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少吃点,改善代谢健康很容易~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161期日报。

Lancet子刊:坚持只吃九成饱,有效改善代谢健康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IF:24.54]

① 218名健康非肥胖中青年人(21-50岁)随机分为2组,进行轻度热量限制或正常饮食(对照),持续2年,两组的平均热量摄入分别平均减少11.9%和0.8%;② 热量限制组体重平均持续减少7.5kg(其中71%是脂肪),对照组则增加0.1kg;③ 热量限制显著持续降低了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水平,包括LDL-C、总胆固醇/HDL-C比值、收缩压和舒张压等;④ 与对照组相比,热量限制还显著改善了C反应蛋白(炎症标志物)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和代谢综合征分数。

2 years of calorie restric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CALERIE): exploratory outcomes of a multicentre, phase 2,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07-11, doi: 10.1016/S2213-8587(19)30151-2

【主编评语】适当的热量限制在很多动物模型中都能有效改善代谢,甚至延长寿命。短期人体试验中,热量限制也有改善心血管代谢的作用,但中长期效果尚不明确。《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发表了美国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CALERIE的最新结果,首次在中青年健康人群中检测了轻度热量限制的中期效果,表明持续2年的九成饱饮食,显著减少了受试者的体重和脂肪量,改善了心血管代谢。要减少心血管、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疾病的风险,坚持少吃一点(九成饱)就很有效。(@李丹宜)

BMJ:遗传or环境?什么才是肥胖流行的幕后黑手?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纳入挪威HUNT纵向队列研究中6.7万多人数据,分析BMI在近40多年的变化,及其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肥胖率开始上升,与出生更早的人相比,70后人群的BMI在年轻时就已经明显升高;③ 遗传易胖者与不易胖者的BMI都持续上升,尽管二者的BMI差异一直存在,但从60年代起这种差异逐渐增加;④ 遗传易感性与促肥胖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近几十年的肥胖上升趋势,其中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genes on body mass index during the obesity epidemic: longitudinal findings from the HUNT Study
07-03, doi: 10.1136/bmj.l4067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近期发表了的一项长期队列研究,分析了近40多年来挪威的BMI变化情况,表明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人群的整体BMI开始上升,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尽管遗传易感性对BMI有显著影响,但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是导致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提示针对环境因素的干预方式是解决全球肥胖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易胖体质人群。(@李丹宜)

Nature:肥胖的城乡差异正在改变

Nature[IF:43.07]

① 纳入2009个人群研究,涉及1.12亿成人,分析1985-2017年全球和不同国家地区的BMI变化趋势;② 超过55%的全球BMI增长和超过80%的中低收入地区BMI增长,源于农村的BMI上升,特别是女性;③ 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女性,在中低收入地区,农村的BMI增长速度与城市持平,甚至超过城市,导致中低收入国家的城乡BMI差距缩小,甚至逆转;④ 在高收入和工业化国家,农村BMI持续高于城市,在女性中尤其明显;⑤ 需改善农村地区的营养状况,避免低质量饮食造成的肥胖。

Rising rural body-mass index is the main driver of the global obesity epidemic in adults
05-08, doi: 10.1038/s41586-019-1171-x

【主编评语】《Nature》近期发表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对全球1.12亿成人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农村地区的BMI增加,是全球和中低收入地区BMI增长的主要原因,或许与农村地区更低的饮食质量有关。(@李丹宜)

Nature子刊:全球肥胖的魔爪伸向农村(新闻观点)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1985-2017年190个国家1.12亿多人的数据显示,总体平均BMI增长2.2,农村地区的增幅超过城市;② 体力活动减少和能量摄入增加,农村地区出现超市,以及对高糖高盐高脂肪的超加工食品的营销推广,使这些促进肥胖的食品的消费量增加,是农村BMI上升的潜在原因;③ BMI增长与肥胖及肥胖引起的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等患病率增加有关;④ 提升非加工食品的品质和帮助人们做更健康的选择,或是控制肥胖和相关疾病的策略。

Global shifts in the patterns of urban and rural weight increase
07-01, doi: 10.1038/s41591-019-0518-z

【主编评语】近期《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近年来全球肥胖趋势在农村与城市间的变化,以及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地区间的差异。《Nature Medicine》对此发表新闻评论,并分析了促进农村地区肥胖增加的潜在原因。(@李丹宜)

白藜芦醇的降压新机制

Circulation[IF:23.054]

① 在体外,白藜芦醇可诱导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1α(PKG1α)的二聚化;② 在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及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进一步证实白藜芦醇可氧化PKG1α;③ 机制上,白藜芦醇诱导PKG1α上的第42位半胱氨酸(C42)发生二硫二聚反应;④ 在高血压野生型小鼠中,白藜芦醇可诱导PKG1α的氧化并降低血压,而在携带PKG1α C42S突变的小鼠中,白藜芦醇无法氧化PKG1α且无法降低血压。

Blood Pressure-Lowering by the Antioxidant Resveratrol is Counterintuitively Mediated by Oxidation of 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05-22,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7398

【主编评语】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抗氧化剂。来自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通过氧化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1α(PKG1α),从而促进后者的血管松弛作用,以降低小鼠血压。(@沈志勋)

油炸食品增加心血管风险再添新证

Clinical Nutrition[IF:6.402]

① 一项美国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近15.5万退伍军人,平均年龄64岁,90%为男性,平均随访3年,分析基线时报告的油炸食品食用量与冠状动脉疾病(CAD)间的关联;② 油炸食品食用频率与CAD风险间呈线性正相关;③ 校正多项混杂因子后,与每周吃<1次油炸食品的人相比,每周吃1-3次油炸食品的人,其CAD风险显著上升7%,每天都吃油炸食品的人CAD风险显著上升14%。

Fried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Million Veteran Program
06-05, doi: 10.1016/j.clnu.2019.05.008

【主编评语】《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来自美国“百万退伍军人计划”大型队列研究的一项结果,表明油炸食品食用频率与冠状动脉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关联,油炸食品吃得越多,疾病风险越高。这些发现为油炸食品危害心血管健康,添加了新的有力证据。(@李丹宜)

饮食质量如何影响人结肠粘膜菌群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纳入34名中老年受试者,分析HEI饮食质量评分与结肠粘膜菌群的关联;② 饮食总质量、水果、奶制品和大豆饮品(HEI7)、饱和脂肪/酒/添加糖(HEI12)等的饮食质量,对菌群组成的影响最大;③ 饮食质量低:副拟杆菌、罗斯拜瑞氏菌和Subdoligranulum(S)菌属减少、梭杆菌属增多;④ 整果饮食质量低:罗斯拜瑞氏菌减少、拟杆菌属增加;⑤ HEI7分数低:栖粪杆菌和梭杆菌属减少、拟杆菌属增加;⑥ HEI12分数低:S菌属减少、埃希氏菌和梭杆菌属增加。

Dietary quality and the colonic mucosa–associated gut microbiome in humans
07-10, doi: 10.1093/ajcn/nqz139

【主编评语】饮食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大部分相关研究都以粪便菌群为样本,鲜有对肠粘膜菌群的分析。《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华人学者Li Jiao团队的研究,在34名无肠道疾病的中老年受试者中,分析了反映饮食质量的健康饮食指数(HEI)-2005评分与结肠粘膜菌群的关联,发现饮食质量较低的人,其菌群中潜在的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表明饮食质量或通过改变肠粘膜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来影响特定疾病风险。(@李丹宜)

中国农业大学:丝瓜或能改善肠道菌群和代谢

FASEB Journal[IF:5.391]

① 补充丝瓜(LC)可以改善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相关菌群的丰度;② LC可以恢复HFD引起的小肠长度缩短,修复肠道屏障;③ LC可以减轻HFD引起的超重、高脂血症和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④ LC通过抑制肝脏的脂质运输与合成的信号通路改善HFD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⑤ 抗生素处理消除了LC的上述抗肥胖效果,肠道菌群(特别是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决定了LC的抗肥胖作用。

Gut microbiota determines the prevention effects of (L.) Roem supplementation against obesity and associ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06-18, doi: 10.1096/fj.201900488R

【主编评语】《FASEB Journal》近期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陈芳团队的研究,在高脂喂养的小鼠中证实了丝瓜的抗肥胖和改善代谢和肠道屏障的作用,而这些作用依赖于其对肠道菌群的改善,特别是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富集。(@李丹宜)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李丹宜,徐笑,沈志勋,Echo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12 | 《科学》双发:菌群导向的饮食干预,改善儿童营养不良

0711 | 《自然》:肠道衰老,干细胞的“邻居”要负责

0710 | 百万人数据:怎么吃能改善心血管疾病?

0709 | 抗生素用太多,竟增加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

0708 | 警惕!吃得不对,可能促进癌症转移

0707 | 吃出来的肥胖如何破坏进食“刹车”+脂肪肝小专题7篇

0706 | 皮肤菌群专题:皮肤健康离不开菌群的默默守护

0705 | 抗氧化会是改善菌群的新策略吗?

0704 | BMJ连发:聚焦2型糖尿病饮食

0703 | 大肠癌中,菌群生物膜扮演什么角色?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