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时候打倒饱和脂肪了吗?|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164期日报。

BMJ:是时候打倒饱和脂肪了吗?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起草的《膳食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指南》建议减少饱和脂肪(SFA)的总摄入量,以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代之;② SFA不应能被视为单一群体,不同脂肪酸类型和不同膳食来源对健康影响不一;③ 减少SFA摄入与总死亡率、多种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用不饱和脂肪替代的益处,仍有争议;④ 该指南没有考虑食物基质营养成分的重要性,应以食物为基础来揭示如何实现健康饮食,进一步优化指南草案。

WHO draft guidelines on dietary saturated and trans fatty acids: time for a new approach?
07-03, doi: 10.1136/bmj.l4137

【主编评语】WHO在2018年起草的指南中建议,将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降低到总热量的10%以下。《BMJ》近期发表的一篇观点分析文章,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一建议没有考虑到食物自身(而非何种营养素)的重要性,一味追求减少饱和脂肪摄入,会使人少吃很多富含营养的食物,恐怕反而对健康不利。(@李丹宜)

Cell子刊:高脂饮食如何影响肠道菌群结构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753]

① 通过一种无偏倚的个体水平的荟萃分析框架,对27项动物和人的饮食与菌群研究的测序数据进行再分析;② 高脂饮食(HFD)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具有可重复性,如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改变特定细菌类群的丰度;③ 其中乳球菌的增加是常见的HFD饲料污染造成的;④ HFD影响的3个主要类群为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和S24-7菌科;⑤ 构建4种机器学习模型,可从小鼠菌群变化判断高脂饮食摄入,根据菌群系统发生和功能信息构建的模型可转化用于人体。

Meta-Analysis Reveals Reproducible 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in Response to a High-Fat Diet
07-16, doi: 10.1016/j.chom.2019.06.013

【主编评语】饮食可影响肠道菌群,但由于不同研究之间在实验设计和分析方面存在差异,很难从不同研究中提取共性信息评估量化某种饮食对菌群的影响。《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此前发表的关于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鉴定出不同研究间的可重复性结果,揭示出高脂饮食导致的乳球菌属富集,其实是源于饲料中的细菌DNA污染。这些发现对于研究饮食-菌群互作,以及微生物组研究的荟萃分析,都具有参考意义。(@李丹宜)

高脂饮食如何破坏肠道屏障(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肠道屏障系统由粘液层、肠道上皮细胞(IEC)、紧密连接(TJ)、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构成;② 摄入过量脂肪会增加肠道通透性,影响TJ的表达和分布,使胆汁酸向破坏性疏水性转换,诱导IEC氧化应激和凋亡;③ 高脂饮食(HFD)可刺激促炎信号级联反应,增加破坏屏障的细胞因子(TNFα、IL1B、IL6和IFNγ),减少形成屏障的细胞因子(IL10、IL17和IL22),从而增强肠道通透性;④ HFD对肠黏膜组成有负调节作用,并使菌群中破坏屏障的种属增多。

Negative Effects of a High-Fat Diet on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 Review
07-03, doi: 10.1093/advances/nmz061

【主编评语】《Advances in Nutrition》近期发表综述,详述了过量膳食脂肪对肠道屏障的破坏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对理解与肠道屏障失调相关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等)以及膳食成分与肠道菌群和宿主的互作,很有参考意义。(@李丹宜)

近40万人数据揭示BMI及身体组成与心血管状况的关联

European Heart Journal[IF:23.239]

① 纳入367703名受试者,将与BMI、脂肪质量及非脂肪质量相关的SNP作为变量,分析BMI及身体组成与心血管状况的关联;② 基因预测的BMI与8种心血管状况相关,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动脉压、外周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及肺栓塞;③ 基因预测的脂肪质量指数与9种心血管状况相关,关联性最高的是主动脉瓣狭窄;④ 非脂肪质量指数与心房颤动、缺血性中风及腹部主动脉瘤呈负相关。

Body mass index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relation to 14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in UK Biobank: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06-13, doi: 10.1093/eurheartj/ehz388

【主编评语】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在近40万人的数据中发现,BMI及脂肪质量与多种心血管状况相关。(@沈志勋)

Nature子刊:限时进食改善肥胖及节律紊乱果蝇的代谢及肌肉功能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病理性肥胖可由遗传、致肥性饮食和昼夜节律紊乱引起;② 以黑腹果蝇建立病理性肥胖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模型;③ 采用限时进食(TRF)模式喂食果蝇(仅在白天的12h内喂食),可通过抑制肌肉内脂肪沉积、下调磷酸化AKT水平、改善线粒体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消除由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从而恢复肌肉功能;④ 在模仿轮班工作的昼夜节律紊乱模型中,TRF仍有成效;⑤ TRF是一种有效的膳食干预手段,可对抗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功能障碍。

Time-restricted feeding restores muscle function in Drosophila models of obesity and circadian-rhythm disruption
06-20, doi: 10.1038/s41467-019-10563-9

【主编评语】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限时进食模式(仅在白天的12小时内喂食),可改善肥胖果蝇的代谢及肌肉功能,而该饮食模式在昼夜节律紊乱果蝇模型中也有着相似效应。(@沈志勋)

减肥手术如何改善糖尿病?(综述)

Seminars in Immunopathology[IF:6.804]

① 作为当今治疗肥胖症的最佳手段,减肥手术不仅帮助减重,还可迅速有效的改善血糖代谢;② 传统观念中减肥手术的作用机理包括:胆汁酸分流、胃容积缩小、肠改道、迷走神经调节和肠激素调节;③ 肠道菌群的功能产物(如内毒素、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脂肪细胞的重构及循环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可能也是减肥手术的作用机理;④ 研究减肥手术改善血糖的作用机理可帮助未来非手术干预疗法的研发。

Impact of bariatric surgery on type 2 diabetes: contribu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gut microbiome?
04-25, doi: 10.1007/s00281-019-00738-3

【主编评语】减肥手术可诱导热量限制、减少体重和脂肪、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胃肠激素和胆汁酸代谢、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等一系列全身和脂肪组织的变化,改善血糖稳态。肠道菌群和炎症状态的变化,可能一定程度上介导了减肥手术的作用。《Seminars in Immunopathology》近期发表综述,着重探讨了减肥改善血糖的机制,值得专业人士关注。(@李丹宜)

农大王鹏团队:果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环境污染物引起的小鼠肥胖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7.943]

① 环境污染物p,p'-DDE可诱导小鼠肥胖,而膳食纤维可否逆转p,p'-DDE诱导的肥胖尚不清楚;② p,p'-DDE暴露期间和暴露后补充果胶,均可逆转p,p'-DDE诱导的小鼠的体重增加、血脂异常、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③ 果胶显著改变小鼠肠道菌群,增加结肠短链脂肪酸、G-蛋白偶联受体表达、激素肽YY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④ 另外,果胶可显著减少p,p'-DDE在小鼠体内的积累,但不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⑤ 果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有效降低p,p'-DDE诱导的肥胖。

Pectin reduces environmental pollutant-induced obesity in mice through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A case study of p, p′-DDE
06-10, doi: 10.1016/j.envint.2019.05.055

【主编评语】中国农业大学王鹏团队近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果胶可抑制环境污染物p,p'-DDE引起的小鼠肥胖,并改善小鼠的代谢。(@沈志勋)

富含麦麸的食物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Microbiome[IF:10.465]

① 吃富含黑麦麸和小麦糊粉的食物,使小鼠结肠内容物和盲肠组织中甜菜碱类化合物的水平升高;② 伴随肠道菌群改变,增加潜在有益菌或代谢植物分子的细菌,如Akk菌属、双歧杆菌属、红蝽菌科、乳酸菌、Parasutterella和瘤胃球菌属;③ 对比无菌小鼠和正常小鼠,以及体外人结肠发酵模型试验显示,肠道菌群参与将甘氨酸甜菜碱代谢为其它甜菜碱化合物;④ 谷物中的甜菜碱以甘氨酸甜菜碱为主。

Contribution of gut microbiota to metabolism of dietary glycine betaine in mice and in vitro colonic fermentation
07-10, doi: 10.1186/s40168-019-0718-2

【主编评语】很多证据显示,全谷食物可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肠道菌群可能有一定介导作用。《Microbiom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富含麦麸的饮食可改变小鼠肠道菌群,促进菌群将饮食中富含的甘氨酸甜菜碱代谢为其它甜菜碱类化合物,可能是全谷饮食改善健康中的一环。(@李丹宜)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徐笑,李丹宜,赵文芝,沈志勋,陈绮翎,this little piggy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16 | 吃便便减肥?粪菌移植治疗肥胖,临床效果如何?

0715 | 大肠癌靶向治疗耐药,谁是幕后黑手?

0714 | 动起来!运动不仅改善代谢,还能提升认知功能

0713 | 坚持少吃点,改善代谢健康很容易~

0712 | 《科学》双发:菌群导向的饮食干预,改善儿童营养不良

0711 | 《自然》:肠道衰老,干细胞的“邻居”要负责

0710 | 百万人数据:怎么吃能改善心血管疾病?

0709 | 抗生素用太多,竟增加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

0708 | 警惕!吃得不对,可能促进癌症转移

0707 | 吃出来的肥胖如何破坏进食“刹车”+脂肪肝小专题7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