小的微信群中,处处都是祈祷,红烛和玫瑰。
 
但仔细看了一眼之后,我刚刚涌起的感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以言表的……震惊!亲们悼念的不是 9·11,而竟是学平!
 
2018年9月10日,学平竟然走了!我的学平!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果有一天,有人突然通知说,汪晶晶……死了。全天下的人,恨我的,爱我的,都用不着吃惊。作为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病患者,我在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我自己有可能随时死亡。医学圈子里的病例先不说,只说大家都知道的。我的同龄人,说是歌仙,说是歌圣都不过分的邓丽君,在泰国清迈那样西医高度发达的地方,竟会因为哮喘病的发作,在短短十分钟内便辞世了。
 
这十多年来,我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该遗憾,在断魂桥边徘徊了半个多世纪的我,一直到今天还在人世间四下晃悠。而一大群我的亲朋好友,却在我完完全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猝然离去。
 
而现在,这其中,竟包括了我亲爱的学平!
 
我和学平,在珞珈山上是同寝室的室友。在我们那个庞大的班集体中,我和学平所在的那个寝室,毫不夸张地说,是最最和睦的。离开珞珈的那将近三十七个年头中,我们同寝室的八位同窗,个个都在,一个也没丢!
 
我们那八个人,我老大,小宪老二,晓丽老三,剩下飘扬,羊子和阿蕾分列老四,老五和老六。晓玲子最小,老八,学平则是老七。

左起晓玲子、羊子、我、小宪、学平、晓丽、阿蕾、飘扬。估计摄于1979/1980 年的冬季学期
 
如果我说,我们那个寝室美女如云,而学平则是美中之仙,亲们不会背地里笑话我是王婆卖瓜吧!
 
且不说,学平的身高是一米七二!
 
我和学平的那两张床,当年正好隔桌相望。她在上铺,我在下铺。只要睁开眼,抬起头,越过桌子,我便能遇到学平安安静静,清澈似水的目光。
 
我不是一个善于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人。不管是小学同学,大学同学,还是在社会底层飘荡的那七年漫长岁月中的同事,朋友,师兄,师弟,师姐,师妹,我从不敢随随便便地说,自己和谁最要好。因为我最,别人不一定最呀!
 
我和学平,说到底,也是这样!
 
虽然和学平同居一室,虽然天天都沐浴着她温暖的目光,但因为她的安静和我对安静的尊重,我们交谈并不多。回想起来,我俩竟慢慢熟悉起来,完全是在路上。
 
我俩都住在汉口,而且都住在同一条解放大道上。那让我们无论如何也能不时地唤起点“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感觉。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如果会偶然相遇,那一定是在十二路公共汽车的起点站上。我们一起坐到大东门,然后一起在那里转乘十路,再一起坐到航空路。
 
到了航空路,我就到家了。学平却还要换乘一路,去海军工程学院。
 
我家就在十路终点站的对过,每次我都让学平到我家坐坐再走,但学平却一次也没去过。学平的家,印象中,我也只去过一次。学平是部队的孩子,她爸爸是海军工程学院的老师。我去学平家那次,是因为一件万分万分悲伤的往事。学平的那个和她同样美丽的妈妈,不幸因病英年早逝,好像刚刚才五十。我是和几个老师和同学一起去看望学平的,学平哭了好几天,美丽的大眼睛哭得又红又肿。
 
毕业前夕,我最后一次和学平打交道,是我们都写完了论文,要交的时候。我用一张白纸,画了一个花花绿绿的框,写上论文的标题,自己的名字和指导老师的名字,最下面加上1981 年某月某日。老师并没有要求这样做,别的同学也没有做正式的封面。但学平看见我做的封面,很是喜欢,我就也帮她做了一个。
 
我俩高高兴兴地交了论文,我们的大学时代,实际上也就结束了。
 
1982年1月,我们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被分配到北京去工作。那是一个几乎谈得上浩浩荡荡的队伍。我虽然自己不久之后也将离开武汉,但还是在同学们离汉赴京的那个悲伤的时刻,准时正点地到武昌火车站去送别。
 
家在武汉却被分到北京去的同学,几乎没人愿意去。但凡有一点点希望能留在武汉,大家都会尽最大的努力紧紧拽住。除我之外,没人知道,其实学平是有可能不走的,如果那个诗意般地爱着她的人能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但我没敢问学平,原因太简单了!我比学平年长四岁,却天马行空般地呆着。我若问她,她当然会逻辑地反问我。但我却永远没法忘记,爱她的人曾写下的,那简单到极致,却美得让人心灵颤栗的句子:“把你分成一片片,片片都是真善美”!
 
到了去武昌车站的那一天,当然一切都晚了。而且我四下张望,甚至根本没有见到学平。
 
我就那样惆怅地和学平分手了,连一句道别珍重的话语都没来得及说。我唯一知道的是,学平未来的工作单位名叫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到德国之后,在我德国导师的麾下,有三名中国学生。分别是北大的W君,武大的G君,和我。因为有三名中国学生,导师当然很想正式地访问一次中国。W君问了问北大,北大没有访问名额。我问了问武大,武大也没有访问名额。让我十分惭愧的是,同样毕业于武大的G君,却手眼通天地为导师弄到一份武大官方正式的邀请函。于是,1985年暑假,我的导师访问了我的母校武汉大学。
 
我们三人正好都做完硕士,都可以享受一次公费回国的探亲。虽然G君主邀主陪,但我和W君还是多多少少地要为导师做一点陪同的好人好事。
 
陪同导师的那几天,我见到阿蕾。阿蕾那时硕士毕业,已经留校任教了。因为常常出外讲学、开会,阿蕾知道我们全寝室美女们的现状。小宪和阿蕾,上大学之前就名花有主。我刚刚离开武汉,还在上海同济大学学德语,小宪就已经迅雷不及掩耳地生了个儿子。阿蕾没来得及要孩子,是因为读研和留校。而我们其他的室友,北京的羊子,南京的晓丽,也各自生下了她们可爱的女儿。
 
而最让我吃惊的却是,分手不过短短三年,连学平都结了婚,甚至还生了一个漂亮的儿子!而我却一直以为,学平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夫君的。她那么安静,那么腼腆,那么美丽。特别是她一米七二的身高,哪一个男孩子对她不望之生畏而自愧不如呀!
 
年轻时学平

连沉鱼落雁且恬静如初的学平,现在都有了儿子,这让我这个老姐姐情何以堪!
 
我坚定不移地对自己说,公元1986年,我最中心的战略任务将是,努力地把自己嫁出去!
 
慌慌张张,也忙里偷闲的,我迅速完成了这个其实比读书麻烦得多的任务。
 
直到很多年之后,愚钝的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些圣贤们要警告人们不要慌不择路。慌慌张张,那是一定要出错的!
 
那之后的岁月,过得快极了。我有整整一十五年,没见过任何一位大学同学。
 
一直到2000年冬天那次回武汉,我才算打通了我们班原来级别最高的党支部书记家中的电话。刚说几句话,前书记便唏嘘地告诉我,老王已经去世了好几年……
 
我只觉得耳边响起了一声惊雷,老半天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我的同学……居然已经开始“去世”了!而且带头的……竟是我最要好最敬重的渡江学姊!
 
这让我真是……无语凝噎!
 
那之后,我觉得真的有必要寻找一下我的大学同学。我制定的第一个目标是,先找到高青!
 
我和高青,既不同寝室,也不同小组,但我们却非常要好。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高青和全世界人民都要好,没人竟和她不要好!找到高青,就意味着找到了组织,也就找到了整个革命队伍!
 
我专门去了一趟湖北省图书馆。省馆的人万分和蔼地告诉我,高青走了,而且早就走了,去了美国。
 
万分惆怅地回到德国之后,我想起,我其实认识高青的妈妈。高青妈妈住的地方,离着我一个要好的朋友工作的地方并不远。我于是立即着手联系这位朋友,让她帮我去找一趟高青妈妈,问问高青的电话。
 
朋友很怀疑高妈妈会真的给她电话。朋友说,国内遍地都是骗子,谁敢随随便便就给你电话!
 
我于是嘱咐朋友,一定要温柔,要真诚。
 
朋友小心翼翼地询问高妈妈,能不能抽空问一下高青,同不同意把电话号码给一个名叫汪晶晶的大学同学。朋友没想到,高妈妈是个万分单纯,完全没有心计的人。朋友刚说汪晶晶和高青一向非常要好,高妈妈就已经掏出小本,让朋友抄下了高青家的电话。
 
收到朋友传来的高青的电话,我又惊又喜,迫不及待地拨通了电话。我完全忘记了时差,忘了我拨通电话的时候,正是美国波士顿的子夜时分!哈!
 
找到了高青,几乎同时,我也就找到了学平。
 
在拨通学平家电话的那个瞬间,我们既高兴,又激动,拿着话筒,一时竟不知该从何说起。学平在寝室中除了晓玲子外,是最小的。但她在家却是老大,下面有妹妹和弟弟。这使得学平永远都是一个有着大姐姐风度的人。她懂事,忍让,时时事事都为别人着想。就是在最激动的时候也一样。我们刚刚前言不搭后语地聊了一会儿天,学平就说,别打太长,德国打到中国一定很贵,挂了吧!我们以后可以写信!
 
我答应学平,只要过北京,只要有闲暇,我一定去看她。
 
也就在那同一年,2001年,我真的正好要路过北京。
 
那时我们公司在国内有一家合资厂,厂长到机场接了我,然后准备一起去保定。我慌慌张张地先去雅宝路看了看我二姐。在二姐家,我又慌慌张张地给学平挂了个电话,想看她是不是正好在家。那天是个星期天,学平在家。我央求厂长带我先去学平家,看看学平,再去保定。我保证最多只耽搁十分钟,厂长同意了。
 
我一向没有方向感,北京又巨大得无边无际。现在回想,学平向厂长解释的似乎是,她家离着月坛公园不远。总之,厂长很顺利地把我送到学平家。厂长在车里等我,并警告我,如果十分钟不下来,他将上去叫我。
 
学平打开门,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随后,学平说,你从国外回来,别笑话我,我带你看我最豪华的一间房。那间房真的很漂亮,我几乎立即就同意了学平使用的豪华那两个字。学平却老老实实地告诉我,她只装修了这一间,别的房,没有装修,也就不让我看了。
 
我刚坐下,学平递给我一杯茶。那只杯子,却是白色搪瓷的。我接过来一看,那是我们五十六位同窗,人人都有的毕业纪念杯!茶还没喝,那杯子就让我心中充满了暖意。
 
我俩彼此通报了一下相互的情况,学平说,在刚分去的那所国际关系学院,她只工作了不长的时间。那地方太偏僻,每个星期要坐学院的公车才能来天安门广场。后来,学平调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图书馆,就在北京的城中心。这让我万分高兴。我告诉学平,我二姐二姐夫都是学医的,都在北京。而且我二姐夫就在医科院下属的一个所工作。学平说,只要我二姐二姐夫有任何文献方面的需要,可以随时找她。我没见到学平的夫君和儿子。学平说,他们晚上都会回来。学平提议等一下我们一起去买菜,回来再一起做饭。我说只能等下次了!这次只能先来看看你。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学平脸色很不好,甚至有些浮肿。我问了问,学平果然大病了一场,病得很重,做了一次堪称巨大的手术。学平站起来,让我看她的躯干。我什么也没看出来,只是感觉到,她的躯干,似乎是被什么东西固定着的一样。我问学平有什么事需要我在德国替她办。学平说,你是医生的孩子,你知道,我工作的医学科学院下属的北京协和,是中国最好的医院。要是有病在这里还治不好,那就没处可治了。
 
我和学平就这样没头没脑地聊着天。厂长很仁慈,在车里等了我半个多小时,才上来敲门。我亲了亲学平,就和她告辞了。
 
从那时起,我和学平的联系虽不多,但从来没有断过。
 
两年之后的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之时。整个北京机场竟空无一人,我却回国了一次。那次回国,我参加了一次北京同学的聚会。是学平让我去了,那是我毕业二十多年后参加的第一次同学聚会。
 
现在回想,那一次见学平,我非常欣慰。学平的整个状态,比我两年前见到的好很多。学平自己也说,她基本上可以说,缓过来了。
 
两年前见学平,无论我怎么解释,学平都反复固执地认为,我一定很会保养皮肤,并坚持让我告诉她,平时该怎么护肤?所以 2003 年那一次回去,我专门给学平带了一瓶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含胶原蛋白的护肤霜。学平送给我一只万分美丽的绣花包。
 
那之后的若干年中,我本来还可以见到学平几次,却都阴错阳差地都没见到。其中有一次,我甚至已经和学平约好,在王府井一个我能找得到的地方见面,却发现那正是她儿子高考前最紧张的时刻。思前想后,我用蓄芳向来年一类的话语安慰自己,主动放弃了那次见面。
 
就这样,一晃,到了2014年。
 
头一年,好友宝瑜,在他的绿野出版社帮我把我的四本《松园旧事》出版了。我打电话问学平,想不想看。学平说,当然想看,早就想看。那之前,79级的学弟设计了一个名叫7902的网站,我曾在7902上连载过《松园旧事》。贤良的学平,其实根本没有时间去看7902,但她却盲目地坚信,凡是我写的,一定好看!
 
为书的事,学平开始启发我。
 
学平说,你又不是作家,又不指望书这东西能帮你赚钱。再说你又有钱,你何必不多印几本,送给图书馆,再送给所有你认识的人,让大家都看。
 
我想了想,觉得学平说得有道理。书这东西,既是写出来了,不就是让大家看的吗?
 
我说,等退休,我有空了,回国住一段,专门想法送我的书。
 
学平问我,你什么时候退休?我说,大概2019年吧。
 
学平笑了,说那太晚。现在你就印出来吧,我帮你送。
 
哈!太好了!我立即同意了,兴高采烈地谢谢了学平。
 
现在回想,我真是太糊涂了,我完全忘了学平那可诅咒的病,忘了她那已经十分脆弱的身体!
 
书是个很重的东西。且不说我的《松园旧事》一套就是四本。帮我印书的,我的生意伙伴,开着车,把我的书,按和学平约好的,送到学平的图书馆。学平在图书馆临时借了一小块地方,堆放我的书。学平刚把书堆好,馆里又觉得那个地方不妥,要换另一个地方。
 
真是只有天才晓得,我的那些不幸的,重而又重的书,是怎样折磨我亲爱的学平的!
 
堆放好了书,事情并没有完。学平又开始帮我送书。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等等,等等,所有学平能想起的重要的图书馆,学平挨个帮我送。送完了,学平还要求这些图书馆万里迢迢给我寄捐赠证书。
 
送完了图书馆,学平又帮我送同学。所有在北京能碰到的同学,所有在海外,回国能途径北京的同学,学平都帮我送到。过了很久,学平又想起,她忘了两个,香港还有新乐,南京还有晓丽。她又专程帮我另寄。
 
有一次和学平聊天,我说我特别敬重国内一个叫杨继绳的,我的湖北同乡。朋友传给我杨继绳写的《墓碑》,看得我泪光闪闪。我说,别人花了多大精力写呀,我不花钱买,就这么白看!真是对不起他!
 
学平说,我知道这个杨继绳。他在一个名叫《炎黄春秋》的杂志工作。
 
随后,学平专门帮我寄了一套《松园旧事》给杨继绳,并解释说,作者汪晶晶,因为白白看了您的《墓碑》,很是过意不去。在此专门送一套她的书,以作补偿。
 
为了让我放心,学平专门把我的邮件地址给杨继绳,让他直接告诉我一声,书收到了。杨继绳还真发了一份邮件给我,谢谢学平替我寄的书!
 
在那段日子里,在我万分万分感动的同时,我其实已经有种预感,我觉得自己……真的是没法回报我亲爱的学平了!每次我谢谢她时说,下次我回北京……学平就不由分说地打断我,什么时候是你的下次呀?
 
我的老妈妈去世之后,我这才痛彻心脾地明白,一位知名作家所说的,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究竟是什么意思!妈妈在,家才在。家在,国才有意义。妈妈不在了,那片土地,与我何干?
 
我已经唤不起回国的兴趣,我真的不知道,何时将会是我的“下次”?
 
唯一让我欣慰的是,我虽然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报名参加了2017年10月为纪念高考恢复四十周年的那一次珞珈返校大聚会。
 
假如我没有报名,失去了最后一次见学平的机会,我在这剩余的岁月里,将会在多麽巨大的悔恨中挣扎呀!
 
学平剪的是我们童年时代称为“娃娃头”的那种可爱的发式。那让她依然美丽的脸蛋,似乎显得比十多年前更有朝气。
 
我大大地放心了,对自己说:学平已经远离病魔,她的身体,一点问题也没有了!

左起学平、我、应烈兄、班长原民兄、羊子、小宪

 
2017年10月11日聚会之后回到德国,我给学平打了个电话,当时当然没有想到,那竟会是我最后一次听到她的声音。
 
学平跟我说的一些,是和她退休,领取退休金有关的事。因为不熟悉国内的具体情况,我并没有太听懂。我暗地里担心的只是,学平,人实在太老实,但凡遇到吃亏的事,她总是在劫难逃的。
 
我跟学平聊的,则是我返程时在北京机场的一次有惊无险的奇遇。
 
我一个人,乘坐的,是南航从北京飞往阿姆斯特丹的班机。过安检的时候,我迷迷糊糊地拿起自己的包和登机卡,却忘了护照。我按照登机卡上标识的地方,找到登机口。时间还很早,飞机要到半夜才起飞。登机口有足够多的空椅子,可以闭目养神。不想休息,我也带着杂志可以看。
 
没想到我刚刚悠哉游哉了没多大一会儿,登机口突然来了一群身穿海关制服的人,而且直截了当地走到我跟前。
 
2008年我的老妈妈去世之后,我虽悲伤,却自由了。我订了一个2009-2014的五年计划,在海外的华文网站“华夏文摘”上写文章。为我写的文章,“党和人民”确实警告过我。但2014 年之后,我基本改邪归正,不再写了。“党和人民……应该明察秋毫才对呀!怎么现在才开始不高兴呢?
 
我一边仔细思考自己可能犯下的新错误,一边笑容可掬地站起身。没想到海关的官员和蔼可亲,其中为首的问道,你叫汪晶晶?我说是。他继续问,你是德籍华人?我说是。他问,你的护照呢?我说,在包里,您要检查吗?没想到官员们笑了。他们说,难怪你一点不着急。

原来你自己根本没发现自己把护照给丢了,哈!
 
说真的,在那个瞬间,我真的为这一群海关官员的工作效率吃惊。
 
我问,你们只捡到了我的护照,并没有捡到登机卡。你们怎么会知道我是乘坐这一班飞机呢?官员们说,是啊!你丢的这本护照……可真是折腾了我们半天呀!我们广播寻找你,没人回复。
 
这简直太抱歉了,我说,我真的没有听到!
 
最后,官员们说,他们被迫去查全机场已经check in的乘客,那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才找到我。
 
我万分诚恳地对官员们说,这事……说到底,你们真的不应该怪我!这笔账,应该记在恐怖分子头上才对!要是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没有那些恐怖分子,你们何必要搞什么安检,连防晒霜和洗发膏都不让带。我治哮喘病的药,居然让我当场服一片!既麻烦贵机场工作人员,又麻烦我们……
 
哈哈哈!学平在话筒那边朗声大笑,你可真是强词夺理呀!明明是你自己不小心,你还要怪别人……恐怖分子。要是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别的什么机场,你这么迷糊……准得误机!
 
最后,我告诉学平,2017年的圣诞新年,我不在德国,我将在澳门和三亚。我让学平不要给我寄贺年卡,我也不寄给她。学平同意了。
 
几个月后的中国新年,我给学平打电话,却没有打通。
 
那之后,我回国了两次。三月到安徽池州,虽路过北京,却有一德国鬼子跟着。四月到浙江宁波,却没有路过北京。
 
就这样,命中注定……我永远永远地失去了,再见到,甚至再听到学平的机会!愚蠢而粗心的我,就这样把心爱的学平给弄丢了,永远永远地弄丢了,我心爱的学平!
 
如今,说什么都晚了!我只能怀着深深的愧疚,向着苍穹呼唤:难忘你,我最亲爱的学平!

我们下次见面,将在来世!来世茫茫的人海中,即使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我也一定要找到你!等着我,我亲爱的学平!
 


2018年9月11日至13日

写于德国不来梅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新三届逝者

李自由:复旦女排主力剑桥女博士

第五代导演彭小莲:
我带着一份满满的爱上路了
庄稼婴:怀念彭小莲,活出自己

龚巧明:诗和远方,

在天边的雪域高原

冯川:我认识的龚巧明
蒋蓉:海鸥和波涛,忆龚巧明
郭彦东:考上北大让我一生骄傲
送别彥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郭少达:与肖晓琳道别
温晓莉:特立独行、敢爱敢恨的大姐
周大伟:同桌的你,你在天堂还好吗?
张文京:去世前她还在为研究生上课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疫踪丨孙毅安:这吃相,简直不要太难看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