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阐述人体营养研究面临的挑战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1413期日报。

Science:人体营养研究的挑战(观点)

Science[IF:41.037]

① 营养科学研究存在测量误差、因果关系逆转、选择性偏差、微弱作用、分析灵活性以及对相关因素的忽视等问题;② 传统的家庭喂养试验成本较高、参与人群有限且组成单一;③ 精心设计的家庭喂养试验,可以兼顾饮食的复杂变化、菌群及对机体的生理调节,比如精准营养研究;④ 虽然这种试验依然不能确定健康膳食的组成,但是其有助于长期性的人体营养研究的设计和结果释译;⑤ 能够监测食物摄入的新技术,比如膳食标志物,将有效助力营养科学研究。

Challenges of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03-20, doi: 10.1126/science.aba3807

【主编评语】发表在Science上的观点性文章。文章从传统营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出发,重点探讨了家庭喂养试验的所面临的挑战及意义。作者认为,能够实现人群的长期性的特定空间控制和其膳食摄入的有效监测技术或设施,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兵兵)

BMJ:膳食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纳入195658名受试者,通过问卷评估饮食情况;② 在平均10.6年的随访期间,4780名受试者死亡,947名及9776名受试者分别经历了致命及非致命的CVD时间;③ 碳水化合物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呈非线性关关联,当其占总摄取能量的20-50%时两者之间无显著关联,当其占总摄取能量的50-70%时两者之间呈正相关;④ 类似关联存在于糖(而非淀粉或纤维)摄入与全因死亡率之间;⑤ 单不饱和脂肪的高摄入、多不饱和脂肪及饱和脂肪的低摄入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相关。

Associations of fat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03-18, doi: 10.1136/bmj.m688

【主编评语】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纳入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中的近20万名受试者,进行了平均超过10年的随访,发现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摄入与全因死亡率相关。其中,在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者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全因死亡风险呈正相关;而摄入更多的单不饱和脂肪、较少的多不饱和脂肪及饱和脂肪与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许多宏量营养素与健康结局的关联是非线性的,应在考虑现有摄入量的情况下进行制定饮食建议。(@szx)

饱和脂肪vs游离糖,哪个对肝脏脂肪和餐后血糖的危害更大

Diabetes Care[IF:15.27]

① 纳入16名超重男性,进行连续4周饮食干预;② 相比游离糖膳食(SUGAR)组,饱和脂肪膳食(SFA)组肝内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39.0±10.0%;③ 并且,SFA组对标准化测试餐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更为强烈;④ 两组参与者的全身脂肪氧化、脂肪分解和肝脂从头合成相似,但SUGAR组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非HDL胆固醇、空腹β-羟基丁酸浓度显著降低;⑤ 在不减重的情况下,富含SFA的饮食比富含SUGAR的饮食对代谢健康危害更大。

Intrahepatic Fat and Postprandial Glycemia Increase After Consumption of a Diet Enriched in Saturated Fat Compared With Free Sugars
03-12, doi: 10.2337/dc19-2331

【主编评语】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人群膳食干预文章。研究分别采用富含游离糖膳食和富含饱和脂肪膳食对超重人群进行干预。结果显示,高饱和脂肪膳食对餐后血糖、肝脏脂肪等影响更强烈,对机体健康的危害也更大。(@兵兵)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添加剂与肠道菌群(综述)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8.519]

① 体外和动物实验表明,人工甜味剂或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葡萄糖代谢受损;② 乳化剂可改变肠道菌群,增加其穿透黏液层的能力,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信号通路,诱导肠道炎症和代谢紊乱;③ 化学防腐剂可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梭状芽孢杆菌丰度,增加变形杆菌丰度;④ 精油可抑制肠道病原体生长,促进益生菌生长;⑤ 着色剂二氧化钛和酸度调节剂或可改变肠道菌群;⑥ 需进一步研究食品添加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代谢和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

Impact of food additive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gut microbiota: A review
03-14, doi: 10.1016/j.tifs.2020.03.006

【主编评语】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和Xia Xiaodong团队研究成果。文章系统综述了人工甜味剂、乳化剂、化学防腐剂、以及精油、着色剂等常见食品添加剂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通过体外模拟、动物实验以及人群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可能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人体健康。鉴于实验模型研究的局限性,食品添加剂的对菌群、机体代谢、以及进而对健康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兵兵)

首都医科大学:PM2.5和高脂饮食的协同暴露加重心肌纤维化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7.65]

① 相比单暴露,小鼠同时暴露于细颗粒物(PM2.5)和高脂饮食(HFD),严重影响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伴有肌原纤维紊乱和心肌梗死;② 同时暴露于PM2.5和HFD,心脏组织中氧化损伤增强,α-SMA面积百分比增高;③ PM2.5上调心肌纤维化相关特异性标志物表达,包括胶原蛋白I和III、TGF-β1、p-Smad3和总Smad3,HFD可增强此效应;④ PM2.5和棕榈酸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激活心肌细胞中TGF-β1/Smad3信号通路,该作用可被n-乙酰半胱氨酸有效抑制。

Combined exposure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igh-fat diet aggravate the cardiac fibrosis in C57BL/6J mice
01-30, doi: 10.1016/j.jhazmat.2020.122203

【主编评语】首都医科大学孙志伟和段军超团队研究成果。文章主要探究了PM2.5和高脂膳食的双重效力对小鼠心肌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单暴露,两者的同时暴露对心肌的危害具有协同作用。PM2.5和高脂膳食可能通过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使心肌纤维化进一步加重。(@兵兵)

纤维助力糖尿病管理

PLoS Medicine[IF:11.048]

① 纳入两个多国队列,包括8300名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且平均持续8.8年的成年人,和42项试验,包括1789名患有糖尿病前期、1型或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② 平均每日纤维摄入量35g与19g相比,每1000名参与者死亡人数减少14例,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③ 与低纤维饮食相比,增加纤维摄入量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指数(HOMA I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和C反应蛋白。

Dietary fibre and whole grains in diabetes managemen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03-06,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053

【主编评语】高纤维膳食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血脂、体重、炎症以及过早死亡率。纤维素干预糖尿病的这种效力,目前还并没有限定纤维素种类以及糖尿病类型。但是其对纤维素对血糖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文章推荐每日纤维素的摄入量在15-35g比较合适。(@兵兵)

膳食纤维如何帮助预防肠炎?

Gut Microbes[IF:7.823]

① 基于AIN-93G的配方分别给两组小鼠饲喂高膳食纤维(HCD)饮食和低膳食纤维饮食(LCD)3个月;② LCD组小鼠结肠隐窝萎缩,杯状细胞耗竭,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表达较高;③ HCD对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保护作用,而LCD可加重肠道炎症,抗生素可消除这些影响;④ LCD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不变,颤菌丰度升高,AKK菌丰度降低;⑤ 膳食纤维对短链脂肪酸水平无影响;⑥ 口服AKK菌可增加LCD小鼠的隐窝长度、杯状细胞数量,改善结肠炎。

Dietary cellulose prevents gut inflammation by modulating lipid metabolism and gut microbiota
03-05,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30149

【主编评语】文章对比了高纤维(HCD)和低纤维(LCD)膳食条件下,小鼠肠道生理状态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与HCD相比,LCD组的小鼠出现结肠隐窝萎缩,杯状细胞耗竭等病理状态,肠道炎症增加。抗生素的处理实验验证了菌群在此过程中的贡献。虽然两组的菌群多样性相当,但是HCD组小鼠的AKK菌丰度较高,可能作为优势菌群参与纤维对肠炎的调节。(@兵兵)

多吃鱼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共纳入3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汇总了从298项主要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获得的40种不同结局的相对风险,用来评估鱼类摄入与慢性病风险之间的关联;② 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每日鱼类摄入量每增加100g,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相关,并与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心力衰竭、抑郁症和肝癌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③ 鱼类摄入与大多数部位的癌症没有明显的关联,证据的质量被评为低和非常低。

Fish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03-24, doi: 10.1093/advances/nmaa029

【主编评语】鱼类是膳食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的主要来源,被认为是保护心血管最好的食物之一。Advances in Nutrition 近期发表了一篇前瞻性队列研究荟萃分析的伞状回顾,针对鱼类摄入与慢性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鱼类摄入与较低的总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以及较低的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和肝癌发病风险相关,可被视为健康的动物性蛋白质饮食来源。对于证据质量被评为低和非常低的结果(如和大多数癌症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同时应考虑鱼的种类、烹调方式、地理位置、家族病史及所有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szx)

JAMA:普里蒂金饮食(观点)

JAMA[IF:51.273]

① 普里蒂金饮食组成:75%~80%碳水化合物,小于10%脂肪,10~15%蛋白质;② 其主要用于通过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被用于减肥和控制血糖;③ 该饮食模式可降低胆固醇,但是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风险影响的长期数据;④ 希望通过严格饮食控制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采用该饮食模式,而对于那些糖尿病的患者,该饮食干预并不足够;⑤ 除了脂肪,食物中的添加糖对机体也有明显危害,该饮食的使用和调整需要遵循医嘱。

The Pritikin Diet
03-17, doi: 10.1001/jama.2019.21266

【主编评语】UCLA人类营养中心Li Zhaoping和David Heber发表在JAMA的文章。文章对 Nathan Pritikin在1970s年提出的普里蒂金饮食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该饮食主要基于通过控制胆固醇和高脂的摄入降低机体胆固醇。比如该饮食建议降胆固醇阶段每日摄入量在25mg,维持阶段在100mg及以下。但是现在研究发现,高糖膳食也对机体有危害。具体是否需要采用该膳食还是需要咨询专门的医生。(@兵兵)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兵兵,祁玉丽,this little piggy,王文东,鑫鑫鑫女开~,楸楸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28 | 肝病研究前沿:肠道菌群与治疗新思路

0327 | 抗生素专题:狡猾的细菌怎样产生耐药性?

0326 | 今日《自然》:食疗辅助癌症治疗重磅综述+厦大团队揭示IBD新机制

0325 | 吃进去的热量吸收好不好,肠道菌群贡献有多少?

0324 | 两篇《Immunity》关注肠道免疫应答

0323 | 消化道癌症中的肠屏障、菌群与促癌炎症

0322 | 乳制品、维生素D,与儿童心血管代谢健康

0321 | 菌群与疾病:起于肠道,岂止于肠道

0320 | 菌群-肠-脑轴与生物钟如何互相影响?

0319 | 《自然》亮点:果糖诱导脂肪肝,菌群竟然是帮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