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八)

贺雪玲,李心怡等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2023-04-02

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旅游的解说及教育服务体系构建

摘要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目前,解说及教育是遗产开发中重要的一环,但关于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的解说及教育研究还较少。进一步调研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遗产文化资源忽视软开发,游客对遗产地形象与文化感知不足;解说服务不成体系,培训与解说缺乏针对性,解说供需不平衡;景区遗产文化活动缺乏,遗产旅游产品单一等。这些问题与解说及教育服务的建设密切相关,是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否则,就可能导致遗产资源退化、遗产地遭受破坏、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消极影响,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本提案选择“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案例地进行研究,针对其现存的问题,从完善人员服务、优化非人员服务、构建多主体的教育服务体系以及开发遗产活化项目四个模块出发,探讨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旅游的解说及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以期助力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进一步发展,也希望能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一、团队简介

碉楼护卫队由华南师范大学的五位成员组成,成员所在专业横跨两个校区、三个学院、四个专业,不同专业使本小组更有优势从多维的角度去审视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形成优势互补。碉楼护卫队寓意我们始终秉持保护“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的决心,对世界遗产保护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责任,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1 队伍合照


二、案例地选择

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亦有“碉楼之乡”、“艺术之乡”与“建筑之乡”的称号。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遗工作,由2000年开始启动工作,到2007年申遗成功,开平经历8年申遗路。


2007年6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项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地共有四处,分别是自力村村落、马降龙村村落、锦江里村村落和三门里村村落。此后,开平发展遗产旅游多年,成为国内著名的遗产旅游地。


据团队实地调研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由政府、世界遗产组织等机关出资,目的在遗产的修缮与维护,实行“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而景区发展旅游业的收入归承包企业所有;碉楼的开发权力由政府承包给企业,发展旅游业。


但开平碉楼的遗产旅游建设仍然不充分。而“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社区价值高,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具有资源保护利用主体和资源本体的双重身份特征,但社区参与程度较低,留在当地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大部分在市区或外地务工,而社区的价值仍然没有被开平碉楼旅游开发公司充分认知,利用度较低。


故本地调研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为案例地,探讨其解说及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案。


图2 开平碉楼


三、发现问题

据调研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主要存在以下三大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一)

缺乏全面的解说系统

01

解说服务不成体系

开平碉楼群呈散落状分布的特点使碉楼群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标识指导,解说不成体系。


人员服务中的向导式解说教育服务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不能满足学习型游客的文化探知需求;而非人员服务的自导式解说服务在各景区中仍较缺乏,且设施落后。


因此,进一步完善其向导式解说系统与自导式解说系统,进一步发挥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02

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解说系统

在向导式解说系统中,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景区内缺乏有针对性、职业素质高的专业讲解人。


据了解,导游经招聘入职后,考核形式多为背稿解说,经两三天的培训后即可上岗。观光游客、调研团队、领导考察等不同游客有不同旅游动机,缺乏专业性的导游解说使游客的基本特点和旅游动机被忽视,解说员与游客的沟通互动少。


从自导式解说系统来看,由于马降龙等碉楼群成散落型分布,在指示、标牌等解说系统方面清晰可辨度亟需提高。


(二)

忽视遗产的教育功能

01

非人员教育服务不足

据调研发现,除立园景区内有多媒体展示厅对遗产文化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外,其他景区的文化标识、多媒体设施展示、文物解说等都较为缺乏,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局限于展馆参观、导游解说等传统形式的服务。


此外,遗产旅游景区对景区周边村落的经济与文化辐射性较低,周边村落可游性差,分布着散落的碉楼,而大多数分散的碉楼都没有被活化利用,仅仅在村落中被遗弃地伫立着。


图3 开平碉楼景区内表演


02

景区遗产文化活动缺乏

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景区周边村落的可游性差,仅景区可供游客观赏。


在自力村与立园景区中,分别有少数的表演与教育活动,且为短期性的演出活动。


如立园中有鼓创5A、民间杂技表演、粤剧表演唱、古琴表演活动;自力村中有广东音乐五架头、讲古、民歌表演活动。景区内的碉楼与村落活化利用少,观赏性低,专业的导游人员缺乏,教育活动互动更无从谈起。


03

遗产旅游产品单一

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特色。


从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发现,遗产地教育产品的文化性、特色性的开发格局尚未形成。


景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局限于现有的旅游资源,尚未能深入挖掘其潜在文化价值,忽略了碉楼遗产文创产品具备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其文化教育价值没有被充分体现和挖掘。


(三)

遗产文化开发不足

01

忽视软开发

旅游本质上是旅游者寻找与感悟文化差异的过程,由特定的历史经历和人文比附生成的形象吸引是巨大和持久的。


谢凝高曾提出:对世界遗产的开发包括硬开发(有形开发)和软开发(无形开发)两个方面。


调研数据显示,游客感知到开平碉楼与遗产活化利用的程度平均值为2.81分(“1—5分”表示“差—好”),说明该遗产地的碉楼遗产活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02

游客感知不足

开平市在文化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上也稍显不足,如开平虽有泮村灯会和一年一度的开平龙舟赛,但并没有在游客观光的时候体现出来。


有研究通过分析碉楼及村落文化原真性感知形象因子,发现游客对开平碉楼及村落中的华侨文化、无形文化遗产和习俗等没有深入地进行感知和理解,旅游中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游客的具体感知形象还存在差异。


图4 碉楼内文物


四、调研过程

图5 提案设计思路


本次团队的调研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进行调研:


(一)

文献法

通过对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遗产地的发展背景与历史、现状与问题、遗产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情况、景区解说及教育服务发展情况等信息进行文献检索与阅读,了解前人的研究脉络,分析研究进展,对案例地的整体概况有更深入地了解,找出提案切入点。


(二)

访谈法

在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后,调研组到开平碉楼与村落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调研,分别对景区工作人员(自力村碉楼群的讲解员、马降龙碉楼群的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导游等)、社区主要负责人(亚强村的村干部)、社区居民、游客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塘口青创中心的国际研学团队、当地司机、碉民部落民宿的老板以及民宿义工等)进行有针对性、有指向性的访谈,探讨这些不同群体对景区的解说及教育服务体系的了解、认知以及相关提议等情况。


(三)

观察法

调研组深入开平碉楼与村落,主要观察景区的发展环境、(自力村碉楼群与马降龙碉楼群)景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游客的游览行为等等,同时在访谈的过程中对受访者的语气、态度和情绪进行观察,以更好地了解各类主体对景区的联系与情感等等。


(四)

问卷法

本次调研面向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旅游游客,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开平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立园等景区随机抽取调查对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景区游客进行调查。


本次调研在2020年8月6号至2020年9月10号面向旅游景区和网络潜在游客实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0份。


收集问卷期间,调研小组分别对景区内的村民、工作人员、村干部等进行了专访,进一步验证问卷收集内容的有效性。


五、解决方案

图6 解说及教育服务体系导图


(一)

完善人员服务

01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景区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加强各方面专业人员的培训。


景区可根据招募的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合作高校的学员等三大主要群体来划分对应的人员筛选和培训标准,依据这些标准筛选出合适人选后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在培训期结束后进行培训检测,通过检测的人员正式入岗。


02

规范景区解说服务

针对以背稿解说为主、解说形式单一等问题,景区的解说服务可从正式解说和非正式解说两个方面来完善。


在正式解说服务中,提前制定好的解说方案,在带领游客进行观光游览的过程中,通过开设演讲会、研讨会等形式,来提供有针对性的解说服务。


在非正式解说服务中,景区的解说人员可直接为游客提供即时现场解说服务,不需提前准备很完善的解说计划,但需要遵守解说服务的基本职责与要求,关注游客的需求。


03

开展体现遗产文化的艺术表演

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可通过凝练当地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遗产文化的主要内涵,并将其融合到舞蹈、诗歌、戏剧等艺术表演中呈现出来,而非仅仅呈现商业化的表演。


此外,景区还可寻找当地社区杰出的技艺传承人并与之合作,让这些遗产文化传承人直接参与到艺术表演当中,这不仅有利于遗产文化传承人的生计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还有利于宣传、弘扬和传承开平碉楼与村落的遗产文化。


(二)

完善非人员服务

01

丰富展览展品,引入交互设计

开平碉楼分散在不同景区中,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立园、自力村、马降龙、锦江里发现,三个景区的展览存在展品数量较少,展示形式单一等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应在丰富展览展品种类与数量的同时,引入交互设计,增加游客参观展览时的参与感。


交互设计理念影响下的展览设计,以构建与观众间的互动,运用计算机技术,鼓励观众参与展览。


此外,交互设计与导游讲解互相补充,动静结合,提升游客参与感的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展览的教育意义。


02

增设路边展示,完善路标公告

从团队实地调查来看,开平碉楼缺乏路边展示与路标公告,且形式单一,如景区内文创产品的教育含义没有被充分体现和挖掘,仅作为商品进行展示和售卖缺乏设计理念,背后文化的解读等;部分碉楼的解说公告也存在欠缺问题。


在完善补充的同时,具体可以运用与基础设施相融合、与动漫IP相结合等方法,提升景区标识的利用效率。


(三)

构建多主体的教育服务体系

01

打造专业化的研学旅行教育服务运营体系

一是打造特色化的研学品牌产品。首先,要充分考虑不同研学主体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与实际需求,突出研学过程中的教育性质;其次,可依托自身独特的文化遗产,融合地方特色,打造以碉楼建筑、侨乡文化等为主题的研学品牌产品,深度挖掘遗产地文化资源的内涵。


二是培养专业化的研学导师团队。遗产管理与开发方可通过与区域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提供专门岗位或柔性制度以吸引专职和兼职人员参与进来,充当研学导师,如可让研究开平碉楼的硕博士或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到研学项目中。


三是完善研学接待系统。教育主管部门、遗产管理与开发机构等各部门应密切合作,旨在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安全保障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管理有序、保障有力、监管到位、多方合作的研学接待系统。


四是规划建设研学运营基地。遗产所在地的管理部门可通过开展广泛的研学资源调研,联合当地的教育、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提出长远的研学基地规划方案,成立协调机构与管理机构,专门对开平碉楼的遗产研学旅行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


02

建设多主体的教育服务活动体系

一是面向学校学生的活动。遗产管理与开发方可以成立教育活动开发与接待部门,在充分考虑中小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等多方因素下,根据学段设置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面向学校学生的可供预约的课程与探索活动,搭建面向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主题课程体系。


二是面向学术团体的活动。首先,培养面向学术团体的解说员,满足科研人员的调研需求;其次,借助大型活动或民俗节日召开专题研讨会,为助力遗产地的保护、开发献计献策;最后,开辟关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学术研究成果、政策建议、提案项目的反馈交流通道。


三是面向普通游客的活动。注重开展面向人数占比最多的普通游客的教育活动,可包括每月更新的精选活动、非遗体验等板块。其中,可在官网更新每月精选活动,非遗体验板块也可通过建设非遗体验工作坊,开展相应的面向普通游客的可供预约参与的非遗体验活动。


(四)

遗产活化项目

01

传统村镇活化

一是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活化当地村镇建设短期的多主题课程,如自然教育、碉楼历史、华侨文化、当地民俗技艺、非遗传承等的教育实践基地,提高分散景区之间的可游性,是解说及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规划之一。


二是建立研学基地。在维持良好产权关系下活化村镇建设研学基地,创办开平本地的研学机构,在外来企业的带动下促进社区参与。


三是实行“旅社+教育”模式。依托开平遗产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的良机,通过自办或合作的方式在旅舍中举办具有开平特色的教育活动,如大力建设家庭活动基地,进行丰富的教育活动。


02

传统民俗与技艺活化

一是建立民俗、技艺展示基地。为联动开平碉楼群与分散的村镇,可以以某一村镇建筑为载体,建设多形式、全方面展示民俗技艺形式以及文化内涵的展示基地,除了基础的文字展示,应该融合艺术表演、民俗体验、技艺教授、文化讲古会等丰富形式,活化并促进当地民俗技艺的传承。


二是举办传统民俗活动。进行民俗技艺的活化,当地的民俗技艺协会或个人可以积极与旅社、研学基地、民俗技艺展示基地进行合作,在遵循传统民俗的规律、真实性的前提下,将独特的文化展现在公众视野,同时,举办传统民俗活动时应注意通过解说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民俗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03

碉楼活化

一是建设碉楼博物馆。活化碉楼的教育功能,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完善语音服务,与人员解说优势互补,建设“碉楼博物馆”。在碉楼内部,对物件展览进行文化内涵的介绍;在碉楼外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整体历史的讲解,举办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


二是开发文创产品。以文创产品为抓手活化碉楼历史文化,应在文创产品设计上强调社区、游客的参与性,可以向社区征集创意点子,或开设相关活动让村民与游客共同参与到设计制作中;在展示上,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或传统的纸质展示牌,将设计理念、物件背后文化故事展示出来,让游客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完善解说及教育服务体系的物质载体建设。


图7 解说及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保障图


六、心得体会

“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平人民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多元文化,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本团队开展对江门开平碉楼的调研对于促进解说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推进遗产地教育功能的提升,助力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文化的开发以及推动社区居民生计模式的进一步完善等都具有十分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诚然,中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世界遗产大国。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到各个企业、机构,每个责任主体都能尽心尽力,权责统一。通过此次调研,本团队也对世界遗产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将继续秉持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为保护和开发世界文化遗产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往期精彩:

世界遗产教育 | 世界遗产教育:源起与发展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遗产保护论坛优秀提案系列展示(一)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遗产保护论坛优秀提案系列展示(二)

世界遗产教育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三)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四)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五)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六)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教席面向各界广泛征集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优秀案例了!具体要求参见:“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优秀案例”征集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