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牌出海下一程再突破 | 出海同学会No.47期干货回顾

出海同学会 出海同学会 2023-02-16


1

导语

2021年同学会一直没有聊过品牌出海,到了电商行业忙碌的四季度,品牌出海最新动向是什么?TikTok购物车上线在即,新形势下哪些品类将趁势而起,品牌出海下一程再突破,路在何方。


以下小编整理的本次闭门会的可公开内容,欢迎参与了解更多信息。


要点问题

1

行业

品牌出海有什么最新动向?最大挑战是?

品牌卖家如何对冲原材料上涨和船运波动等变量因素带来的影响?

2

选品

哪些品类在未来值得做出海,受众是?

新企业如何从0到1选择品类,如何拓展?

3

渠道

各类渠道资源如何分配,亚马逊卖家如何破局?

4

机会

如何摆脱流量和平台依赖建立真正的跨境品牌?未来的增长点在哪?


参与研讨同学


MH Design Group Director  王聪  

SUGA Technology 创始人 JaronTam

Miniso 叶智聪 Kenny

独角猫 出海品牌研究者

某短视频企业 战略负责人 John 

霞飞资本  Kevin 

稻米营销云 创始人CEO 李驹Alex 

后浪正创 创始人CEO Taomi




01 行业

品牌出海行业有什么最新动向?目前行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SUGA Technology JaronTam


1

从品牌方角度来说,无论是平台还是独立站,最明显的是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流量不够用。获客越来越难是一个趋势,而不是最新动向。对独立卖家来说,最痛苦的是 Facebook 的流量越来越贵;平台卖家则感觉CPC 广告费很高。


流量经不起那么多品牌方或卖家一起消耗。以往所有实验过的方法论、稀奇古怪的营销广告,用户都习惯了,需要不断去创新营销手法,是现在电商行业的最大挑战。


2

DTC营销份额在扩大,但change在于以后出现的品牌可能会减少。先进场的品牌能分割最大的流量,也意味着有的品牌会消失。


另外,用户形成了固有习惯,预计整体美国DTC的interments sales是正向的。但问题来了,作为国内品牌方,用户是否能习惯我们的销售方式,有没有融合到当地的文化、当地的人的做法,是国内品牌在海外遇到问题。比如欧洲人可以理解中国人的行事作风,但中美之间是差异是很明显的。把产品销到国外,必须要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去看。


举个例子,完美日记和花西子,同样是做美妆,都是国内的新浪潮品牌,在出海上表现差异明显。完美日记最开始出海的,一开始做了独立站,出海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产品力可能不够好,是产品结构的问题,另外一个他们就招普通的运营、投放、站长角色。


但花西子完全不同,有两个要求,第一有海外留学背景,第二,在国内的海外留学生。主张非常明显,要招有海外背景的人进公司。对比也明显,完美日记只能在东南亚平台做,做不了独立站。花西子的独立站已经有 40 万的流量,甚至突破到 50 万,做得非常好,文化输出都做得非常有特色。


做品牌出海,产品如果不够好,就一定要有足够的特色,国外就认可你的差异化。要么是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要么做到差异化竞争。



MH Design Group Director  王聪


1

我们在洛杉矶经营一家全线上的运动服饰品牌,做运动服饰的Zara,快速做出新颖、有设计感的运动服饰,在网上以相对更低的价格销售。无论是疫情还是中国限电,工厂生产都更慢,对我们影响也比较大。我们品牌上新的速度非常重要,之前不到一个月海运就可以送到,现在无论是中国海关卡还是在美国到港口经常不能卸货,可能要至少在船上等三周时间。


对于我们快速响应市场的品牌就比较麻烦,做新款很多,每次做款式时都是以小量测试市场,反应好,再马上下单做大量。现在这种策略实现起来就稍微复杂一点。市场反应好,可能做的货不到一周就全都卖光了,原来理论上下一次可能一周就送到,现在至少到一个月以后,等于有两三周空白期没法宣传,因为害怕宣传了也没货。这是今年我们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


2

但美国因为疫情原因,大家对于运动服也越来越有需求,也越来越愿意相信网红运动服品牌,愿意购买,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有好有坏。



某短视频企业 战略负责人 John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比较多的感受是像TikTok的重心一直想探索全闭环(可能因为全闭环用户体验、运营流程更可控、产品迭代速度更快,且能够收集用户数据反哺推荐算法),但做供给端的难度极大;美国地区可能会找当地最好的电商合作伙伴半闭环,可能是 SaaS 、传统电商平台,但是老外的落地速度存疑。



01 行业

品牌卖家如何对冲原材料上涨和船运波动等变量因素带来的影响?

SUGA Technology JaronTam


原材料成本上涨,还有船运波动,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我的供应链在越南,工业生产全部放在越南解决,越南飞去欧洲,尤其飞是欧洲是可以免税的。


建议大家留意一个词叫:地理性套利。有一个小小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风险或者解决方案,会放在海外。比如许昌假发很有名,原材类上涨,还有限电措施,会影响到生产,可能更源头场地是放在朝鲜,把可以分化出去的上游放在国外,有效避免可能的影响。




02 选品

哪些品类值得做出海?受众是什么?

新企业从0到1 选择品类,如何拓展品类?

专注某个细分窄品类和横向拓宽品类相比较,各有什么优劣势?

稻米营销云 Alex


在海外规模比较大的合作,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做机器人的,一个是做汽车的,还有一个做电视的,首先还是用户洞察这块,无一例外都在准备做独立站。


在国内已经有比较好的市场格局,现在走向海外,是不是在海外同样存在自己的客户,画像是什么样,怎样快速地找到,这是他们在出海第一阶段要解决的核心痛点,而不是销量本身。只有顺利解决了以后,才能够更精准地找到他的目标客户。一方面不断地通过测试,找到营销活动的响应,来整合各种各样的数据,形成更完整的用户画像洞察。



后浪正创 Taomi


我之前在平台,对平台各大品类数据了解比较多些,综合类跨境电商平台靠前的品类一般是Fashion  、Home、3c 电子、Beauty、Hoppies、鞋包等品类,看你是什么样的姿态进场。要是创始团队厉害,手上又有大笔的钱,那就做中国竞争最激烈的类目,把中国最好的供应链资源输出到国外,就是Shein的过程,这是一个大赛道,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对团队、融资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一两年很多大佬下海创业对标Shein是不无道理的,除了Shein今日的成功之外,大服饰赛道还是有的玩的。


当然这只是从宏观上说,所在类目赛道越大竞争就越激烈,对于很多初创DTC品牌企业来说,是不具备这个竞争实力的,做品牌很烧钱,哪有多少企业一开始就能拿资本的钱去启动。绝大部分DTC出海企业还是从自身优势和行业认知出发,产品必须要有差异性和竞争力,深刻洞察目标用户需求,从细分市场切入。


卖货和做品牌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做独立站和跨境平台又不一样,所以选品得看你的市场战略和自身优势了。现在DTC出海很热,我也接触很多出来创业做 DTC 品牌,有的大厂背景直接拿到钱的,更多的是一些是跨境电商大卖家开始做独立站,构建企业发展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品类选择外,0到1阶段,独立站操盘手很重要。我认识一个跨境大卖,做独立站决心很大,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操盘手,找到了后面发现不符合期望又换人,很折腾很受伤!不少老板经常问我有没合适的操盘手可推荐。


今年亚马逊封号事件更是强化了跨境大卖做独立站的决心。绍兴有一家窗帘品牌Deconovo,亚马逊每月三四百万美金,老板杨总把平台电商赚的钱都投入到独立站,就想做自家品牌,做一家全球化的品牌企业,不受限于亚马逊等平台,现在独立站每月已经大几十万美金销售额。知名出海户外品牌Naturehike是我们俱乐部的会员,在各大跨境平台销售数据不错,平台也多次对其采访报道,现在他们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独立站。跨境大卖深耕优势品类,做深做细做强,追求品牌长期价值,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SUGA Technology JaronTam


1

《2020 年美国消费品行业概览》,是德勤、Google出的行业分析报告,电商渗透率最高的是3c ,手机、电器到鞋服饰、宠物。你要选一个很冷门的,冷门都可以做到的,比如眼镜,音米INMIX 科技做的很好,凭在国内成熟的供应链,总成本就控制很好,再去打他,肯定要在总成本或其他方面更好。做冷门品类,电商渗透率很低,竞争对手是不那么强,但同样会面临推广难度会更大的问题。


德勤直接说了时尚服饰、家居园艺,3c、美妆,是三四个比较大的机会赛道。过去一年也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现在选地区也非常重要。比如东南亚本土非常受到中国服饰供应链影响,可以渗透进去。好比说中东,它本土没有生产链,只能依靠国外的生产链去做,也是意味着电商渗透率只会越来越高,是不可抗的趋势。


2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选品,我问有没有查看过当地的渗透率,他说没,只看有没有其他人热卖的产品,就很扯淡。如果你只看到别人什么大数据选品或热卖产品,你永远只能吊车尾。


你要看的是你可以做的、渗透率相对低,有发展空间,也不像服饰渗透率太高。要么供应链有优势,要么数据有优势,在一个渗透率还有发展空间时去做,会更有把握。


3

我们是做订阅类电商,品类是男性袜子、内裤,男性的无印良品的订阅类。我们今年已经开了新的宠物站,从男性的时尚直接跳去宠物类别,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发现在所有的客户标签里面,宠物护理占了一大部分,用户比较多的是美国金融行业人士,大部分是单身男性,确实有部分是养宠物的。所以直接开了新的宠物站,算是开了一个子品牌。


在拓展的过程中,宠物跟男性时尚有什么关联,我只能说可能关联是他们自己本人。我们怎么选品,要解决其实是用户本人的问题,要弄清楚用户需求是什么。到底品牌出海最大问题,其中一个是:到底我知不知道用户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平台和独立站到底选择哪一种方式去做?选择窄品类,要面临竞争对手会小,很精准但上限就在那。选择独立站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只挑选比较小的种类,面向的人群就那么大,增长空间就那么点,肯定不如那种我要铺货,我要把所有的货物丢到平台上。


横向拓宽品类去把销售提起来这个问题,第一独立站是运营用户的,用户在独立站下单,要给予他良好的购物体验。国内用户去淘宝只想购物,但好多海外用户可能要了解你的品牌,brand story,要实现的是什么东西。如果切一个窄品类,可能很容易去找到自己的品牌 story。


第二,像嘉宾王聪做时尚类的健身服饰,是很明确的品类,进来后用户转化就很高。横向拓宽固然可能提高成交额,比窄品类有更好的空间,但问题是转化肯定会低。从买卖角度说,做细分比横向更容易转化,但天花板比不上后者。Shein做了那么大平台式的品牌,肯定投放多品类。但如果你想做小众品类或人群,就做窄品类。


做一个细分垂直的品类,在于到底有没有往下发展的空间,值得更深挖的点。为什么meganto会被shopify打败,之前做得蛮大,变成平台或大企业,更喜欢做大做全,不可能覆盖整个市场的每一个赛道,很难发现原来大家对代码建站有需求。


当你去做大平台,越来越注重的是平台运作,无法去细分好每个小的赛道,深度肯定不如人家做得那么深。比如手机,国内手机现在是华为、小米、o、v 4 台,之前还有魅族等小众品牌,越做越不行的问题是又变成大众化了。受众有没有可以更深挖的点,否则就容易趋于平凡,比如我可以从男性时尚变成男性宠物爱好者。



霞飞资本 Kevin 


1

我们看的是全球供应链调配下的品牌,最近在看的消费品品牌项目都是老外在加州那边做的。一家美容仪企业在亚马逊上,中国深圳工厂直接发到他们那,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调配,包括塞一些卡片,再发到 FBA 的仓往里头。还有个项目做卷发棒吹风机,头发护理产品,是纯独立站起家,线上卖的也是中国厂家的货,包销中国厂家出来一款产品,自己有独立站有流量资源,通过affiliate program 达人营销,站外去推广。


这两个项目起量很快,特别疫情以后,这些项目基本上都翻了两到三倍左右的营业额。最近确实海运对他们影响非常大,大概成本的涨幅大概在两倍到三倍。发货周期到分拣周期也比较大影响,对他们来说原来大概是 40 到 90 天,现在已经到 100 天往上了。这个趋势是他们两个团队的老外给我们反馈。美容仪是在加州的,具体用户还是分散的比较广的。卷发棒是在迈阿密那边,他们更多是比较有个性化的女性用户人群。


2

品牌卖货还是比较难,包括我们看到很多在国外卖得好的一个数字原生品牌,可能不一定是亚马逊,也有可能是独立站或者是线下转线上的,包括美国传统电视广告投放出来的项目,都还是有很大的增量空间。可能品类和渠道结合,我可能还会更加盯着复购来看。品类到底能否找到一个比较优质的渠道,它可能要先解决获客问题。


我个人最早在投行,在国内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待过,看出海比较多,包括东南亚也做过挺多项目投资,像越南当地电商,印尼有投Go-Jek,这块也可以后面再交流。



Miniso 叶智聪 Kenny


名创在海外覆盖的品类挺多,电商也是基于线下品类去做,看哪些品类电商会更适合,没有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去选品。核心覆盖的几大品类:一个是家的场景的品类,美妆工具,配饰品类,3c 配件。我们品类还是挺宽的,整个疫情来了之后,整个home品类增长得非常快。


我们出海有东南亚、印度、北美市场,也做了覆盖比较多的平台,有亚马逊、shopee、lazada也会做一些。最核心还是要说品类选择要跟你本身供应链能力,对消费者理解能力结合。选择好了之后,再选择市场或选择平台我觉得可能还是要看好你的商品定价,以及平台的整个财务模型。


北美市场价位段高点的产品,才能去满足这么贵的仓储物流成本,在东南亚市场,单价低一点也能覆盖成本。亚马逊相对费率比较高,东南亚新兴平台有物流、仓的补贴,价位段也就可以低一点。


市场很广阔,核心是品类结合自身的供应链或产品优势,本土化积累,趋势上是海外仓、本地仓这种模式,当地的资源也是很重要。最后是前端销售平台的熟悉程度,定价加上整个财务模型,就是你的商业模式。




03 渠道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全渠道?各类渠道资源如何分配?

亚马逊卖家如何破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进展?


MH Design Group Director  王聪


我们一开始对品牌设想是以IG为主,做一个以美国运动健身、网红带货作为主体宣传的品牌。我们的品牌叫meat ,肉的意思,视觉上也比较突破常规,设计上紧身、性感一些。一开始做了比较小众的人群,慢慢发展得比较大,就越做越来越中规中矩,更多人群进来。一开始没有做全渠道,只是做Instagram账号,在上面找网红宣传,做独立站,导流到我们的网站销售。


去年开始在Amazon上架其实卖得也还挺不错,但从来没有在Amazon上宣传,买的人可能也是只是在IG看到产品,他可能不想在我们的页面买,或对于金钱交易有顾虑,才会在Amazon买。不做Amazon的原因是对于品牌长期来讲,没有一个增益的效果。


做自己的网站可以有你的整体思路,以最好的形式进行产品展示。Gymshark 只能在官网买,让购买的人有优越感,不是随便上Amazon 就可以搜到,年轻人还是很吃与众不同这一套的。跟我们定位的人群也比较相似。有很多线下的帮做零售找到我们,一开始为了卖也会同意给他们批发。


去年开始我们货自己都不够卖,另外要
把品牌越来越做的尖端一点,与众不同一点,现在所有线下的也都停止销售了,不给别人代理,也不再进任何线下的门店,未来还是想更集中地做自己线上品牌渠道。



SUGA Technology JaronTam


每个品牌方要先问,如果你是卖货导向,渠道是你的目的,能帮你更快达成GMV 。国内跟国外最大的购物区别就在于国内没什么购物体验,上淘宝一搜没什么体验。但国外不同,用户满意度不单单是产品,还有可能是在网站上购物能不能给予满足感,认可品牌就会一直 follow 你。


在国外有两个发展趋势,要做一个单渠道的商品可以,但一定要给用户足够的客户体验,在国外有很多的营销科技工具,很清晰知道要怎么去平衡GMV跟客户体验。


从企业战略来说,做渠道目的是导向交易,用户体验是用户的信任,与你产生有温度的连接。长远来看,你可以把高价值用户筛选出来,打好标签,不断地去做二级的精细化运营,单单靠渠道是做不到的。为什么我要做独立站,因为亚马逊是不可能做好用户体验的。在平台上购物有什么客户体验而言,你只能回到ins或社交媒体去触达用户。


ins 是一个蛮好的私域工具。我们很经常会做私域导流。在品牌官号上做story,有点像国内抖音的日常,很有效地把用户的邮件、私人联系方式要到,打好标签,引导到复购。


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链接:在TikTok上吸引到他,在Google搜索到品牌词,最后来到独立站上,通过留下他们邮件信息,在邮件里面进行成交。这个是Outer的做法,养了很大一批EDM邮件营销团队。Outer客单价很高,做邮件营销做的目的不是卖货,而是通过种草不断把用户的生命价值拉长。这个是所有客单价高的产品或者品牌需要做好。这是所有企业要面临的问题。



Miniso 叶智聪 Kenny


最初想法在电商布局,核心逻辑是整个海外电商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也很大。疫情期间是两条腿走路,比只有线下门店好很多。


我们是一个品牌,在当地积累了口碑,只是通过线上拓渠道,线上电商平台是shopping more。第二个有了渠道、销售数据之后,还是围绕回核心商品做迭代。电商平台的商品数据比我们线下丰富非常多,有浏览数据和很多维度的数据,加购用户行为、竞品行业数据,极大价加速了我们对消费者的理解,商品的迭代会加快。


第三个通过全渠道去触达消费者,海外门店覆盖一定是跟国内是相差甚远的,电商渠道帮助我们触达非常多的人群。在国内线下门店的会员、线上的私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们也在熟悉海外的媒体环境、寻找解决方案,去复制这一套。


要打长期的用户复购,现在还没有很完善的解决方案,是很粗浅的做法。如果加上一些更好方案,有能力去做好复购。线上是一个数据化的渠道,通过数字化去持续迭代商品,最终还是围绕着消费者,通过数据化系统运营他,满足需求。



某短视频企业 战略负责人 John 


流量平台要做特别重的跨国招商是比较难的。在全球各个地方找当地较强的合作伙伴,可能是 SaaS,也可能是传统电商平台,快速地跟当地强势的电商的玩家合作,他们手上已经有大量的商家,通过合作方式去把商家拉上来。


我们在巴西、东南亚、拉美,也都有在做带货。整体大家量都不是很多,比如TikTok 在印尼头部玩家能有几千的量,在服装平台上头部的几百单、几十单都比较常见,还是在一个初级阶段,跟国内的短视频直播平台还是有巨大差距。


现在思路都比较好,不去做供应链,跟各地的玩家合作,比方说TikTok 跟 shopee 在印尼已经快谈完了,开发完之后可能就会拉一下。我们也在对接一些大的平台。第一阶段对于已经有在海外电商玩家是一个红利。


长远来看是个巨大的机会,如果把短视频直播平台当做一个独立的渠道来看,尤其是抖音公域流量的产品形态,很难通过做一个渠道赚到钱。短视频平台还是有很大的营销成分。用户买过一次以后,还是会去天猫,去淘宝去完成复购,海外整个链路就更分散了,需要结合,已有传统电商平台或者独立站,两者相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短视频直播平台最适合的是非标品类,标品更有促销属性,适合在平台上做。在传统电商做得一般的非标品类,在短视频直播平台可能都会有爆发,海外的逻辑也是一样,只不过做跨境物流成本高了之后,特别低客单价的非标品可能也未必跑得动,需要有一个矩阵的承载,把复购给承载上来。



稻米营销云 Alex


客户在哪里,就应该考虑哪个渠道。我们在做的核心是帮助客户衡量渠道的价值。通过一些技术去判断细分渠道带来的引流或产生的销售线索,成交 ROI,很多渠道都做了引流,但实际上并不清楚哪些渠道真正带来了点击付费。


各类渠道资源如何分配,核心是衡量不同渠道对品牌的价值。首先要有不同渠道的基线,才能去判断哪些更好。需要有一个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验去设定基线,不断去优化。




04 机会

如何摆脱流量和平台依赖建立真正的跨境品牌?

未来的增长点在哪?


独角猫 出海品牌研究者 


1

如何摆脱流量和平台?跨境品牌还是要回到产品和供应链上,目前最多的还是流量和平台思维,但营销上有TikTok 等新的流量渠道出来,包括线下,都有些新的机会。


营销方面的创新已经玩得非常溜了,玩不起来的肯定是要交学费的。产品本身没有特别大差异化,只想抓一波流量红利,除非操盘能力特别强。短视频直播如果进得特别快,还是能卖出新的量。在流量水平上差不多,综合 ROI 都差不多,产品和供应链没有大的优势也就不存在竞争力了。


2

在国内,用户会到处比价,新消费品的复购很难做,尝鲜觉得不好就走了。国外大家做跨境,主要是这两点没有国内这么凶残。国外的比价相对少,如果你是独立站,很少有人去亚马逊上搜多少钱,没有这么敏感。第二个国外消费者购物忠诚度比较强,认可品牌可能一直买。未来的趋势,国外的消费者会跟国内变得很像,在产品和供应链上建立壁垒,是所有做品牌的大势所趋。


大部分卖家要突破的问题,就是产品得有差异化。要深耕产品和供应链,涉及到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比学流量和平台运作要难很多,比研究TikTok 流量、amazon 规则更难更累,这才是真正未来的壁垒。


未来的增长点一是各种新单品品牌的出现,二是新流量渠道,像短视频、直播、线下店,新的消费场景国外还没完全起来。中国人在国外开线下店缺成功案例,shein要进欧美线下,中国的品牌还没怎么在地标型商圈开店,可以拭目以待,国内有些公司开始布局。



稻米营销云 Alex


跨境品牌不等于跨境电商,有大量品牌没有通过大量电商去销售。几年前在另外一家公司,请IBM来做咨询,把B端产品通过渠道(经销商)销往海外,但没做成,通过渠道没办法在终端客户建立用户心智。后来做了一个很痛苦的改变,跟终端客户建立连接,才能反向去建设相应的渠道,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才能真正地建立起一个品牌。


这家公司前 10 年出海的经历,并没有真正把品牌建立起来,直到转变了思路,开启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 Facebook 、谷歌、线下沙龙、建立当地办事处,去跟最终客户建立连接,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是做什么的,建立各种场景,再去反向来推动渠道。


很多美国公司在做海外也是用这个打法。不管是走线上、线下店铺、经销商任何一种方式只是触达最终客户的一个路径,核心是我们要跟客户连接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跨境品牌。



SUGA Technology JaronTam


1

要用供应链的能力奠定好品牌基础。如果你没有自有的设计师团队、品牌形象的 idea,很难建立比较好的品牌壁垒。


产品别人很容易抄,营销手段也是,竞品发现我抄产品就好了,你做什么我抄什么。要做品牌,起码要保证两个东西,总成本控制要有领先优势,别人要追上你要付出代价,产品也好,布局全球供应链或垂直柔性的供应链也好,需要生产+物流环节结合,产品出厂开始到用户手上,才是完整的供应链。想要跟其他品牌竞争,起码要一个完整的供应能力,越完整,做得越细,越有领先程度,你就可以领先竞品更多。


2

第二点要怎么去触达消费者,只有本土化运营。搞清楚用户在哪里,才能提升获客效率。比如用户更喜欢用独立站,还是在线下店去看产品,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取得获客线索等。


常规在 Facebook Google获客,我们会更倾向于到底拿到了用户的什么信息,有没有拿到邮件,邮件在海外是微信一样的存在,登录很多网站都弹出来用邮件注册。用户会用邮件注册所有的社交媒体,Facebook 、TikTok等,把邮件作为identify网络身份证,拿到邮箱就是拿到一半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邮件去找他们的Facebook、TikTok、其他所有东西。


红利期是会变的,以前有SEO红利,Google、Facebook广告红利,又有社交营销红利,是动态发展的。发展到后面可能是App,现在DTC品牌都会推出 App,在疫情疫情况下,App 的使用率上涨了很多。国外停留在PC 时代,习惯用网页去浏览网站、品牌,可能长期坐在电脑线前很累,当习惯了手机看TikTok,自然而然会用手机去看其他内容。手机屏幕更小,比PC 屏幕会更碎片化,我们要把内容、广告素材、表现给用户看的东西,也碎片化才行。


以往可能同一个片段放在 YouTube 、Facebook ,但未来拍一个很不错的广告片,需要把长视频切成图片、短视频、用户想看东西。在海外的话叫做cmp,一个内容管理平台。当有一个内容后,可以同步到所有的官方账号, touch call 就是触点。


3

最后,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是有一个很快去响应用户需求的供应链。包含生产+即时物流,交付时效很影响用户体验。一直担心海运费贵,时长更长,本土仓储直发现在用的比较多。


大家看Shein时,忽视了一点,他真的在做行业里叫做数字孪生的东西,可以真的做到即时响应的供应链。新出的衣服,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推给消费者,同时寄给他。另外,国内在谈的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数字化,在某种程度上把消费者的消费倾向、爱好都用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在自己的供应链上,而且用供应链极快速度响应。



本期编辑:邵盼盼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精选文章链接


科技&SaaS

女性向App出海的产品密码与破圈之道 | No.56期干货

实时视频与底层技术出海的痛点|33期干货

音频应用与底层技术出海前景|32期干货

出海企业如何部署智能客服|25期干货

云计算如何赋能出海 |24期干货

CRM的下一个十年 | 23期干货

远程协同办公的机会 | 17期干货


跨境电商 

社交电商出海的最终形态 | 46期干货

出海供应链赋能走向精细化时代 | 42期干货

跨境电商如何构建流量壁垒? | 36期干货

Anker和SheIn模式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35期干货

跨境电商SaaS与赋能行业出海|34期干货

跨境电商2021的确定性在哪?|出海问答

跨境电商的后疫情突围 | 出海问答


游戏

游戏数据的应用策略 | 45期干货

游戏行业“地震”加速“被动出海” | 43期干货

游戏出海,抢滩东南亚

游戏标准化和自动化引发的机会 | 39期干货
游戏成为泛娱乐出海标配?| 38期干货

2021游戏出海的底层变化 | 37期干货


变局2022出海重要赛道核心观点 | 52期干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